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清:美聯儲all-in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謹防債市對短期疫情和市場...

2020-12-15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北京時間周一凌晨,美聯儲突然宣布降息至接近零水平,並啟動一項規模達7000億美元的大規模量化寬鬆計劃,以應對新冠病毒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美聯儲緊急降息決定後,市場似乎並不買帳,美股期貨依舊持續下跌,甚至觸發交易限制。市場評論稱,美聯儲已經打完了大部分子彈。

國內來看,在5500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資金落地的同時,央行開展為期1年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1000億元,中標利率3.15%,與此前持平。今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

此外,今日公布的1-2月經濟數據顯示,工業增加值同比-13.5%,房地產投資同比-16.3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24.5%,社零同比-20.5%。

美聯儲all-in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對於美聯儲all-in後美股期貨持續暴跌至跌停,海清FICC研究院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團隊點評稱,這是美聯儲近期第二次非常規降息,降息時點超市場預期,降息幅度超市場預期,同時重啟QE也超市場預期,這給海外市場帶來的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鄧海清認為,美聯儲此次降息適得其反的主要原因有2點,

第一,市場再次懷疑,美聯儲知道了什麼市場不知道的壞消息,所以才會此時、如此力度的超級寬鬆,這導致市場只能按照最壞的情況演繹。

第二,鮑威爾在宣布降息到0、QE,同時表示反對負利率,這意味著美聯儲貨幣政策空間已經是0,美聯儲已經ALL-IN,未來再無貨幣政策空間。

綜合來看,其認為認為歐美政府應對疫情的態度是「甩鍋為上,不負責任」的表現,美國與英國方面都體現了這一點。

鄧海清團隊認為,本次海外股市崩盤,起點是疫情,根本原因是歐美股市長期的高估值,現在已經演變到信心危機,對歐美政府、甚至歐美體制能否應對危機,海外金融市場都沒有了信心。

國內政策以我為主保留「子彈」

對於中國央行維持MLF利率不變,沒有跟隨美聯儲降息,鄧海清認為保留貨幣政策空間,可以用於應對真正的、中國的經濟、金融危機,而不是在海外的、市場的危機時提前用掉子彈。

如果中國股市能夠保持基本穩定(在海外崩盤的背景下,A股沒有必要漲,甚至只要跌不多都是很好的),如果中國經濟能夠在3月份開始向好,二季度經濟趨勢向上,那麼中國央行降息的必要性都不大。

鄧海清同時提醒,國內1-2月經濟數據意味著實現翻一番目標需要非常大努力。如果按照一季度GPD增速為-2%,那麼二、三、四季度GDP增速都要在7%以上,全年GDP才能實現5.3%,在海外疫情可能長期化的背景下,中國需要下非常大力氣,而且必須是短期就能見效的措施才能實現目標。

盲目追隨海外做多債市風險巨大

在政策方面,鄧海清認為排除房地產、降利率、放棄翻一番目標等不確定選項之後,相比寬信用,寬財政或許是目前最好的政策選項,首先可以直接產生需求,其次政府加槓桿好於企業、居民加槓桿,最後政府槓桿率可以通過宏觀調控動態調整,今年增加財政赤字,可以明年減少,是可逆的政策。

鄧海清建議儘快發行特別國債、特別地方債,且完全可以市場化、公開發行,而不需要中國央行購買,因為當前債券市場參與者對於安全資產有極強的需求。債券收益率實際是一個二級市場博弈的東西,真正對經濟有作用的,是一級市場的發行量。類似於股市,股價更多的只是二級市場博弈,類似2015年那樣股市二級市場瘋漲,對實體經濟毫無意義;只有一級發行增加,才是服務實體經濟。

在中國國債收益率處於歷史低位的當下,應當抓住歷史性機遇,增加發行長期特別國債、特別地方債,鎖定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長期融資成本,利國利民。

鄧海清同時提示,目前債券市場應該警惕幾大問題,尤其盲目跟隨海外做多債市風險很大。

首先,債市高度依賴貨幣市場流動性超級寬鬆(隔夜、7天利率略高於1%),但實際上可能並非常態。

其次,中美利差歷史高位,但實際上並不構成對債市的實質性約束,兼顧中外不代表中國央行盲目跟隨美國。

第三,10-1年利差確實處於高位,但實際上是因為1年期利率偏低,而非10年利率偏高。

從長期投資角度,儘管近期債券收益率有所反彈,但當前中國長端債券依然沒有配置價值。在央行OMO利率高於2016年15BP的情況下,國債收益率依然處於2016年的最低水平附近,從長期來講這是不合理的。即使考慮市場預期央行降低OMO利率5-10BP,當前中國整體債券收益率仍然明顯偏低。

