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為什麼是西洋劍?事實並非如此

2021-01-09 烽火營

對於三軍儀仗隊,我們一定都不陌生,無論是在電視中還是天安門廣場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他們英姿颯爽的身影。解放軍海陸空三軍儀仗隊主要擔負著迎送外國領導人、紀念重大國事活動等任務。

在1946年,黨中央決定組建一支儀仗隊,便挑選出了500名戰士組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支儀仗隊。當時儀仗隊裡的人員需要滿足政治素質一流、身體條件好、個頭適中、相貌英俊,因為他們將不僅代表軍隊形象,還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到2015年,三軍儀仗隊首次有女兵亮相。

如今,海陸空三軍儀仗隊編制有700人左右,他們與軍樂隊、禮炮隊共同承擔不同規格的司禮任務,並且是實行競爭上崗,內部會進行定期的考核,不同規格針對不同的領導人。三軍儀仗隊分為三種規格:151名、127名和101名,其中國旗護衛隊人數為36人。

其中我國的三軍儀仗隊的持刀禮儀是從1992年開始的,中國軍隊儀仗兵特有的風範可從軍刀和儀仗隊的結合中體現,拔刀、撇刀、立刀、託刀、舉刀、刀入鞘這六種都體現出了中國軍人的精氣神。

然而這三軍儀仗隊都是聽從統一的指揮,最奪人眼球的就是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它有著「天下第一刀」的稱號,然而這把指揮刀是不同於我國傳統的刀劍設計的,採用半封閉護手。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我國刀劍歷史悠久,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刀卻採用了西洋刀?

其實並非如此,正如每個國家都會採用自己國家的傳統刀劍作為指揮刀,而我國只是對這把刀進行了改進。設計這把刀的人正是「軍刀之父」沈從岐,他來自於中國寶劍之鄉,將中國傳統和西方刀劍完美結合,提出了中國唐刀和西洋護手的結合方案。

唐刀是我國著名的刀劍,包括了儀刀,障刀,陌刀,橫刀四種類型,而儀刀,障刀,橫刀則是沒有弧度,而且重量比較輕。西洋護手則是對三軍儀仗隊的改進,在中國元素中加入了西方特色。筆直的刀形是我們中華民族尊嚴和力量的象徵,其中包含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同時也體現出了我們愛好和平。整個刀體、手柄、刀鞘的設計都非常精細,而且頗有寓意,中西相結合更能體現包容之心。

