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新婚之日用的酒杯長什麼樣子,交杯酒的習俗從何而來

2020-12-24 TJ東皇太一

大家好,前兩期和大家分享了與酒文化相關的一些典故和離我們比較久遠且現如今很少見的一些酒具。今天這期作為酒文化的終結,我們來聊聊生活中常見到的一些酒具以及他們背後的一些故事。

高足杯

喜歡喝酒的人都聽過一句話 「玉壺買春」,此話出處見於唐代司空圖的《詩品·典雅》中, 「玉壺買春,賞雨茹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句子。「玉壺買春 」四字在此處的意思是用玉壺去買「春」(春在古代即為酒的意思)。相傳在北宋熙寧年間,蘇東坡到景德鎮尋訪禪友,因禪友雲遊未歸,就信步走到一個制瓷作坊,看一位老人做陶他一邊看,一邊吟味著王昌齡的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首詩歌詠的是朋友間的友誼,蘇東坡藉以描述自己此時的心境 未想老人聽了之後,略作思付,塑出了一個撇口、圓腹的器物來老人說「此器如心倒置,謂之心到了,撇口寓示敞開心扉,拙器抒志示節,客官以為如何」蘇東坡聽了,立刻舒心釋懷,當即賦詩一首,其中就有「玉壺先春, 冰心可鑑' 。

玉壺春瓶基本器型為:撇口、細頸、梨腹、圈足。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成為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物 。

玉壺春瓶

電視劇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皇帝會邀大臣們一起講經談道共同進餐(也稱經宴),每次經宴都要上酒 ,而裝酒的瓶子就是「 梅瓶」,由於是經宴酒具,所以也稱為「經瓶」。宋人趙德麟《侯鯖錄》卷三記載:「陶人之為器,有酒經焉。晉安人盛酒以瓦壺,其制小口頸,環日,修腹,受一鬥,可以盛酒 。凡饋人牲,兼以酒置,書雲酒一經。或二經,至五經焉。他境人有遊於斯邦,不達其義,聞五經至,束帶迎於門,乃知是酒五瓶為五經焉。」

下面我們看到的這張圖片即為梅瓶,早在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對梅瓶就作出了具體解釋,他指出:「梅瓶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窄,於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曰梅瓶也。」

梅瓶

現今我們婚禮上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新郎新娘共飲交杯酒」,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新郎新娘飲交杯酒的習俗,交杯酒的早期名稱叫「合巹」,是我國古代結婚儀式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程序。《禮記.昏義》記載新婚之日,新人要「共牢而食,合巹而酳」。「牢」是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共牢而食是新人共吃祭祀後的同一肉食,象徵婚後尊卑相同。巹是古代婚禮用的酒杯。酳是食畢用酒漱口。而交杯酒由巹變成普通的兩個杯子在王彥輔《麈史》、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吳自牧《夢梁錄》依次記載有:「古者婚禮合巹,今也以雙杯彩絲連足,夫妻傳飲,謂之交杯」;「然後用兩盞(註:淺而小的杯子)以彩結連之,互飲一盞,謂之交杯酒」;「(撒帳後)命執雙杯,以紅綠同心結綰盞底,行交巹禮」。從以上記載可知,古代婚禮使用的合巹杯,宋代時簡化為兩個普通杯子,為表達合巹之意,杯足或盞底以紅綠彩絲連結,夫妻交互傳飲,從而誕生了交杯酒。

合巹杯

無論是玉壺春瓶,還是梅瓶,亦或是合巹杯,除了實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美酒配美器,酒具是美酒的衣裳,不但為美酒增色,也是中國酒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

