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末感恩節,幣圈迎來大意外,比特幣從26日早上開始高位重挫,24小時內價格由18913美元直跌至16500美元下方。跌幅之大一度引起市場恐慌,部分投資者連連呼喊今年瘋狂買買買的灰度,大聲表白「感恩節假期第一天,想他」。而本月聖誕節還沒到來,已經有人開始琢磨同樣的千刀暴跌戲碼會不會再次上演。
近一個月來的比特幣價格走勢(數據源自:Coinmarketcap)
憑藉著只進不出的鎖倉模式,近幾個月以來灰度逐漸充當起加密市場救世主的角色,不少投資者將其一舉一動視為市場操作指標。巧合的是,灰度瘋狂增持的架勢似乎也總能把比特幣的回調行情重新拉回上升通道。就在最近幾天,經過灰度每周上萬枚BTC的連月加倉後,比特幣終於在16日晚間重新站上20000美元大關,八小時後繼續突破21000美元關口,不斷刷新歷史高點。
截圖源自:推特
時隔三年比特幣再次迎來大牛市,加密市場瞬間沸騰,就連各界大佬也按捺不住,紛紛站出來為比特幣搖旗吶喊。MicroStrategy執行長稱讚比特幣是最好的儲備資產;華爾街巨頭古根海姆首席投資官Scott Minerd揚言比特幣應值40萬美元/枚;億萬富翁對衝投資人Alan Howard則更為直接,當即宣布將在年前向BTC及ETH投資10億美元。
不過這種為比特幣瘋狂打Call的行為並不稀奇,早在比特幣價格還不到1美元甚至連兌法幣匯率都沒確立的時候,就有一大批密碼學愛好者自發為其宣傳引流。
自己貼錢花時間宣傳的各路加密愛好者
Hal Finney是除中本聰之外首位挖出比特幣的礦工,是第一筆比特幣交易的接收者,也是最早在社交媒體公開提起比特幣的人。2009年1月11日,創世塊剛產出兩天左右,Hal Finney就在推特上宣告自己正在運行比特幣客戶端,並在隨後的時間裡多次發起關於改進項目的討論。而在此之前,這位密碼學老人就對比特幣懷有濃烈的興趣,不僅在白皮書剛發布的時候給予中本聰極大的鼓勵,還特定找來Wei Dai和Nick Szabo兩位技術大牛,共同探討該系統的可行性。
Hal Finney幾乎是網際網路最早公開提到比特幣的人(截圖源自:推特)
和Hal Finney一樣老早就開始聯繫中本聰的還有Gavin Andersen,他曾經是領域裡「最接近神壇的人」,在中本聰剛消失的一段時間裡承擔著接班人的重任。那時候出於對Gavin的欣賞,中本聰在2010年初就將部分項目維護任務分攤給Gavin。而Gavin也不負所望,幾乎承包了比特幣初期發展階段絕大部分的開發任務。
除此之外,他還利用自己挖得的上千枚比特幣在社區玩起了免費試用營銷。2010年6月,Gavin構建了名為freebitcoins的項目,讓每個瀏覽該網站的用戶都能免費領取5 BTC的獎勵。當時這種簡單粗暴的宣傳手段吸引了不少新用戶進場了解,同時獲得多筆來自其他早期參與者的捐贈。
Gavin Andresen於2010年6月11日在Bitcointalk論壇發布的帖子,七天後Satoshi回復
不過後來Gavin轉而支持BCH並為澳本聰正名等等做法讓社區難以接受,現如今在圈內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而在很大一批比特幣信仰者心中,真正的大佬是全球加密貨幣人物排行榜榜首的Andreas M. Antonopoulos。
2011年至今,他寫了領域最經典的書籍《精通比特幣》,經營了圈內訂閱量及播放量最高的Youtube頻道,還忙裡忙外前往世界各地做了數十場宣傳演講。Roger Ver稱讚他是最厲害的比特幣演說家;部分早期持幣者將其視為信仰源泉,袒露如果當年沒有Andreas,他們不會買入比特幣,也不會有後來致富、囤幣的故事。
除了大家比較熟知的《精通比特幣》之外,Andreas M. Antonopoulos後來還寫了《精通以太坊》、《貨幣網際網路》等等著作
Gavin、Andreas、吳忌寒這些技術派贈送比特幣、發布解說視頻、翻譯項目白皮書的宣傳方式影響力較為有限,傳播範圍大多局限在極客領域;後來最先把比特幣強勢帶到世人眼前的應該是天使投資者Roger Ver。
