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挨揍時百姓為何表現如此冷漠(第1208期)

2021-01-14 晨訊生活
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半年之後,英軍開始大舉進攻虎門,這裡是林則徐銷煙之地,是珠江咽喉。儘管清軍嚴密布防,依然一敗塗地。
前後4次戰鬥,英軍僅以傷亡數十人的代價,擊斃清軍1300餘人,俘虜1200人,清軍主將關天培陣亡,另一名將領祥福被逃跑的自己人踩踏而死……更令人震驚的是,後來洋人們對這場戰鬥這樣記載道:「當英艦突破虎門要塞,沿江北上,開向烏湧炮臺時,珠江兩岸數以萬計的當地民眾,平靜地觀看自己朝廷軍隊與英軍的戰事,好像觀看兩個不相干的人爭鬥……當掛青龍黃旗的官船被擊沉,清軍紛紛跳水時,兩岸居民竟然發出像看馬戲看到精彩處的噓噓聲。」1842年鎮江保衛戰中,清軍水師與英軍在長江激戰時,岸邊大批百姓冒著槍林彈雨聚集圍觀。當清軍艦船被擊沉時,岸上百姓又發出陣陣喝彩聲、鼓掌聲、尖利的長嘯聲。他們完全在看一場與自己無關的戰爭,嚴格說是看一場好戲。在鎮江保衛戰中陣亡的滿族將領海齡,在戰鬥時隨意處決了許多他認為會叛變的漢人。據鎮江人寫的《出圍城記》記載:「百姓有違言,即是漢奸,吾兵足以殺之。」當時被海齡以「鋤奸」名義殺害的所謂「叛徒」甚至有上萬人!這事被道光皇帝知道後,憤怒地說:「海齡查拿漢奸,誤殺良民不計其數……」但由於海齡在戰鬥中陣亡,也就沒治他的罪了。1900年庚子國難。八國聯軍在天津登陸後,老百姓發現這些洋鬼子並沒有燒殺掠奪。於是許多老百姓接受聯軍僱傭,用獨輪車隊為八國聯軍運輸糧草進城。據英軍總司令格蘭特的日記記載,有天津老百姓給聯軍送來窖藏的大冰塊消暑,一位天津糧商還把自家的豪宅騰出來給聯軍作為指揮部。當然,對于格蘭特的記載,也不排除有這樣一種理解:老百姓怕聯軍燒殺掠奪,所以先主動慰勞他們,表示不會反抗他們。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時候,竟然有老百姓扶梯幫助聯軍翻越北京城牆。英軍在北京老百姓的引導下,直接抄近道從沙窩門的下水道進城,老百姓則在兩邊圍觀。我們現在有個詞「帶路黨」,大概最早就可以追溯到這裡吧。英國人在多次與大清的戰爭中,敏銳的意識到中國的「特殊國情」——「中國老百姓絕不熱愛他們的韃靼統治者,在戰爭中要儘量少與人民做對。」所以英國人在戰鬥中,往往是一邊痛揍大清,一邊張貼布告安民。老百姓對朝廷是這樣感情,那麼深受皇恩的官員又怎樣呢?答案是比老百姓還糟糕。比如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留下的北京官員給聯軍司令部送了兩面大錦旗——「萬國鹹喜」和「祝效華封」。「萬國鹹喜」就是喜大普奔、皆大歡喜的意思。「祝效華封」出自《莊子·天地》,是人民為堯帝祝壽的話,意思是祝你多福多貴多子孫。為什麼大清的老百姓和官員會這樣呢?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奇觀呢?對此,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就已發出這樣的疑問。他問身邊的中國翻譯,翻譯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在民族國家未形成之前,這種「民不知有國」的情況其實很正常。老百姓眼中的「國」就是王朝統治者而已,北非現代國家概念。這些人都出來愛國了,就知道大清要完了


1897年,山東冠縣飛地梨園屯村民與教堂因歷史上的土地糾紛引起衝突。威縣梅花拳師趙三多應村民閻書勤等的邀請,前往援助。在與教會勢力對抗時,因門規「梅拳弟子,不得以武犯禁、滋事」,同時也為避免連累師門,改稱「義和拳」,組建民間武夫打起反清復明的旗號,在打砸搶燒中多次與清兵衝突,被滿清政府列為頭號通緝犯。


