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才子最經典的詩作,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2020-12-14 品詩賞詞

自古以來,人們都希望生活幸福,家庭美滿。但人生總是磕磕絆絆,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願望,有時還會適得其反。生命因為操勞而顯得充實,而沉思、感悟更會讓靈魂找到歸宿。

唐代有許多文人墨客因為仕途坎坷,而萌生歸隱之意,李白曾去拜訪山中道士,李商隱也到寺院尋找過高僧。在喧囂的凡塵中就一直被各種煩惱纏繞,當一個人靜下心來,才會認真思考人生的來去和真諦,下面介紹盛唐才子最經典的詩作,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闕題

唐代:劉昚虛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劉昚(shèn)虛,字全乙,號易軒,盛唐著名詩人。他20歲中進士,22歲參加吏部宏詞科考試,入仕後卻只一直是從九品的小吏。詩人仕途不順,也時常有歸隱之心,但由於一直無法放下,也就半輩子蹉跎過去了。後來他聽說一位朋友隱居在山林中,於是便抽空拜訪。

這首詩的大意是:蜿蜒的山路,延伸到白雲盡處;春光宛若清溪,源遠流長。不時有落花隨水漂流,水中的芳香遠處可聞。閒門面對蜿蜒的山路,書屋藏在茂密的柳林中。陽光雖然被柳林遮擋,依然有清輝灑滿我的衣裳。

闕題即缺少題目,作者描繪了山林裡的幽靜環境,展現了友人隱居山林的情趣。全詩婉轉流暢,由遠及近,餘韻縈繞。開篇先寫剛進山時的場景,「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山勢險峻,春意盎然,白雲悠悠、溪水潺潺。

詩人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文字描寫,直接展現沿路的風光。道出雲中,已在塵境之外;春到山中,溪流不斷,有東坡羅漢贊「空山無人水流花開」之趣。

接下來兩句妙語天成,千古流傳,透露了詩人的喜悅之情,「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落花,承上之「春」字;流水,承上之「溪」字。頷聯如明珠走盤,圓轉中仍一絲縈曳。

芬芳的落花,隨著流水悠悠而來,又隨流水默默離開,仿佛是一位任運隨緣的隱者,絲毫不令人感懷凋零之悲。詩人也被青溪的春色完全吸引,悠然自適,倍感恬淡寧靜。

詩人似乎忘記了來此的目的,他緩緩地在林中散步,好像自己也是山林的一部分,完全融入了溪水、怪石以及古樹之中。不知不覺,詩人就來到了一處柳林,「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門外是山翠迎人,門內是柳陰推卷,一個「閒」字,暗喻這裡平時無人打攪;一個「深」字,傳出朋友在此隱居時間之長。

沒有喧囂、毫無煩惱,如此安逸的場所,詩人豈能不感到羨慕,「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長日閉門、清輝照影、靜如太古、讀書靜坐,真是神仙過得日子。

山深林密,即使在白天裡,也有一片清幽的光輝照亮衣裳。作者只用短短10個字,就彰顯出山林的幽靜和隱居的樂趣。到此全詩戛然而止,卻更增添了餘味。每個人都竭力追求物質的進步和精神的自由,但是欲望沒有止境,就像翻過一座高山,必然還有另一座山峰屹立在前方。詩人慢慢懂得,只有心有歸宿,才不會無休無止地貪求。

細味這首五律,清新恬淡,情韻盈然。詩人去拜訪山中的友人,在山林裡倍感寧靜悠然。不僅有來去無蹤的白雲,還有靜靜流淌的小溪;而「閒門、深柳」更描繪了朋友隱居場所的幽靜和深邃。作者無一句抒情,卻句句表達出對山林生活的嚮往,也令讀者讚嘆不已。