這位被圈內人美譽為「比特幣耶穌」的布道者,在宣傳比特幣這件事情上可謂無所無用其極,幾乎用盡了自己的畢生的人脈和資源。2011年到2014年間,他先是豪砸10萬美元在全美100多家電視臺投放比特幣廣告,然後建立只能使用比特幣付款的購物網站Bitcoinstore,同時還在自家電子設備公司Memorydealers上添加對比特幣支付的支持,不斷為比特幣創造應用場景。即使期間比特幣因Mt.Gox黑客入侵事件跌入低潮期,Roger依舊不離不棄,不單主動邀請朋友幫助Mt.Gox度過危機,甚至下注1萬美元向質疑者發起百倍賭約,極力提振市場信心。
Roger Ver在Youtube上向所有質疑BTC的人發起賭約,稱未來兩年時間比特幣將實現超100倍增長,漲幅趕超黃金、白銀甚至是美股市場。
試圖為比特幣創造應用場景、建立交易流通平臺的人有很多,但是名號最響亮、影響力最大的還是曾經讓社區成員又愛又恨的Mt.Gox。大家對該交易所的CEO Mark Karpeles並不陌生,但最初建立Mt.Gox的不是他,是電驢創始人Jed McCaled。
2010年Jed無意中接觸到比特幣白皮書,對裡面的分布式技術解決方案十分感興趣。經過深入了解之後,他發現行業缺少了很重要的環節——交易機制,隨後立即將自己早期創建的「萬智牌」遊戲卡片交易網站改裝成比特幣交易所,也就是我們後來熟知的Mt.Gox。不過運營交易平臺對Jed來說還不夠刺激,為了追求更具挑戰性的東西,2011年他將Mt.Gox賣給Mark Karpeles,並在一年後創立區塊鏈項目Ripple。
曾經的半官方代表組織比特幣基金會
從密碼學愛好者Hal Finney到軟體工程師Gavin Andersen,從Mt.Gox創始人Jed McCaleb到天使投資者Roger Ver,自掏腰包推廣比特幣的陣營日漸壯大。到了2012年7月,這些早期布道者開始團結起來,組成了該領域曾經的半官方代表組織——比特幣基金會。
比特幣基金會六位創始成員(資料源自:Github)
他們以標準化、保護和推進開源協議為目的,開啟了全球性的比特幣推廣工作。根據BitMEX給出的數據顯示,比特幣基金會剛建立兩年,就通過創始成員以及後續加入的上百名會員,籌得超27873 BTC的運營資金。利用這些錢和成員的人脈,基金會在比特幣默默無聞的幾年裡獨自撐起了該項目絕大部分的開發經費,以及宣傳安利工作。
比特幣基金會的使命(資料源自:The Bitcoin Foundation)
不同於之前密碼學愛好者和投資者們無組織的漫天開花型推廣方式,基金會試圖從群眾和政府兩方面入手,一邊聘請the Audience等專業團隊發起社交媒體宣傳活動,一邊僱傭聯邦遊說及策略諮詢公司Thorsen French Agency為美國國會山官員介紹比特幣;不遺餘力地向全世界傳遞使用比特幣的好處。
那時候的比特幣基金會幾乎以項目官方代言人自居。不僅與美國聯邦政府對話、接受相關監管部門傳召,還出面回應各方質疑;每次領域出現不利新聞,基金會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解釋說明,全力安撫社區情緒的同時,積極維護比特幣的公眾形象,
但那些都是過去的輝煌了,隨著組織內部管理混亂的問題日漸敗露,圍繞在比特幣基金會周身的只剩下質疑與譴責。2014年Reddit社區的匿名貼揭露了比特幣基金會在Mt.Gox被盜案中扮演的角色,該貼稱基金會早就知道Mt.Gox被盜事故後存在巨額比特幣虧空問題,但卻選擇隱瞞,並且在之後的三年多年時間裡通過各種方式試圖幫助該交易所填補資金漏洞,從而間接造成了Mt.Gox這樁用戶血本無歸的慘案。
匿名指控一時間讓基金會陷入輿論旋渦,該組織的公開透明度遭到社區連番質疑。更為糟糕的是,基金會後來還接連爆出副會長Charlie Shrem涉贓洗錢、組織破產、大量裁員等等醜聞,讓比特幣基金會本就岌岌可危的聲譽徹底崩塌。
