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戰疫」簡史 從巫鬼之術到公共衛生建設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據中國中醫研究院出版的《中國疫病史鑑》不完全統計,從西漢到清末,我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每次疫情,都能讓當時的社會為之顫慄。

  中國古代百姓心中常有三大畏懼——戰亂、鬼怪和瘟疫。

  聰慧的炎黃子孫也在千年的對抗史中,摸索出了一條從巫鬼之術到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戰疫」之路。

  上古大疫:送瘟神

  我國有關瘟疫的最早記載,大約可以追溯到商代甲骨文時期。

  《小屯殷虛文字乙編》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與天地溝通的巫師正在佔卜,他所問有兩件事,其一是這個瘟疫是否會蔓延開去?其二是商王是否感染瘟疫?可以想見當時的王城裡應該發生了大規模的人群感染事件,以至於商王都有了被感染的風險。

  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早前史家主要將孫劉聯軍的勝利歸結於曹軍不熟水性,但隨著醫學史料的挖掘,這場奠定歷史格局的戰役,其實與瘟疫大有關聯。

  孫吳聯軍攻曹,曹操船艦損失慘重,下令撤退。但奇怪的是,撤退途中,曹操下令把未燒著的船也一併點燃。

  相關醫學史的研究表明,彼時血吸蟲病在赤壁地區傳染甚廣,這種疫病以水為傳染源,從北方而來的曹操軍隊除了不通水性外,對這種瘟疫也知之甚少沒有免疫。撤退途中曹操下令點燃的船,很有可能與防止瘟疫蔓延有關。這一點在他其後寫給孫權的信裡也得到了證實:「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有史料統計,東漢桓帝時期,全國人口5000多萬,至三國末年,全國因瘟疫死亡人口以千萬計。建安二十二年,一場席捲全國的大瘟疫更是造成了十室九空的悲慘局面,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就是巡邏軍營、照顧士兵時染上瘟疫死的。東漢文學著名的「建安七子」,就有五人死在這場瘟疫中。東漢末期百餘年成為我國歷史上疫情最嚴重的時期之一。

  此時,人們面對兇猛的疫情,只能歸結於上天的懲罰,巫術與神鬼之說是從天子到民間都認可的解釋。「瘟神」、「疫鬼」橫行於世,當時最「科學」的戰疫方式就是信奉除疫的神祇。《周禮》中記載:「方相氏,帥百隸隸而時儺,以索室驅疫。」傳說方相氏長得極其醜陋,瘟神見了他都只能落荒而逃。現在於西部地區還在流傳的儺戲,也是古時方相氏驅疫病在當代的更迭演變。

  而東漢末年的大疫,簡單的民間信仰已經救不了被感染的民眾,黃巾軍的起勢正是源於首領張角對瘟疫的救治。但其能以符水治瘟疫的消息,有著濃厚的神話和神秘色彩。諷刺的是,張角最後也因感染瘟疫而病死軍中。

  抗疫:催生中醫理論

  在與瘟疫的對抗中,催生了中醫的核心理論。公元154年前後,蟄伏的瘟疫蓄勢待發,河南南陽的張家娘子誕下一名男童,取名仲景。父親張宗漢在朝為官,他本希冀兒子承襲自己的事業,卻沒想到他對醫學情有獨鍾。10歲時,張仲景開始跟隨同郡醫生張伯祖學醫。數十年後,張仲景醫學大成,寫成《傷寒雜病論》一書,其中總結的辯證論治原則,確立了我國中醫診治的靈魂。

  「傷寒」一詞,與我們現在說的傷寒略有不同,其主要症狀為發熱,並且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實則是對各類疫病的指代。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到,僅僅十年時間,張氏家族就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口,其中七成比例都是患上了瘟疫。《傷寒雜病論》中記載的三承氣湯、竹葉石膏湯等,經後世沿用至今。

  而後中醫傳承愈廣,東晉醫學家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對天花、虜黃病(即現代所說的黃疸)、沙蝨病(恙蟲病)等傳染病的治療做出了貢獻。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不僅總結了許多治療傳染病的方劑,還提出用燻藥法進行空氣消毒、向井中投入藥物給水消毒等消毒法。