相關焦點

  • 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為何不用中國傳統寶劍?而是西洋劍
    每次在看到中國的三軍儀仗隊時,總給人一種熱血澎湃的感覺,中國軍人那種獨有的氣勢震撼世界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不少人還從他們霸氣的出場中,看到了中國的尊嚴和強大!在中國最初的閱兵儀式中,三軍儀仗隊是沒有女兵的,不過後來在建國70周年時,很多人注意到三軍儀仗隊發生了變化,在他們中間有了女兵的加入,當然,女兵的加入就像是一道不一樣的色彩,讓這抹風景線變得更加靚麗。對於三軍儀仗隊,有些人可能覺得奇怪,在他們身上有一些地方總感覺怪怪的,尤其是為什麼那麼重要的指揮刀用的是西洋劍?為什麼不可以用中國傳統的劍呢?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為何會用西洋劍?很多人都不知道!
    解放軍的三軍儀仗隊相信不少人在新聞裡見到過,尤其是在接待外國領導人又或者是一些比較盛大的紀念活動中都有他們的身影,尤其是我國三軍儀仗隊那帥氣的身影更是讓很多網友將其稱之為中國真正的第一天團。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三軍儀仗隊在執行任務時所使用的指揮刀,貌似是一把西洋劍,而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寶劍,這也讓很多人不理解,為何作為中國解放軍的顏值擔?怎麼不用中國的兵器呢?
  • 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能夠買收藏嗎?
    有武術愛幹者私信小編問:我喜歡刀,請問三軍儀仗隊的指揮刀能夠買收藏嗎?小編也諮詢了身邊部隊朋友。真正的三軍儀仗隊指揮刀,個人是沒辦法收藏的。真正的三軍指揮刀,你是買不到的,再有錢也不行,這是國家和軍隊的榮譽,見證過歷史的寶刀,其所蘊藏的歷史文化屬性,是無價之寶,收藏恐怕辦不到。「天下第一刀」的來歷三軍儀仗指揮刀又稱「天下第一刀」。
  • 《誰是終極英雄》 20140330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專場 精編版
    《誰是終極英雄》 20140330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專場 精編版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誰是終極英雄》欄目組來到了被中央軍委授予軍旅標兵榮譽稱號的先進集體——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駐地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走向世界的「中國名片」!他們是如何煉成的?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這次紅場閱兵,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再次組隊參閱,成為閱兵式上一道亮眼的風景。近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已多次亮相國際舞臺,展現了中國軍人的颯爽英姿。在此前的夜間彩排現場,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一經亮相博得陣陣歡呼。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在彩排現場唱起了《喀秋莎》。看著整齊的隊伍,聽著嘹亮的歌聲,現場圍觀的群眾紛紛拿出手機拍下了這一幕。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高唱《喀秋莎》過紅場 喀秋莎中文歌詞
    5月4日,紅場閱兵第二次彩排正在進行,解放軍三軍儀仗隊112名儀仗兵在通過紅場時高唱蘇聯歌曲「喀秋莎」,引得莫斯科市民一片鼓掌歡呼。解放軍三軍儀仗隊112名儀仗兵在通過紅場時高唱蘇聯歌曲「喀秋莎」,引得莫斯科市民一片鼓掌歡呼。
  •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亮相紅場閱兵,一文了解俄羅斯武器裝備發展
    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再次亮相紅場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亮相紅場閱兵在本次閱兵式上,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以整齊的陣容出場,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展示了我國的國威和軍威。這也是繼2015年5月9日我國受俄羅斯邀請派出由102人組成的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參加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後的第二次亮相紅場閱兵式。
  • 俄羅斯紅場閱兵掠影:中國三軍儀仗隊再搶鏡,《喀秋莎》之歌又唱響
    就在6月13日的時候,應俄羅斯方面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105名軍人抵達莫斯科的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將出席紅場的閱兵活動——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之後,再次踏上紅場的土地。作為曾經的軍人,我為中國的三軍儀仗隊而驕傲!
  • 中國三軍儀仗隊紅場高唱《喀秋莎》,網友:太帥了!
    近日一則中國三軍儀仗隊在紅場高唱《喀秋莎》的視頻火了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6月17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俄羅斯紅場彩排時(轉載請註明來源解放軍報微信;參考資料:中國軍網、新華社微信、人民海軍微信、央視新聞微博、微博@Tanue1996、央廣軍事 等)解放軍報微信發布編輯:霍雨佳
  • 為什麼56-1式步槍會成為三軍儀仗隊的「禮賓槍」?答案其實很簡單
    為什麼56-1式步槍會成為三軍儀仗隊的「禮賓槍」?答案其實很簡單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每日麗人講堂」,小編一直樂於普及一些軍事的問題,都是採集生活中的一些實例給大家分析研究,此文章由百家號「每日麗人講堂」原創,維權必究!