為了挽回公眾信任,2015年組織內部積極重組,試圖改變運營策略,轉而專注於價值項目的開發;但那時的基金會已經失去社區影響,無力回天,最後逐步淪為無關緊要的空殼組織。不過最為諷刺的是,當初的創始成員也早已各奔東西,不滿基金會作為的陸續辭職、爬牆的轉而布道其他項目、陷入醜聞的要不被捕要不被判刑。
無意中提高比特幣活躍度的黑色地帶
曾經的比特幣基金會成功吸引了大量資金入場,維持了項目早期運營開發的經費,提升了比特幣的曝光度;但是現在回頭看,他們大規模的宣傳以及政治遊說活動落到實處的成效其實不大。2017年以前各國政府依舊不待見比特幣;而且讓比特幣開始流通起來的也不是比特幣基金會,是在灰色地帶遊走的那一小戳人。
絲綢之路官網歷史截圖
2013年5月,絲綢之路的伺服器被美國安全局查封關停,創始人Ross Ulbricht五月後被捕,相關錢包內十萬多枚比特幣被全數繳獲;霎時間將比特幣與黑色交易之間微妙的聯繫擺到了檯面上。
如果說之前用1萬枚BTC購買披薩的Lazlos、嘗試只靠BTC生活90天的新婚夫婦Austin以及Beccy等人使用比特幣支付的經歷,人們只當做茶餘飯後的趣聞來了解的話;那麼絲綢之路這件大案,就真真切切地讓大家體會到了比特幣在充當支付工具、流通貨幣方面的潛力。
根據FBI的調查顯示,在絲綢之路被查封之前的兩年時間裡,網站大約交易了950萬BTC,流通數量佔據著當時比特幣總產出量超80%的份額。另一方面,該階段與暗網有聯繫的交易在所有比特幣交易中也幾乎佔到了一半的比例。
不需要政治團隊的遊說,比特幣在黑色交易市場如此大規模的流通量,就足以引起各國政府對比特幣的關注,迫使他們不得不正視這個新興領域;其中泰國、俄羅斯等等國家關於禁止比特幣使用的政策也是在此之後頒布的。
2013年到2016年間比特幣的價格變化情況(數據源自:Coinmarketcap)
雖說絲綢之路的敗露,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干預比特幣市場的力度;但是憑藉著去中心化以及匿名性等等特點,之後幾年時間裡比特幣依舊順利遊走於各個暗網市場,繼續在黑色交易板塊逐漸發展壯大。而且巧合的是,那時候頭部黑色市場的迭代與衰敗,都或多或少地引起了比特幣的價格聯動。
2013年10月絲綢之路1.0被FBI強制下線之後,比特幣價格在短短一周時間裡從135美元迅速下滑至100美元下方,累計跌幅超25.9%。一個月後,伴隨著絲綢之路2.0的重新上線,比特幣價格開始一路飆升,月內翻漲六倍至1200美元的歷史高位。無獨有偶,2014年11月絲綢之路2.0被封、2015年8月大型黑市Agora因安全原因關閉的幾個時間節點附近,比特幣亦表現出明顯的下跌趨勢。
頭部暗網市場接連被端,再加上超大型交易所Mt.Gox的一夕隕落,2014到2015年間比特幣市場陷入了漫長的寒冬。直到2015年11月左右,在另一批不法之徒的助推下,比特幣才稍微顯現出復甦跡象,價格再次突破500美元關口,月內實現翻倍增長;而這次為比特幣帶來久違暴漲行情的是,臭名昭著的國際龐氏騙局3M Global。
MMM Global購買比特幣教程的目錄,從建立錢包地址到相關交易所的介紹一應俱全
沿襲了前身詐騙公司MMM標榜「低投入,超高回報」的洗腦宣傳方式,同時創新使用比特幣作為支付手段,3M Global自2011年起便在亞洲和非洲等一百多個發展中國家瘋狂斂財。2015年該公司正式進軍中國市場,通過拉人頭、發展線下等等常用傳銷手段,在國內快速建立起龐大的網絡,不到一年時間就從中國投資者手中至少騙取百億美元的資金。
2015年間,比特幣和MMM的百度搜索指數
雖然騙局沒有支撐多久就因為資金不足而自動消亡,但是當時3M火熱的傳銷勢頭,間接在國內掀起了一小陣加密貨幣投資熱潮。更為魔幻的是,該詐騙公司網站上手把手教學比特幣購買及交易流程的資料,無意中讓更多中國投資及投機愛好者開始認識和使用比特幣。
時間繼續推進到2017年,隨著主流市場對加密貨幣領域關注程度的增長,後者社會認知度的提高,比特幣在黑色交易市場、金融騙局等領域的使用率大幅下降,不法分子紛紛轉向其他隱私性能更強的加密幣種。不過雙方漸行漸遠之前,這群不斷挑戰法律底線的違法分子又再一次為比特幣帶去了席捲全球的熱度。
