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出生以來,斷斷續續買的、讀過的繪本大約已經超過100本了,其中有幾本我覺得挺不錯的,孩子非常喜歡,百看不厭的那種。在這裡推薦給大家。
一、樂樂趣小小探險家系列翻翻書(適合2-6歲)
我記得有一天晚上講睡前故事的時候,跟娃一起看這套翻翻書中的《五花八門的交通工具》。
第二頁的一個角落有一隻小狗在汽車裡跟著兜風。然後差不多到第五頁的樣子,火車站臺上出現了一隻狗,娃問我,媽媽這裡為什麼有隻狗?
我隨口胡謅:「可能上來送它的主人的吧。」娃不罷休,繼續問:「誰是它的主人?」我想著趕緊講完就隨便敷衍了下,指了指戴眼鏡的男的,說可能是這個吧。這時候娃沒有像以往一樣被我糊弄住,而是停下來思考了一下,跟我說:「媽媽你等一下,我要翻前面去看一下。」
結果她就翻到了第二頁,跟我說兜風的這隻小狗就是站臺上的這隻,然後又告訴我它的主人應該是左邊這個大鼻子男人。
總之,到這裡我已經驚呆了 ,我發現娃觀察得越來越細緻了,而且懂得前後聯繫了。
從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來說,2-7歲的孩子屬於前運算階段,他們需要藉助一些具體的、形象化的東西來認知事物。娃今年4歲,我發現她特別喜歡這套翻翻書,沒事就自己拿出來翻翻,在那研究半天。
一來可能覺得有趣,二來這種圖片以及加上有些互動的形式促進了她的思維表徵和事物認知。我不是常陪她看書,所以每次一起看的時候,總覺得一個東西她應該不知道吧,結果卻發現她已經知道的比我想像得多。
而這一次已經是第二次給我很驚喜意外的感覺了,上一次是娃還不到4歲,自己拿著翻翻書跟我講地球、水星、海王星這些我都不太懂的行星時。
這套翻翻書有很多個主題,在我看來都是幼兒需要了解的一些常識,我家裡已經有一整套。好玩還不容易壞。設計得也特別人性化,邊角都很圓潤,不會傷到孩子,誠意推薦。
二、跟著Wolly去探索系列翻翻書(適合4-12歲)
跟著wolly去探索系列總共有四本,《溫度書》、《色彩書》、《時間書》、《空間書》。我家裡有的是《溫度書》和《色彩書》。
這套書的作者Wolledge工作室是國內的一個專注做原創兒童人文素養教育的團隊,創始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擁有20+年出版經驗,核心團隊成員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該工作室目前已經出品「跟著Wolly遊世界」「跟著Wolly遊中國」系列12本,均在暢銷童書排行榜上。作為一群為人父母、為人老師的童書創作者,他們想做的是「讓孩子一聽就懂的知識」。
這套書好在哪呢?
1、知識非常豐富全面。每本書講一個主題,它就把這個主題裡面的知識講得很全而且很細緻很透,細緻到某些知識點讓成年人一看都會覺得有種驚喜,「哇,原來是這樣啊」!我自己就通過這幾本繪本解決了幾個心中的疑惑。比如,狗狗為什麼喜歡網球?皮膚白的人為什麼容易被曬傷?「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原因等等。
2、互動方式多樣、新穎。要說這套書為什麼能讓孩子百看不厭呢,就是它設計的互動方式非常多,有翻頁、抽拉、轉盤、立體、觸摸,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得到科普,這樣的學習體驗更為有趣、牢固。
3、材質非常好,環保印刷。每一個細節都設計得非常用心,因為孩子看書時,往往喜歡頻繁觸摸、翻頁,所以繪本的材質是非常重要的,特意選擇了專做0-3歲寶寶讀物、取得國家綠色印刷認證的印刷工廠,完全綠色印刷,選用玉米芯熬製的可食用的環保膠水。書中的翻頁全部都非常厚實,採用圓角設計,不像直角設計的翻頁比較容易割傷孩子嬌嫩的皮膚。
三、《生命的四季》(適合2-8歲)
