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最美的5幅春聯,出自米芾之手,行書堪比《蘭亭序》!

2020-12-15 小七聊書畫

文 / 小七

各位網友大家好,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時,我想很多書法愛好者都非常的感興趣,很快就要過年了,我們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但是如今很多春聯雖然精美,但是都印刷體,如果能有一幅書法大師寫的對聯,那可是非常的受歡迎。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5幅春聯,這上面的字那可是非常的精美,是用米芾的行書筆法寫的,當你看了以後你是不是也非常的喜歡呢?

我們看到這幅對聯以後,大家是不是被對聯中的書法所吸引呢?完全看到了米芾的書法的影子,每一個字都寫得那麼完美,這樣的行書很多書法家看了都稱讚,真的是非常的漂亮。

在看這一幅,無論是寓意還是書法都是那麼得完美,字體現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美,寓意也是非常的好,福和財都寫了進去,而且橫批也寫出了中國人新春的喜悅。這幅對聯各位網友們喜歡嗎?

第三幅春聯也是吸引了很多的書法愛好者,這筆法真提太瀟灑了,但是並飄逸,反而給我們的感覺是非常的沉穩,而且字的筆畫充滿了變化,有粗有細,這樣的筆法整體來看顯得非常的漂亮,這就是米芾的風格,雖然不是米芾真跡,但是我們卻能看到米芾的影子,這讓我們體會到了中國書法的精髓所在。

這幅春聯各位網友喜歡嗎?小七看到這幅春聯以後也是非常的喜歡,可以說是最喜歡的一幅,當我們把這幅對聯時,你會看到兩邊的對聯每個字都是互相響應的,這樣的寫法沒有10年功底那是做不到的。

再看這最後一幅春聯,這幅春聯是最精髓的一幅春聯了,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只要我們堅持練習,那我們就會越寫越好,大家是不是也發現這幅春聯最好看呢?只要我們堅持練習,那我們也能寫一手好的春聯。但是在練習之前我們一定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書法家的字練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書法精髓,大家看到米芾的筆法寫春聯是不是非常的美呢?大家喜歡這樣的春聯嗎?

