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最少但收益驚人,所有腫瘤患者都要做的是什麼?|免疫力|腫瘤|...

2020-12-17 健康界
  • 衰老是癌症的誘發因素,而運動可以緩解免疫衰老,從而預防癌症;定期規律運動可減少老年人慢性病發病率。

  • 在腫瘤的治療過程中,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減輕治療帶來的疲勞感、減輕併發症和一些副作用。

  • 康復期的倖存者最需要重視運動,因為運動能改善預後,減少復發。

  • 家務勞動不能替代運動,要做對腫瘤患者真正有益的運動。

  • 運動能緩解免疫衰老,進而對抗癌症

    大多數癌症的發生都與年齡變大密不可分,所以對抗衰老就是對抗癌症的方法之一。這裡所說的衰老主要是指免疫衰老。免疫衰老雖然很早之前就出現了,但近兩年才正式進入「老年醫學」成為一個專業術語,可見醫學研究人員對此越來越重視。

    研究表示,免疫衰老過程中,T細胞改變,可導致免疫應答能力下降,傳染病和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升高。而運動可以調節免疫功能,增加T細胞的增殖能力,減少衰老T細胞的數量,增加IL-2的合成及T細胞對IL-2受體的表達。這些現象均說明了運動能夠調節免疫衰老時的T細胞功能,延緩其衰老。

    有的人擔憂運動會增加感染風險,例如運動之後很容易受風感冒。其實不然,不經常運動的人突然運動確實容易暫時出現不適應,這是身體的應激反應,相反鍛鍊後免疫系統對細菌和病毒的反應增強。所以,運動不能是心血來潮,需要形成長期規律的習慣,而且運動後要注意水分的補充,以及保暖。長期運動以後,你一定會感謝自己的堅持!

    腫瘤治療中,堅持運動非常必要

    1、對抗化療對腦的傷害

    腫瘤的治療離不開放化療,無論放療還是化療,對正常組織都會產生不可避免的損傷。一項研究表示,肺癌患者在全身化療過程中大腦結構發生改變,認知能力也受到影響,進行體育運動後有好轉。通過神經影像學方法發現,身體的運動可激發大腦的可塑性,減輕了全身化療對患者腦功能的有害影響。

    2、減輕治療帶來的疲勞感

    對於腫瘤患者,尤其是正在接受積極治療的患者,通常我們會建議他們多休息、少活動來避免疲勞。但是,長期不活動的話會引起肌肉萎縮,所以長期休息會導致體力和耐力的進一步損失。

    儘管許多患者都不相信運動能改善這種狀況,但身體鍛鍊確實可以提高身體機能,從而降低日常活動及治療帶來的疲勞感。洋蔥建議大家治療時也要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哦~

    3、減輕治療副作用,改善生活質量

    乳腺癌根治術患者都知道,在手術後,一定要做一些上肢運動來預防淋巴水腫。同樣地,其他部位的腫瘤手術後都會進行腫瘤周圍淋巴結的清掃,因此,在治療後的輔助治療期間開展鍛鍊很有必要。

    康復期的倖存者最需要重視運動

    首先,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久坐、長時間看電視或電腦會影響癌症倖存者的恢復。例如,一篇meta分析納入14項研究,其中包括了癌症患者和非癌症患者,結果表明久坐於22%的全因死亡、15%的心血管死亡率、14%的癌症死亡率、91%的2型糖尿病發病率增加有關係。

    另外,肥胖是許多癌種的危險因素之一,且更多的研究發現肥胖與癌症的復發風險和死亡風險升高也有關。運動是保障營養充足情況下對抗肥胖的最好方式。

  • 多項觀察性研究表明,與身體活動量較低的乳腺癌患者相比,活動量中等的女性患者總體死亡風險降低。

  • 一項納入145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發現,每周行走不到3小時的患者相比,每周快步行走3小時以上的患者癌症進展率降低57%。

  • 3項研究發現,診斷後較高水平的身體活動可使結直腸癌特異性死亡風險降低45%-61%。

  • 對BMI≧25(肥胖)的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生活方式的幹預(飲食和運動)後,生存質量明顯提高。(BMI=體重/(身高)2)

  •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分析了85項隨機試驗的數據,結果現實在輔助治療期間和癌症治療後,可以安全開展鍛鍊。除了改善癌症特異性結局外,鍛鍊還能提高靈活性和身體機能,改善患者乏力、提升個人生活質量。

    對患者而言,有用的運動才是好的運動

    家務勞動=運動嗎?