盲目跟隨海外做債風險巨大,鄧海清建議投資者應著眼長期,根據各類資產的長期的、理性的投資價值分析,以及長期預期的收益目標和未來現金流,合理調整當前倉位,減少對短期疫情和市場情緒的過度博弈甚至博傻。

相關焦點

  • 美聯儲all in:飲鴆止渴 全球金融危機來襲
    1、面對疫情大面積擴散和金融市場崩潰,這一次美聯儲再次祭出了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組合「零利率+QE」,這完全是飲鴆止渴。全球金融市場雪崩,疫情只是導火索,根源是長期貨幣超發下的經濟、金融、社會脆弱性。
  • 量化寬鬆會讓債市形同虛設嗎?全球最大債市之一正慢慢顯露跡象
    來源:新浪財經在歐洲,像Alessandro Tentori這樣的投資者正開始撤出當地債市,因為擔心在這個市場上可能很快就無立足之境。據行業研究分析,歐洲央行到明年年末勢將持有43%的德國國債,以及約五分之二的義大利國債,高於2019年末約30%和25%的水平。歐洲央行周四將疫情應對緊急購債計劃擴大了5,000億歐元(6,060億美元)。
  • Putnam投資:美聯儲和金融市場或出現一場「拉鋸戰」
    來源:新浪財經在本文中,Putnam投資公司(Putnam Investments)分析師Onsel Emre博士在考慮新冠病毒和金融市場波動之後,認為美聯儲(Fed)可能會使用各種工具放鬆貨幣政策,包括降息、調整超額準備金率和逆回購利率。如果降息,預計美聯儲將在2020年進行兩次降息,每次降低25個基點。
  • GC003暴漲 債市資金告急嗎?然而並沒有
    本周一早間,3天期上交所國債逆回購利率(GC003)最高大漲400倍,一度引發了市場的猜測,資金是不是已經開始流出債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了解到,GC003作為流動性較差的品種,成交量比較小,其波動性對整個債市資金面的參考價值不大。目前,不論是從銀行間還是交易所的隔夜以及7天逆回購的利率來看,債市資金面較為穩定。
  • 灼見丨美聯儲會「縮表」嗎?|貨幣政策|資產負債表|美聯儲|量化寬鬆
    但對聯邦基金利率等的調控只能對短期利率見效(當然最重要和最可信的貨幣政策工具還是短期利率調控,詳見摩根史坦利經濟學家David Greenlaw等人的論文《聯儲資產負債表影響力的懷疑論》 A Skeptical View of the Impact of the Fed’s Balance Sheet),但在某些極端風險中,一種叫做量化寬鬆的操作成為拯救經濟的特效藥,因為它能夠調控長期利率(一般指10
  • 潘向東:經濟增速都快打五五折了,貨幣市場為何還「加息」?股市債市如何走?
    本文引自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部2017年2月10日發布的宏觀研究報告《經濟增速都快打五五折了,貨幣市場為何還「加息」》核心觀點回顧繼2017年1月末上調MLF中標利率後,央行2月3日全線上調逆回購中標利率,債市應聲而跌,股市也步履艱難。
  • 尹睿哲:5月「踩踏式」下跌以來,債市的牛熊拷問
    債市還會好嗎?客觀來說,這輪債券牛市自2018年初肇始,行至當下已然不短,從歷史上看,「熊平」比「熊陡」更加危險,例如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衝擊下的債牛行情,都是以「熊平」形態終結的,因而5月中旬以後的下跌變得更加猛烈。不過,考慮到經濟環境的複雜性和疫情因素的不確定性,利率方向是否會就此轉折?我們沿著以下五個問題展開。
  • 美聯儲超級政策:無限量QE!全球市場能有大起色了?
    上周四、周五全球多數市場逐漸反彈,讓投資者看到一絲「曙光」。隨著周末全球疫情再度惡化,3月23日本周一各國金融市場再度迎來下跌潮。儘管美聯儲為確保市場運行和貨幣政策傳導,將不限量按需買入美債和MBS。美股仍沒能收漲,截止收盤美三大股指分別跌3.04%、0.27%和2.93%。
  • 被指操縱美元,美聯儲在玩一個「危險遊戲」
    所以市場巨震之後,美聯儲當即宣布了兩項舉措:重啟資產購買計劃——通過控制債券價格的波動性,並向市場投放流動性,令投資者再次購買股票,而不是堅持持有避險資產,有助於平息股市和債市波動。美元互換安排——向全球市場注入了額外的美元,緩解外國投資者對美元的狂熱,有助於平息匯市的波動。
  • 央行踱步時刻:美聯儲降息多國跟進,市場關注中國態度
    美聯儲此番對降息給出的理由是新冠肺炎疫情構成不斷演化的風險。事實上,由於疫情蔓延加重了未來世界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全球多家央行紛紛開啟降息通道,緩衝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加拿大等國跟進,目前,這份降息名單已越來越長,下一步,中國央行將如何操作備受市場關注。