民國的老課本上有一句話: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對生命敏感,物換星移不及一個小孩在穀倉一角沉思麻雀之死更加動人。
孩子的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生命的四季》這本繪本用大量的插圖及配合簡短的文字介紹了四個季節裡的植物和動物,讓孩子去感知每一個生命的獨特與珍貴,從而喚起對自身生命的思考與珍惜。
這本《生命的四季》紙張非常厚實,採用的是銅版紙全彩印刷,而且書中設計了很多處互動翻頁,這樣一整本書就會很厚,如果採用普通的膠裝,孩子翻看起來就會很困難。那這本繪本採用了貼心的穿環設計,這樣每一頁都能輕鬆地全部展開,而且書頁也不會產生摺痕。
繪本中的文字佔比不多,但是文字部分非常有趣。
比如雞蛋有個秘密……配合雞蛋的互動翻頁,當父母跟孩子說雞蛋有個秘密的時候,孩子就會好奇是什麼秘密呢?那麼引導孩子打開互動翻頁,就可以看到蛋殼碎了,出來一隻小雞,孩子就知道了原來雞蛋裡可以孵出小雞。那旁邊的解釋語言也非常符合孩子的語言特點:「蛋殼請你開開門,小雞出來找媽媽」充滿童趣,深受孩子喜歡。
繪本中的每一幅插畫都很細膩,用的是彩鉛畫的筆法。彩鉛的畫法能夠很好地將物體的細節表現出來,讓孩子更深入清楚地了解每一個生命的最細微的特徵,這樣就會對其有更全面的感知。
像這幅玉米的圖,我們能看到葉子表面的這些最細微的紋理,仿佛能感受到摸上去那種略微粗糙的感覺。剝開玉米葉子,能看到一面一排排整齊的玉米粒。
這樣也能無形中提升孩子對美的感受。
我覺得這樣一本繪本放在家中,孩子自己偶爾拿出來翻翻也是不錯的。
四、《等到月圓的時候》(適合3-6歲)
一隻可愛的小浣熊跟著媽媽住在一株高大、溫暖的慄子樹底下,小小的浣熊擁有著大大的好奇,它總想出去看一看夜晚。看一看樹林裡的貓頭鷹,看一看夜晚有多黑,看一看彎彎的月亮……
但是浣熊媽媽說,要等一等,等到月圓的時候。於是,小浣熊在媽媽的柔聲安慰中、在動聽的歌聲裡,等啊等……終於等到有一天,月亮終於變圓了。媽媽說:「如果你想,那就去吧!因為月亮已經圓了」。
這是4次凱迪克獎獲得者瑪格麗特·懷茲·布朗的作品《等到月圓的時候》所講述的故事。故事的情節非常簡單,但卻飽含著母子間的溫情以及關於「等待」的人生智慧。
作為父母,要學會等待合適的時機,讓孩子外出去面對這個世界;
繪本中的小浣熊不斷地想出去玩耍,但是因為年齡太小,浣熊媽媽不放心。月圓對應月缺,象徵著圓滿、光明,象徵著一個時機的成熟。在浣熊媽媽的細心照顧下,小浣熊長得胖嘟嘟,變得更健壯成熟了,此時月亮終於變圓了。於是浣熊媽媽說,如果你想,那就去吧!這代表著孩子成長到一定時候,父母就要學會放手讓他們去體驗外面的世界。
作為孩子,體會美好的事物總是值得等待這個過程。
圓月代表著美好與希望,小小的小浣熊在經過無數天的等待之後,終於能在夜晚的時候到外面看看,去認識貓頭鷹、小鳥,看到月亮是什麼樣子,看到夜晚是什麼顏色,能和其他的小夥伴一起玩耍……體驗這些美好的時候,會覺得之前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通過繪本故事的講解,可以讓孩子懂得,這世間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等待的,如果學會了等待,就更有可能收穫快樂,而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這是繪本中第二層等待的含義,美好的事物常常需要等待,也是值得等待的。
培養孩子的耐心及延遲滿足的能力,這本繪本很經典,值得一讀。
這幾本繪本是我覺得比較不錯的,也是孩子最喜歡的幾本,孩子的朋友來到家中,也是對這幾本情有獨鍾,分享給大家,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