  隔離:國家力量介入

  睡虎地出土秦墓竹簡中記錄了這樣一段秦代傳染病的「隔離」制度:一名正在接受築城刑罰的犯人服刑還沒有結束,卻被發現得了麻風病,當地官員迅速將他轉移到了一個叫「癘所」的地方隔離。這或許是出土文獻中能見到的較早關於官方治理疫情的記載。

  而正史中有關政府官方幹預疫情的記錄,則始於西漢。元始二年,京畿一帶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蝗災,疫病隨之而來。漢平帝下詔:「民疾疫者,空舍邸第,為置醫藥。」由政府安排專門的房子「隔離醫院」負責醫治疫病患者,這是我國歷史上較早出現的關於公立臨時疫病隔離醫院的記載。

  至南朝時期,有「六疾觀」「別坊」等隔離機構。唐朝設有「病坊」,宋代設「安樂坊」,通常由中央政府視疫情分撥經費,由地方政府採購藥物,招募僧人照料病患。

  除了有效隔離外,自唐朝以來,由政府組織醫療力量救治,都是戰「疫」決勝的根本保障。正統十四年,淮揚發生瘟疫,明英宗派了40多個太醫奔赴疫區,救治百姓。而根據歷史記載,官方對於疫情時期的「賜藥」「頒方」都是免費的。

  及至明清時期,「科學戰疫」有了劃時代的突破——人痘接種法的普及,這是人類戰勝傳染病「天花」的經典案例——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皰裡的痘漿、痘瘡結痂磨成的粉末吹入健康人的鼻孔中,使其感染,進而獲得天花的免疫力。史料顯示,自明代開始,科學的種痘方法已經在民間開始使用。

  因康熙帝自小的天花經歷,他對人痘接種法的推廣和普及產生了重要作用。自康熙帝開始,對天花的防治由單純的躲避隔離變為多極防治結合。在他的倡導推動下,清朝天花防治更加系統化。

  公共衛生:艱難起步

  到了晚清,在和西方接觸的過程中,逐漸開啟了近代化的防疫歷程,在防疫體系中,「公共衛生」的概念開始被接受和推廣。

  鴉片戰爭之後,西方醫學開始大規模傳入中國。此後在洋務運動中,特別是在北洋海軍的建設中,西醫學堂成為配套設施,這成為中國自主創辦西醫醫院的肇始。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首個中央衛生行政機構——衛生科設立,主管考核醫學堂的設置、醫生的考核,以及檢疫計劃、審定衛生保健章程等。1906年,衛生科升級為衛生司,隸屬民政部,掌核辦理防疫衛生、檢查醫藥、設置病院等事宜。

  衛生科(司)的設立,標誌著全國範圍內製度性衛生行政的起步,衛生行政上升為國家制度。

  在國家衛生行政機構設立不久,1910年末東北暴發鼠疫傳染病。華人醫生伍連德第一次在中國全面應用現代公共衛生的理論和方法撲滅了這場大瘟疫。事後,清政府組織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會議——奉天萬國鼠疫研究會,共有來自12個國家的34位代表參加,確定了許多國際通行的防疫準則,為此後的國際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礎。另外,清政府頒行中國第一部全國性衛生防疫法規——《民政部擬定防疫章程》,要求各省「嗣後遇有防疫事件,即行一體遵照」。至此,國家層面的公共衛生體系初具雛形。

  但在清末以及之後的動蕩時代中,國家層面的公共衛生體系大多時候是作為紙面規劃,無法實踐。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逐步建成了完善的公共衛生體系,建立健全傳染病領導防治機構。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參考文獻/

  1、鄭雲特《中國救荒史》,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

  2、王文遠《古代中國防疫思想與方法及其現代應用研究》,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論文

