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果媽閱讀的創始人果媽李璇,很開心能夠與你在這裡相遇。
每天準時為你講述果媽閱讀【家庭教育100講】,希望這美麗的相遇能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生活。
昨天我們給新手媽媽推薦了4本書,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孩子出生之後,0~2歲的階段,我們的孩子有哪些書是比較適合的?
聽到這兒你可能會說:孩子才剛出生,用得著這麼早就去讀書嗎?
還有的人說:我給孩子買了書,可是孩子不看都給撕掉了,這可怎麼辦?
那麼今天,我就會從選書的角度來講一講,怎麼樣給0~2歲的孩子來選書。
首先來講一下我和我兒子的閱讀的開始,在果果出生之後,我開始關注到了繪本,關注到了親子閱讀。
我自己從小的時候就非常的喜歡閱讀,而我現在在創辦果媽閱讀的這家社群的時候,也是用了主題閱讀的方式,所以我把閱讀當做一個終身的事業。
我覺得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應該從孩子最小的時候開始培養,所以我就買了大量的繪本,準備給他讀來聽。
可是我發現這些繪本在讀的時候他並不上心,而且他可能根本就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這個時候我就在想了,孩子在這個階段他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呢?是不是我選的書並不適合於他呢?
在經過了思考之後以及大量的實踐,當我現在再來回顧這個階段,給孩子的選書原則的時候,我分析出來我們應該從兩個角度去入手。
1、從孩子的角度去入手
第一個角度就是從我們的孩子的角度去入手,我們怎麼樣能夠讓他去接觸到書籍,在給孩子選書的時候,我們需要去把握幾個點:
第一,儘量的去選取硬紙板的書籍
一歲的孩子會出現一個撕紙的敏感期,一歲多他會很喜歡去抽各種各樣的衛生紙,如果家裡面有一些雜誌,一些報紙他也會把它撕掉。
他在發育他的大動作,他的精細動作,當他能夠用自己的力量把一張紙撕開的時候,他會覺得我能掌控我的身體了,他會有一種特別自信的感覺。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妨給到孩子一些這樣的舊書,可以讓他去撕著玩。
我就從原來家裡面去找到了一些10多年前的雜誌,把釘子去掉,然後就坐在那裡一點一點的跟他撕,然後我會去觀察他,也會去看他,會去模仿他,他就會覺得特別的好玩,特別的有意思。
然後在我給他看書的時候,我就會去選取硬紙板的書,因為這種書他就撕不動了,而且是這種圓角的,不會去傷害到他。
而且你會發現在一歲之前孩子的口欲期還沒有度過,所以他經常會拿起來一些東西就往嘴巴裡面放。硬紙板書其實也是蠻適合的。
在硬紙板書當中我非常推薦一套書叫做《躲貓貓遊戲書》,這裡面它包含4本:《猜猜我是誰》、《猜猜動物園》、《我長大了》、《準備好了嗎?》,這幾本書都非常的有意思。
因為這本書它的開本、顏色、畫風、洞洞的設計理念,都充分的迎合了0~2歲寶寶們的接受度和發育的規律。
書最後面還有一面安全的小鏡子,果果就很喜歡看裡面的自己,這個時候他其實不知道自己是誰,他還覺得自己和媽媽是整個世界,但是他會看著鏡子裡面的自己在笑,也會讓我覺得特別的好玩,特別的有趣。
第二,選擇一些觸摸書
因為孩子他其實是靠他的五感來學習的,從他的嘴巴的觸覺,到聽覺、視覺,他的味覺,還有他的觸覺,其實這些都是他發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孩子在7個月的時候就會很有意識地用手去觸摸來感知外部世界了,所以你給他來選擇一些觸摸的書籍是非常好的。
因為這對於孩子早期認知能力的發展是特別重要的,而孩子在9個月的時候就可以正式開始閱讀了,觸摸書就給孩子打開了一扇正式的閱讀之門。
在這兒我就要給你來推薦《小雞球球觸感玩具》書。
這套書它不只是普通的觸摸書,而是將書和豐富的遊戲形式相結合了。
書當中有28種觸摸的材料、14種模切洞洞、5種互動遊戲和一種發聲器,他集成了觸感書、翻翻書、洞洞書發生書為一體,而且它設計了0~2歲的寶寶特別喜歡的藏貓貓、猜猜、翻翻、找找等遊戲。
在親子閱讀和遊戲的過程中,不僅僅讓孩子來發展觸感,更強調互動遊戲對其他感官、手眼協調性、觀察力、語言表達力等綜合能力的鍛鍊,也助力了嬰兒期大腦的發育。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也採用了堅固的硬紙板和磨圓角的設計,能夠讓孩子隨意的翻、打、拍、扔而不會損壞。
各種附加的小機關和小零件,更是為孩子早期的探索打下了基礎。
我還記得這本書被果果玩的真的是翻來覆去,每天都要拿在手裡面不停的去看,所以我真心的把它推薦給你。
2、從孩子的行為習慣角度入手
另外在選書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從孩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角度去入手,在這兒就要給你來推薦一套書,叫做《小熊寶寶繪本》。
這個套裝它一共有15冊,畫風特別的清新自然,文字也很簡單重複,小熊也是憨態可掬。
記得一歲左右的時候,我拿著書裡面收拾玩具的那一本給果果講,聽到玩具沒有送回家都哭了的時候,果果當時的表情也特別的憂傷,顯然他理解了裡面的含義,於是我跟他說我們一起把玩具送回家。
就這樣用這套繪本,我引導著他一點一點的去建立自己收納玩具的習慣。
這套書簡單、重複的語言讓寶寶很容易記住,後來每本書果果都能自己翻開講,看著他體會著閱讀的快樂,我的心裡也是很滿足。
以上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講了一下關於選書的一些原則。
3、從家長的角度來選書的原則
下面我會從家長的角度來講一些選書的原則,為什麼要這樣來劃分?