相關焦點

  • 易河文學苑第17期《落花》
    落花,落花,一個多麼孤獨且又優雅的名字,只一吟,詩人們就將它落入了一箋小字中。都說人一生的修煉,在於品味孤獨,享受寂寞。像落花,謝了春紅,一切的美麗到最後都顯得那般匆匆。落花,對詩者即憂傷又美麗。這塵世間,一人一物,都有它的宿命:生時,蔥籠茂盛;死時,若落花一樣孤寂長眠。能有誰,可以逆轉宿命的來臨?
  •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流水無心戀落花」啥意思?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是什麼意思?放在男女關係裡面,「我本有心將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算是挽留方或者說是抱怨方在不貶低甚至認可對方的前提下,對對方不以為然,不相向而行的一種抱怨和嘆息。「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這一句是後人對上去的下聯,是從「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演變過來的。意思是我都從樹枝上掉下來跟著你這流水走,你這流水卻不把我當回事毫不在意。
  •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詩」,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大文豪蘇軾稱頌其作品「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
  • 江南才子徐禎卿:詩有漢唐格調,得江左風流
    江南四大才子(劇照)徐禎卿,字昌谷,於1479年,出生在一戶普通且清貧的人家。他祖籍河南洛陽,先世徙居常熟雙鳳鄉,十幾歲時,隨父親至郡城。詩歌創作,是一個由情至氣、由氣至聲、有聲至詞、由詞至韻的過程,但情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喜怒哀樂而變化,情不同,所以寫出來的詩,也自然也不同。每個人的情志思想、人生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故而發自真情創造出的詩,是獨一無二的、是鮮活的、有生命的。
  • 「詩詞鑑賞」落花,在古詩詞中留住最美的瞬間!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其實,落花也自有一番別樣的美。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時光,而是留住記憶,為了留住花開花落的美好,古人常以花入詩詞,都是古人對花最好的念想。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古人的世界裡,看落花繽紛!
  • 初唐才子劉希夷 盛唐之音開啟人
    在唐詩的初、盛、中、晚四個階段中,盛唐為時最短,其成就卻最為輝煌,李白、王維、孟浩然、杜甫、高適、岑參等才華橫溢的詩人,生產出了諸多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詩篇。這就是為後人所豔羨的「盛唐之音」。初唐汝州詩人劉希夷,沒過而立之年而隕落,僅留下了28題35首詩作,多為膾炙人口的「傳世品」,流露著年輕詩人在詩歌創作方面的豪情和霸氣,其題材之廣泛、語言之清新、詩義之通俗,詩風和婉明麗、風流蘊藉,交融著情景韻理,對後世影響深遠,無疑對大唐詩歌盛世的開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盛唐出版的《正聲集》譽之為初唐才子第一人。
  • 古人寫落花的詩詞有很多,只有這首詩境界最高,被頻繁引用
    喜愛詩詞的朋友們都知道,古典詩詞中,以落花、殘花為題材的詩詞有很多。比如李煜的《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清照的《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還有《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等等等等,有很多。
  • 七絕/平水韻《落花吟》,又是一年春過半,怎堪舊夢換新愁
    花落傾心姿嫵媚,落盡繁華流水陪。疏枝含香玉無暇,優雅祥瑞迎春暉。最後一抹春風溜過落花跳下枝頭,伴風遠去,芯遺無限情。春風不解風情半路消散,落花漫遍庭院;春雨無心多摧殘,瓣瓣離痕顯;春水無意悄悄過,帶動落花靜靜歸。水止花靜根下留落花最美卻是春泥時!一朵花開,還不曾結果,便隨風零落天涯,凋謝成淡淡的過往。
  • 一場春雨,落花如夢
    歲月的小門,當你輕輕打開,外面的世界總有痛苦與淚,甜蜜和幸福畢竟少數紅塵如雨,歲月似情,這真真假假的世界,總有離恨萬分,總有痴女多情,終是一曲離別,傷了人間,而歲月靜靜如>水,與它毫無瓜葛,而人情似夢,總讓人難捨難分,其實難捨的是那份情,難分的是那顆心,一種緣分,便是一種依戀,一份美好,便是一份情緣,人與人之間,你得有一顆心。
  • 李商隱的這首詩,落花紛飛,詩意了生活,寫盡了哀傷