1897年11月,山東發生「曹州教案」,兩名德國傳教士能方濟(Franz Niez)及理加略(RichardHeule)打死。德國立即作出了反應,乘機出兵佔據了膠州灣和膠澳(今青島)。接下來的一個月,俄軍進駐了遼陽南方的旅順,英國和法國分別派兵佔領威海和廣州灣(今廣東湛江)。

這些事件的發生,讓奉旨剿匪與義和團反動勢力對抗了兩年多的山東巡撫張汝梅態度突然轉變,上奏朝廷,說暴徒組建的義和拳其實是地方官辦的「義和團」,在清朝官員中首次提出了「義和團」的概念,建議「改拳勇為民團」未被朝廷批准。1899年,捐官出身的漢裔旗人毓賢出任山東巡撫,提出「民可用,團應撫,匪必剿」,說服朝廷將其招安納入民團對抗洋人列強。


也就是水滸傳中蔡京高俅詔安梁上出徵方臘「以匪治匪」的手段。讓這群暴徒賊寇與洋人死磕,誰死光了都是好消息,大清官兵坐收漁利。


慈禧老佛爺的旨意傳到山東在巡撫衙門大堂中宣讀,畢恭畢敬跪在宣旨太監前面的人除了巡撫毓賢之外,還有一個布衣,一個山東大漢,一個著名的武夫,一個被清廷列為頭號通緝犯的造反派頭目——趙三多。


不提聖旨中「以匪治匪」的喜悅,此時恭順的跪在巡撫大堂上的趙三多心中又在想什麼呢?

自從滿清入關,漢人江山被異族殖民統治之後,在幾百年的歷史裡無數英烈的熱血噴灑在「反清」的大旗上,無數武夫草莽慘死在「復明」的路上,趙三多是個武夫,但不是傻瓜,他很清楚的知道以民間鄉勇的熱血豪情一時之勇想要推翻滿清統治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如今外國列強對華夏神器虎視眈眈的時候,此時還要反清,很容易被扣上一頂通敵賣國的大帽子永世不得翻身。


清,絕對是要反的,這是民族大義。

洋,也定然是要滅的,這是師門使命。


非要做出個單項選擇太難了,要麼萬劫不復,要麼萬丈深淵,明明白白擺在面前的兩條路,卻都是死路,一面反清,一面滅洋,趙三多自問還沒想這麼早就死。正當如何「忠義兩全」在趙三多腦海裡反覆糾纏著的時候,太監宣旨結束後脫出這樣一句安慰:「咱家賀喜巡撫大人,從此山東不再有禍國殃民的拳匪,多了一個忠肝義膽的民團。」


「禍國殃民?哈哈,禍國殃民!對,禍國,就要捨得秧民!」


聽到「禍國殃民」一詞的趙三多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立即遵照慈禧旨意把義和拳改成了「義和團」,打出的旗號亦由「反清復明」改成「扶清滅洋」。


與洋人通商者,殺全家。

與洋教勾結者,殺全家。

私藏、使用洋貨者,殺全家。


當然,殺全家只是一個手段,家產抄沒才是目的。


打砸國人商鋪,搶掠商賈富豪,穿州過府砍掉數十萬國人頭顱。搞得大清朝民怨四起,狼煙滾滾。又打著滅洋的旗號破壞鐵路、電網、交通等等基礎設施,讓大清國多年的建設毀於一旦,攻擊駐華使館,一時間打得各國公使暈頭轉向。


慈禧看著義和團雪片一樣傳來的捷報:攻陷青島德國使館,砍殺通敵漢奸百餘人。攻陷威海英國使館,燒毀洋房十餘所,砍殺賣國賊百餘人。攻陷使館——砍殺漢奸——攻陷使館——砍殺賣國賊,砍漢奸,殺賣國賊......


被洋人狠揍了十幾次的慈禧心中突然覺得洋人都是紙老虎,不然的話,怎麼連一群流寇都打不過呢?