勒索病毒WannaCry在電腦屏幕上顯示的界面
2017年5月12日那天,名為Wannacry的勒索病毒利用Windows作業系統445埠存在的漏洞,開始在全球超150個國家肆虐,至少感染了30萬臺電腦,並向受害者勒索比特幣以贖回自己的電腦資料。到了6月27日晚間,新一輪蠕蟲病毒Peyta再次發起攻擊,不僅以徹底搞掛個人硬碟威脅被攻擊者,還囂張地將贖金從不到1 BTC提高至100 BTC。
這兩波病毒襲擊事件涉及範圍之廣,連迪士尼影業、歐洲及俄羅斯各國大型銀行、電力系統、通訊系統以及機場都未能倖免於難。而在勒索病毒持續兩個多月的全球蔓延下,作為贖金支付方式的比特幣也日漸出圈,頻繁現身主流媒體版面,一度成為網絡搜索熱詞。與此同時,國內外市場關注度持續升溫,事發兩月內價格從1534美元連番上漲至$ 2959歷史高點,累計漲幅超69%。
雖說現如今比特幣已經差不多擺脫犯罪工具、黑暗黃金等等標籤,但是這段與暗網、金融詐騙等法外之地糾纏不清的「犯罪史」是無法否認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黑色交易市場是比特幣產業的起點,亦是比特幣發展史上不容忽視的超強助攻之一。
被投資者視為操作信號的比特幣巨鯨灰度
2017年是比特幣和黑市交易市場的分水嶺,也是標誌著比特幣往傳統金融市場靠攏的一年。當年年底,CBOE和CME進入加密貨幣領域、相繼推出比特幣期貨交易的舉動,鞏固了比特幣的主流接受度。一時間市場情緒被推至高潮,比特幣價格連日突破歷史高點,峰值達到20052美元。
數據源自:Coinmarketcap
有了這個開頭,更多的領域大佬和大型機構蠢蠢欲動,開始為比特幣進軍傳統金融市場鋪路。比如不管被拒多少次都堅持向美國證監會申請比特幣ETF的Winklevoss兄弟、十分重視運營合規化及機構投資者的Coinbase、推出實物交割比特幣期貨合約的Bakkt、大量購買並為用戶提供比特幣買入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Paypal及Square......不過這些市場推動者的功績都不及最近熱度爆棚的灰度矚目。
2020年11月到12月期間灰度比特幣信託持倉情況(數據源自:Bishijie)
先不說灰度布了什麼局,單單是它近來瘋狂加持比特幣的架勢,就很難讓人忽視。截止2020年12月16日,灰度資產管理總規模達到131億美元,其中BTC信託持倉量佔據著比特幣總流通量約3%的份額,為565633.39枚,並以每天約1%的增速不斷加倉。
實際上,今年年初灰度已經持有逾20萬枚比特幣;年中在區塊獎勵減半的背景下,還提高了加持力度。近六個月時間裡,灰度買入比特幣的數量比同期開採量都高;但是當時大家並未當回事兒,直到十月份灰度開啟連日買買買的增持模式,才逐漸引起市場關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灰度上班和下班的時間點被部分投資者看作比特幣價格漲跌、買入賣出的重要信號;「灰度下班,空軍出擊;灰度上班,多頭得逞」等等調侃段子在圈內廣為流傳。神奇的是,灰度單日增/減持規模似乎真的和比特幣價格漲跌之間存在著微妙的聯動性。
灰度BTC信託增/減倉與當日幣價的聯繫(圖片源自:PANews)
根據Grayscale和Coinmarketcap的數據顯示,11月30日比特幣幣價創下歷史新高當天,灰度資產規模擴大了13.34%,相當於14.39億美元;而比特幣出現短時低位的11月26日,灰度資產管理規模約減少了17.66%,相當於減持21.51億美元。
雖然這些證據不足以說明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但是灰度只進不出的不贖回永續信託機制,以及將拋售壓力轉移給美股市場的運作模式,相當於為比特幣市場提供了強勁的買盤力量,對提振市場信心有著不容忽視的隱性作用。
