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利彥姍圖/主辦方提供
11月23日,2020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音樂文化論壇舉行。論壇以「聽見世界」為主題,全程採用網際網路直播的方式進行,世界各地的電影音樂人都可通過直播的形式參與論壇活動,並進行線上互動。
兒童電影展音樂文化論壇現場
從兒童電影音樂中學知識
本次論壇邀請了五位國內頂尖的音樂界專家學者作為演講嘉賓,包括:著名作曲家、流行與爵士鋼琴導師、音樂製作人畢曉笛,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副主席、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原副主席陳潔明,國家一級指揮、原廣州軍區戰士歌舞團指揮侯丹平,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志剛,著名音樂製作人、流行音樂編曲家丁寧。
他們分別從中國電影音樂的發展、兒童音樂啟蒙和培訓以及童謠與電影的融合等方面與現場觀眾進行分享和交流。
演講嘉賓在論壇上合影
「兒童電影音樂對兒童的啟蒙性非常重要。兒童對接觸新事物的反應非常快,記憶點也非常深刻。」畢曉笛回憶,他小時候學音樂時,吸引他學鋼琴的是他的父親給他聽的《彼得與狼》,「當時我的父親一邊放著音樂,一邊跟我講『這個是彼得,這個大灰狼出來啦』,我長大了都忘不了。」
他認為,小孩在兒童電影音樂中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我們可以根據這個故事的情節,通過音樂的描述讓孩子們感受喜怒哀樂,同時也可以讓孩子體驗到樂器,以及音樂風格。」
童謠可以為電影增加光環
每個少年兒童的成長記憶中總會有那麼一兩首童謠陪伴終生。而電影又是童謠最好的載體之一。
在李志剛看來,童謠是我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童謠裡能體現出人生觀、價值觀。「電影是童謠的傳播手段,童謠是配樂的最好器材。當電影遇上童謠時,童謠可以給電影增加很多光環。一個好的電影,可能有時候會因為一首童謠而發揚光大。」
李志剛認為,影視中的童謠應該要符合兒童的心理。小孩子是歡快的,特別是如今這一代小孩,所以童謠在主題上應選擇比較向上的主題。
音樂大咖探討兒童電影與音樂
「經典童謠在兒童電影裡有三種成分。第一種是生活性,它裡面一定要有生活。第二個是有時代性,它要跟那個時間記憶有關。第三個是有藝術性,它要有藝術的美,要有朗朗上口的記憶。像《藍精靈》、《魯冰花》等都是用這三個成分來構成藝術的經典。」
陳潔明分析了童謠在兒童電影裡的特點,並提出,將來廣東乃至中國製作的電影音樂中的兒童音樂,要有技術力量的籌備、觀念的籌備、社會基礎的籌備。(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周欣怡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 趙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