    有些人說我每天在家洗碗、掃地,這也算運動吧!這些勞動雖然也能調動肌肉活動,但並不等於有益運動。好的運動需滿足兩點:規律且適當強度。

    1、什麼才是真的有用的運動?

    對於所有腫瘤患者而言,洋蔥建議大家採用積極的運動方式,每周至少5天、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至高強度運動。因為最新研究表示,在運動消耗同等能量的情況下,中高強度的運動佔比越高,健康獲益越多。你先在明白為什麼你每天做家務但只感覺累,免疫力沒太大改善的原因了吧!

    2、你需要控制體重嗎?

    對於乳腺癌、婦科腫瘤及前列腺癌等患者,如果已經屬於肥胖範疇,建議最好通過運動和飲食結合的方法降低BMI值,改善治療效果、減少復發風險。

    洋蔥提示

    對於減肥的人來說,有氧和無氧運動如何選擇?

    有氧運動(走、跑、騎行)能增強心肺功能,無氧運動(力量練習)可增強肌肉力量,兩者都具備減脂功能。但有氧運動一般強度較低,要達到減脂控體重,時間一定要長

    以有氧運動為基礎,增加一些無氧練習,例如慢跑過程中,在最後100米進行快衝,實現有氧和無氧的疊加,能夠加快身體脂肪的消耗。

    洋蔥總結

    讓運動成為你治療的一部分,因為這是花費最少、收益可觀的一件事!

    運動不是心血來潮,養成長期規律的習慣才是有用的運動!科學運動、科學抗癌!

    參考文獻

    [1]Lucía Vaquero, et al. Plasticity in Bilateral Hippocampi after a 3-month Physical Activity Program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Eur J Neurol. 2020 Dec 9. doi: 10.1111/ene.14670.

    [2]Victoria Williams, et al. Narrative Review of Web-based Healthy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for Cancer Survivors. Ann Rev Res. 2020;5(4):555670. doi: 10.19080/arr.2020.05.555670.

    [3]JacekWilczyn ́ski, et al. Body Composition in Women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 Dec 2;17(23):8991. doi: 10.3390/ijerph17238991.

