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中範雎對秦昭王建言獻策中說到秦國的官吏中,最低級別的吏為鬥食之吏。根據現代學者的解釋,鬥食為「最低俸祿,每天一鬥二升」。
《中國糧食史圖說》中考證秦國和秦朝的一鬥等於十升,一升等於二百毫升。
現在來做一些簡單的推算。每天一鬥二升的俸祿,保守估計每天至少有30斤糧食(準確的重量可以用秦代的標準量器來裝糧食就可以測算出來)。按現在的大米(秦國時主糧應以小米等為主)計算,每天工資在90元以上,一個月工資2700元以上。比現在很多省的最低工資標準都高,作為一名最底層的吏員,養家餬口沒有多大問題(古代農業技術不發達,糧食產量極低)。
現代社會正式入編的公職人員,剛入職者工資待遇也不高,以目前的2020年為例,一般最低工資大約也在3000元以上吧(經濟條件差的一些地方可能低於這個數),與古代吏員的待遇差不多,因此大多數公職人數仍屬於鬥食之吏這個範疇。
陶淵明是晉代的縣處級官員,待遇為五鬥米,每天150斤糧食,每天工資相當於450元,每月工資相當於13500元,這工資在現代社會可算是發達地區的待遇標準了。陶淵明等古代官吏除了貨幣工資,還有實物,更重要的是還要分得大片田地,這才是進退不懼的資本,因此陶淵明敢炒上級的魷魚,不為五鬥米折腰,自己逍遙快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