本文原創,不得抄襲,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唐太宗時,為得到《蘭亭集序》的真跡,曾派監察御史蕭翼前往越州的一所寺院,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王羲之的後人智永和尚的弟子辯才手中得到《蘭亭集序》真跡,交給唐太宗。唐太宗亦將《蘭亭集序》視為珍寶,令當時的書法名家們臨摹書寫。相傳,唐太宗死後,將《蘭亭集序》作為隨葬品帶進了陵墓,即唐昭陵。
  • 《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第二第三是哪篇?
    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作為全篇背誦的課文之一,科教授現在仍然能把《蘭亭集序》倒背如流。 記得當時老師告訴科教授《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那時候科教授還沒意識到行書其實還有「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二」。
  • 《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的傳奇及真偽論辯
    》描寫了集會時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了作者對盛事難再、人生短暫的感慨,對老莊「一死生」、「齊彭殤」認為「虛誕」和「妄作」,流露出不甘虛度歲月的積極進取的思想觀念。 《蘭亭序》自唐以來,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史上,《蘭亭序》已成為中國書法一個象徵性的文本和符號,還留下了「蕭翼計賺蘭亭」和「陪葬昭陵」的傳奇故事。
  • 簡析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寫法技巧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此書不僅是王書的代表,也是中國書法的經典之作,影響深遠。如何寫好行書《蘭亭序》?以下技法,僅供參考。一、點畫1.橫、豎《蘭亭序》中的橫畫和豎畫的用筆大多體了王羲之運筆「一拓直下」的特點。″事」、「古」等橫畫均側鋒起筆,中段調鋒,收筆藏而不露。「年″、「引″的末筆或藏鋒或出鋒,但都沉著而不浮滑,厚實有力。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郭沫若:挖開乾陵就能找到
    《蘭亭序》中國古代書法界的巔峰之作,即便不懂書法的人都會知道這幅驚世之作,它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蘭亭序》是王羲之創作,主要內容是描述和友人在蘭亭組織了一場活動,大家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 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光耀千秋萬代的三百二十四個字
    有一天幾個好友在談論書法,問我最喜歡的行書字帖是誰的書法?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說那自然是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了,還能有第二個選擇嗎?餘秋雨教授曾經有句話說書法說得很好:「書法藝術遊動不定的抽象黑線,是中國文化的高貴經緯。」
  • 《蘭亭序殺局》:藏在王羲之第一行書背後的懸疑
    擺在我案頭的是一部3卷本的《蘭亭序殺局》,作者是王覺仁。這本書的封底,演員陳坤這樣評價:《蘭亭序殺局》是一本奇書。小說以探尋王羲之名作《蘭亭序》的秘密切入,結合唐太宗時的「四王奪嫡」之爭,江湖與廟堂風起雲湧,眾多歷史名人輪番登場,是歷史與想像的巧妙結合。
  • 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秦王政19年,秦破趙得和氏璧,後李斯奉秦始皇之命,鳥篆書仿成龍、鳥、魚、蛇形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後來為中國歷代皇帝相傳之印璽,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 四藝才子鞠立軍為中國書法《蘭亭序》寫讚歌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 延綿千年的筵席——蘭亭集序
    延綿千年的筵席——蘭亭集序 一永和九年 《蘭亭集序》 唐馮承素摹 白麻紙墨跡 24.5釐米×69.9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 王鐸,是如何終生學《蘭亭》《聖教》的?
    他認為唐宋以後書家皆自二王發源,故終其一生從未停止對王羲之的學習,幾部重要的範本如《蘭亭序》《聖教序》以及一半為二王書法的《淳化閣帖》,更是寢處與共。 王鐸對於《蘭亭序》的仙趣最為傾心。1636年,在一件《蘭亭序》臨作的跋文中,王鐸對於唐代以來的各種摹本與臨本進行了一番評論:「《蘭亭》褚、薛、虞最勝,得其仙氣。皆絹本。
  •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我總感覺啊,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不能想著寫太像。你想啊,這是王羲之的酒後之作,自己酒醒之後都沒法完全複製,就憑咱們這初學者的水平,怎麼能寫得一模一樣呢?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朋友教別人臨寫《蘭亭序》。你看虞世南和褚遂良等人臨寫的《蘭亭序》,雖然功力很深,寫出來的也同樣經典,可和原帖相比,多少也是有些差別的嘛。除非你去馮承素用雙鉤的方法去「摹」,否則很難那麼「像」。上面的這幾位,臨寫的還算差不多。今天呢,給大家分享一個最不像的版本。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 《蘭亭序》寫得滾瓜爛熟,最厲害的地方,不看你還真不知道
    蘭亭書畫解讀/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藏著很多秘密,不看你還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學書法一直都要入古,古代書法真如此大的魅力?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藏著很多秘密,你知道多少?下面用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為例,我們來分析《蘭亭序》到底牛在哪裡?為什麼一直被評「天下第一行書」?厲害僅僅只是字體的漂亮嗎?這一點可以肯定回答:就是漂亮,但漂亮還不是書聖王羲之最高境界。
  • 硬筆楷書寫名篇 - 王羲之蘭亭集序
    硬筆書楷書作品寫了很多,對於蘭亭序這個天下第一行書從來沒有完整書寫過,即便日常練習也是用硬筆臨摹成行書,楷書沒有寫過,在上幾次給大家講了硬筆書法的偏旁部首的一些書寫方法,雖然還沒有系統性地講完,間架結構還沒有講,但是書法學習除了日常的基本功練習外(筆畫,部首,結構),日常的讀帖或者是看一些自己喜歡的硬筆書法作品對硬筆書法學習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鄧散木,鋼筆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網友說:確定是鋼筆?
    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歷來被書法家重視。特別是自唐代以來,很多高手都下手臨寫過,也有很多經典的臨摹作品傳世。比如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臨本,就比較經典。多說一句,如果你也在學《蘭亭序》,別光盯著「神龍本」不放。
  • 花式玩轉《蘭亭序》,趙孟頫最出彩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 王羲之、蘇軾、米芾行書春聯來了!
    文化提升品位,閱讀改變生活 國學 | 文化 | 藝術 | 哲理 | 養生 | 視覺 | 美文 | 教育 行書·王羲之
  • 華師年味濃了!這些春聯出自學生之手
    臘月二十八華師校園各處迎春楹聯 張燈結彩年味逐漸濃了這些出自華師學生之手的春聯讓三校區宿舍都換了新顏這一聯,在此聯中翥象徵著衝,而其中的龍鳳意象寄語大學生,取自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意。她說:「很感謝我的對聯能給予身邊的人祝福,對我來說,寫對聯是一種老少鹹宜而且簡單上手的生活方式。希望能有更多同學喜歡上對聯這個有溫度的傳統文化,去了解每首對聯裡的故事」。
  • 米芾一生最出彩的10幅字,學好了這些,你的書法成就將不可限量!
    趙子昂在《蘭亭十三跋》當中說道:昔得古人數行書,可以成家矣。意思是學習書法,假如能得到古人的幾行字,也能成名成家。米芾行書《手札合集》從另一方面來講,當代人缺乏練習書法的韌性,今天學「二王」,明天學歐陽詢,學唐人不足數月,又轉而學習宋人,到頭了對於所有的經典,智慧淺嘗輒止,難以真正邁進書法之門
  • 行書,學米芾容易學王羲之難,為什麼?從八大山人書法線條品端倪
    比如,篆書、草書創新的可能性大於法度謹嚴的楷書,行書學王羲之可出新米芾,花卉學吳昌碩可出新齊白石。太極圖既是一個圓,圓中兩級便可變化無窮,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國書法書體線條性的古文字,要比隸書、楷書等點畫新體書變化要大。清·傅山云:「楷法不知篆隸之變,任寫到妙境,終是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