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市中級法院發布勞動爭議案件審判白皮書(2017-2019)。三年來,我市勞動爭議案件呈現數量多、訴訟請求多和訴訟標的額小的特點。相對於其他民商事案件類型,無論一審還是二審,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均名列前五。而這些勞動糾紛中,用人單位普遍存在缺乏基本勞動用工法律知識、用工管理專業水平不足、規章制度存在明顯瑕疵等不足。
●勞動爭議案件「二多一小」
該份白皮書顯示,2017年-2019年,我市勞動爭議案件以「二多一小」為顯著特點。2017-2019年我市基層法院新收勞動爭議案件分別為2314件、1711件、2352件,中山中院新收勞動爭議案件分別為1527件、967件、1164件。
從具體案件看,在勞動爭議糾紛中,絕大部分勞動者在仲裁或一審會提出兩種以上複合性訴訟請求,有的甚至多達七八種,呈現出訴訟請求多的特點。同時,2017-2019年,一審新收勞動爭議案件平均訴訟標的區間為10萬-13萬元,結案標的額區間為4萬-8萬元,而同期其他普通民事案件平均立案標的、結案標的均在40萬-60萬元區間,相比而言,勞動爭議案件訴訟標的額較小。
白皮書顯示,由於勞動仲裁成效明顯及矛盾激化的影響,法院新收勞動爭議案件數量與全市社會勞資糾紛數量並不成正比關係。同時,由於勞動爭議案件需經勞動仲裁前置程序,一些矛盾較為緩和的案件在仲裁階段已調處完畢,進入訴訟階段均是矛盾相對尖銳的案件,使得一審調解的難度增加。
●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勞動爭議糾紛
白皮書針對我市勞動爭議案件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認為,用人單位用工主要存在缺乏基本勞動用工法律知識、規章制度存在明顯瑕疵、用工關係混亂、忽視法律強制性規定等問題;而勞動者就業主要存在缺乏證據意識、籤名隨意性大、維權期待過高、訴訟能力較弱等問題。
近三年來,為助力勞動爭議糾紛解決走上「快車道」,中山法院與中山市總工會協商,由法院出場地、總工會出經費,共同在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建立勞動爭議訴前聯調工作機制。2019年,勞動爭議訴調對接工作室共分流案件644件,調解成功132件,調解成功率20.5%,調解成功標的額458.5萬餘元,訴前聯調效果明顯。
此外,兩級法院還實行勞動爭議案件專業化審判、建立法官定期以案釋法制度、加大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審判執行、依法懲戒訴訟不誠信行為、強化勞動爭議仲裁與審判機制銜接助力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勞資關係,為扶持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務。
同時,我市法院依法嚴懲惡意欠薪行為。2017-2019年,兩級法院依法分別對30名、21名、41名被告人、被告單位追究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刑事責任。
●白皮書建議:疫情影響下,勞資糾紛需及時妥善解決
市中級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山中院此次發布勞動爭議審判白皮書,目的在於通過客觀分析勞動爭議審判發現的各類問題,以期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並整合社會各部門力量,通力配合、齊抓共管、各司其職,為構建更加和諧穩定的勞資關係、助力企業紮根中山提供法律保障。
白皮書建議,應提高用人單位及勞動者對涉疫情法律新問題的認識,適度開放法律政策,啟動快速處理原則以及整合力量形成化解矛盾的社會合力,以此來增強企業活力、防範勞資矛盾擴大、扶持企業復工復產,為中山「打贏經濟翻身仗,重振虎威,加快高質量崛起」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