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吏指什麼?其實官與吏是兩種不同的職位,不可混為一談了

2020-12-12 尋歷史真相

官,吏事君也,從宀,從¤,¤猶眾也。此與師同意。-----《說文十四篇下¤部》

引言

我國自古以來就地域廣闊,為了強化王權,更好地對人民與國家進行統治,在帝王之下,還有層級複雜的官階。除了像丞相、尚書、侍郎等這些位高權重、有一定地位的朝臣,我們統一會將市縣的官員稱為「官吏」。不過據史料考證,當時一個縣的行政官員人數比現在可是要少很多,基本也就十幾人,難到他們是有什麼管理訣竅,可以「以少勝多」地搞定一個多達上百人、上千人的縣?

其實這裡存在一個常人容易犯下的認知錯誤,就是誤把「官吏」當成是同樣的職位。事實上,嚴格來說,「官吏」是分別指代「官」和「吏」兩種職位。那麼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主要在於以下三點。

職位的性質不同

按照現在的概念來講,「官」就相當於是在編人員,是吃皇糧的「朝廷官員」,有旱澇保收的優勢。而「吏」則相當於是外聘人員,是地方官員為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臨時招來的助手,其主要職責就是輔佐「官」來實施執行具體的行政工作,並不是在編人員,無法享受到穩定的朝廷待遇。所以可以說「官」的身份往往要比「吏」更高一些,也更具優越感。

前途發展大相逕庭

一般而言,可以做官的都是有學識、能出口成章、舞文弄墨的進士、翰林。而縱觀歷朝歷代,朝廷尤其重視做學問,所以針對文官的晉升通道也設計得十分完善、明晰,只要為官者自身沒犯過什麼大錯誤,守好自己的飯碗,就能被順利提拔,獲得更高的官階。而對於「吏」來說,他們的發展的好壞要看他們的上級領導是否願意重用他們。假如自身確實技能過硬,尚可靠本事吃飯,否則就未必能有什麼好的前景可言了。

工作的側重點不同

身為官員,自己的主要職責就是管理朝所廷派給自己的片區,所以擁有一定的政治思想很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根據不同的統管情況發布行而有效的號令,才能調動手下的人做事;如果身為「吏」,那麼主要職責就是發揮自己擅長的部分,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來幫助官員的想法落地,甚至有時候也會起到為官員出謀劃策的作用。

此外,要知道的是,我們熟悉的一品、二品等以品階劃分的職務都是官員,是不適用於「吏」的。不過別看當「吏」好像不是很起眼,但在當時「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百姓眼中,有機會混個小吏噹噹,也是相當不錯的,起碼這也是一個有權有勢的一種職務,況且還能有「撈油水」的時候。所以通常來看,能當上「吏」的,也很少有普通人,更多地集中在這兩類人群:1、當地「有頭有臉」的人,可以為官員擺平「刁民」;2、官方委派的,也順便可以安置一些科舉考試中的落榜之人。

結語

總之,古代的行政管理體系是非常複雜的,而職務繁冗的結果就是任職人員數量龐雜,給朝廷帶來相當沉重的經濟負擔。所以可以看到,懂得精簡行政體系的王朝,比如劉秀統治下的東漢,往往也能發展得也更好。

往期精彩內容

看了明朝人畫的世界地圖,才明白,清朝統治者是有多愚昧

陝西有一城隍廟,流傳「金鴨浮舟」的傳說,百年來不受洪水侵襲

李自成為何只做了42天皇帝?他在京城做了什麼事情讓他自取滅亡?