玉壺春瓶

相關焦點

  • 婚禮上新郎和新娘為何要喝交杯酒?這個風俗的來歷,可謂源遠流長
    古往今來,在婚禮上,新郎和新娘要同飲交杯酒,不僅是婚禮儀式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其中更是充滿了對新人永結同心,婚後幸福,同心協力,白頭到老的美好祝福。可是您知道這個習俗的來歷嗎?細說起來,它還真是源遠流長。
  • 古代結婚「合巹禮」隱藏著什麼秘密?
    中式婚嫁禮儀由來已久,無論對於古代女子,還是現代女性,婚禮的意義都至關重要,古人講究的「三書六禮」更是底蘊濃厚的中國傳統婚俗的精髓。三書聘書:即訂親之書,男女雙方締造。禮書:即過禮之書,是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迎親書:即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
  • 古代婚俗何其多?新婚燕爾,新娘為何要三天回門?老祖宗有心了
    不說全套的流程,我們講講大家基本上都有一定了解的幾個習俗。訂婚的講究中式婚禮的講究不是從穿上婚服開始,從訂婚就開始了。古人講究的是三書六禮。六禮指的是什麼?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裡頭的講究著實是太多了,細講能寫一本書。
  • 上元節:鮮為人知的古代節日,不為人知的古代習俗
    其實上元節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元宵節,只不過上元節更加古老一些罷了,那麼我們所熟知的元宵節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習俗呢?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固定時間為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在我國古代,正月為農曆的元月,古人習慣稱之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個月圓之月,所以人們通常會將正月十五稱之為「元宵節」。那麼上元節又是從何而來呢?
  • 古代貴族新婚洞房夜,通房丫環也必須穿睡衣在旁待命,這是為何?
    中華歷史淵遠流長,由多個民族歷經幾千年的歷史文明而組建而成,因為地廣人多,各族人民的生活多樣性和文化的豐富性,所以就有許多的古代習俗流傳至今,如春節燃放鞭炮驅趕年獸,中秋團圓賞月吃月餅等等。除了傳統節日上的習俗,古代結婚鬧洞房的傳統也流傳了下來,因為文化的多樣性,許多地方新婚鬧洞房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 中國古代婚禮流程以及婚禮習俗
    在我國,結婚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更是兩個家庭的事情,中國傳統的婚禮習俗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麼多年的積累中,我國逐漸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婚禮流程,各地也形成了獨特的婚禮習俗。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一些新人結婚的時候也開始採用西方結婚的流程了,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中式的婚禮流程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國古代在結婚的時候有著什麼樣的婚禮流程以及婚禮習俗。
  • 古代新婚之夜的洞房是怎麼樣的,有什麼趣事呢?
    那麼,古代新婚之夜的洞房是怎麼樣,有什麼趣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其中的樂趣。新婚之夜眾所周知,古代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但是妻與妾的身份地位是完全不同的。古人娶妻子的時候,有繁瑣的程序,要遵循六禮,即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同時需要用八抬大轎將妻子從正門娶進門,拜天地,鬧洞房,非常有趣。
  • 日本新婚女孩,新婚時的奇葩習俗,其中一個就是要和父親一起沐浴
    日本新婚女孩,新婚時的奇葩習俗,其中一個就是要和父親一起沐浴不同的地方那裡的風俗可定是不一樣的,許多的地方的那些習慣看起來是有些奇葩的,說起日本我們已經習慣了他們的一些古怪的東西,但是你知道那裡的要結婚的女孩子在新婚的時候有什麼奇葩的習俗嗎?
  • 中國傳統婚禮習俗都有哪些?
    現在很多年輕人舉行婚禮時選擇舉辦中式傳統婚禮,那麼中國傳統婚禮習俗都有哪些呢?今天就讓小編和大家分享分享。七、敬茶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雙方新人須向父母敬茶,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八、新娘上禮車由好命婆牽新娘,頭上以竹篩或囍傘遮蓋,護新娘入車內。
  • 中國古代的喪葬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墳墓上堆一個土包的?