1900年6月21日,充滿自信的清政府以光緒的名義,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十一國同時宣戰。同時懸賞捕殺洋人,規定「殺一洋人賞五十兩;洋婦四十兩;洋孩三十兩」。想以此來肯定和鼓勵義和團的戰績的同時收買人心。


不斷出現的血腥事件最終「如願」演變為國際軍事衝突。


6月27日,許景澄及袁昶聯銜上奏,請殺主戰派,而後,慈禧又殺了這兩人以謝主戰派。


7月14日,聯軍佔領了天津;直隸總督裕祿兵敗後自殺。


7月28日,主和的大臣許景澄及袁昶被清廷處死。


8月4日,聯軍向北京進逼,沿途並沒有遇到真正有力的抵抗。


8月11日,清廷處死主和的大臣聯元、立山及徐用儀。此三人與之前被殺的許景澄、袁昶號稱庚子被禍五大臣。


8月14日凌晨,聯軍自通州攻打北京,董福祥率軍在廣渠門與英國軍隊作戰,下午2時,廣渠門被攻佔,董後撤至東便門、朝陽門、正陽門一帶繼續抵抗,禁軍潰敗。


董福祥從彰儀門撤走時,縱兵搶掠平民。


8月15日,慈禧攜光緒帝等皇室倉皇西逃,10月26日抵達西安。


8月16日晚,八國聯軍已基本佔領北京全城。

此時的慈禧老佛爺才看懂了趙三多的「心願」,口中反覆念叨著「禍國殃民」這四個字,追悔莫及。責令外交大臣與外國公使籤訂的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上,割地賠款都可以商量,唯獨對這樣一個附加條款抵死力爭:內外聯合,剿滅暴民!


下令各州府嚴查嚴打,對所有義和拳民,殺無赦!


扛著「扶清滅洋」旗幟的義和團不久便遭山東清軍五營的圍剿,趙三多兵敗突圍帶領餘部到隱藏多日,潛回老家。1900年5月和7月,又多次帶領「義和團」攻打教堂。11月被山東巡撫袁世凱部包圍於威縣,暴民被砍殺殆盡,趙三多次年7月被捕。


看著滿清達子的祖籍東北三省踐踏在蘇俄大軍的鐵蹄下,本就風雨飄搖的大清政府借兵日本引虎驅狼。身陷死牢的趙三多對天地叩拜:


「敬告天地父母,反清大業指日可待!如今民怨滔天,強國暴怒,大清覆滅在即,達子必將屍骨無存,趙三多「禍國」大業已成,今日唯有一死以報殃及的無辜百姓!」


隨後在南宮縣獄中的趙三多絕食而死。


反清復明驅達虜,引匪滅洋清宮計。


扶清滅洋效忠戲,禍國殃民義和團。


有後人說過:看到暴民都出來愛國了,就知道大清要完了。

往期精彩推薦

買一包紙就有一個抽獎機會,40包紙順豐包郵,並送40次抽獎機會,贏京東發貨浪琴表等獎品(獎品豐富)(開獎是以股票指數為依據,每個獎品都必須被送出,公平公正),長按下面二維碼,買紙抽大獎:

鼻塞流涕/乾燥鼻癢?一招解決,1秒通鼻塞,3秒止鼻涕,簡直不要太爽

點這裡選購,可貨到付款!

