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悲劇結局,原因不在別處,就在於他至死都沒懂漂母的言語

2020-12-18 遙望燕園

韓信被殺前,面對長樂宮鍾室的刀兵和露出獠牙的呂后,絕望地說,「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天意而非自身,跟烏江自刎的西楚霸王有一拼,都是沒能正確認識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

早在韓信發跡前,淮陰城邊漂母就已犀利地指出。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以為,漂母接連數十日地餵養他,乃是圖他韓信日後發達了,能夠厚報漂母。

而在漂母看來,像韓信這樣一個人高馬大的男子漢,竟然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是不應該的,也是極可憐的,漂母不忍心韓信被餓死,才把自己的飯食分韓信一份。

至於報答,漂母是想都沒想過的。

一個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的男人,又怎麼可能發達呢?不被餓死,都是天在照應了。

漂母做夢都想不到,這個連自己都養活不了的男人,這個需要四處吃白食的男人,最後竟然發達了,竟然成了高高在上的楚王,竟然拿出了一千金來兌現當初的諾言。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可以證明漂母看走眼了。

但故事還得繼續,故事的後面,劇情急轉直下,曾經高高在上的楚王,只用了一年多,便成了階下囚,成了居常怏怏的淮陰侯,成了被綁縛在長樂宮的反賊,被砍了頭,被夷了三族,一代傳奇,終落幕。

韓信身上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漂母那句「大丈夫不能自食」。

男子漢大丈夫,之所以頂天立地,就是因為他會像一株樹那般,紮根在大地上,靠著又長又穩的根須汲取營養,在風雨之中屹立不倒,漸漸地長成藤果鳥獸的依靠。

而韓信,卻像無根的野草,爬蔓的藤條,天邊的飛鳥,不依靠大樹,就不能過活,更不可能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

發跡前,韓信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一樣,弄得幾乎要討飯了,只能四處吃白食;天下大亂,韓信加入項氏的隊伍,卻不能靠一刀一槍博得功名富貴,只能三翻四次地獻計獻計,卻又不被採納;背楚投漢之後,先後得到夏侯嬰、蕭何、劉邦的賞識,靠著劉邦給的幾萬兵卒,才終於一飛沖天,立下不二之功。

即便如此,韓信仍舊像寄居在劉邦身上的藤條,沒有真正的擁躉和死忠,身邊全是劉邦安插的眼線。

對於這種情況,韓信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才一而再再二三地強調,沒有劉邦的賞識和提拔,就沒有他韓信的成就,他韓信所擁有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拜劉邦所賜。

韓信從未想過,自己也可以做一株真正的大樹。

後來在關中謀反,韓信也依舊是想借力打力,傍上「大樹」陳豨。

陳豨是劉邦信得過的重臣,由此,陳豨被劉邦拜為巨鹿守,臨幸前,陳豨到韓信府上辭別,韓信覺得機會來了,便鼓動陳豨趁此良機準備謀反,一旦時機成熟,他韓信也會在關中幫助陳豨,二人裡應外合,都有可能拿下整個天下。

陳豨跟韓信共事過,對韓信的本事深信不疑,於是在到達巨鹿之後,便著手養士養兵。

殊不知,韓信只把陳豨當成「大樹」,一旦陳豨謀反,劉邦必然親徵,一旦劉邦把關中兵馬全部拉出去親徵,關中必然空虛。

到那時,韓信只需矯詔釋放關中的刑徒和奴隸,用以攻擊皇后呂雉和太子劉盈,便能輕而易舉地控制長安,進而控制關中,和劉邦分庭抗禮。

韓信謀反的關鍵,在於陳豨能否牽制住劉邦。

劉邦前腳出徵,韓信後腳就給陳豨送信,信送出去了,沒等到陳豨回信時,卻等到了丞相蕭何的造訪。

蕭何跟韓信說,陳豨暴斃,留守在關中的諸侯都到宮中向皇后和太子表示祝賀,你韓信身為列侯,雖然有病在身,也應該跟其他人一樣,去祝賀。

韓信沒有辦法,如果陳豨暴斃是實,他韓信就失去了「大樹」,就失去了謀反成功的可能,只能再等待其他的機會,於是就去了。

去了就掛了。

如果韓信不需依靠別人,而是像漂母指出的那樣,能夠「自食」,還會是這樣的結局嗎?

