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都希望生活幸福,家庭美滿。但人生總是磕磕絆絆,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願望,有時還會適得其反。生命因為操勞而顯得充實,而沉思、感悟更會讓靈魂找到歸宿。
唐代有許多文人墨客因為仕途坎坷,而萌生歸隱之意,李白曾去拜訪山中道士,李商隱也到寺院尋找過高僧。在喧囂的凡塵中就一直被各種煩惱纏繞,當一個人靜下心來,才會認真思考人生的來去和真諦,下面介紹盛唐才子最經典的詩作,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闕題
唐代:劉昚虛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劉昚(shèn)虛,字全乙,號易軒,盛唐著名詩人。他20歲中進士,22歲參加吏部宏詞科考試,入仕後卻只一直是從九品的小吏。詩人仕途不順,也時常有歸隱之心,但由於一直無法放下,也就半輩子蹉跎過去了。後來他聽說一位朋友隱居在山林中,於是便抽空拜訪。
這首詩的大意是:蜿蜒的山路,延伸到白雲盡處;春光宛若清溪,源遠流長。不時有落花隨水漂流,水中的芳香遠處可聞。閒門面對蜿蜒的山路,書屋藏在茂密的柳林中。陽光雖然被柳林遮擋,依然有清輝灑滿我的衣裳。
闕題即缺少題目,作者描繪了山林裡的幽靜環境,展現了友人隱居山林的情趣。全詩婉轉流暢,由遠及近,餘韻縈繞。開篇先寫剛進山時的場景,「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山勢險峻,春意盎然,白雲悠悠、溪水潺潺。
詩人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文字描寫,直接展現沿路的風光。道出雲中,已在塵境之外;春到山中,溪流不斷,有東坡羅漢贊「空山無人水流花開」之趣。
接下來兩句妙語天成,千古流傳,透露了詩人的喜悅之情,「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落花,承上之「春」字;流水,承上之「溪」字。頷聯如明珠走盤,圓轉中仍一絲縈曳。
芬芳的落花,隨著流水悠悠而來,又隨流水默默離開,仿佛是一位任運隨緣的隱者,絲毫不令人感懷凋零之悲。詩人也被青溪的春色完全吸引,悠然自適,倍感恬淡寧靜。
詩人似乎忘記了來此的目的,他緩緩地在林中散步,好像自己也是山林的一部分,完全融入了溪水、怪石以及古樹之中。不知不覺,詩人就來到了一處柳林,「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門外是山翠迎人,門內是柳陰推卷,一個「閒」字,暗喻這裡平時無人打攪;一個「深」字,傳出朋友在此隱居時間之長。
沒有喧囂、毫無煩惱,如此安逸的場所,詩人豈能不感到羨慕,「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長日閉門、清輝照影、靜如太古、讀書靜坐,真是神仙過得日子。
山深林密,即使在白天裡,也有一片清幽的光輝照亮衣裳。作者只用短短10個字,就彰顯出山林的幽靜和隱居的樂趣。到此全詩戛然而止,卻更增添了餘味。每個人都竭力追求物質的進步和精神的自由,但是欲望沒有止境,就像翻過一座高山,必然還有另一座山峰屹立在前方。詩人慢慢懂得,只有心有歸宿,才不會無休無止地貪求。
細味這首五律,清新恬淡,情韻盈然。詩人去拜訪山中的友人,在山林裡倍感寧靜悠然。不僅有來去無蹤的白雲,還有靜靜流淌的小溪;而「閒門、深柳」更描繪了朋友隱居場所的幽靜和深邃。作者無一句抒情,卻句句表達出對山林生活的嚮往,也令讀者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