2020-08-15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周羽
「羊街和棕扇舞不可割裂。」在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羊街鄉,棕扇舞似乎是邁入這片土地開始便可以感知到的如影隨形的存在。這裡的人們用盡辦法強化對棕扇舞的記憶,守住讓他們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並謀求起更深更遠的發展。
無盡歡歌 傳承藏於生活要了解哈尼族棕扇舞,元江縣羊街鄉是不能不到的地方。這裡的一切總是和棕扇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千百年前的生產祭祀到如今的節慶娛樂,棕扇舞源於哈尼族群眾的生活,又融於其生活。去往羊街鄉的路上,路旁的棕櫚樹高挑挺拔,停車時隨意走進的哈尼村寨牆面繪著棕扇舞的36招72式作為裝飾,定睛一看路燈也有棕扇的模樣。棕扇舞對當地群眾來說已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符號。
在當地最熱鬧的日子——哈尼十月年期間,棕扇舞對於羊街人的意義最為直觀。2019年11月6日,又到了哈尼族同胞辭舊迎新的時日,也開啟了羊街的一場狂歡。從元江縣城通往羊街的「偉我偉都」(哈尼語,意為「山路十八彎」)即使到了夜晚也是車燈如晝,來來往往都是到羊街過年的人。四方的賓朋和外出的親人來到羊街,最少不了的除了一席殺豬飯,便是一場棕扇舞。哈尼群眾穿著節日盛裝在羊街鄉尼果上寨「迷都普思」廣場上,隨著嗩吶和大鼓帶來的律動,舞起棕扇、扭動腰肢,上演著《過年樂》《農合社之光》《棕扇舞羊街》等歌舞節目,歡聲笑語一直持續到8日。同時,在元江縣棕扇農家樂專業合作社、壩木村委會牛街組草皮街等地,亦能逢上棕扇舞展演活動。
除了哈尼十月年,到羊街鄉要觀看棕扇舞其實還有許多時日。近年來,羊街鄉充分利用鄉域資源,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棕扇舞之鄉」羊街早已聲名在外。「庫扎扎」文化節、「雲海梯田杯」山地自行車爬坡賽、瀾普長街宴等活動在給羊街鄉帶來人氣的同時,也為棕扇舞的展示傳播搭建了平臺。
大山舞者 傳承流於血脈說起羊街的棕扇舞,棕扇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龍正福是一個不能不見的人。78歲的他是棕扇舞的絕對熱愛者,也是哈尼文化的承啟者。
記者一行跟隨羊街鄉黨委副書記雷雨田到達龍正福老人的家時,院門大敞,卻沒見著龍正福。連喊兩聲無人應答後,有人敲響了院子內的牛皮大鼓,隨即便看到龍正福老人從二樓拾階而下來到了院子。「龍老師,聽到鼓聲就下來了?」聽聞打趣,龍正福老人顯得有些不好意思。簡單的認識過後,龍正福便接過話茬介紹起牛皮大鼓來。「這就是表演棕扇舞的樂器之一,旁邊那個是我祖輩傳下來的,已經被敲破了。」順著龍正福的介紹,記者發現了藏在這院壩裡的「哈尼文化博物館」。鞦韆,高蹺,弩箭,跳舞用的猴面、棕扇,伴奏用的弦子、大鼓……這些物件大部分都出自龍正福之手,有不少還免費送給了鄉裡的文藝隊。
龍正福從小和父親學木活,也學棕扇舞;木活越做越愛,棕扇舞也越跳越好。如今,龍正福是羊街鄉少有的能做棕扇舞裡的高難度動作「猴子摟腰」的人。因為精湛的舞藝,2012年12月龍正福被命名為「棕扇舞國家級傳承人」,隨後成立了龍正福傳習所。「教了多少人我已經記不清了,只要想學的來找我,我都會教。」龍正福足跡遍布了羊街鄉的村村寨寨,他所教授的徒弟裡有省、縣級的傳承人,也有不少加入了鄉裡的傳承隊和文藝隊,致力於棕扇舞的薪火相傳。
未雨綢繆 傳承始於擔當饒是有生活記憶的感染和龍正福這樣的承啟者的教授,時代變遷對棕扇舞的影響仍不可小覷。「受和流行文化等影響,加之年輕人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了解不深,使得哈尼族棕扇舞的傳承和保護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有可能面臨失傳、消亡。」羊街鄉文化事務中心主任倪偉順及哈尼族棕扇舞市級傳承人張開波曾表示。
如何扭轉這一局面?除了傳承人的自我擔當,更少不了當地政府的支持。2016年2月18日,羊街鄉壩木村棕扇舞傳習所裡熱鬧非凡,31名傳承隊的隊員穿著節日的盛裝,不少人還帶著自己的孫子孫女前來參加活動,老老少少全都跳起了歡快的棕扇舞。這是羊街鄉第一家掛牌成立的棕扇舞傳習所。如今4年過去,這樣的傳習所已經發展到了8個,傳承隊已經壯大到了10支。「各傳習所為開展棕扇舞傳習活動提供了平臺,作為傳承人感到高興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塔垤村棕扇舞省級傳承人白金寶說。
此外,據雷雨田介紹,為做好棕扇舞傳承工作,羊街鄉還編排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棕扇舞課間操,並由倪偉順、張開波等棕扇舞傳承人到羊街鄉中心小學、羊街中學等學校去教學,推進哈尼族棕扇舞文化走進校園。羊街鄉文化站還建立了棕扇舞保護檔案,進一步完善哈尼族棕扇舞傳承人體系,定期對傳承人、農村文藝骨幹、中小學生進行棕扇舞培訓指導。
哈尼族棕扇舞的故事,正從田間地頭走向廣闊舞臺……
轉載請註明來源《民族時報》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