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區總工會參與調解企業職工勞動糾紛,並為職工講解具體解決步驟。同安區總工會供圖
廈門市同安工業園區是典型的「三多」園區——勞動密集型企業多、中小微企業多、外來職工和農民工多,勞動關係複雜。
為構建園區和諧的勞動關係,近年來,同安區總工會在與司法、人社、法院等部門聯動中,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形成一系列可推廣、可複製、可借鑑的經驗。
比如,在工會的推動下,園區企業全面實施勞動合同制度,職工勞動合同籤訂率達98%以上;企業與職工按規定籤訂勞動合同,做到程序合法、內容全面、管理規範;企業依規進行勞動用工備案,落實廈門市最低工資標準、國家工時和休假制度,按時足額支付職工工資;企業和職工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按規定及時繳納社會保險費用……
實際上,同安區總工會多年前就開始了創新治理模式的探索。2012年,同安區總工會聯合工業區管委會、公安、法院、勞動監察大隊等多部門成立「外來員工糾紛援助中心」,這是形成園區勞動關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雛形。
2016年,園區成立全省工會系統首個「勞動法務工作站」,指導用人單位規範勞動關係機制建設,還建立了職工訴求處理平臺,支持引導志願者參與工會維權服務。
如今,園區內已經實現勞動爭議的事後維權「一條龍」服務,能夠確保「小事不出廠區、大事不出園區、矛盾不上交」。此外,職工的情緒與壓力管理也是工會關注重點之一。平日裡,同安區總工會不定期舉辦心理健康科普講座,開展團體輔導,為職工提供一對一面對面諮詢。園區的「工會愛心驛站」基礎設施齊全,便利戶外勞動者飲食、休息。
值得一提的是,同安區總工會還建立了網格化組織管理體系,對突發事件問題上報流程等問題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並定格管理重點企業,建立勞動關係監測系統,有助於全面掌握情況、協調服務職工。由此,基層企業工會、園區網格、工會服務站和區總工會間形成了協調處理問題的全響應工作體系,進一步實現了維權服務的「零距離」。(莊夢蕾 李劍婷 吳曉黎)
(責編:陳藍燕、鍾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