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都知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這句話與這口「紅井」,小學一年級課本上的故事(2017年新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課本上經常說得不清不楚,時間也沒說一個,不管出於什麼考慮,我認為歷史的連貫性是很重要的,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都會發現一個問題,人物的介紹以及事件都十分錯亂,導致很多人知道這事情卻根本沒法講事情去連貫起來。除非有意去理清,不然這些知識就是一個片段。
吃水不忘挖井人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蘇區成立,當時就定都瑞金,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發生在1933年的4月,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導致紅軍集體長徵到陝甘寧革命根據地。
1933年4月,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和和中央軍委臨時遷到瑞金城外的沙洲壩,中央紅軍到達之後,村子裡一下子多了一千多人,飲水變得困難起來,村民的飲水都是從沙洲壩北面山腳下烏鴉嶺挑的,那裡有一股泉水,離村子較遠,半天才挑得到兩擔水,見有人挑水回來,水很髒,而且有蟲子,毛主席便問起了村民老伯此事。
為了解決村民的飲水問題,毛主席整夜輾轉反側,第二天一早上就到村裡村外轉來轉去,想到了用大楠竹代替水管,把烏鴉嶺下的泉水引出來的,但是這樣治根不治本,在和村幹部溝通後,找到了適合挖井的地方,井位確定後,毛主席挽起衣袖,捲起褲腿,帶頭挖了起來,毛主席還親手在井底下鋪上木炭和沙子過濾水源,這個過程耗時十幾天,第一股井水湧上來,村民激動萬分地喊著:「毛主席真是我們的大恩人哪!」
為了感謝毛主席,便在井旁邊立了塊木牌寫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後來改成了石碑。(立木牌是在建國後)
敵軍欲填井,村民死守
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中央蘇區,被逼走上長徵路,反動派的敵人多次填井,村民們怒火滿腔,但也十分無奈,敵人白天把井填了,晚上村民又把井給挖開,這樣持續了5次,最後反動派只有罷手,通過沙洲壩村民的齊心協力,保住了毛主席親手挖的井,也為後人造福。
毛主席一心為人民謀求幸福,為民著想,無時無刻都在想著人民,農民群眾生病了沒錢看醫生,毛主席指示「六二六」為人民解決醫療問題,見路邊老奶奶衣著單薄,脫掉自己的大衣贈送,為人民遭受苦難落淚,深愛的人民群眾,毛主席有萬般豪情,也有千般柔情。
有一種精神,穿越歷史的雲煙,日久彌新;有一種懷念,歷經時代風雨,更臻醇厚。緬懷毛主席!
毛主席鼓舞了那個時代的中國人,也激勵著這個時代的中國人自強、向上。
時光如水,歲月如歌。我們永遠懷念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