因為在孩子出生之後,其實我們就可以跟孩子一起來進行親子共讀了。
我們讀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可以去自己看書,更重要的是要讓他感受到一個語言的氛圍,同時可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去增進我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所以有一些書是買來由爸爸媽媽講給孩子聽的,不見得是這個時候孩子自己要看的,這樣的書籍我們選擇哪些呢?
比如說有一類就是童謠,我不知道在小的時候,你的印象當中還有沒有一些童謠的記憶。
比如說: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不知道在你的童年記憶當中童謠會佔據了多大的部分。
在我的世界當中,童謠其實還是對我來講很重要的,我小的時候就是在各種各樣的童謠當中長大,我也希望孩子能夠在各種各樣的童謠當中浸泡之下,去體會這種朗朗上口,有韻律的節奏。
所以在小的時候我會跟他一起來讀童謠。
在這裡我給你推薦一本書,它的名字是《搖啊搖·陪孩子念至美童謠》。
這套書它裡面是含有104首精選的童謠,配了一些配樂的朗誦和精美的插圖,在小的時候你可以給孩子來讀,也可以給他來放音頻。
當然我一直認為媽媽的聲音對孩子是最好的,你不用擔心你的聲音沒有主持人那麼好聽,因為你是孩子的媽媽,他更希望聽到的是媽媽的聲音。
而這套書在孩子上了小學之後,依然還是可以用得著的,因為孩子還可以自己來閱讀。
在上了小學之後,剛好是利用童謠來去陪伴孩子自主閱讀的習慣,所以這本書可以說你在0~2歲的時候可以用,在未來的很多年當中依然也是可以去使用的。
另外如果從家長的原則去選擇,我還推薦大家去讀一些經典的繪本,因為繪本它其實不僅僅是給孩子看的。
日本的松居直大師就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是要讀三次繪本的,一次是在當孩子的時候,躺在媽媽的臂彎裡面聽媽媽給你講,第二次的時候你自己做父母的時候講給孩子聽,第三次在我們老了以後,在年老的時候還可以翻開兒時的繪本去進行閱讀。
而閱讀帶給人的閱讀的滋養,那種生命的力量其實是其他的東西無法去替代的,所以我真心的歡迎你從自己的角度去選擇你喜歡的繪本。
雖然在0~2歲的時候,可能孩子不會安靜的坐在你的旁邊去讀,但是你自己能夠感受到閱讀帶給你的力量。
我特別想來給你講一下一個小故事:
在果果一歲左右的時候,我讀了一本繪本叫做《小黑魚》,它的作者是李歐·李奧尼,非常著名的一個繪本大師,這本書講的是關於勇氣的,我在讀這個繪本的時候,自己內心當中感受到了深切的力量。
然後果果那個時候一歲多,他並沒有安安靜靜的坐在我旁邊聽我講書,但是我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會拿出來這本繪本去讀,因為我自己是真心的喜歡。
就這樣我一天一天的讀著,果果就在那裡玩著玩具,一天一天的聽著,不知道過了幾天之後,當我在讀了上一句之後,我慢慢的去翻下一頁的時候,他自己把下一句話講了出來。
那個時候我驚呆了,我以為孩子沒有聽,實際上他在用他的耳朵去感知,也感受到了語言的魔力,這更加的堅定了我要去開展親子閱讀的信心。
而在一歲多之後,果果也逐漸的安靜下來,坐在我的旁邊去聽我講各種各樣的故事。
就這樣我們從那天開始一直到現在一直還在讀著繪本,3000多本繪本,就這樣在他的7年的時光當中,陪伴著我們度過了非常多的美好時刻。
以上是我從兩個方向對於我們0~2歲的孩子選擇書籍,給出來了一些我自己的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