相關焦點

  • 蔡英文為何表現如此冷漠無情?面對疫情,臺民眾做法讓人暖心!
    如此做法明顯就是對大陸疫情落井下石、絲毫不顧及血濃於水的同胞情。這樣的做法在臺灣島內也引起不少人的質疑,像是範瑋琪痛罵臺當局。而有的民眾更是直言當局做法太沒有人性了。兩岸雖然在很多重大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分歧歸分歧,可一脈相承的血脈卻是怎麼也不可能斬斷的。這就像是兄弟關起門來吵架歸吵架,但遇到大是大非的事情,還是要一致對外,因為兄弟就是兄弟,從骨子裡就是一家人。然而,臺灣當局為何表現得如此冷漠無情?
  • 八國聯軍入侵大清王朝時,列強一共有多少兵力?答案讓人很傷心!
    導讀: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等八個侵略者,各自出一部分兵力組成聯軍入侵大清王朝,僅僅用了10天時間便攻陷了都城北京。慈禧太后劇照(來自網絡)八國聯軍究竟有多少兵力入侵大清王朝的八個國家,他們的總兵力究竟有多少呢?
  • 暴走大事件第五季1208期女演員是誰 出軌老婆是誰演的
    暴走大事件第五季1208期女演員是誰?  在視頻中,女演員飾演的是出軌女,偷腥的時候老公回來,把情夫藏在衣櫃,結果老公玩遊戲玩到凌晨三四點,終於東窗事發。而在節約用水中,女主角和男豬腳擁舞還特地給女主角特寫,很是美膩。小編搜索之後發現,並沒有找到女主角的相關信息,應該不是當紅的!看樣子的話年齡不大,是小演員的可能比較大吧!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在大清統治的歷史當中有12位皇帝,如果將這些皇帝進行一個排名,不知道你會如何對比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手大清12帝的排名,排名第一的肯定是皇太極,因為他開創了大清王朝,而且還對原來的女真部落進行了大力的改革,為日後大清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為何學校裡挨揍的都是學渣,而不是學霸?因為「學習好,不挨揍」
    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乃至高中,學生之間打架都是時有發生的事情。因為這個年紀的學生,通常都比較衝動,而且都不懂得退讓,往往因為一點小事就大動幹戈。古人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所以打架必然有輸贏,挨揍的一方就是輸家。
  • 歷史縫隙中的大清留日生
    而在歷史縫隙中的大清留學生更是如此。(1)甲午國殤後的蜜月期在甲午戰爭之後,與大家預想的相反的是,大清和自己的敵人日本走得越發近乎。日本朝廷花了大力氣去拉攏大清的官員,一個勁說兩國同文同種,要好好幫助大清進步。大清的官員也覺得有道理,畢竟自己被日本打得狼狽逃竄,自己的軍隊潰敗的潰敗、逃跑的逃跑、自殺的自殺,反正就是賊不像樣。既然日本都這麼說了,不如跟日本學學也挺好。
  • 大明有非常強大的火器,為何會敗於大清的冷兵器?
    為何沒有從叛軍中剝離這些優勢資源呢?炮手很重要,不是上來填炮放出去就得了。崇禎真是貼心貼肺,可惜皇太極卻不會感激他。不殺戰犯康熙何以如此仁慈?最終火器營建立,骨幹力量就是孔耿舊部,配以其他漢軍建制,為何火器營如此配置人員?這分兩方面:一、對外宣稱是建制安置戰俘、散編、冗餘人員,其實整營全是精英級別的火銃、炮手,否則不會下大力氣全軍查戶口一樣的搜尋孔耿舊部,這是一種居安思危的表現。
  • 滿語曾是大清的國語,為何大清才滅亡一百來年,滿語幾乎消失殆盡
    然而,這種語言的光榮卻並沒有維持多久,隨著大清王朝的落幕,滿語也開始逐漸衰退。如今,清朝不過才滅亡一百多年的時間,全國竟然找不到幾個會說滿語的人了。明明有那麼多滿族人,為什麼滿語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消失呢?
  • Acer1208A刻錄機測試
    acer、HP等廠商都已經推出了面對家庭的產品,針對家庭用戶的特點,他們採用了很多先進的技術,速度也從以前的2X,4X,提高到了現在流行的8X,甚至有的已經推出了更高速的產品,今天我們拿到的acer ARW1208A就是這樣的一款產品,它擁有12速刻錄、8速擦寫、32速讀取的高速度,價格也不貴,更包含了很多新的技術,我們不妨來看看它的表現。
  • 清末愛國文人對大清「國旗」態度不一
    早在大清國官員自己還沒意識到龍旗的象徵意義時,一些販賣中國產品的商人已經開始借用龍旗進行廣告宣傳了。張德彝第一次隨使出訪西方列國時發現,有些商人為了標識貨品產地,往往懸掛龍旗,以作招徠。同治五年五月十八日(1866年6月30日),張德彝等人到荷蘭動物園參觀,「園主約飲午酌,忽見一樓上插大清龍旗,即往觀之。樓中多中土暨東洋諸島土產,萬貨雲集,無美不備。」
  • 俄羅斯越來越窮,為何百姓還如此支持普京呢?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
