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各朝各代的建立都離不開那些跟著皇帝一起立過汗血功勞的開國大臣和將領。而自古,有的開國大臣的待遇都是時好時壞。例如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和朱元璋就肆意殺害自己的開國大臣和將領。但並不是每一個朝代的君主都如同劉邦和朱元璋那樣,還有很多賢明的君主,如李世民和趙匡胤。
唐朝作為一個推翻隋朝暴政的國家,其經濟非常的發達,百姓們的平均生活水平都非常的高。而李世民更是對自己的大臣非常的仁慈。他還專門為那些開國將領開設了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是凌煙閣。凌煙閣中,有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他們的排列順序都是誰的貢獻大,誰就排名最高。
而其中有一個人,他雖然有功但是排名卻比他還有功勞的將領高,這個人就是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和李世民關係親密
在隋朝末年,各地都開始割地崛起,而當時的尉遲敬德也開始跟隨一小部分人揭竿起義。而另一個地方霸主劉武周,他認為尉遲敬德非常的勇猛,於是便收入麾下。武德三年,李世民開始討伐劉武周,劉武周無奈只好逃跑丟下其他人。尉遲敬德見李世民來勢洶洶,自己抵不過,於是就投降了。
李世民本來就欣賞這種將領,見他投降就想收為己用。但是其他將領卻有人認為尉遲敬德投降是圖謀不軌,就把他關了起來,還紛紛上奏讓李世民處死尉遲敬德。但是李世民卻並沒有這麼做,他認為尉遲敬德投降並非圖謀不軌,於是就把他釋放了出來,並且帶入自己的帳中。
尉遲敬德被帶入李世民帳中之時,心理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然而李世民並沒有殺他,還給他一些金銀財寶,並且告訴他:"你不用害怕,也不用委屈,我是不會殺你的。我見你有鴻鵠之志,也是個忠良之人,我不會聽信讒言就去殺害一個人。如果你願意歸順我,我一定好好待你,如果你執意要離開,那麼這些金銀你就拿著,就當表達我們短暫的友誼。"
尉遲敬德聽了李世民這番話,非常的感動,決定一直效忠他,於是就一直追隨李世民,如同親密的夥伴,所以他兩人的關係就變得更加親密了。
心高氣傲尉遲恭,大打出手李道宗
尉遲敬德因為跟李世民的關係非常好,所以在朝中的位置也非常的高。他在凌煙閣武將中排名第二,而排名第三的卻是著名的大將軍李靖。尉遲敬德的排名高於李靖並不是自己的功勞比李靖高,討論李靖的功勞那是比尉遲敬德高上一籌的。就是因為尉遲敬德和李世民較為親近,所以給予他的位置也相當的高。這就導致尉遲敬德心高氣傲,在朝中目中無人。
在貞觀六年,李世民因為高興,所以就在宮中大擺筵席,目的是不僅讓自己放鬆一下,也讓大臣們休息一下,來促進君臣關係。於是就設宴,邀請了全朝的官員。
尉遲敬德進場之後,見有人的位置比他高,心裏面就非常的不爽,但是他沒有發作。酒過三巡之後,愚蠢敬德開始模模糊糊的,怎麼看自己身邊的那個人怎麼不爽,於是就借著酒勁和那人吵了起來。他質問那人憑什麼地位沒自己高,坐的位置卻比自己高。於是他們就成為了焦點。
坐在尉遲敬德的另一邊的李道宗見情形不好,於是就上前去勸架。而尉遲敬德認為李道宗是和那人一夥的,一起聯合起來欺負他,於是便大打出手,把李道宗打的半死不活,眼睛都快被打失明了。
李世民怒斥尉遲敬德
李世民聞聲看來的時候,李道宗就已經被打倒在地了。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地位身份都非常尊貴,是個皇親國戚。而尉遲敬德打了李道宗就像是在打皇室的顏面,於是李世民非常生氣,立馬叫停,並且生氣地結束了這場宴席,尉遲敬德的無禮讓李世民甚至一度動了殺心。
而另一邊,尉遲敬德的酒也醒了,他知道這次是自己做的太過分了,於是便追上李世民想要認錯。但是驕傲的尉遲敬德很少向人認錯,所以追上李世民了之後,他還是說不出口,於是一言不發。
李世民見他面露後悔之色,有知道他的脾氣,所以便嘆了口氣,把他拉到屋內嚴肅的告訴他:"你現在的行為就像是以前漢朝的韓信一樣,而我不想像高祖一樣痛殺自己手下的功臣。但是國家的禮法又是非常嚴峻的,一次兩次我可以保住你,但是犯的太多之後,我也無能為力。所以以後你要收住自己的性子,不要再衝動犯錯了。"
尉遲敬德見他這麼嚴肅,也知道其中的利弊,于是之後就一直和善做人,不再出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