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滄海橫流,歲月如梭,轉眼間便埋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任你是一代梟雄,還是平民百姓,最重能夠青史留名者寥寥無幾。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是充滿著悲壯,那些永遠解不開的謎團,往往隨著無意間的考古發現而最終大白天下。而在河南安陽,就有這樣一個地方,它在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中,排名第一位,它的發現,改變了中國人的歷史認知,甚至形成了一個專門的學科-甲骨學,它就是安陽殷墟遺址。
殷墟,原稱「北蒙」 ,是中國商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 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經歷了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殷一直是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這也是中國歷史上被證實的第一個都城,它的發現和發掘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殷墟內有大量的青銅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重達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來到安陽一定要去殷墟轉轉,見證見證商朝的歷史與文化。
中國古代歷史文明的重要源流,夏代因為缺少一些有效的實物印證而存疑,商代則是公認的早期王朝。商代歷史上建都與遷都多地,安陽是較為晚近的、建都時間較長的一個,也有大量文物集中出土的地方,說出來都是鼎鼎大名的國寶,比如司母戊大方鼎、婦好鴞尊、大批的甲骨文、還有車馬坑。當然一些頂級國寶都挪到國博或河南省博了,在安陽留下的都是複製品。
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它的真品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毋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估計製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協作。2002年1月18日,司母戊大方鼎被國家文物局作為一級文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廣義的殷墟遺址範圍包括了宮殿宗廟遺址,以及王陵遺址,當然核心還在於宮殿宗廟遺址這邊,相應的博物館也建在這裡,而且這裡還有婦好墓。因為甲骨文的緣故,在這裡面還建了一條長廊,長廊的一側牆壁上刻著常見漢字的甲骨文樣式。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同時,又是一位女將軍,她曾經和丈夫一起統帥大軍,馳騁沙場,由於戰功顯著,甚至還獲得了自己的封地,而武丁對她的恩愛也超過了其他妻子,最後因為積勞成疾而先於武丁去世,這尊漢白玉雕像再現了華夏最早的巾幗英雄婦好生前的英姿和風採。
婦好墓深7.5米,這裡出土的隨葬品共計1928件,其中青銅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以及石器、象牙製品、陶器、海螺、海貝等,簡直就是一個商代文物博覽會。
「一片甲骨驚天下」,殷墟先後出土的有字甲骨約15萬片,那些甲骨文中記錄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殷墟也成為了中國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且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1961年3月,國務院將殷墟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在的殷墟,同時也是國家5A級景區。
整個殷墟景區分為兩部分,殷墟宗廟宮殿遺址保護區和殷墟王陵遺址保護區,兩個地方之間相距5公裡,一票全含,包括兩個地方的門票和交通擺渡車費用。參觀時,一般也是先到宮殿宗廟遺址,遊客中心和售票處在這裡,婦好墓、殷墟博物館也在這邊,建議請一個講解,會有更多收穫。整個景區參觀完,需要大半天的時間,很值得一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