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甲骨驚天下,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安陽殷墟

2020-12-15 帶娃兒去旅行

我們常說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滄海橫流,歲月如梭,轉眼間便埋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任你是一代梟雄,還是平民百姓,最重能夠青史留名者寥寥無幾。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是充滿著悲壯,那些永遠解不開的謎團,往往隨著無意間的考古發現而最終大白天下。而在河南安陽,就有這樣一個地方,它在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中,排名第一位,它的發現,改變了中國人的歷史認知,甚至形成了一個專門的學科-甲骨學,它就是安陽殷墟遺址。

殷墟,原稱「北蒙」 ,是中國商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 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經歷了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殷一直是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被證實的第一個都城,它的發現和發掘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殷墟內有大量的青銅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重達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來到安陽一定要去殷墟轉轉,見證見證商朝的歷史與文化。

中國古代歷史文明的重要源流,夏代因為缺少一些有效的實物印證而存疑,商代則是公認的早期王朝。商代歷史上建都與遷都多地,安陽是較為晚近的、建都時間較長的一個,也有大量文物集中出土的地方,說出來都是鼎鼎大名的國寶,比如司母戊大方鼎、婦好鴞尊、大批的甲骨文、還有車馬坑。當然一些頂級國寶都挪到國博或河南省博了,在安陽留下的都是複製品。

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它的真品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毋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估計製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協作。2002年1月18日,司母戊大方鼎被國家文物局作為一級文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廣義的殷墟遺址範圍包括了宮殿宗廟遺址,以及王陵遺址,當然核心還在於宮殿宗廟遺址這邊,相應的博物館也建在這裡,而且這裡還有婦好墓。因為甲骨文的緣故,在這裡面還建了一條長廊,長廊的一側牆壁上刻著常見漢字的甲骨文樣式。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同時,又是一位女將軍,她曾經和丈夫一起統帥大軍,馳騁沙場,由於戰功顯著,甚至還獲得了自己的封地,而武丁對她的恩愛也超過了其他妻子,最後因為積勞成疾而先於武丁去世,這尊漢白玉雕像再現了華夏最早的巾幗英雄婦好生前的英姿和風採。

婦好墓深7.5米,這裡出土的隨葬品共計1928件,其中青銅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以及石器、象牙製品、陶器、海螺、海貝等,簡直就是一個商代文物博覽會。

「一片甲骨驚天下」,殷墟先後出土的有字甲骨約15萬片,那些甲骨文中記錄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殷墟也成為了中國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且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1961年3月,國務院將殷墟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在的殷墟,同時也是國家5A級景區。