    落花紛飛的時候總是給人以悽涼傷感的氛圍,比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花落隨流水而去,人生的春天也悄然而去,怎不讓人怵然傷心;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老朋友幾十年未見,突然相遇,其中的喜悅與辛酸又有誰能知;「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一個有意,一個無情,兩者終究是湊不到一塊
  • 怨婦上聯:「獨立小橋,人影不隨流水去。」遠遊丈夫該如何應對?
    怨婦思夫:「獨立小橋,人影不隨流水去。」遠遊丈夫該如何應對?「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真的是寫宮怨嗎?錯,元稹是在指桑罵槐!中國從古至今都是盛產詩歌的文明之邦,在詩歌的發展歷程中,曾經出現過一類產量頗高的詩歌種類,那就是閨怨詩屬。
  • 王維的十首經典詩作,全都是千古絕唱,值得反覆誦讀
    蘇軾評價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到底怎麼樣的有詩有畫,我們分享王維的十首經典詩作,全都是千古絕唱,值得反覆誦讀!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首詩又名《江上贈李龜年》,是一首懷友送別詩。我們聽說李龜年這個名字,可能大都是因為讀過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李龜年在盛唐擁有非常強大的朋友圈,王維就是其中之一,這首《相思》就是專門送給李龜年的詩。全詩沒提送別的字眼,只是用「紅豆」這一事物,借物抒情。
  • 這7首邊塞詩,是「盛唐氣象」最好的體現
    當然,唐詩宋詞中關於邊塞的也很多很多,小仙今天就和大家分享7首最經典的邊塞詩。王維《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是唐朝最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的很多詩詞都是清新淡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但是他的這首《使至塞上》卻又是唐詩中最經典的邊塞詩之一。實際上,王維並沒有上過戰場,這首詩是他奉命去邊塞慰問將使時所作,詩中的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
  • 唐朝100餘位著名詩人年代排名- 初唐 盛唐 中唐晚唐劃分 皇帝列表
    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後下落不明。與王勃等人以詩文齊名,為「初唐四傑」之一。有《駱賓王文集》。6、李嶠(約645-約714),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他寫的多為詠物詩,十分講究格律,唐玄宗曾稱讚他是「真才子」。著有文集五十卷,可惜大多散佚。
  • 孟浩然難得的一首大氣詩作,寫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足以驚絕千古
    此詩是孟浩然難得的一首大氣詩作,寫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足以驚絕千古。全詩如下: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但不論怎樣,整首詩雖然講的就是「追名逐利」的事情,但是卻寫出了一個至高的境界,稱得上千古名篇。「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八月的湖水是平的,什麼是「平」?湖水其實沒有平地,因為那麼大的一片湖,永遠有波浪在上面,「平」只是遠觀所見;同樣,他說「天邊樹若薺」,樹有很多枝幹,可你遠看那些樹,就像連成一片的「薺」了。
  • 盛唐詩人那麼多,為什麼大家都獨愛李白的詩?
    李白是毫無爭議的中國古詩詞第一人,但是正像題主所言,盛唐詩人那麼多,還有中唐、晚唐、宋詩、明清詩作,往前面也有躊躇滿志、音韻發展的魏晉南北朝詩。好的詩人層出不窮,好的作品浩瀚星辰,哪裡有什麼獨愛?獨愛李白,不能證明李白的偉大,反而證明了讀者對詩詞的閱讀狹隘。
  • 落紅不是無情物:龔自珍詩詞中的落花意象
    筆者並沒有精確地去統計過龔自珍詩中「落花」這一形象出現的次數,但憑著直感的認識,龔自珍對「落花」確有某種特殊的感情,且看他《己亥雜詩》中的一首: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800年來最經典的一首五言絕句,入選小學課本,成為必背詩
    」,唐詩是為詩歌藝術的巔峰,而盛唐又為唐詩的巔峰,因而後世作詩必學盛唐。自唐以後,詩體再不復盛唐氣象,雖說宋詩數量質量都很高,但也難比唐詩。而兩宋之後的元明清詩壇更是逐漸走向沒落。當然,這只是針對一個時代的整體水平而言。宋詩雖不如唐詩,但也是名家輩出,傳下不少佳篇名句。而元明清三代800年來的詩作中,也不乏一些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