董卓軍團巔峰時期有多強?2個頂級謀士,3個頂尖帥才,猛將數十人

「女漢奸」被判死刑,行刑前爆出身份無罪釋放,直到2014年才去世

參考資料《說文十四篇下¤部》《禮記·曲禮篇》

文章題目:古代的官吏指什麼?其實官與吏是兩種不同的職位,不可混為一談了文章作者:尋歷史真相----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官德:中國古代官吏考課制度中的「官德」
    縱觀中國古代歷代王朝,始終把以德治官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治民先治吏成為共識。中國古代思想家所闡述的「徒法不足以自行」,「明主治吏不治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都說明官吏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政風純正、官吏清廉是歷代帝王和黎民百姓所祈盼的,因為它關係著國家經濟的繁榮和政治的穩定。因此,歷代統治者都十分重視官吏的道德品質,要求官吏「清」、「慎」、「勤」,使對「官德」的考察在中國古代考課制度中佔主要地位。古代的考課制度,又稱為考績、考功,是按照一定標準,對在職官吏的官德、政績和功過的考核並評定優劣等級的一種制度,是中國古代職官管理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
  • 中國古代治吏思想經歷了依禮治吏與依法治吏的論爭、交融與定型
    「官者,管也。」對於國家而言,官吏是執掌兵刑錢穀具有人格的重要工具。在提高統治效能與建設清明吏治上,歷代思想家與政治家多有論著。治吏思想經歷了依禮治吏與依法治吏的論爭、交融與定型。在禮法並用、教化與刑責並重的主流思想下形成了禮法並用、綜合為治的治吏理論。
  •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古代,想做大官你不得不知道的規則
    那麼在「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古代,那些整天抱著聖賢書,通過科舉的獨木橋,成為御街誇官的進士的才子們,他們又將面臨怎樣的職場呢?明朝的中央行政機構我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官制都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我們就以距離我們較近的明朝來進行了解,因為明朝官制總結了漢唐和宋元的很多優勢,進行融匯和總結,堪稱古代制度的巔峰。
  • 古代最底層的鬥食之吏
    《戰國策》中範雎對秦昭王建言獻策中說到秦國的官吏中,最低級別的吏為鬥食之吏。根據現代學者的解釋,鬥食為「最低俸祿,每天一鬥二升」。《中國糧食史圖說》中考證秦國和秦朝的一鬥等於十升,一升等於二百毫升。比現在很多省的最低工資標準都高,作為一名最底層的吏員,養家餬口沒有多大問題(古代農業技術不發達,糧食產量極低)。現代社會正式入編的公職人員,剛入職者工資待遇也不高,以目前的2020年為例,一般最低工資大約也在3000元以上吧(經濟條件差的一些地方可能低於這個數),與古代吏員的待遇差不多,因此大多數公職人數仍屬於鬥食之吏這個範疇。
  • 淺談歷史上有關「吏」的種類,原來它,有這麼多的花樣
    我們都聽說過「官吏」這個詞,事實上,「官」與「吏」是有區別的,「吃皇糧者」,謂之「官」,「吃官糧者」謂之「吏」。不過,如果我們平常說起來,就不再分那麼詳細了,只要是在衙門裡上班的,都叫「官吏」,或者乾脆就是一個字——「吏」。那麼,你知道歷史上的「吏」都有哪些種類嗎?原來它的花樣還不少呢。 循吏
  •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古代火政官是啥職位?與打更人有何關聯
    這三個職位可以說各司其職,在工作範圍上也有一定差異。不同官員都需要盡心盡責,一旦在工作上出現紕漏,等待他們的將是嚴酷的責罰。 「司烜」的主要職責,就是在夜晚降臨之後,一邊巡邏一邊敲響木槌或銅鈴。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提醒人們注意防火,這其實就是更夫職業出現的前身。當時的更夫可能並不會喊:「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但大致上也都如出一轍。
  • 司空在古代是什麼職位,他有著何種權力?
    司空這個詞大家很熟悉但是又很陌生,因為這個職位經常出現在電視劇中,但是大家又不能清楚地知道這個職位是幹什麼的,究竟有什麼權力。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司空的權力。《·曲禮下》記載: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
  • 漢代官秩中的百石千石萬石,到底是讀「食」,還是讀「擔」?
    漢代官秩中的百石千石萬石,到底是讀「食」,還是讀「擔」?古代官制中的「秩比二千石」是什麼意思?「石」字怎麼讀?讀秦漢或先秦史時,常常會接觸到「官秩」一詞。所謂的「官秩」,本是指官吏的職位,其後,又有人依不同品級的俸祿數來代稱其本來官職。
  • 古代公務員無鐵飯碗:辭職成三無 退休成房奴