整個殷墟景區分為兩部分,殷墟宗廟宮殿遺址保護區和殷墟王陵遺址保護區,兩個地方之間相距5公裡,一票全含,包括兩個地方的門票和交通擺渡車費用。參觀時,一般也是先到宮殿宗廟遺址,遊客中心和售票處在這裡,婦好墓、殷墟博物館也在這邊,建議請一個講解,會有更多收穫。整個景區參觀完,需要大半天的時間,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殷墟為什麼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殷墟,原稱「北蒙」 ,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 殷墟遺址博物館開工建設 計劃2022年年底開館
    殷墟遺址博物館項目位於洹河北岸,與殷墟宮殿宗廟區隔河相望,佔地面積268畝,建築規模5.1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殷墟考古發掘史展廳、出土遺蹟廳、殷商社會生活史展廳、甲骨文廳、玉器廳、青銅器廳及精細考古實驗室等,總投資估算約10.6億元,計劃2022年年底建成開館。  一片甲骨驚天下。
  •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的發現,對於我國商代歷史研究有著怎樣的意義?
    而文物作為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饋贈,是考古工作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環節。而在中國近現代的考古工作中,發掘規模最大,影響意義最為深遠的考古遺址莫過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在這個過程中文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安陽遺址的發掘起因是無意間被發現的甲骨,而之後大量青銅器等文物的出土則讓商王朝,這個距離我們三千餘年的王朝得以被世界所承認。
  • 河南安陽一處上古遺蹟,歷史積澱深厚,洛陽五大都城遺址甘拜下風
    1899年,著名的金石學家王懿榮發現龍骨上有一些奇怪的文字,經過考證,發現了甲骨文。甲骨文的發現,震驚了世界。通過對大量甲骨文的研究,學者們總結出了商朝的世系表,猜測河南安陽可能與神秘的商王朝存在很大的關聯。1928年,考古專家開始對安陽殷墟進行挖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包括有字甲骨,各種銅器、陶器、骨器等。
  • 近代中國第一次田野考古,發現了什麼文物,對中國考古發展有何意義?
    而文物作為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饋贈,是考古工作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環節。而在中國近現代的考古工作中,發掘規模最大,影響意義最為深遠的考古遺址莫過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在這個過程中文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安陽遺址的發掘起因是無意間被發現的甲骨,而之後大量青銅器等文物的出土則讓商王朝,這個距離我們三千餘年的王朝得以被世界所承認。
  • 中國文字博物館:從一片甲骨讀中國文字綿延起伏
    走在安陽,走在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鄉、素有「七朝古都」之稱的土地上。腳下就是古代,隨處都是歲月留下的風雨煙塵,中國文字博物館,以其獨有的現代建築風格和殷商宮廷風韻矗立在這座古城。
  • 《國家寶藏》第三季:殷墟博物館
    殷墟博物館坐落在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東側的洹河河曲環抱處,即今殷墟宮殿宗廟遺址處東側,所陳列展示的文物皆為殷墟考古出土之物。  為嚴格保護古遺址景觀,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營建在地面以下,展廳面積1500餘平方米,外形酷似甲骨文「洹」字。位置及自身結構表達著兩個意思:一是寓意古老的洹河孕育了以甲骨文化為特色的殷商文明;二是寓意「博物館內的殷商文物永遠棲身洹河懷抱」。
  • 殷墟遊:眼球碎一地!華夏第一女將「婦好」的武器居然如此爺們兒
    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小屯村,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商代晚期燦爛的青銅文明,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甲骨文碑林,由著名甲骨文學者王宇信,楊升南先生精選,以原甲骨片放大契刻在石碑上,共30通。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從殷墟走來,向世界走去
    20世紀的一百年間,經過幾代學者的追求、守護和探索、開拓,一系列甲骨文研究的標誌性成果先後問世。新百年開局的近20年,甲骨文研究者們繼續砥礪前行,不僅又推出一批重要著作,還發現了文字釋讀這一阻礙研究繼續全面發展的短板。
  • 打造國家文化地標 殷墟遺址博物館安陽開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志強 殷墟是中國最重要的古代都城遺址之一,在中華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1月23日上午,世界文化遺產殷墟遺址所在地、甲骨文的出土地、中國考古學的搖籃和聖地——安陽,迎來了殷墟遺址博物館的奠基。
  • 安陽市殷墟遺址博物館開工建設……