  3、王玉德《試論中國古代的疫情與對策》,《江漢論壇》2003年第9期

  4、鄧田田《歷史上的戰「疫」良方》,《學習時報》2020年第6版

相關焦點

  • 別總是把道教和巫鬼之流混為一談,道門反對巫鬼,黑也不是那麼黑
    而上清派第一位太師魏存華也是常靜居行導引、吐納術,服食藥物之流這以上兩者都和巫鬼術士沒有關係!而道教大宗師同時也是茅山祖師之一的葛洪也嚴厲討伐過巫鬼之流。葛洪是外丹大宗師,這也和巫鬼術士相差甚遠。俗所謂率皆妖偽,轉相誑惑,久而彌甚,既不能修療病之術,又不能返其大迷,不務藥石之救,惟專祝祭之謬,祈禱無已,問卜不倦,巫祝小人,妄說禍祟,疾病危急,唯所不聞,聞輒修為,損費不訾,富室竭其財儲,貧人假舉倍息,田宅割裂以訖盡,篋櫃倒裝而無餘。或偶有自差,便謂受神之賜,如其死亡,便謂鬼不見赦,幸而誤活,財產窮罄,遂復饑寒凍餓而死,或起為刦剽,或穿窬斯濫,喪身於鋒鏑之端,自陷於醜惡之刑,皆此之由也。
  • 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 王辰院士擔任首任院長
    7月16日,北京東單三條,北京協和醫學院一號樓禮堂,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召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和 「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成立會議,學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作出上述表述。為推進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科技創新體系「核心基地」和一流學科建設,2020年7月16日,在原公共衛生學院的基礎上,正式成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由王辰擔任首任院長。
  • 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在武漢開工建設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韻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7月20日上午,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動工開建。這是首個在北京、上海之外設置的國家級醫學中心,也是第六個國家級醫學中心,預計在3-5年內完成規劃建設。
  • 興建項目 補齊短板——我市加快推進七大公共衛生建設項目
    」「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門診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購置」等7個新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項目,總投資7.85億元。這些項目重在打基礎、補短板、強功能、利長遠、惠民生,補齊我市疫情期間暴露出的公共衛生體系短板。目前,7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工期為2年。項目完成後,將填補我市醫療領域多項空白。 大手筆建設重大疾病救治基地 7個項目中投資最大的是市重大疾病救治基地,由中建三局承建。
  •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梁萬年:公共衛生體系要...
    梁萬年: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談談個人的建議和想法,給我的命題是關於構建現代疾病預防公共衛生體系,我重點講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通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抗擊,充分展示了中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從建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所取得的成效。第二,談一下公共衛生體系當前存在的主要的短板。第三,下一步公共衛生體系改革和發展有關的建議和思考。
  • 文化傳承——社區衛生「戰疫」的最強內在驅動
    「戰疫」時期,14億中國人民展現出「非凡的團結行動力」,其中無疑有靜水流深的文化驅動,而這也正是抗疫一線醫務人員成為最美「逆行者」的根本原因。疫情防控工作中,大紅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用每一次作為、每一種聲音、每一個文字、每一張影像……一點一滴交織繾綣而成的職工文化,成為醫務人員堅定投入持久戰的內在驅動,更凝聚了磅礴的精神力量。
  • ...積極投身上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胸科-徐匯共同打造慢病防…
    【申康科普周】建成肺癌早篩分級診療新格局,積極投身上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胸科-徐匯共同打造慢病防… 2020-09-07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改委發布: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 每省至少有一個P3實驗室
    來源:國家發改委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今天對外公布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方案提出,實現每省至少有一個達到生物安全三級(P3)水平的實驗室,每個地級市至少有一個達到生物安全二級(P2)水平的實驗室。太極實業控股子公司多次中標生物安全P3實驗室。深桑達A擬購買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96.72%股權。
  • 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增加疾控人員配置 補齊公共衛生短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進一步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擺在突出位置。明確要加快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完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機制,建立科學系統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加強市鎮兩級疾控機構、隊伍和能力建設。6月11日下午,市衛生健康局局長葉向陽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該局正推動理順市鎮兩級疾控機構的關係,增加疾控人員配置,補齊公共衛生短板。