    [4]John P. Campbell and James E. Turner. Debunking the Myth of exercise-induced immune Suppression: Redefining the impact of exercise on immunological Health Across the Lifespan. Front Immunol. 2018 Apr 16;9:648. doi: 10.3389/fimmu.2018.00648.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腫瘤患者如何就醫?
    當前,各地陸續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此特殊時期,免疫力相對低下的腫瘤患者還能去醫院嗎?就診時應注意什麼? 現針對腫瘤患者特殊情況,就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流行期間就醫的相關感染預防事宜介紹如下,希望通過科學防控、規範診治,確保腫瘤患者的安全與療效。
  • 抗擊腫瘤,拼的就是免疫力!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免疫力棒棒的?
    如何提高腫瘤病人的免疫力、免疫系統的全面能力呢? 一、營養補充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營養物質是免疫力的力量之源。腫瘤病人在食物攝入不足、營養消耗過大等多種因素下,或潛在、或已出現營養不良的狀況,如何補充?
  • 藏在血常規化驗單上的小秘密,腫瘤患者千萬不能大意
    血常規檢查既是我們體檢的必查項,也是腫瘤患者複查的重點項目。 那麼,對於癌症患者而言,血常規有哪些指標需要特別注意,一些指標的上升/下降,又代表什麼呢? 為什麼腫瘤患者要經常查血常規? 對於很多人來說,血常規都不陌生。去醫院做檢查,血常規幾乎是必做的項目。
  • 「餓死腫瘤」可能嗎?請收好這份腫瘤患者飲食建議清單
    正值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澤橋醫生誠摯為各位腫瘤患者送上健康飲食建議一份~"惡性腫瘤患者在飲食方面常常會糾結不已。一方面,在治療期間患者需要補充營養,增強抵抗力;而另一方面,腫瘤病人在飲食上又有諸多禁忌。他們一邊擔心自己吃的營養太豐富,腫瘤增長會過快,一邊又害怕不吃的話沒有體力和精力來和腫瘤抗爭,影響治療效果。
  • 腫瘤患者為什麼要篩查「血常規」?很有必要,特別是這3個指標
    腫瘤患者需經常做血常規檢查,特別是化療後,因為化療藥物會引起骨髓抑制,及時發現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同時也能通過血常規變化來判斷病情有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腫瘤患者做血常規主要看哪三個指標?
  • 腫瘤患者為什麼體重急劇下降?一旦消瘦,是不是就無法挽回了
    癌症病人消瘦意味著營養不良,脂肪和肌肉消耗會導致臟器功能降低,比如心肌功能受損,病人乏力、不想動甚至抑鬱,這都是消瘦造成的心理影響;消瘦會導致患者免疫系統功能下降,對癌細胞戰鬥力減弱。那麼,癌症病人為什麼會消瘦呢?
  • 腫瘤患者術後需警惕二次復發,謹記6個事項,麻煩或「繞路走」
    腫瘤患者早期會選擇完全性手術切除來治療,但病情發展比較迅速,難免會出現腫瘤復發或轉移。腫瘤患者做完手術後免疫力不同程度降低,往往出現併發症,若沒有得到有效處理,會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因此手術後需做好後續治療,這樣才能防止病情二次復發。
  • 從1個癌細胞,長成腫瘤大概要幾年?醫生對4種癌症做了分析
    從癌細胞長到腫瘤,一般要多長時間? 我們都知道癌症不是一觸即發的。 一般來說,腫瘤細胞在癌變的早期是非常緩慢的,以結腸癌為例,從結腸息肉發展為癌症,需要5至10年的時間。腫瘤細胞的生長速度受到非常多的因素影響,包括癌症種類,患者的營養情況,機體的免疫力等等。腫瘤細胞的增長是呈幾何係數的,雖然早期的時候,癌細胞的增殖速度可能會慢一些,一旦積累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就會以倍數增加。
  • 腫瘤患者都可以接受化療嗎?這5種情況下別盲目,風險較大
    並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需接受化療,以下5種情況下不能盲目。癌症患者要對症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大部分癌症早期手術切除後恢復快,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同時也能延長生存期。 4、內臟功能異常的患者 有些癌症會引起重要器官發生異常,最常見的是心肺功能異常會導致呼吸驟停。對於腸梗阻、腸胃道出血以及內臟出血的患者不能做化療。
  • 成都御生堂羅應權:腫瘤治療,正確調理陰陽平衡是關鍵_患者
    原標題:成都御生堂羅應權:腫瘤治療,正確調理陰陽平衡是關鍵 隨著中醫腫瘤學的發展,中醫藥腫瘤治療優勢受到越來越多患者的認可。中醫腫瘤治療如何取效? 陰陽失衡,是腫瘤形成的重要原因 羅應權指出,癌症是一種慢性病,其形成過程可能要經歷幾年甚至數十年之久,所以出現症狀時,基本就到了中晚期,這也是癌症難以治療的根本原因。腫瘤發病的漫長過程決定了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瘤體只是癌症的局部表象。
