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良川龍爭虎鬥,秦叔寶大破尉遲敬德,評書衍化為「三鞭換兩鐧」

2020-12-05 覃仕勇講史

夏縣兵敗後,作為大唐帝國的王爺,李孝基無論怎麼樣也說服不了自己去安安靜靜地去做一名俘虜,於是傾情投入,精心策劃驚心動魄的《越獄第二季》。

不幸得很,整場運作失敗得很,失敗得連命也搭上了。

於是,他光榮地成為了大唐帝國在開疆拓土一統帝業過程中一名高級犧牲品!

敗訊傳到柏壁,唐營內軍心浮動。

十二月二十三日,夜色清冷,彎月如刀。

悔恨交加的淚注滿了李世民仰起的臉。

叔父的死,我負有直接的責任!

軍中的士氣,我一定用勝利來鼓舞和提升!

宋金剛孤軍深入,戰線綿長,現在軍中必定糧窘,尉遲敬德和尋相在夏縣解圍後,絕不會據守原地,一定會籌措糧食趕回。

想到這兒,伏擊尉遲敬德的念頭在李世民的頭腦中形成了。

好,就這麼幹。

接著,李世民仔細分析了這些時間來所偵察到和所了解到的地形地貌,腦海裡出現了一個地方:美良川。

美良川在現在的山西聞喜縣南面,是夏縣從返回澮州的必經之路,路狹難行,四周環山。 

李世民決定派出兩員大將在這兒伏擊尉遲敬德。

哪兩員大將?

殷開山和秦叔寶。

你尉遲敬德不是自恃藝高膽大嗎?我大唐的秦叔寶更加武藝超群。

尉遲敬德,美良川就是你的葬身之所!

這樣想著,隊伍出發前,李世民還特別向秦叔寶授意:「人稱尉遲敬德有萬夫不擋之勇,平常人十五六個近不了他的身,到時,你給我盯牢了,親自迎擊他,不要讓他多傷我士卒。」

感謝李世民把這個伏擊的機會交給了秦叔寶,也感謝李世民在秦叔寶臨行前交待的這番話,這使得隋唐年間最頂級的兩員猛將有了這一次光芒四射的對撞,這將成就了隋唐年間的一件盛事,也將成就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戰爭史的一段傳奇,同時也將成為了千百年來百姓們津津有味的話題。

