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後吳國為何不趁機滅了蜀國?

2020-12-15 凝沙學史

夷陵之戰後吳國無法趁機滅了蜀國,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利於吳國趁機攻蜀,下面展開聊一聊個人的理解。

一.天時,吳蜀繼續相爭,曹魏得利

夷陵之戰後,蜀國大敗損失慘重,劉備敗逃白帝城並託孤於諸葛亮,諸葛亮主持大局後,迅速穩住敗勢,調整布置並準備好抵抗吳國的繼續進攻。

吳國在夷陵之戰後也頗有損耗,經濟與軍力水平都有下降。如果吳國此時強行趁機伐蜀,實力上不濟,加上蜀國諸葛亮已做好準備,不一定成功,一旦陷入膠著,此時曹魏在旁虎視眈眈,吳蜀相爭,曹魏得利,弄不好吳國伐蜀之時,正是魏國亡吳之時,這或許是吳國無法趁機滅蜀的主要原因。

二.地利,長江水道和川蜀腹地易守難攻

夷陵之戰後,如果吳國趁機進攻蜀國,進攻必經路線是長江水道,長江水道地勢兇險萬分,東低西高易守難攻。只要蜀軍以逸待勞據險而守,吳軍進攻難度非常大。

即使吳國勝利通過長江水道,接下來有更加難以攻克的川蜀戰略腹地,川蜀地形複雜易守難攻,自古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加上民風彪悍,吳國又不善山地戰,進攻川蜀的戰爭會很艱難,需要付出慘痛代價。時間上,吳國也很難短時間內佔領川蜀腹地。

三.人和,吳國內部不和

夷陵之戰後,吳國內部將領不和,是否攻蜀意見不一,許多將領希望趁機攻蜀,但是主將陸遜卻堅持退兵以防魏國偷襲。雖然陸遜是孫權親自拔擢的新晉人才,但是軍中威望不足,無法統領諸軍攻蜀作戰。當時將領中有孫策時期的舊將,有宗室貴戚,大都數將領自負看不起陸遜。夷陵之戰後,陸遜退兵也考慮到長期作戰無法節制其他將領,趁機攻蜀恐有所失。