    但儘管如此,唐宋時休官的實際含義,也不止是失去了在某個職位上行使權力以及支領全額官俸的特權,還有很重要的一項—房屋居住權。  7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施《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的「鐵飯碗」將被進一步打破。  其實,古代也沒有「鐵飯碗」一說,很多官員端的都是一碰就碎的「瓷飯碗」。
  • 古代的科舉與官職
    3.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4.太傅:參見「太師」條。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
  • 為何女囚犯寧死也不願意流放,而官吏卻認為押解她們是「美差」?
    為何女囚犯寧死也不願意流放,而官吏卻認為押解她們是"美差"?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是有很多刑法的。比如死刑就有許多種,如斬首,腰斬,凌遲等等。相比於死刑,古代其它的刑罰就更多了。比如我們在《還珠格格》裡看到的"夾手指"以及"打屁股"等等。
  • 尚宮是什麼職位?古代女官中的「六尚」分別是幹什麼的?
    我們在看古代宮廷小說或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裡面一些女官被宮女們稱為「尚宮大人」、「尚儀大人」,宮廷內的各種勾心鬥角往往與這些女官密不可分。那麼在真實歷史上,尚宮、尚儀等女官在宮廷裡到底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呢?
  • 古代官吏退休叫做「致仕」,那他們退休後,福利待遇怎麼樣?
    和現代人一樣,古代的人也有工作年限,依據我國現今所實行的公務員法,我國現代人的工作年限應不超過六十歲,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男性到了60周歲可以退休,女性則為50周歲。且公民拿到退休金證後,可以享受國家或企業的福利待遇。既然現代都有明確的退休福利規定,那麼古代退休之後都有什麼樣的福利待遇呢?
  • 中國古代如何進行政德教育
    原標題:中國古代如何進行政德教育 政德,即為政之德,既指以德作為治國的原則,也指為官者應具有的德行。中國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輔」的認識,在政德教育實踐中為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遺產。西周康王時期的大盂鼎銘文中有「正德」二字(「正」通「政」,「正德」即「政德」),這是「政德」一詞最早的出現。
  • 你的專業在古代被稱為什麼呢?
    你的專業對口的職業在古代被稱為什麼呢?你會更喜歡以前的稱呼還是現在的稱呼呢?如果你所學的專業是新興專業,恐怕古代還沒有相應的職業。一起來看看吧!醫學醫學在古代相對應的有太醫、大夫、郎中等。其實大夫與郎中一開始是官名,而不是指職業。在宋代前,大夫和郎中都是職位較高的官。太醫是專門為帝王、宮廷及官宦上層服務的醫生。
  • 孔雀竹芋、貓眼竹芋名字像、長得像,養護方法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孔雀竹芋、貓眼竹芋名字像、長得像,養護方法不同,不可混為一談貓眼竹芋和孔雀竹芋都是屬於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之一,它們兩個長相有些許相似之處。而在最近小花就了解到這麼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有花友在花市時想購買貓眼竹芋,卻不小心買到了孔雀竹芋,這簡直是搞了一個大烏龍,而在今天小花就想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它們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以及該如何養護呢?
  • 揭秘中國古代哪兩種死刑要經過皇帝批准?
    古代絞刑(清代繪)死刑是剝奪受刑人生命的最嚴厲的刑罰。由於死刑的嚴厲性和它的不可挽回性,凡屬法制文明的國度,對死刑的適用都極為慎重。在現代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擁有死刑覆核權。那麼在中國古代,被判了死刑是否可以得到覆核呢?中國古代法律對於刑罰執行也有嚴密的制度規定。
  • 讀史筆記系列之七:穿越之前,你需要知道在古代有哪幾條做官之路
    但現實是殘酷的,一個人如果真的要穿越回去古代,大概率是活不過三集的;今天就借著這個機會,給大家分享一下歷朝歷代,想做官都有一些什麼樣的途徑。一、春秋戰國時代這個時段來說,世襲制還是主流,如果你出身貴族,那基本天然就是官員,區別只是職位和職權的罷了。
  • 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道門各派都有符籙的傳承,而不同的符籙又是不同道派的標幟。直到今天,正一派仍以授符籙為特色,全真派以授戒為入道與道階升遷的依據,但他們也用符。然而現在多數人對符籙的概念卻常常混淆,比如將符與籙混為一談,認為符就是符籙,其實這是不對的。符籙為統稱,而具體到符與籙,二者有清晰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