相關焦點

  • 秦瓊後人墓志銘,記載一件尉遲敬德醜事,原來猛將也難逃尷尬
    墓志銘有這樣一段記載:祖叔寶,隋龍驤將軍,從高祖神堯帝擒尉遲敬德,拜上柱國、馬軍總管,授秦府右三統軍,又除左武衛大將軍,食益州實封七百戶,改封胡國公,贈徐譙泗三州都督,陪葬昭陵。其中一句「從高祖神堯帝擒尉遲敬德」與正史記載不符,在《舊唐書》的記載中,僅提到尉遲敬德被秦叔寶打敗,並未提及其被秦叔寶生擒,「太宗遣殷開山、秦叔寶邀之於美良川,大破之,相等僅以身免,悉虜其眾,復歸柏壁。」同樣的事件,在《資治通鑑》中記載的更為明確,「大破之,敬德、相僅以身免,悉俘其眾,復歸柏壁。」
  • 大話隋唐英雄傳:評書形象與歷史原型相差有多遠?
    再往下的排名,諸版本開始各不相同,而且這份「十八條好漢」的名單,各版本都沒有列全,都只能數出十三位,因此有的評書版本中又稱為「隋唐十三傑」。而有意思的是,前面列出的九位,都是虛構人物,整個名單裡僅有兩位載於正史——秦叔寶與尉遲敬德。
  • 秦叔寶三品,程咬金從二品,李靖二品,徐茂公為何能官拜一品?
    秦叔寶投奔大唐的時候,唐軍被尉遲敬德打的是落荒而逃,整個山西都丟了。當時的大唐,地盤只有山西和陝西。丟了山西,就是丟了半壁江山。關鍵時刻,秦叔寶「戰美良川,破尉遲敬德。」《新唐書》記載,李淵收到捷報之後,下詔獎勵秦叔寶曰:「如果朕的肉可以吃,朕就割一塊肉給愛卿吃,何況是賜愛卿美女金錢呢?。
  • 秦瓊之子墓志銘,揭露了尉遲敬德的醜事,原來猛將也難逃這種尷尬
    尉遲敬德有「萬人敵」的稱號,在李世民被單雄信所追殺的時候,尉遲敬德從天而降,把單雄信刺落馬下,把李世民救下。單雄信是一個非常牛的人,而尉遲敬德能將單雄信輕鬆刺落馬下,可見尉遲敬德的是很厲害的。秦瓊是李世民身邊的「單挑王」,有誰不服,秦瓊出馬也只能甘拜下風。
  • 戰功遠勝秦叔寶的初唐大將軍,因為得罪了筆桿子,結果比竇娥還冤
    武將看不起文人,代表人物就是尉遲敬德等人。尉遲敬德經常當著唐太宗的面,怒罵文官沒用,結果把所有的宰相都得罪光了。宰相和文官們,都不願意和尉遲敬德共事。唐太宗沒有辦法,只能明升暗降,給了尉遲敬德一個位高權輕工資高的開府儀同三司職位。這件事情。
  • 作為隋朝大將來護兒帳下衛士,秦叔寶的一生是怎麼樣的?
    秦叔寶是隋朝大將來護兒帳下衛士,深得來護兒的器重,秦叔寶的母親去世,來護兒派人送去錢財和應用之物弔唁,軍士們知道後議論紛紛說:」以往有很多軍士家裡有喪事,來護兒從來沒有過問,秦叔寶也不過是一個衛士,來護兒是榮國公,怎麼會對秦叔寶特殊關照呢?
  • 唐朝名將秦瓊和尉遲敬德為何成了圈粉無數的門神?
    在玄武門事變後,秦瓊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食七百戶。戰爭結束了,秦瓊反而經常生病。他告訴別人:「我從小就投身戎馬,歷經大小戰鬥200多常陣,多次受重傷,前前後後流的血有幾斛多,怎麼會不生病呢?」638年,秦瓊因病去世,後被李世民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643年,秦瓊的畫像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在最後一名。
  • 隋唐10大悍將兵器排行榜,擂鼓甕金錘第4,鳳翅鎏金鏜僅第5
    上榜理由:單雄信在各個版本的小說或者評書中,都能列入十八好漢,但均排得很靠後,原因是他曾被魏文通、梁師泰和尉遲恭打敗,但這是他後來的事了,事實上,這位名列瓦崗軍五虎將之首的猛將的能力明顯被低估了。他早期也是響噹噹的人物,曾接混世魔王程咬金兩斧子(當時程咬金可是風頭正健),也曾隻身抵擋敵軍兩萬人絲毫不怵。
  • 尉遲敬德的最後一天:握著第二個老婆的手哭著說,你姐命真苦
    尉遲敬德說,想當年我誅殺建成元吉,兩人陰魂不散,每晚去找太宗麻煩,攪的太宗睡不著覺。太宗問我咋整,我說,這倆亂臣賊子,活著不省心,死了也不消停,元吉是我殺的,讓他找我好了。於是我和秦叔寶戎裝執戟站在太宗寢宮門外,二鬼遂不敢再來。太宗看我們辛苦,便讓閻立本繪了我們畫像貼在門外,世人遂呼我們為「門神」。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 李世民要與尉遲敬德探陣,說:吾執弓矢,公執槊,雖百萬眾若我何
    王世充在洛陽城頭遠遠眺望,見塵土起處,一小隊唐軍向東而去,疑心大起,可是想了半天,「莫之測也」,搞不明白唐軍的意圖,於是繼續龜縮,不敢輕舉妄動。二十六日,李世民在李世的陪同下,率五百名騎兵出虎牢關,東行二十餘裡,偵察夏軍動向。
  • 秦瓊和尉遲恭結為親家,他們共同的後代,為何不如程咬金的孫子?
    據《秦利見墓志銘》記載,秦利見是門神秦叔寶的親孫子。秦利見的外公,是嗣鄂國公、衛尉卿尉遲寶琳。尉遲寶琳是門神尉遲敬德的嫡長子,他繼承了鄂國公爵位。秦利見身上有秦叔寶和尉遲敬德的兩大凌煙閣功臣的血統,他的仕途應該是一片光明吧?秦利見一輩子,最大的官就是在河南當了一個小小的縣丞。
  • 評書老生常談的「三大家將」
    評書作為經典的曲藝藝術,有許多故事被評書藝術家表演的繪聲繪色。評書類型主要是鬼神類、袍帶類、公案類、演義類等,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演義類的三大經典評書。一:薛家將薛家將我們都知道是唐朝的故事,主要是講薛仁貴跨海徵東一十八年唄封為平遼王,後來薛仁貴徵西薛丁山掛二路帥,薛丁山誤傷薛仁貴,薛仁貴慘死白虎廟,薛丁山三請樊梨花打破蘇寶同。後來班師回朝封薛丁山為兩遼王樊梨花為威寧侯,後來薛丁山三子薛剛踢死太子驚崩聖駕,薛家滿門抄斬,唯有樊梨花、薛剛、薛強、薛嬌死中得活。後來薛剛反武興唐,薛門得以平反。
  • 正史上的秦瓊、尉遲敬德和薛仁貴,為什麼都沒有資格當元帥
    演義類的小說有《說唐演義全傳》和評書《興唐傳》等。 在隋唐演義或其他小說裡面,秦瓊擔任過天下兵馬大元帥,尉遲敬德和薛仁貴也當過天下兵馬大元帥,還有羅通也是天下兵馬大元帥,薛仁貴的兒子薛丁山曾是徵西二路元帥。隋唐演義類小說看多了的網友,以為唐朝的元帥特別多。
  • 走進尉遲故裡,了解尉遲敬德
    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晚年謝賓客不與通,於顯慶三年(658年)去世,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諡號「 忠武 」,陪葬昭陵。傳說尉遲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鐵鞭,騎烏騅馬,據《西遊記》一書,尉遲敬德與秦瓊因保護唐太宗李世民免於龍王鬼魂之犯,成為兩位道教傳統門神,尉遲敬德年少時曾為鐵匠,後世鐵匠常奉之為職業守護神。
  • 尉遲恭和程咬金的後人都在朝廷上當大官,為什麼秦叔寶的後代卻官職...
    而在這些人之中,尉遲恭和程咬金以及秦叔寶就是他們之中最有名的名將。這三個人的出身並不完全相同,秦叔寶和程咬金都是瓦崗的舊將,而尉遲恭原先在定楊可汗手下做事,不過最後他們都成為了唐朝的名將。這段歷史不僅為很多人稱道,將其影視劇化的也不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