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東流行音樂低潮期到五條人大火,行業大咖怎麼看?

2020-12-22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文浩)「2020首屆大灣區現代音樂產業論壇」日前在廣州舉行。作為2020廣州文交會子活動之一,此次論壇由小鹿角APP&音樂財經、摩登天空聯合主辦,主題為「聽見花開,灣區未來」。論壇邀請20餘位音樂文旅領域的大咖嘉賓,帶來了3場主題演講、4個圓桌論壇、3場主題對談,探討以廣州為核心驅動力的大灣區音樂泛娛樂產業的發展前進,貢獻出不少有價值的觀察與思考。

陳小奇:廣東音樂產業發展的可能性很多

當天的主題演講環節,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秘書長潘燕先分享了後疫情下,廣東及大灣區演藝市場的概況。統計數據顯示,受2020年初疫情的衝擊,截至今年3月份,全省演藝行業總經濟損失達3.9億,從6月開始,線下演出市場逐步進入復甦階段。目前,全省已有57家主要劇場恢復了開放,多個品牌的演藝類活動重新開啟,如第八屆羊城粵劇節、第十屆廣州藝術節等。具體到音樂演出方面,潘燕透露,音樂節市場從7月份開始復甦,陸續已有一些音樂節和觀眾見面,據了解,接下來會有一些重頭的音樂節項目落地廣州。

廣東省流行音樂協會主席陳小奇、龍源音樂品牌創始人田峰與星外星音樂總裁周小川,則就《廣東音樂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陳小奇表示,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廣東流行音樂就呈現出產業的形態特徵。從音樂大賽與排行榜、再到流行歌手的個人演唱會,廣東都走在行業前列。隨著後來很多音樂人、歌手相繼北上,很多人認為廣東音樂產業由此走入了低潮期,他個人對此不太認同。「我不覺得是低潮期,廣東其實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尋找著自己的方向,那段時間應該說是一個冷靜期或者思索期。像當時廣東出現了發燒碟,後來又搞了很多網絡歌曲,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很多。」

當年粵語歌風行全國,陳小奇特別指出,近年來方言流行音樂又出現了標誌性的突破。「早在(上世紀)90年代左右,我就曾幫助打造過潮汕方言、客家方言的流行音樂。這幾年有幾支方言樂隊,從馬幫樂隊到最火的五條人、九連真人,都非常執著地堅持用他們的方言去演唱原創作品。其實一開始全國人民聽粵語歌也聽不懂,但並不影響我們被它審美的方面所感染。目前的音樂是越來越小眾分化了,以前一首歌出來,全國人民從老到小都會喜歡的年代一去不返了,在多眾化的時代,各種門類的音樂都會找到自己存在和發展的空間。」

李海鷹:沒有創新就沒有流行

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副主席李海鷹在《大灣區流行音樂專業教育發展探討》演講中,表達了音樂活動實踐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流行音樂創作需要具備引領性以及創新對於音樂專業教育而言至關重要等觀點。

身為星海音樂學院流行音樂學院院長的李海鷹表示:「沒有創新就沒有流行,這是我到流行音樂學院裡面第一時間跟同學們講的課。無論在什麼行業,都是沒有創新就要被了立即淘汰,但是在音樂界、學院,創新的機制是非常不夠的。」

李海鷹以近年在網絡上流行的爆款神曲為例,「我沒有覺得這些歌不好聽,但是我很奇怪一件事,我看見一些音樂公司甚至有個別音樂人,一起在研究這些歌的創作方式,為什麼這些歌會紅呢?它為什麼這樣寫呢?真的把我嚇一跳,我覺得這個真是想錯了。如果音樂人去降低自己的追求,就去想為什麼《學貓叫》會紅?《學貓叫》有什麼奇妙的地方?我個人覺得有點問題。我覺得做流行音樂一定是引領性的,如果你沒有能力引領,你是幹不了這個。」

沈黎暉:音樂人可以在自己成長的地方不斷紮根

摩登天空的創始人兼CEO沈黎暉帶來了《頭部音樂IP與城市文化融合發展》主題演講。沈黎暉表示,摩登天空旗下擁有不少優秀的廣東音樂人,包括五條人、馬幫樂隊、與非門、九連真人等。「其實我們四五年前籤了五條人,也想不到在今天那麼火。我前段時間在上海才第一次看完他們整個的專場,我覺得太棒了,綜藝是另外一面,他們的音樂真的是經過很多很厲害的思考。」

沈黎暉認為,「廣東在中國流行音樂中最早扮演的是一個開創的角色,到今天我也認為廣東的音樂人有著巨大的創造力,而且我覺得廣東的音樂人,在今天不需要『北上』了。音樂人在哪其實並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有一個產業、有網際網路平臺,有LiveHouse、音樂節、演唱會這樣的演出系統連接起來,一個音樂人未必會離開自己成長的地方,因為你只有在自己成長的地方不斷地紮根,你才能夠把自己跟土地最直接的情感表達出來。」

此外,對於大家關心的廣州草莓音樂節是否還會舉辦,沈黎暉則表示有關注到網絡上樂迷們的呼聲,「大家知道一個城市和一個音樂節連接在一起,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所以今天我站在這,就說明可能廣州草莓快來了。」