DCG(Digital Currency Group)旗下有五家子公司,還直接投資了160多家加密貨幣與區塊鏈相關公司(資料來源:DCG官網)
不管是出於對比特幣的看好,還是單純想要獲取利益;灰度走到今天這一步,也做了長達七年的努力。從2013年成立開始,這家背靠全球最大區塊鏈創投DCG的公司就致力於推進比特幣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幾年間灰度資本與政府監管部門多次周旋,尋找可行的合規化道路。
經過長時間的布局,現如今灰度旗下的BTC信託基金、BCH信託基金、LTC信託基金以及ETH信託基金等等產品已經獲得來自美國金融業監管局FINRA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批准。隨著他走通了這條面向更大市場的合規化道路,看到產品背後存在套利機會的大批機構投資者相繼跑步進場;當前流入灰度的巨額資金中有超86%來源於機構投資者,與2019年約66%的佔比情況相比,增長了30個百分點。
部分投資機構的GBTC持倉份額(數據源自:fintel,2020/11/30)
機構投資者的加入,為灰度和比特幣市場帶去源源不斷的資金。根據摩根大通的報告顯示,10月份以來有近20億美元流入灰度的BTC信託基金;而同為避險資產的黃金市場,卻有超70億美元從其ETF交易市場流出。不單單是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上月發布的報告也給出了相似的結論,黃金投資熱度下降,機構投資人正轉投比特幣市場。
截圖源自:灰度的DropGold廣告視頻
這一市場現狀,讓以往比特幣是數字黃金的討論,直接上升到比特幣將取代黃金的層面。雖然分析師給出了黃金表現不佳的充分理由,稱新冠疫苗研發進展降低了市場避險需求;但是市場上關於比特幣可以代替黃金的聲浪依舊很大,投資管理集團BlackRock執行長、橋水基金會主席Ray Dalio、CNBC主持人Jim Cramer等名人紛紛加入聲援大軍,部分大佬旗下的機構甚至直接給出投資計劃,用行動表達對比特幣的支持。
截至目前為止黃金愛好者與比特幣投資者之間的爭論仍在繼續,而造成雙方矛盾激化的除了市場表現之外,也少不了#DropGold#宣傳活動的功勞。這個名為「棄守黃金」的投資口號於2019年5月由灰度拋出,為了說服更多投資者配置比特幣資產,灰度建立相關網站http://dropgold.com,並在上面發表海量關於比特幣正在取代黃金的可能性分析報告。
而最近趁著比特幣的上漲勢頭,灰度更是不惜斥巨資向美國所有的主要電視臺投放DropGold的廣告。不同於去年無人問津的市場態度,今年反黃金的宣傳口號引來各方討論,不管是贊同的聲音大,還是反對的人數多,比特幣已經被投資者拔高至與黃金幾乎同等的地位;就連灰度執行長Barry Silbert也直呼這廣告費花得值。
集天時地利人和,灰度逐漸被神化
從極客圈到暗網,從黑色交易領域到主流市場,一路走來,比特幣得到了很多布道者的神助攻。而發展到現在被圈內外人廣泛討論的地步,曝光度、應用場景對比特幣來說已然不是剛需;在往傳統金融行業靠攏這條新道路上,比特幣需要的是亮眼的價格表現和源源不斷的入場資金。
而為加密貨幣金融衍生產品布局多年的灰度恰恰滿足了大家的期望,在被熊市陰霾籠罩已久的大環境下,成為提振市場信心的一劑強心針,為沉寂多時的投資者提供了入場理由。再加上該公司最近幾波#DropGold#宣傳造勢活動,不斷吸引來自主流資金的關注及討論,比特幣身價隨之水漲船高。
截圖源自:推特
這頭逐漸復甦的數字巨龍能夠在2020年年末實現名利雙豐收,少不了灰度的功勞,一些散戶投資甚至將後者視為比特幣救世主。當然這裡面有幾分開玩笑的意味,深究來看,灰度的動作和比特幣價格頂多存在一點弱相關性。不過現如今比特幣行情正旺,在這種普天同慶的牛市氛圍下,誰還會計較到底是灰度成就了比特幣,還是比特幣剛好選中了灰度;就像灰度執行長Barry Silbert說的,幹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