  • 時隔五年再戰紅場,解放軍儀仗隊飛抵莫斯科,非常時期,信號強烈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當地時間6月13日乘坐運-20運輸機飛抵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據悉,此次赴俄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官兵共105人,他們將參加6月24日舉行的紅場閱兵。另據央視新聞網的報導,由於俄羅斯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還在繼續,飛抵莫斯科的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官兵均佩戴了口罩、手套和護目鏡,並按照機場入關程序接受了新冠肺炎咽拭子核酸檢測。另據環球網的報導,在正式閱兵之前,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還需要在訓練場地進行多次的訓練和彩排,在訓練期間,官兵們還需要每天接受體檢和防疫檢測,並保持與外界不接觸。
  • 三軍儀仗隊你了解多少?來自哪支部隊,又是什麼軍銜?要求很嚴格
    他們其實就是我國的三軍儀仗隊,他們有著不同顏色的禮儀服,分別代表著中國的海、陸、空三軍,不少人應該都對他們感到非常好奇,比如他們屬於哪支部隊?是什麼軍銜?其實,這是一支擁有悠久歷史的隊伍。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支儀仗隊,要追溯到1946年,距今已有七十餘年的歷史,最開始的時候,儀仗隊的成員都是從中央警衛團中挑選出來的,被叫做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後來才又改為了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在我國的外交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軍儀仗隊其實是隸屬於衛戍部隊,而衛戍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首都的警衛以及勤務。
  • 三軍儀仗隊今天亮相紅場 六大亮點不能錯過
    更令人矚目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屆時也將正式亮相。  解放軍儀仗隊的帥哥成了靚麗風景線。  112人的組成的解放軍海陸空三軍儀仗隊格外引人注目,他們統一身著第六代禮兵服,齊唱著《喀秋莎》出現在彩排儀式上,迷倒了現場和網上無數人。  這次中國派出儀仗隊參加俄閱兵式也是顯示中俄友好以及中俄共同維護二戰勝利成果的決心。解放軍儀仗隊針對本次閱兵還進行了大改動,首次採用海陸空三軍平行成排前進的隊形,步伐也被特別設計為每分鐘116步。
  • 威震世界的儀仗隊
    23時42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官兵邁著整齊雄壯的步伐,持槍列隊進入會場。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在這莊嚴的時刻,又一次為中華民族贏得了輝煌!然而,這樣的輝煌在三軍儀仗大隊的光榮歷史中,僅佔一瞬光輝。三軍儀仗大隊1953年3月組建以來,萬無一失地完成了1790餘次司禮任務,受到了世界各國領袖人物的盛讚。1992年3月,中央軍委授予儀仗大隊「軍旅標兵」的榮譽稱號,這是我軍禮儀部隊受到的最高獎賞。
  • 大國威儀——我軍儀仗隊禮賓服沿革
    1953年儀仗隊服裝為50式陸軍服裝,戴大簷帽(冬季絨帽),衣服布料為薄呢,顏色為草綠色,左胸佩戴有白底紅字「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的胸章。儀仗隊禮服面料為毛嗶嘰,與校官禮服和將官夏常服用料相同。前幾年有文章說,55式儀仗隊禮賓服式樣同軍官禮服,這是不對的。當時儀仗隊員進行分列式時手持打開刺刀的步槍,也不可能穿軍官禮服。新中國成立初期迎接外國元首用的是陸軍儀仗隊,從1956年開始改為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第一次改用三軍儀仗隊迎接的外賓,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
  • 中國三軍儀仗隊紅場再唱喀秋莎,致敬老大哥
    據俄媒報導,莫斯科時間2020年6月17日晚11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現身衛國戰爭勝利閱兵式的夜間彩排。彩排結束後,我軍隊員還在紅場演唱了「喀秋莎」等,在俄羅斯膾炙人口的著名歌曲。事實最終證明史達林這個決定的正確性,11月7日在史達林與數萬莫斯科市民的注視下,蘇軍官兵高唱「喀秋莎」荷槍實彈地走過了紅場。最終在蘇聯軍民的一支抵抗下,蘇軍吹響了大反攻的號角陸續收復了淪陷的國土,「喀秋莎」的歌聲也隨之傳遍東歐大地。因此「喀秋莎」在蘇聯又有第二國歌之稱,絕對是一首國民級歌曲。雖然如今蘇聯早已不再,但在俄羅斯還殘留著濃厚的紅色基因。
  • 圖片故事:三軍儀仗隊女兵的訓練日記[組圖]
    梁振攝在今年舉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中,三軍儀仗隊方隊將採取男女混編組隊形式出現在閱兵場,這在我軍閱兵歷史上是第一次。屆時,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女兵們將身著陸海空三軍禮服,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編者收集、整理了儀仗女兵的部分訓練日記,選出有代表性的部分,展現了她們真實的訓練與生活。
  • 三軍儀仗隊用俄語齊唱《喀秋莎》刷屏
    在今年的俄羅斯閱兵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時隔5年再次亮相莫斯科紅場。此前的彩排中,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用俄語高唱《喀秋莎》的視頻一下子刷屏了,被網友稱為「中國第一門面擔當」。實際上,這首蘇聯歌曲創作靈感來自中國,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 井延坡工作室|大國威儀——我軍儀仗隊禮賓服沿革
    1953年儀仗隊服裝為50式陸軍服裝,戴大簷帽(冬季栽絨帽),衣服布料為薄呢,顏色為草綠色,左胸佩戴有白底紅字「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的胸章。1959年9月30日,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周恩來總理到機場迎接蘇聯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部長會議主席赫魯雪夫,並陪同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
  • 天安門升旗指揮刀是西洋劍,而不是中國傳統的寶劍,原因竟是這樣
    天安門升旗指揮刀是西洋劍,而不是中國傳統的寶劍,原因竟是這樣我國目前現役使用的「92式」儀仗指揮刀,它是中國人名解放軍三軍儀仗大隊在重大歷史時刻使用的禮儀用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天安門國旗護衛隊在執行升旗和降旗使用的指揮用刀。早在公元1834年俄國首次在馬刀的基礎上改裝成「高加索式」的指揮刀以來,已被世界各國普遍採用,而在我國這是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