                       

相關焦點

  • 五條人:寧願「土到掉渣」,也不俗不可耐
    節目播出之後,知乎很快有人提問,怎麼看待五條人第一期被淘汰?五條人親自上陣謝邀答題,表示「臨場換歌,我們活該被淘汰」。但末尾還是留下一句「話說回來,這也是樂夏的損失……」的意味深長。五條人的音樂裡不乏用方言勾勒出的邊緣人生的故事,比如臨時換上場的歌曲《道山靚仔》就悠然唱出一個拽拽的小鎮青年的模樣,還有一首《走鬼》描繪的便是街頭擺攤小販們的苦痛與不屈。他們將自己的音樂稱為,「土到掉渣」的「塑料味音樂」。所謂塑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赤裸的真實。且寧願「土到掉渣」,也不要「俗不可耐」。
  • 秘閣書店歌單:五條人,最接地氣的市井音樂
    說起樂隊的名字,五條人,讓人自然而然聯想到樂隊裡是不是有五個人。而事實上,未出道前,樂隊確實有五名成員,只是後來有三個人離開了,只剩下了仁科和茂濤。最初的很多音樂作品也是他們二人共同完成的,後來又加入了一個鼓手,也就是說,現在的五條人,由三名成員組成。
  • 愛上,五條人的「另一面」
    這期的雜誌,花了非常多篇幅介紹《樂隊的夏天2》裡的樂隊們,並最終選定了當中圈粉最多的五條人作為封面人物。然而事後卻提到:「從某種角度看,我們的最初選擇就這樣敗給了流量。」圖/愛奇藝時間回到2009年,廣東海豐。一張名為《縣城記》的唱片,在這裡誕生。在那時起,最初的「五條人」通過這張唱片讓人們認識了這兩個用海豐話來寫歌唱歌的年輕人。初版的《縣城記》CD,裝在一個破舊的大信封裡,裡面有仁科和阿茂的資料和照片——仁科細瘦,阿茂精壯,兩個人差別很大。
  • 這個夏天,五條人樂隊滿足了我們對廣東仔的所有幻想
    今日分享《道山靚仔》五條人這個夏天仿佛被這個來自廣東一個叫海豐的小縣城的五條人渲染的充滿了生活氣息,所以《樂隊的夏天2》播出後,最具熱度的五條人樂隊頻繁在淘汰與復活中來去,正是這樣的戲劇性,讓所有人都把這個節目戲稱為
  • 道山靚仔五條人:廣東人都愛穿的人字拖,引領土潮時尚
    2020年的夏天,來自廣東汕尾海豐的兩個年輕人在許多人心中留下痕跡。他們操著一口塑料普通話,以當地方言歌唱,向大眾展現了極具廣式風情的市井生活和人情風貌。同時,不羈的人字拖,復古的皮衣、花襯衫,緊身長褲,也塑造了他們極具辨識度的外形特色。五條人樂隊,正將屬於廣東靚仔們的時尚帶進大眾的視野中。
  • 道山靚仔五條人:廣東人都愛穿的人字拖,引領土潮時尚。
    2020年的夏天,來自廣東汕尾海豐的兩個年輕人在許多人心中留下痕跡。他們操著一口塑料普通話,以當地方言歌唱,向大眾展現了極具廣式風情的市井生活和人情風貌。同時,不羈的人字拖,復古的皮衣、花襯衫,緊身長褲,也塑造了他們極具辨識度的外型特色。五條人樂隊,正將屬於廣東靚仔們的時尚帶進大眾的視野中。
  • 音樂人數量反超北京,廣東音樂再次闖入主流視野
    而曾經由盛轉衰的廣東樂壇,正在這樣的轉向之中悄悄崛起。從《樂夏》看廣東音樂的二次"北伐"第一次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下文簡稱《樂夏2》)表演,五條人臨場換了一首方言歌曲,讓臺下觀眾和樂迷們一頭霧水,遂不出意外地被淘汰。對此,張亞東十分惋惜地說:"他們這樣的音樂,其實魅力都在歌詞。"
  • 打撈五條人是什麼梗 五條人樂隊詳情介紹
    廣東五條人樂隊 五條人來自廣東海豐縣。「五條人」這個名字似乎是一個惡作劇,其實「五條人」這個民謠組合,往往只有兩個人,但有些時候,他們也會將她變成三個人或者四個人。五條人認為他們的音樂,就是他們的生活和母語的本身,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瘦,用母語唱歌,就是他們獻給生活最美妙的禮物。 五條人樂隊滿足了我們對廣東仔的所有幻想 這個夏天仿佛被這個來自廣東一個叫海豐的小縣城的五條人渲染的充滿了生活氣息,所以《樂隊的夏天2》播出後,最具熱度的五條人樂隊頻繁在淘汰與復活中來去,正是這樣的戲劇性,讓所有人都把這個節目戲稱為《撈五條人的夏天》。
  • 五條人樂隊新版《廣東女孩》,教你學會粵語是怎麼使用量詞的?
    曾經有個很流行的段子是這樣說的:外地的朋友來到廣東,想要學會粵語,最快的方法就是找一個廣東男仔/女仔拍拖。 在跟Ta學對話的同時,多留意一下,他在生活細節上的一些習慣口語,尤其是使用量詞方面,仿佛讓你感覺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為什麼這麼說?
