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拯救了泡泡瑪特,一個IP帶火了一個模式

2020-12-14 動腦也是勞動

#泡泡瑪特市值破1000億#

「泡泡瑪特」熱搜上榜,號稱中國潮流玩具第一股的泡泡瑪特掛牌上市,有人說因為生而逢時,有人說因為模式新穎,也有人說資本運營成就了「泡泡瑪特」。這個十年前創建的POP MART店鋪走過10年曆程才開始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小編研究了一下發現,與其說是模式、資本造就了「泡泡瑪特」到不如說是時代、市場造就了它,在這個市場階段即便沒有「泡泡瑪特」,也會出現「沫沫瑪特」……

「泡泡瑪特」的模式很簡單,說白了就是一個潮玩、手辦的零售店,類似於國外的comic book store,漫畫、手辦、玩具的零售綜合體。早期「泡泡瑪特」的銷售其實並不理想,因為10年前的國內對於這種潮玩的接受程度比較低,那時候現在這波玩手辦的消費者還沒上小學呢。

歐美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了comic book store,再加上好萊塢的工廠化流水線作業模式,從漫畫到電影,再到遊戲、玩具等周邊產品,每一個IP都會讓他們開發到極致,一層一層直到一個IP不再能夠盈利。這也就造就了一大批忠誠的漫迷、劇迷從很小就開始接觸這些東西,也就給comic book store出現在大街小巷營造了合適的氛圍和土壤。

美劇「生活大爆炸」裡面的幾個主角都是三十歲,仍然沒事兒就往comic book store跑,買漫畫、買手辦、買周邊玩具。

國內的環境幾乎沒有這種店的生存土壤,小編小時候不讓看電視,也沒有豐富的各種劇集和漫畫電影,國內的動漫產業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有所好轉,略有抬頭的趨勢,早年也有一批打著漫畫店的旗號租盜版書的書屋,後來隨著版權問題越來越嚴,這種書屋也銷聲匿跡了,但是跟國外二戰時期就開始有大規模漫畫創作差了幾十年的時間。

現在這個產業或者說市場逐漸開始成熟了,十幾二十年時間的從小培養,這波漫迷開始有能力消費周邊了,國內的環境影響很多行業都是同質化嚴重,你買玩具我也買玩具,一個商場裡,大大小小的潮玩店有十幾個。

為什麼只有「泡泡瑪特」跑出來了呢?其實還是那句話,行業發展到了這個階段了。

消費者沉澱了十幾年,成熟了,開始有消費能力了資本開始進入,在後臺進行支持「盲盒的模式」的有效運用加上一個「爆款IP」產品造就了現在的「泡泡瑪特」

「盲盒」出現很多年了,只不過近年在消費者當中風評很差,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合適產品和消費場景的「盲盒」十分坑爹。

但是如果有個爆款產品,加上盲盒,再加上整套收集的場景就不一樣了。說白了就是給消費者一個重複消費的理由:為了湊夠一套,並且湊齊後有足夠的升值空間和收藏價值。

可以說「泡泡瑪特」的成功屬於各種巧合下的偶然,是市場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當然,國內的行業市場相比國外還是有些先天不足,尤其是國產漫畫、電影、遊戲、手辦周邊遠遠比不上國外。像美國的各大電影公司,一個IP從一拍就是十幾年,瘋狂挖掘IP價值;國內市場就不太盡如人意,電影拍出來靠票房,動畫拍出來買轉播,對於周邊的開發還處在很初級的階段。

這也是「泡泡瑪特」有資本注入後,選擇整合國內外的優秀的ArtToy藝術家,組建專業的工業開發團隊,幫這些藝術家整合供應鏈,打造屬於自己的IP產品。

目前來看,「泡泡瑪特」現在的任務還是抓上遊供應,打造更多的IP產品出來,同時開始下沉市場、下沉渠道大規模銷售網點建設。資本支持下未來估計會是朝著IP製造商的方向發展了。

小編認為:隨著市場的成熟和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本和資源進入這個行業,未來會不止會有一個「泡泡瑪特」,還會有更多的「沫沫瑪特」、「沫泡瑪特」、「泡沫瑪特」出現在消費者眼裡。