    中國古代有多種喪葬方式,如崖葬、海葬、土葬等。其中,土葬是傳統中原王朝最常見的喪葬方式。古代中國,由於長期處於農耕文明狀態,信奉入土為安。在歷史的演進中,出於對死亡的崇拜和敬畏,人們越來越重視墳墓。然而,提起土葬這件事,我們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墳墓上面,需要埋一個小包?
  • 日本新婚「奇葩」習俗,除染黑牙外,女孩在結婚前天要與父親沐浴
    日本新婚「奇葩」習俗,除染黑牙外,女孩在結婚前天要與父親沐浴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地區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習俗都是不相同的,很多習俗在自己國人眼中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外人看來有些則是難以接受的,比如非洲一些部落的奇特習俗,盤唇、全身塗滿紅泥土和割禮等,很多都是外人無法接受的
  • 二十四節氣的白露,有什麼來歷,民間有何習俗
    二十四節氣的白露,有什麼來歷,民間有何習俗文/@成長新視點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在古代,人們把白露分為三候,即一候鴻雁來,二候玄鳥歸,三候群鳥養羞。當太陽到達黃經165°時,就是白露節氣的到來。這時,天氣逐漸轉涼,白天陽光熱量還較高,可是太陽一旦下山,氣溫便很快下降。這種情況下,導致夜間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後,便會凝結成細小的水滴,會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近地面的物體表面,及花草樹木的莖葉、花瓣上,呈現一片白色。
  • 古代的墓長什麼樣子?
    中國古代墓葬形制是從「低級」到「高級」的漫長歷史過程。在我國,距今三萬多年前的母係氏族社會早期的山頂洞人已經埋葬死者並放置適當的隨葬物品,這實際上已經具有成熟而寓意明顯的喪葬。從此,喪葬形制和習俗,成為中國各民族尤其是漢族的文化組成部分,直到今天。
  • 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呢
    馬上端午節就要到了,這一期,我們就不講車啦,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端午節咱們都有什麼習俗呢?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深受全國人民的重視。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裡還講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包粽子,賽龍舟。
  • 「頭七」「尾七」,喪葬傳統中的「七七」習俗從何而來?
    自古及今,都有祭奠先人的傳統,當家中有親人去世之時,按照習俗有「燒七」的習俗,喪葬習俗沿襲至今,雖各地不同,卻又都大同小異。「頭七」這四十九日中,以「頭七」的形式隆重,為之最。在傳統喪葬觀念中,亡者會在「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
  • 瑞獸麒麟和龍到底什麼關係,麒麟又從何而來?
    那麒麟和龍到底什麼關係呢?麒麟又是從何而來的?閣主給大家系統地說下這個問題:麒麟,雖二字卻是兩個性別。古人把這種瑞獸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宋書》中記載:麒麟者,仁獸也。牡曰麒,牝曰麟。麒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外觀上,集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就於一體。麒麟是從何而來的?
  • 中秋節古代習俗與現在的習俗的變化
    古代:女子拜月祈求美麗容顏從古至今,有關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莫過於嫦娥奔月。據公開資料顯示,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
  • 中國古代婚禮習俗有6禮,可惜又有幾人知?
    尤其是在城市裡,正宗的中式婚禮已經很難看見完整的樣子,只有在偏遠的農村可以一瞥其風採「殘篇」!實乃華夏文化之遺憾。中國古代婚禮起源於夏、商,有6禮之說,具體都指的是哪些呢?總得來說,中國古代婚禮的6禮包含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但在明朝和清朝之後,中國古代婚禮的6禮已經不完整,僅存4禮,包含問名、納採、請期、親迎。那麼,中國古代婚禮的6禮具體如何實施呢?1、納採
  • 都是紅酒杯,水晶的和玻璃的有什麼區別?
    市面上的酒杯類型可謂五花八門,如何選用也是一門學問。除了看酒杯的形狀外,材質也是我們選酒杯不可忽視的一環。酒杯材質可簡單分為玻璃酒杯和水晶酒杯。那麼,水晶酒杯和玻璃酒杯到底有何不同? 普通玻璃酒杯材質較厚,且為確保結實,杯口邊緣會加固,但這並不會對品酒體驗有所提升。玻璃酒杯通常價格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