    1961年,殷墟成為我國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評選中,安陽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以最高票數高居榜首;2006年7月,殷墟遺址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10月,殷墟成為我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2019年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實施殷墟遺址博物館建設項目。
  • 誰挖掘了「殷墟」,誰研究了甲骨文?
    羅振玉編寫的《殷墟書契前編》自序裡說,「光緒二十五年,歲在己亥,實為洹陽出龜之年。」 甲骨剛出土的時候,古董商為了壟斷,一會兒說是湯陰出土的,一會兒又說是衛輝出土的。劉鄂、孫詒讓都沒有去考證過甲骨的出土地點,羅振玉是第一個打聽到甲骨的出土地點,親赴考察的人,確認了甲骨的出土地點是在河南安陽,安陽河之南的小屯。安陽河就是古籍記載的「洹水」,安陽小屯即武乙之墟,就是《史記*項羽本紀》裡項羽和章邯大戰的殷墟。
  • 西周王陵:解開中國古文明最關鍵的一把鑰匙,可惜至今未找到
    中國從夏朝以來,經歷了幾十個朝代,無數的帝王。在考古學上,帝王陵墓的發現往往解開一個朝代歷史謎團的重要鑰匙。1928年,在河南安陽發現的殷墟遺址,成為了中國20世紀影響最大的考古發現,因為它不僅證明了商朝的存在,還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為商朝的歷史研究提供大量的一手資料。
  • 殷墟遺址博物館在安陽正式開建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中國歷史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餘新華、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張磊、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賈連敏及安陽市有關領導出席奠基儀式。儀式由安陽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家健主持。
  • 殷墟發現黑人頭骨,背後隱藏了可怕一幕,專家:婦好救了中華民族
    而我們今天想說的考古學家,他們是出於保護文物,為世人揭開未解和未知謎團的初衷去考古,考古的本質是為了揭開歷史謎團和弘揚中華文明。中國考古學家之父李濟,為中國的考古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中一項便是李濟發掘了安陽殷墟所遺留的秘密。大家可還記得在安陽殷墟中,考古學家發掘到了什麼?
  • 殷墟本是畫皮術,安陽鶴壁是一家——年畫背後的地理密碼
    當今的考古界,將安陽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銅器定位為殷商時期,將出土文物的地方考證為「殷墟」,實在是天大的謊言,是一種考古上的「畫皮術」。 有朋友問:如果說安陽殷墟是造假的畫皮術,那究竟是誰在造假?造假的目的是什麼?今日安陽原來的真名,到底叫啥?
  • 《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 殷墟博物館3件文物將重磅亮相
    按照每期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的規則,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作為入選本季《國家寶藏》九大博物館之一,將攜哪三件重磅文物亮相?12月7日記者從殷墟博物館了解到,陶三通、亞長牛尊和YH127甲骨窖穴將「合體」出現在節目中,帶領觀眾了解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前世今生」。  作為盛極一時的都邑,殷墟地下文物遺址十分豐富。遺址內分布著宮殿區、王陵區、手工業作坊、以及眾多居民點和墓地。遺址中出土的青銅器、玉器、甲骨卜辭舉世聞名。
  • 殷墟陵墓中,有一種文物盜墓賊看不上眼,它剩下的原因很另類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20世紀初期,河南省安陽境內的小屯村,突然驚現大量「龍骨」,村中百姓紛紛將其賣到城中藥店,後經學者考察,終於發現所謂的「龍骨」,居然是商代人用於書寫的龜甲殘片,「甲骨文」的概念從此出現,該地也被正式定名為「殷墟」。
  • 中國大學裡的考古系
    攝影/李永軍正如錢穆先生所說中國近代考古學也是在西方影響下產生的 西方考古學也有古典和近代之分近代考古學形成至今也只有200餘年19世紀上半頁西方考古學家開始大規模田野發掘活動他們的目光沿著亞歐大陸從歐洲和中東一步步擴展至中國 19世紀末20世紀初
  • 六年如一日,讓近四萬個家庭感受到中國漢字之美——甲骨學堂故事多
    雲南學生第一次體驗甲骨文十二生肖雕版印刷 王凡 攝  □河南日報記者 任國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趙阿娜  「一片甲骨驚天下。」  對留存數千年的甲骨文,人們一直心存敬畏。12月10日,記者走進位於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樓的甲骨學堂,收穫了一個個驚喜的故事。  故事一 1000場活動和40000個家庭  甲骨學堂不大,面積不足百平方米,小講臺、小桌凳、小手冊、小投影幕,凡是能看到的東西都不大。  但就是這麼一個小學堂,在過去6年間,舉辦漢字教育活動近1000場,吸引了近40000個家庭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