*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儘快聯繫作者刪除

* 本文中涉及到的相關數據均來自於網絡,不能作為學術用途,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對標迪士尼,炒IP賣盲盒的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而正是這年輕一代消費力的崛起,助推了近幾年潮流玩具市場的爆火。針對於此現象,泡泡瑪特做到了人群聚焦。不過除了人群聚焦,還有資源聚焦。盲盒,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你買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裡面是什麼的盒子。盲盒裡面一般會放一些成套銷售的玩偶手辦,除了常規的固定角色,有的盲盒還會按比例放一些隱藏款。泡泡瑪特的Molly系列盲盒,除了常規款還會以1:144的極低比例來放置隱藏款。要想抽到隱藏款,玩家們就得不停地買買買。普通盲盒的價格一般都在39~69元左右,乍看之下確實不貴,但盲盒的坑就在於玩家一旦抽不到想要的玩偶,就會逐漸上頭瘋狂氪金。
  •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可能是想抽「盲盒」
    泡泡瑪特molly為什麼火十年前,新成立的泡泡瑪特主要銷售化妝品、玩具和其他創意小店。通過對未知的好奇和對不確定性的痴迷,泡泡瑪特在IP中採用了「盲盒」的方法,讓消費者在抽取盲盒的過程中體驗到「買一個,就想全套」的心理。泡泡瑪特推出大多是成套設計的潮流玩具,還有隱藏款,出新頻率特別快,造型漂亮和精緻,除了「收穫」原創潮流粉絲外,還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年輕女性消費者,誘導她們衝動消費。
  • 泡泡瑪特赴港IPO!一個盲盒生意,憑什麼這麼火?
    摘要:IP可持續嗎(歡迎關注槓桿遊戲)撰文|張銀銀上周,有幾家公司接連赴港上市,槓桿遊戲注意到了泡泡瑪特。沒想到,一個盲盒的生意,也可以火到這個程度。6月1日,潮流玩具企業泡泡瑪特(POP MART)出即將赴港上市的消息。或許你不知道,這是泡泡瑪特第二次上市。2017年它曾登陸新三板,又於2019年4月退市。在這3年中,泡泡瑪特淨利潤暴漲近300倍。泡泡瑪特2010年成立成立之初主要做文創雜貨店,銷售產品涵蓋了大眾玩具、家居、數碼、零食檔雜貨等。
  • 文章頻道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IP+盲盒」成為爆款收割機
    對於爆火的「盲盒經濟」,你怎麼看?原標題:靠賣「盲盒」赴港上市,泡泡瑪特的爆款營銷秘籍是什麼?說起盲盒,就不得不提泡泡瑪特,這個中國潮玩龍頭品牌,在近幾年實現了產業鏈爆發式增長,靠小小潮玩撐起一個商業帝國,最近,泡泡瑪特宣布要上市了!
  • 賣盲盒的泡泡瑪特被捧上市了:IP之路能走多遠?
    而在成立之初,它還只是一個依靠售賣綜合類文創和玩具的公司,甚至一度出現虧損。直到創始人王寧注意到潮玩這個新興市場,開始尋求IP運營轉型。依據小浣熊水滸卡、日本扭蛋的玩法,泡泡瑪特推出了盲盒潮玩產品,小小的盲盒得已風靡市場,泡泡瑪特也因此出圈,被更多人關注到。根據CBND調查顯示,近一年盲盒增速達609%,消費者人均購買4.2個。
  • 「泡泡瑪特」盲盒上市,下一個中國迪士尼要誕生?
    買盲盒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拆開盒子的那一瞬間,對於未知的期待得到了極大地滿足。網上有這樣一句梗「明天就像是盒子裡的泡泡瑪特,什麼款式,充滿期待」。一般一個系列的盲盒,有普通款和隱藏款組成。當然每一個隱藏款的背後都有無數個重複的普通款被扔在一邊。
  • 賣盲盒撐起一個IPO?泡泡瑪特上演盲盒也瘋狂
    12月7日早間消息,文件顯示,泡泡瑪特將6.74億美元的香港IPO價格設在每股38.50港元。根據泡泡瑪特招股書,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增幅分別達225.4%及227.2%;同時期內,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
  • 盲盒為什麼爆火?泡泡瑪特上市給未來的創業者帶來哪些啟發
    泡泡瑪特是一家靠著「盲盒」概念而名聲大噪的潮玩文化公司,創始人是一個叫王寧的85後。我個人對泡泡瑪特的理解有五個層面: 第一層,它是潮流玩具,所謂潮流玩具,就是成年人的玩具。潮玩用戶年齡在15-40歲,女性居多,60%是本科以上學歷。這是對泡泡瑪特最基礎的認知。
  • 泡泡瑪特IPO下的盲盒產業圖鑑
    與之的一個類比是,早年間「水滸傳」集卡帶來的僅是企業部分業務的亮眼,而如今盲盒「集合」造就的卻是一系列公司模式的誕生和相關概念股的迅速爬升。一個細節是,泡泡瑪特董事長兼創始人王寧在早年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8年Molly系列產品一年內賣了400萬個,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2億元,2019預計最少銷量翻番,賣到800萬個。
