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小腸是從食物中吸收各種營養成分的主力場所,口服的藥物也有很多依賴小腸才能起到治療作用。
為了控制小腸更好地吸收我們想讓它吸收的營養或藥物,減少我們不太想吸收的物質(比如減肥大敵——食物中過多的糖分),最近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者開發了一種溶液,能在小腸內壁形成一層「膠水」,在長達一天的時間內,持續將其中攜帶的藥物或酶輸送給腸道。
▲左邊是沒有塗層的豬腸道組織,右邊是有塗層的豬腸道(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Credit:Junwei Li, MIT)
目前,研究人員已在多種動物和人體組織上進行了概念驗證,相關結果近日發表在《科學》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研究人員開發的這種「膠水」名為合成胃腸上皮黏膜(gastrointestinal synthetic epithelial lining,GSEL)系統。這一系統受到兩種自然造物的啟發:首先,小腸中存在的一種酶會分解過氧化氫,釋放出氧氣;其次,貽貝有一種特殊能力,能分泌物質把自己牢牢粘在溼滑的海邊礁石上。
把這兩個概念結合在一起,Giovanni Traverso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設計出了GSEL。這種材料到達小腸後,遇到分解過氧化氫的酶釋放出氧氣,而氧氣泡則會把多巴胺分子結合在一起,產生聚多巴胺(polydopamine),類似於貽貝的膠水,粘附在小腸內壁形成塗層。
「人們很難想到可以在體內製造一種聚合物,用的是你自己的酶,或者你自己的分子化合物比如多巴胺。」研究第一作者Junwei Li博士說。
▲GSEL在小腸中形成「膠水」的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團隊以豬為動物模型測試了GSEL系統的多種應用。例如,用它來治療乳糖不耐。在把乳糖酶補充進GSEL後,乳糖消化增加了20倍。
他們還設法將一種特定的納米顆粒混合到GSEL裡,以便減少腸道對葡萄糖的攝取,同樣取得了積極效果。在實驗室的人類小腸組織中的測試結果與豬模型中結果一致。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式將來或可進一步應用於2型糖尿病和肥胖。
研究團隊也探索了GSEL的藥物遞送潛力。他們把吡喹酮(praziquantel,一種抗血吸蟲病藥物)添加在該系統中。這類藥物一般每日需給藥3次,但GSEL塗層極大地延長了藥物在腸道的滯留時間,讓腸道緩慢而持續地吸收藥物,因此可以減少給藥次數。
▲在豬模型中展示了GSEL的多種應用場景(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這種合成黏膜大約能在小腸中黏附24小時,隨後會被自然過程洗掉並排出體外。這意味著通過這種腸壁膠水來遞送藥物大約只需要每天服用一次。Traverso教授還提到,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
研究團隊僅用內窺鏡測試了將GSEL系統直接注射入小腸,但目標是研發出方便攝入的膠囊、藥片或凝膠劑形式。
▲第一作者Junwei Li博士(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Credit:MelanieGonick, MIT)
研究團隊正在臨床前研究中繼續評估其安全性。「安全是我們的工作重點,」Traverso教授說,「目前來看這一系統有望幫助多種疾病的患者,但在應用於人類之前,我們還需要充分驗證其長期使用的安全性和效果。」將來,他們希望這種方法能夠用於治療消化道疾病,或者幫助人體吸收藥物——只需一口喝下。
題圖來源:123RF
參考資料
[1] Junwei Li et al., (2020) Gastrointestinal synthetic epithelial lining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DOI: 10.1126/scitranslmed.abc0441
[2] Gastrointestinal innovation holds potential for treating variety of conditions. Retrieved Aug. 31, 2020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8/bawh-gih082620.php
[3] Scientists create a synthetic lining for the intestine to make delivering drugs easier. https://www.statnews.com/2020/08/26/small-intestine-lining-gsel-traverso/
新冠病毒專題
癌症突破
智慧之光
熱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