  • 八月展望:債市不必過度悲觀的五個邏輯
    市場情緒偏利好。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基本符合預期,降低了短期內為清盤不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資管產品而拋售其所持有債券的壓力,有望提振債市情緒。中美衝突、海外疫情等外部風險仍存,利好債市情緒修復。只要股票市場沒有出現明顯的快速上漲預期,股債蹺蹺板都不會特別明顯。
  • 疫情下的美國經濟:美聯儲預警中期風險,催促國會「動起來」
    當地時間12月16日,美聯儲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0~0.25%,並承諾維持資產購買計劃不變。對於市場關注的經濟判斷,美聯儲指出,為應對新冠疫情對美國中期經濟前景構成的巨大風險,美聯儲將動用所有工具支持美國經濟。
  • ...觀察丨疫情下的美國經濟:美聯儲預警中期風險,催促國會「動起來」
    當地時間12月16日,美聯儲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0~0.25%,並承諾維持資產購買計劃不變。對於市場關注的經濟判斷,美聯儲指出,為應對新冠疫情對美國中期經濟前景構成的巨大風險,美聯儲將動用所有工具支持美國經濟。
  • 2020冰與火之歌:恐慌與無常交織美聯儲現身救市
    但是,不可否認疫情會對美國的經濟造成影響,美聯儲會採取相應措施去扶持經濟。」市場投資者欣然接受,認為美國疫情只是個小問題。緊接著,市場連續上漲4天,但確診案例卻是冷酷無情的。3月9日,美股美債齊齊熔斷,股市債市「一瀉千裡」。而轉眼去歐洲,義大利總統孔特宣布:義大利全境變成「紅區」,意味著義大利成為了全球首個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封國」的國家。美國總統川普隨後發布了歐洲旅遊禁制令。所謂歐洲旅遊禁制令,是限制歐洲人民(英國和愛爾蘭多給3天)和非貿易物資前往美國,並不制約美國居民回國。但這一政策導致許多在歐美國人感到恐慌並蜂擁歸國。
  • 原油白銀「雪崩式」暴跌 美聯儲「王炸」無力回天?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美聯儲除了降息到零利率和重啟QE以外,幾乎已經把短期內其他能做的都做了,例如:存款準備金率降至零,下調貼現窗口借款利率和延長借款期限,並聯合加拿大、英國、日本、瑞士、歐央行一起通過美元互換為市場注入美元流動性,當前常規貨幣政策已接近極限。
  • A股回調,債市暫得喘息!多因素影響後市
    債市綜述7月10日,股市回調債市反彈,國債期貨結束五連跌全線收漲,10年期主力合約漲0.10%。上海一位券商交易員表示,短期A股存在一定調整壓力,股市震蕩整理期間,對債市資金抽離的壓力也將減小,預計債市將迎來短暫的反彈窗口。不過近期資金面料持續偏緊,或將壓制券價反彈空間。
  • 印度債市是外資流出,中國債市是外資流入
    即使不和中國作比較,印度債券市場今年的資金外流也是驚人的。2020年迄今,有140億美元的外資流出印度債市,創下記錄新高。中國債市的開放正取得穩步進展,並在全球債市基準指數贏得了一席之地。今年迄今,中國債市吸引了創記錄的1190億美元的外資流入。國際資本對印度債市的失望不是沒有道理。印度債市對外資流入仍有較為嚴格的限制。同時,莫迪政府日益擴大的財政赤字讓國際投資者感到擔憂。而且,印度國債的收益率甚至跑不贏通脹。
  • 公司與行研 | 疫情再度爆發,美聯儲為什麼按兵不動
    文 | 丁卯 編輯 | 李雨謙 近期,歐美發達經濟體進入新一輪疫情周期,市場對於歐美經濟走弱的預期不斷升溫。在這種背景下,市場期待新一輪寬鬆貨幣政策的出臺。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歐美經濟低迷的癥結並不在於貨幣政策的缺失,這也意味著未來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概率極低。 歐美新一輪疫情爆發 近期,歐美發達經濟體進入新一輪疫情爆發周期。
  • 美聯儲高空走鋼絲
    截至6月24日,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縮減至7.13萬億美元,一周前為7.14萬億美元。6月22日,我撰寫了《美聯儲將從高速擴表階段轉向控表階段》一文,詳細分析了美聯儲後期將會從高速擴錶轉為控表,這是市場應該高度關注的問題,因為這會對投資市場帶來一些明顯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