  • 一生匆匆,只為全球衛生的志業——追記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全球...
    歷數謝錚的部分研究項目,郭巖老師稱她是「最能開闢根據地的人」:比如和社會學系邱澤奇教授一起完成了中國對烏幹達衛生發展援助的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訪問烏幹達金賈醫院,中烏友好醫院,經參處,並與患者、醫務人員、雲南醫療隊訪談;完成了中國援助非洲進行瘧疾防控評價研究、走訪葛摩,系統評價了中國在葛摩進行的抗瘧項目、進一步拓展了瘧疾防控相關衛生發展援助培訓及平臺建設工作
  • 2020備考雙證碩士-公共衛生專業碩士五所院校分析
    2020備考雙證碩士-公共衛生專業碩士五所院校分析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就業前景,相比來說,可能要比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就業面廣一些。而且就業後接觸的行業領域要較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豐富一些。接下來,必尚考研為大家分析一下公共衛生專業碩士的五所院校考研情況吧!
  • 十年微博打造最大公共信息平臺,聯手國圖建設「中國戰疫」記憶庫
    微博十年又有大事發生,抗疫之戰成了2020年最難忘的記憶。儘管疫情在全球範圍內還看不到結束的跡象,但是在中國,因為國人的眾志成城,已經進入到有序恢復生活生產的時期。這場偉大的戰役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國家圖書館聯合全國圖書館界共同發起中國戰「疫」記憶庫建設項目,作為國家圖書館網際網路信息戰略保存首家試點基地,微博、新浪作為首批記憶庫資源建設的共同參與者,將全景呈現疫情發生以來的數位化記憶。
  • 2020菏澤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幹預培訓班開班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7日訊 (見習記者 郭芮辰) 為切實加強全市心理危機幹預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幹預的能力,11月26日至27日,由菏澤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菏澤市第三人民醫院(菏澤市精神病衛生中心)承辦的全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心理危機幹預技能培訓班舉行。
  • 每個人都要成為公共衛生安全的守護者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題:每個人都要成為公共衛生安全的守護者新華社記者王立彬「因為愛你,離你一米」——當前在很多地方,從超市、銀行到地鐵、公交等公共場所,保證公共安全距離的一米線回來了,一系列好習慣、新風尚在興起
  • 疫情監測,當下公共衛生安全防控新趨勢
    疫情監測 自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轉型期間,各類重大突發事件和公共危機頻頻發生03年非典、甲型H1N1流感疫情、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等,在這些危機事件的救助中,我國政府逐漸意識到公共危機預警機制的重要性
  • 「英雄聯盟」攜手助力提升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
    泰康保險集團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英雄聯盟」攜手助力提升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提升國家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陳紅輝副市長在籤約儀式上表示:「泰康保險集團和武漢同濟醫院,這兩個分別代表業界頂尖實力的航母級單位,今天握緊友誼之手、協作之手,這是本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的重大成果之一 ,也將是武漢衛生事業發展史新的重要裡程碑,意義非凡。健康共同體,攜手創未來。」
  • 習近平: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原標題: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習近平 2018年1月,我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列舉了8個方面16個風險,其中特別講到「像非典那樣的重大傳染性疾病,也要時刻保持警惕
  • 習語常聽丨「戰疫」必勝!中國必勝!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同心協力,譜寫了一曲共克時艱的「戰疫」之歌。非常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的溫暖話語為億萬人民帶來信心與力量。「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特此梳理,與您一起傳遞「戰疫」必勝信心。
  • 【放心省心】白銀公共衛生間隔斷
    白銀公共衛生間隔斷 衛生間隔斷材料之PVC塑鋼板隔斷 PVC塑鋼板為塑料材質,防水,防潮,防黴,但不耐刮,不易變形及汙染,塑料或鋁收邊,整體感一般,顏選擇較人造板隔斷而言相對較少,虹牌隔斷特針對此缺點開發出了一系列的PVC表面飾面板供廣大客戶選擇。   衛生間隔斷在很多場所中都有使用,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在進行的時候也會運用。
  •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徐順清:抗疫時講衛生習慣需要常態化
    6月1日,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徐順清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衛生是個人的事,關乎健康;衛生也是城市的事,關乎城市的發展,愛國衛生運動需要的是全民參與,將「疫」時講究衛生的行為常態化。愛國衛生人人受益「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保持社會環境衛生和人們良好的健康習慣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