  • 奇怪,怎麼都沒人認真誇誇五條人的音樂本身?我先來!
    很少有人表達對五條人音樂的正面肯定,甚至談到他們音樂的都很少,仿佛五條人是靠歌詞、人格魅力,和因為搞笑出圈後獲得的人氣,才獲得了第二名。還有人覺得喜歡五條人的都很膚淺,喜歡他們純粹是因為搞笑,和音樂沒什麼關係。(老實說我作為他們的樂迷而非「粉絲」,有被這種觀點冒犯到。)
  • 五條人送李佳琦皮衣是怎麼回事?具體情況介紹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李佳琦最新資訊 > 正文 五條人送李佳琦皮衣是怎麼回事?具體情況介紹 【五條人送李佳琦皮衣】據媒體報導, 8 月 16 日晚上五條人和大波浪樂隊一起到李佳琦直播間直播,沒想到五條人裡的仁科一個小時後去而復返,大夏天的送了李佳琦皮衣。
  • 國內漫畫大咖們這樣說!中國漫畫家大會暨行業...
    國內漫畫大咖們這樣說!中國漫畫家大會暨行業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19-09-09 9月7日,作為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漫畫節主體活動的中國漫畫家大會暨行業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
  • 看似屌絲的五條人,其實很「高貴」
    「五條人使勁浪,我們使勁撈」,微博上,齊刷刷的應援口號。 作為主角的五條人,自然也是玩得不亦樂乎,剛好,趁此熱度宣傳新歌。用仁科的話來說,「我們最近發了新歌,可以去聽一下。」 食醉狗五條人 - 食醉狗 有媒體稱:這對賣過盜版的廣東青年,今年夏天要住在熱搜裡。
  • 奇怪,怎麼都沒人認真誇誇五條人的音樂本身?我先來
    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播之前,任何人都無法預料五條人的爆紅。但隨著第二季的落幕,五條人顯然已經成為了比「樂夏」更火熱也更討人喜歡的IP。但我覺得很奇怪的是,五條人明明是一支樂隊,但卻很少能聽到有人談論他們作品的音樂性。不是五條人沒有,而是沒人說。這樣的輿論趨勢是從節目擴散到觀眾的。
  • 五條人:寧願土的掉渣,也不俗不可耐
    被五條人笑死節目中,五條人的出場就很有特色,仁科不羈的睡姿和阿茂隨意的人字拖,都講述著他們的不同,讓人懷疑這兩位是來睡覺的還是來參加節目的。採訪中,仁科「農村拓哉」「郭富縣城」的雅號,對自己音樂「土到掉渣」的評價,同樣令人啞然失笑。
  • 五條人樂隊:他們在變,他們也沒變
    當然,五條人樂隊無疑是所有話題中最引人矚目的那個了。這支來自廣東海豐縣的樂隊,從「奇葩」的風格到驚豔的出場,從不按歌單唱導致被淘汰,再到被歌迷在網上一次又一次地投票「撈」回來。充滿個性的表現和音樂風格的獨特讓很多歌迷眼前一亮,一位樂評人在網上的一句留言或許最能代表廣大歌迷的心聲。
  • 專訪| 五條人:該尷尬就尷尬
    原創 時尚先生 時尚先生這個秋天,看《樂隊的夏天》最大的樂趣,好像不是討論最後的冠軍樂隊是誰,而是猜「五條人」什麼時候被撈回來。五條人在《樂夏》前12期出現了四場,被淘汰三次,像在水中掙扎的人,剛冒出頭又被按下去,但這種戲劇性讓他們狂上熱搜。
  • 假如沒有參加《樂夏2》,五條人有可能紅透整個中國樂壇嗎?
    出道十餘年,音樂風格不斷變化且多元——從早年的民謠,到加入搖滾之後的亂燉,再到後期的甜膩、噪音與迷幻,你很難去歸類或定義什麼才是「五條人」,一如其音樂場景,既有時空變遷的魔幻滄海,也有草根故事的世俗悲憫。疊合起來,像一個讓人有點匪夷所思的樂隊王國。
  • 五條人:該尷尬就尷尬-虎嗅網
    五條人在《樂夏》前12期出現了四場,被淘汰三次,像在水中掙扎的人,剛冒出頭又被按下去,但這種戲劇性讓他們狂上熱搜。網上流傳著一句話:「五條人儘管浪,我們負責撈」。基本局面就是:有些樂隊活著,卻已經走了;有些樂隊走了,卻活在人們心中。
  • 「五條人」真的火了嗎?我們可以這麼看
    而場外也引起了一些波蘭,觀眾投票復活的五隻樂隊已經產生。其中後海大鯊魚的票數突然暴漲,從而晉級五隻復活樂隊。這件事情,確實是引起了一定的風波。但是這些都不重要,畢竟這一季《樂隊的夏天》最大贏家是五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