  • 腫瘤沒那麼嚇人,它就是一種慢性疾病
    在消化道腫瘤中,篩查效果最好的應該是結腸癌,近年來,在日本、美國、韓國,結腸癌整體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下降趨勢。我國最新頒發的防癌指南裡,建議40-45歲以上的所有人群都應該做一次篩查,如果發現有問題,尤其是腺瘤和息肉就要引起重視;如果沒有問題,就可以3-5年以後再檢查。但是很遺憾,我們國家的消化內鏡醫生太少了,最近網上有一個預測,所有消化內科醫生不吃不喝不睡365天能夠做一半的人。
  • 30種腫瘤標誌物合集|腫瘤標誌物|乳腺癌|血清|細胞|肺癌|患者|肝癌...
    腫瘤標誌物,是指特徵性存在於惡性腫瘤細胞,或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並能反映腫瘤發生、發展,監測腫瘤對治療反應的一類物質。腫瘤標誌物存在於腫瘤患者的組織、體液和排洩物中,能夠被免疫學、生物學及化學的方法所檢測。本期就臨床上常見的腫瘤標誌物進行匯總分享。
  • 腫瘤患者食慾不佳、不想吃飯怎麼辦?這三類藥物有效緩解!
    厭食(食慾減退)是腫瘤患者常見症狀之一,其可致患腫瘤患者攝入不足,進而出現全血細胞減少、體重下降,從而引起免疫力降低,治療耐受性下降,甚至出現惡液質。 厭食-惡病質症候群(CACS)是發生在腫瘤患者中的一種以食慾減退、體重下降、組織消耗及體力下降為主要表現的症候群,腫瘤及宿主物質代謝紊亂是CACS發生發展過程中的核心環節。其多發生於晚期腫瘤患者,以胃腸道癌及肺癌常見。
  • 腫瘤專家說癌症是人體「內亂」,輕易別開刀和做篩查,有道理嗎?
    當人體檢查出癌症後,醫生都會根據病情進行相應的治療,如果體內的腫瘤處於良性階段或者患者的身體條件好,醫生一般都會建議患者進行腫瘤切除手術,這樣的治療效果確實也是比較好的。但中國工程院的一位腫瘤專家卻說,癌症患者最好別輕易開刀,因為癌症是人體的內亂,是人體自身失衡所導致的。癌症是人體的內亂,最好別輕易開刀,有道理嗎?
  • 為什麼很多患者拒絕做腫瘤穿刺活檢?穿刺到底可怕不可怕?
    在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患上腫瘤的人千萬不要做穿刺,這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有些患者是覺得腫瘤穿刺特別疼,因為要從自己身體上取下來一塊肉。有的患者認為萬一腫瘤是惡性的,那取下來做活檢,有可能會把癌細胞不小心帶入身體的其他部位,刺激癌細胞的加速轉移,使得病情加重。這些說法有道理嗎?
  • 郝迎旭主任談:中醫藥治療腫瘤,這7個誤區堵住多少患者求生之路
    醫生說我做不了手術,吃中藥能維持多久呢? 我不想受化療的罪,你給我用中藥能控制嗎? …… 以上這些問題,不止一次在門診上有患者跟我講過。 我發現,無論是患者還是家屬,對中醫治療腫瘤的認知仍有很多偏頗之處。
  • 腫瘤患者「八年抗戰」,三次絕處逢生
    懷化新聞網訊(通訊員:劉恆恆 陳惠婷)「在貴院腫瘤中心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我的女兒由一個活不到一個月的晚期癌症病人,奇蹟般地活過了七年,邁入了第八年,生活能自理。」11月30日,一位80歲的患者家屬在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一科的感謝信中寫到。
  • 腫瘤標誌物超出上限兩倍,為何20天後復檢又回歸正常?|腫瘤標誌物|...
    但是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都會引起腫瘤標誌物的升高。例如同樣是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細胞型肝癌患者檢測甲胎蛋白(AFP)絕大多數會有顯著增高,但是原發性膽管細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卻很少有升高的。這要根據腫瘤標誌物的特異性與靈敏度來決定。2正常人群雖然腫瘤標誌物是由腫瘤產生的物質,但腫瘤標誌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病變中同樣可以產生,但這類人群所佔的比例是較低且存在個體差異。
  • 中藥人參皂苷rg3可以抗腫瘤?中藥抗腫瘤歷史悠久,只是你孤陋
    人參是百草之王,人參中提取的中藥單體人參皂苷rg3可以抗腫瘤?這話如果放在幾十年前或許你有理由不相信,可是現如今中藥臨床應用的深入,你就必須要相信中藥是可以實現抗腫瘤作用的。其實對於中藥抗腫瘤並非是今日的研究成果,早在百年前就已經被應用於腫瘤的治療,只不過那時的藥理作用不是那麼明朗罷了。
  • 山東腫瘤醫院認準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冷凍讓腎癌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山東腫瘤醫院認準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冷凍讓腎癌患者重返正常生活2020年12月10日 14:59:34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醫生,我的腎癌檢查如何?是不是癌症復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