參考資料:《史記·淮陰侯列傳》

相關焦點

  • 韓信知恩圖報「千金一飯酬漂母」
    「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是一個悲劇人物,也是一個有才的人,被同是「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譽為「國士無雙。」不過他的早年生活卻十分落魄,要不然也不會出現「胯下之辱」了。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他「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飲蓐食。
  • 韓信贈送千金報恩的舉動是不明智的,非但不利於漂母反而會害了她
    韓信知恩圖報是值得讚頌的,這種行為也是值得肯定的。然後,眾人都將目光都集中在韓信報恩的行為,卻忽略了他的這種報恩所帶來的不利後果。筆者悔昔以為韓信贈送千金報恩的舉動是不明智的,非但不利於漂母反而會害了她。
  • 漂母贈飯韓信,一語驚醒夢中人
    韓信有時在河邊釣魚,有時深人密林捕獵野味。若今日運氣好,能飽餐一頓,若捕獵垂釣都一無所獲,只能忍飢挨餓熬過一天。在那些日子裡,韓信就這樣飢一頓飽一頓,勉強度日。飢餓感,成為伴隨韓信一生、富貴之後也揮之不去的記憶。這一天日暮時分,他在城下溪邊釣魚,一個時辰過去,魚兒的影子都沒瞅見,看來今夜又是飢腸轆轆的一宿。
  • 「兔死狗烹」的韓信冤嗎?性格缺陷決定了他的人生悲劇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繫信。至雒陽,赦信罪,以為淮陰侯。--《史記.淮陰侯列傳》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韓信這哥們。
  • 讀「韓信贈金」有感:小人只會落井下石,不會雪中送炭
    韓信是秦末漢初的傳奇人物,但他在正式出道前,卻混得非常失敗:不是鑽別人褲襠,就是跟著老太太混飯吃。韓信為什麼會如此失敗呢?原因也很簡單:他整天不幹正經事,總想著如何指揮千軍萬馬攻城略地。對於韓信這種人,現代有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法,那就是「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 韓信吃慣了白食,都不曾說個謝字,為何吃漂母白食卻承諾厚報?
    淮陰侯韓信年輕的時候,很窮。窮到連飯都吃不上的程度。為了不被餓死,韓信選擇了一條頗為可恥的路,吃白食。其實吃白食也挺正常的,關鍵是要吃的有技術,才能不令人討厭。後來做到了西漢丞相的陳平,跟韓信是同時代的人,也曾吃白食,只不過陳平吃的是自己哥哥陳伯的白食。後來陳平到了娶媳婦的年紀,陳平就使了一個計策,娶上了當地一個連續「剋死」五任丈夫的寡婦,寡婦姓張,是當地著名的富戶,因為結了五次婚死了五任丈夫,富人家美人敢娶,陳平作為一名窮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娶了。
  • 韓信很厲害,性格決定做事的方式,也決定命運的結局
    韓信很厲害,性格決定做事的方式,也決定命運的結局今天我們來講講韓信,如果說韓信的軍事能力牛不牛,無人敢說不牛。因為韓信的軍事能力牛不牛已經不需要提問了,所以可不可以認為題主問的是韓信的人生牛不牛?韓信的結局很悲慘,一點都不牛。
  • 一個漁翁,一個漂母,一個隱士,不知其名,卻被載入史冊傳唱千年
    你說吃就吃,住就住吧,總得幫人家幹點事吧,可是韓信卻什麼都不幹,這樣一來,亭長的妻子就非常討厭他,甚至到了憎恨他的地步。等到韓信來的時候,就不端飯餐及餐具出來,一連好些天都是這樣。韓信畢竟不傻,知曉了她的意思,於是離開了亭長家,再也不來她家。沒人給他飯吃了,自己總得想辦法吧,於是韓信想到了釣魚,他就在城下釣魚,可是總是釣不到魚,還是挨餓。每日裡,這城下總有許多漂母來洗衣裳(因為衣物多,路遠,漂母都會帶飯),有一漂母聽說過韓信的事,見韓信沒有飯吃,於是她就將自己的飯勻給些韓信吃,如此一連十幾天。
  • 韓信的故事告訴我們:3要3不要
    相比項羽24歲成名,至巨鹿之戰名動天下,韓信在這段時間,只是項羽身邊的執戟郎,甚至還當過炊事兵。轉投劉邦後,起初做了個治粟都尉,差點還因案牽連被處斬,命懸一線之際,他抓住時機為自己做了辯解,幸得留下性命。之後,他的推陳出新之法、軍事見解先後被夏侯嬰、蕭何等賞識,推薦給漢王劉邦。
  • 韓信被封為楚王回鄉後,是如何對待當年讓他忍受胯下之辱的惡少年的?
    這時,淮陰縣裡有一個南昌亭長,為人寬厚而且很有慧眼。他認為韓信滿腹兵法,雖是暫時落魄,日後定有出頭之時。他勸妻子讓可憐的韓信到他家吃飯。 亭長的妻子雖然心裡不太樂意,但拗不過亭長的意思。但韓信來亭長家吃了些日子後,看出了苗頭就有些不對了。 明明到了飯時了,亭長的妻子就是不做飯,全家卻還在睡覺。
  • 沒有真正做自己的韓信,是如何從人生巔峰,跌入地獄見閻王的?