  • 「盲盒老大」泡泡瑪特連虧三年 一個Molly夠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深度丨「盲盒老大」泡泡瑪特連虧三年憾別新三板,如今盈利4.51億赴港IPO捲土重來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在新三板摘牌之後將二度進軍資本市場。而Sonny Angel帶給泡泡瑪特的啟示,還包括「盲盒」玩法。作為Sonny Angel的主要售賣模式,「盲盒」意味著你在打開包裝盒前,並不知道抽中了哪款玩具,其中還加入了隱藏款和限量款的飢餓營銷模式。「盲抽」帶來的不確定性更加刺激了消費者的復購率。
  • 靠盲盒一年賣4.5億的泡泡瑪特,何以撬動一個千億市場
    如果是的話,一定要好好看看你怎樣深陷「套路」,又為泡泡瑪特的資產貢獻了多少呢?如果你不玩盲盒,那也一定要看看這背後到底是個怎樣的千億市場。>泡泡瑪特是當前國內最主要的盲盒生產商,成立於2010年,起初是 「小百貨」模式的玩具合集零售店,前期確實得到了市場、消費者正面的反饋。
  • 盲盒出圈後,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文/DoNews 尹太白編輯/楊博丞因盲盒而名聲大噪的潮流百貨零售品牌泡泡瑪特終於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了。今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聯交所主板上市,開盤漲100%報77.1港元,總市值達1065億港元。在打開一個盲盒的瞬間,裡面的物品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驚喜感,這讓開盲盒成了刺激又緊張的「冒險」,而這種「冒險」又會讓用戶對購買盲盒、開盲盒的行為產生依賴,甚至上癮。依靠盲盒,泡泡瑪特實現了逆襲,但上市過後,泡泡瑪特還能走多遠呢?
  • 泡泡瑪特|IP+盲盒,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摘自《泡泡瑪特招股說明書》小浣熊的另一個啟發是,賣什麼很重要,怎麼賣更重要。泡泡瑪特從Molly開始使用盲盒發售。摘自《泡泡瑪特招股說明書》IP的持續營收能力是一個問題,盲盒玩法是另一個問題。目前與盲盒模式最相似的是手遊中最為盛行的扭蛋抽卡(實體扭蛋機在國內不多見),而監管部門對這種模式的態度也很明確:需要明確掉落機率、建立「低保」機制,換言之就是需要一定程度的信息透明。而這種要求恰恰與盲盒玩法的「不確定」相衝突,一旦監管的達摩克裡斯之劍落下,泡泡隨時可能被戳破。
  • 泡泡瑪特的生意,在「盲盒」之外
    但泡泡瑪特不一樣,其起點就站在了更高層面——某一系列產品能成功,就是找到了能達成「共情感」的一個圈層的粉絲。泡泡瑪特在產品層面,解決的從不是「痛點」,是渴望治癒的「爽點」。道理雖簡單,但由於思維定勢,很多人不由分說就直接給泡泡瑪特的商業模式扣上個「智商稅」的帽子。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 「盲盒」還能火多久
    大大的腦袋,大大的眼睛,配著傲嬌的表情……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一個叫Molly的盲盒小玩偶,不知道「掏空」了多少人的錢包,以至於這個玩偶背後的公司——泡泡瑪特也在短短幾年時間裡,扭虧為盈,奔向資本市場。
  • 泡泡瑪特 不只是盲盒
    年盈利4億,業績如火箭般躥升,市佔率超過8.5%,泡泡瑪特激發了所有人的好奇心,希望通過這家公司的創業故事、經營模式、經營效率、甚至是消費心理來窺探這家公司成功的秘密。隨著招股書的公開,泡泡瑪特的樣貌如同拼圖版展現到在大眾眼前。那麼關於這家公司以及這個行業,還有哪些值得探討的?
  • 泡泡瑪特的成功不止是盲盒
    盲盒究竟是不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有沒有打博彩的擦邊球?這種商業模式到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而當盲盒成為線上線下賣小玩意的標配時,泡泡瑪特究竟還有什麼優勢?其實這些討論都默認了一個前提,那就是泡泡瑪特的成功就是因為盲盒。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這個85後和他創辦的泡泡瑪特,能迎來今天的「華麗轉身」,締造出一個龐大的盲盒帝國,讓千萬年輕人心甘情願為之買單,不可謂不讓人驚嘆。時間回到2017年,當時泡泡瑪特的全年淨利潤為156萬元。泡泡瑪特為何這麼火?投資圈疑惑:「看不明白...」泡泡瑪特的大火和成功上市卻讓投資圈看不明白了。
  • 瘋狂的泡泡瑪特,還能火多久?
    ,但是你也許會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嘟嘟臉、藍眼睛的可愛女孩子玩偶MOLLY,當然同時一起出現的還有一個名詞——盲盒。全國首例盲盒侵權案,判了!泡泡瑪特究竟是怎麼火起來的?一個盲盒賣了4.56億~泡泡瑪特準備上市!
  • 盲盒上癮,靠一個娃娃年入4億,泡泡瑪特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文 | 華商韜略 Jotta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擬在港股主板上市。該公司董事長王寧也表示,再過五年,泡泡瑪特會成為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業,擁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超級IP。」如此豪言壯語,讓人們不禁想要了解泡泡瑪特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