    所以一個國家讓百姓富足,那麼自然強大,自然也能受到百姓的強烈支持。這也是很多富裕國家,百姓都極力維護國家的主要原因了。而反之,那些無法讓國家富裕的總統,最終都被百姓拋棄。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俄羅斯,俄羅斯越來越窮,為何百姓還如此支持普京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
  • 戊戌六君子刑場赴死,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一句話說出了原因!
    戊戌六君子刑場赴死,百姓為何歡呼雀躍?魯迅一句話說出了原因! 大清將亡的架勢儘管早已有所徵兆,但是在戊戌六君子赴死的刑場上,愚昧無知的百姓依然沉浸在大清朝所虛構出來的富庶之中。自清軍入關,漢人政權從來沒有放棄過奪回屬於自己的江山,無數有識之士和人才一直都在冒著種種風險呼籲大家趕走異族。
  • 《武庚紀》: 為何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我狗哥在挨揍?
    神族只是,小編一直有一個問題,主角武庚(狗子哥)為何一直在挨揍,完全沒有什麼主角光環。只是,這會兒出場的都是聖王級別的大人物,狗子哥不會又要挨揍了吧!哈哈,拭目以待吧。
  • 同治帝為何正值壯年便離世了?如此荒唐,能活19歲已屬高壽
    引言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失;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百業經》古人十分相信五行陰陽學說,認為萬事萬物相生相剋,也相信佛教的因果報應論,認為一件事情的發生一定不是突然的,所謂有因必有果,一切的果皆是由無數個過去因造成的,不管你經歷了多少劫難,受了多少苦,天道都並不會憐憫你
  • 清朝的財政收入是歷朝之最,為何有百姓幫助八國聯軍侵華呢?
    如果光看清政府的財政收入,清朝後期,特別是大清滅亡前幾年,清朝確實很富有。因為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一度突破至一億、兩億兩白銀,到清朝滅亡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已經突破三億之數。在封建朝代中,晚清政府的收入確實達到頂峰。
  • 自盜祖墳的末代延恩侯,大清的舊擺設
    但在李自成的大軍攻入北京城之時,他卻不拖泥帶水地以一縷白綾結果了自己的性命,臨終前留下了那句「朕死無面目見祖宗地下,今去朕冠冕,以發復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的錚錚鐵骨豪言,叫多少後世之人扼腕嘆息的同時心生敬意。▲ 第崇禎的最後一瞥:從煤山遠眺紫禁城相較之下的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一句「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了多少百姓,運走多少糧食和煤。
  •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譴責元朝6700萬殺戮為何能善終?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譴責元朝6700萬殺戮為何能善終?元朝政治家、文學家張養浩曾寫過一篇非常有名的詩詞《山坡羊潼關懷古》,裡面最經典的一句話便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話到底啥意思?為何王朝興旺都是百姓吃苦?我們在語文課本上看到的解釋是"如果天下安定,統治階級定要大興建設,勞民傷財,百姓不好過,如果國家滅亡,災難四起。戰禍不斷,百姓也會受苦。"這個解釋,看起來對,但恐怕沒有說到真正的根子上去。
  • 為何在第四次忍界大戰,木葉的卡卡西和凱表現得如此優異?
    而在第四次忍界大戰之中,同樣都是上忍,為何只有木葉的卡卡西和凱表現得如此的優異?卡卡西 邁特凱旗木卡卡西是木葉白牙的兒子,幼時經歷父親,夥伴的死亡而性格冷漠,越來越黑暗。在神無毗橋之戰中,宇智波帶土將自己的左眼寫輪眼移植給了卡卡西。卡卡西從此因為名聲大噪,被稱為「拷貝忍者」。
  • 大清滅亡,是因為愛新覺羅家族被文官架空嗎?不是文官而是地方
    而且越是挨揍的文官就越出名。被打了板子的文官,立即就能成為群臣和讀書人的意見領袖。而趕上慫一點兒的皇帝,那文官就一定要把囂張貫徹到底,直到把大明皇帝幹廢為止。不僅政令不出紫禁城,甚至皇帝自己也別想出來。清朝皇帝彪悍一點兒的,還能搞搞南巡,地方官員就跟盼高鐵一樣,翹首以盼、希望雨露均沾能沾到自己。
  • 大清第一狠人慈禧:說最狠的話,跑最快的路
    說慈禧是大清第一狠人,其實是有些保守的,按照某個特定的標準,她是人類歷史第一狠人。 這個特定的標準是個什麼標準呢?一次性宣戰國家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