    今天,我們故事的重點在於——韓信如何從人生的巔峰,一代齊王,步步跌下神壇。注意,韓信的命運,或許本不該如此,但如此千古難得的大將之才,或不止於此。人生,若得以重新洗牌,他又該如何步步為營呢?歷史功過,是需要我們細思的。
  • 韓信,一個集34個成語光環在身的男人,高能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韓信的境況非常困苦,韓信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就到城下釣魚,釣魚有時候能釣到,有時候釣不到。所以韓信經常就餓著肚子,在河邊有清洗絲棉絮和舊衣布的老婆婆。 其中有一位老婆婆,看到韓信的遭遇很同情。於是就經常救濟韓信,給他飯吃。韓信對於老婆婆的支助很感恩並許諾,將來發達了必定好好報答她。老婆婆不希望韓信報答她,後來韓信替劉邦立下戰功,被封為楚王。
  • 淮安東方母愛公園,主題人物「漂母」是中國古代三大賢母之一
    東方母愛公園的核心景觀是漂母漢白玉雕像,它取材於中國古代著名的漂母傳說。雕塑形象優美傳神,神情慈祥溫柔,右手執著盛衣的籮筐和洗衣的棒槌,象徵著勤勞和無私的母愛。典故「漂母飯信,一飯千金」講述的是:韓信在河邊釣魚,一漂母(漂洗織物的大娘)見他飢餓,就分飯給他吃,持續幾十天,後來韓信做了楚王,送了大量酒菜和1000兩黃金給漂母。
  • 「兵權謀家」韓信,他發明的「象棋」是他的兵法之一,你知道嗎?
    傳說甚多,但無史籍可考,傳說他曾拜甘羅為師。02韓信與漂母韓信少年時雖有才能卻得不到別人的賞識,做生意又不善於謀劃,所以只好寄人籬下,受到人們的辱罵和鄙視。有一次,在他飢餓的時候來到河邊釣魚,結果餓暈在河邊。一個洗衣服的婦人看到他可憐,給了他一碗粥。
  • 淮陰少年韓信:因貧窮而懂得人間恩怨,因圖報而敢於追求功名
    可見,韓信平時會將劍隨身攜帶。秦滅六國後,金屬已是非常稀缺的東西,鑄一把劍很不容易,只有擁有貴族身份的人,才有資格帶劍。這就說明韓信的出身不一般,起碼不是平民家庭;由於當時他家境貧窮,買不起劍,可見他佩帶的劍應當是祖上流傳下來的;而《史記》中漂母的一句「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 韓信一生都有哪些戰績?帶你走進兵仙韓信的世界一探究竟!
    二、從軍 2、在那樣一個群雄並起的亂世中,為實現心中抱負,韓信被項梁、項羽叔侄所吸引(身世顯赫,兵精將強),加入了項梁的隊伍,當了一名小卒。項梁死後,其軍隊由項羽率領,項羽看韓信高大英武,任命他為侍衛武官執戟郎(類似於現在的警衛一職)。期間,韓信多次給項羽出謀劃策,但項羽頗為自負,根本不把一個小衛士的建議放在眼裡。
  • 當代漂母——雋玉霞
    在淮安這片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長河歲月裡,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傳奇而又感人的故事,推動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其中眾所周知的就是發生在漢朝初期大將軍韓信身上的漂母故事。今天我們要講述的也是流傳在韓信的故鄉、淮陰區南陳集鎮的雋玉霞女士的母愛故事。
  • 韓信不幸,一生曲折多變,用多少成語譜寫了自己的不朽故事
    韓信說:「皇上您不(善於)指揮士兵,但善於指揮將官,這就是韓信我之所以被皇上您所控,為您效命的原因了。而且皇上您指揮將官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們努力所能達到的。」【國士無雙】成語典故及主人公介紹國士無雙: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
  • 三齊王五不死的韓信,最終還是難逃一死,韓信到底是怎麼死的
    大家都知道韓信的實力,當初有人勸韓信自立為王,否則難逃一死,可是韓信並沒有那麼做,那韓信自己為什沒有造反呢?是因為他忌憚一個人,那就是趙國的降將李左車。韓信知道殺不了他,只能惶惶終日,因為劉邦身邊有了一個可以與自己抗衡的大將,所以韓信被牽制,韓信體會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意思,所以韓信不敢造反,導致了韓信的死法各式各樣。
  • 蕭何舉薦韓信又陷害韓信,出於什麼原因?
    那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句話那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就是對韓信的經典概括, 為何蕭何在最初之時要將韓信追回,又設計將韓信殺害呢?這點讓很多人都不解。秦漢末年時期,農民出生的韓信因為沒有經商的頭腦,每天只能依靠別人餬口度日,這讓村中的很多人都十分討厭韓信。當陳勝、吳義發起農民起義後,韓信便帶著自己的寶劍投奔項羽,但韓信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