相關焦點

  • 夷陵之戰後,是一堆亂石頭困住了陸遜,讓東吳無法追擊劉備嗎?
    不若是諸葛亮的丈人出手相助,陸遜就被困死於其中了。很顯然,「八陣圖」之事純屬虛構,經不起邏輯的推敲。如果此陣真的如此神奇,諸葛亮為何不在當年關羽駐守的荊州擺上幾個呢?那既然「八陣圖」是假的,當年孫吳在夷陵之戰大勝以後,是否真的追擊過劉備呢?
  • 夷陵之戰中蜀國只損失了五萬精銳,為何後期卻一蹶不振?
    那麼,這場看似蜀軍只損失了五萬的夷陵之戰,為何會導致蜀漢一蹶不振呢?其實,這場戰爭對蜀漢來說,有利有弊,只是弊大於利罷了。這場戰爭的影響對蜀漢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 劉備夷陵之戰慘敗,曹丕為何不趁機不攻打蜀國?
    公元211年劉備傾盡全國之力發動夷陵之戰,目的想要奪取荊州並為關羽報仇。孫權恐懼劉備的兵鋒,願意和劉備割地求和,結果遭到劉備拒絕,隨即孫權啟用陸遜為大都督統率荊州各部抵禦劉備。陸遜誘敵深入一步步把劉備引到夷陵,最終在夷陵地區火燒連營,蜀軍全軍覆沒,劉備也於2年後鬱鬱而終。
  • 夷陵之戰,蜀國武將集體啞火,一個柔弱文官卻用熱血保住蜀國尊嚴
    夷陵之戰,既是吳蜀之間的一次總決戰,也是三國時期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齊名的三大戰役之一。劉備號稱一代梟雄,精於用兵,曾在漢中之戰中擊敗強大的曹操。但在夷陵之戰中,卻接連犯下重大失誤。第一個失誤,劉備此戰違背了《孫子兵法》的一條重要原則:「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
  • 陸遜是蜀國公敵,諸葛亮嶽父為什麼救他?只為給蜀國再續命幾十年
    孫權和曹操聯手攻打荊州,導致關羽守城失敗,而吳國的呂蒙更是砍下了關羽的腦袋。而剛剛稱王的劉備,聽說了自己的二弟被砍殺,一怒一下帶領幾十萬精銳準備攻打吳國。夷陵之戰蜀吳兩國耗了一年多,最後陸遜的一把大火把蜀國的軍隊燒的所剩無幾。所以說,陸遜是蜀國公敵,這句話沒有假,陸遜後來中計,諸葛亮嶽父卻大方的救了他,這是怎麼回事?
  • 此人是蜀國最優秀的軍事奇才,卻長期受壓制,難怪蜀國第一個被滅
    很多人認為,蜀國早早被滅是由於內耗,但若論內耗,魏國和吳國消耗得更嚴重,所以說這只是一方面,還有對突發事件的應對策略,疆域面積有限等等,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用人之道上出了問題。尤其此人,是蜀國最優秀的軍事奇才,卻在劉備手下受壓制,無法發揮真正實力,這個人就是趙雲。大家都知道,趙雲號稱「五虎上將」,然而他的地位卻始終上不去。若論功勞能力,並不是沒有。
  • 夷陵之戰:書生將領陸遜竟打敗了蜀國君主劉備
    陸遜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曾擔任吳國丞相、大都督等。他跟眾多將領不同的是,將領一般是武將出身,但陸遜博覽群書,知識淵博,是學者出身。如果不是後來成為孫權的幕僚,他很有可能會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學者。這樣一個學者出身的書生將領,在夷陵之戰中,令人大吃一驚,他竟然戰勝了蜀國君主劉備,大勝而歸。221年,劉備正式登基蜀國國君,隨後,開始準備攻打東吳。劉備一面準備出兵,一面通知張飛到江州匯合,誰知張飛竟因苛待部下張達和範強,而在醉酒時被二人殺害,之後他們叛逃東吳。
  • 夷陵之戰之所以失敗,不能全怪劉備,看看他都帶的那些將領
    很多人說如果帶上諸葛亮劉備就不會敗了,今天我們從3個方面的來介紹下,夷陵之戰為何會敗!最大原因就是劉備自己「犯規」了。如此大的戰役卻不帶上諸葛亮對於劉備為什麼不帶諸葛亮,一般人了解,就是諸葛亮對劉備伐吳不贊成,所以就沒去,其實這是錯誤的,我覺得有兩點原因。
  • 夷陵之戰損失有多重?劉備四個軍師不復存在,諸葛亮也無力回天
    一、夷陵之戰219年,孫權趁劉備北伐,荊州空虛,偷襲荊州,使關羽被擒殺,更使兩國矛盾爆發,劉備便誓要伐吳,後曹操離世,張飛又被部下刺殺身亡。短短幾年,劉備已失關羽、張飛兩員大將,但他仍不忘伐吳。同年七月,劉備親率大軍正式伐吳。
  • 劉備伐吳,為啥不帶馬超趙雲魏延等大將?其實這不怪劉備
    關羽的死引起了蜀國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先是張飛因失去二哥而性情大變,手下的將士無法忍受他的打罵而偷襲了張飛,最後將張飛的頭顱獻給吳國換取功名。後是劉備因孫權聯合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劉備伐吳夷陵之戰成為了蜀國衰敗的關鍵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趙雲馬超等大將沒有跟隨劉備一起伐吳。
  • 夷陵之戰東吳明明贏了為什麼又急於求和呢?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的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也是規模較大決定未來魏蜀吳三國實力的戰役。在公元219年,東吳孫權背棄盟約,偷襲荊州,擒殺關羽,兩家由聯盟關係轉為仇敵。劉備的蜀軍主力深入到吳國腹地達二百裡,因為陸遜一直堅守不戰,劉備尋不到戰機,雙方一直在夷陵一帶相持了半年之久。最後劉備連營數百裡在山林裡紮寨,讓陸遜尋得破敵良機,開始由防禦轉向積極反攻,最終火燒連營,劉備僅能身免逃亡永安白帝城。
  • 夷陵之戰有多殘酷?原以為死的都是蝦米,不料被滅的全是蜀漢精銳
    這句話的本意,當然不是指廖化本事低微,雖然廖化出生年月不詳,然而從黃巾起義中,就已經能夠看到他的聲音,而到了蜀國後期北伐,至少六七十歲的廖化,這也足以說明蜀國用人的捉襟見肘。此外,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那場決定蜀國命運的戰爭,同時也是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齊名,確立天下大勢的三大戰役之一,夷陵之戰。
  • 《三國志11》夷陵之戰隱藏劇情你觸發過嗎?
    由於軍神關羽在麥城之戰中戰敗被孫權所斬,氣急攻心的劉備為奪回荊州,給二弟報仇,於是不顧一眾大臣的阻攔,執意徵集了全國的壯丁向東吳宣戰,結果便是過於心急的蜀軍被東吳打敗,劉備不但沒給二弟報仇,還在戰前失去了三弟張飛。這場戰役給蜀國帶來了重創,導致蜀國一蹶不振。
  • 關羽敗走麥城,諸葛亮為何不去救?後來的夷陵之戰也沒有參加?
    結果在夷陵之戰當中,蜀漢損失慘重,徹底元氣大傷。劉備也因此一病不起,不久之後就撒手人寰。因為在夷陵之戰當中,損失過於慘重。導致整個蜀漢,自此由盛轉衰,也註定了後面諸葛亮幾次北伐,都只能為蜀漢稍稍延命,卻無法真正興復漢室。可以說,關羽的死,是後來這一切發生的直接原因。
  • 夷陵之戰失敗的鍋,不能讓劉備一個人背,看看蜀軍參戰的將領!
    其實夷陵之戰時,蜀國的參戰將領陣容也是非常寒酸,甚至連廖化都沒得用。歷來人們提起夷陵之戰,蜀軍之所以慘敗,全是由於劉備以怒興師,不聽勸諫執意伐吳,在和吳國對峙過程中被陸遜擊潰的。劉備作為一國之君,一軍之帥,當然要對失敗負主要責任,但是鍋不能讓他一個人背,我們看看蜀軍的參戰將領陣容就知道了。
  • 夷陵之戰蜀國一武將投降魏國,卻贏得後世高度評價,被譽為國士
    荊州是蜀國的第一個戰略根據地,關羽又是蜀國武將之中的魁首,劉備遭此厄運,從此對東吳孫權恨之入骨,吳蜀聯盟至此徹底破裂。公元221年7月,漢昭烈帝劉備出動大軍,浩浩蕩蕩順江東下,直撲東吳,企圖一雪前恥,奪回荊州,為關羽復仇。孫權派出名將陸遜迎戰。劉備雖是三國一代梟雄,但一物降一物,他遇到陸遜這樣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仍然略遜一籌,終於在夷陵之戰中大敗虧輸。
  • 關羽長命反而成蜀國累贅?三國志11老玩家給二爺續命,卻差點滅國
    作為東漢正式分崩離析的導火索,關羽戰敗麥城實在是引發了太多連鎖反應:劉備貿然發動夷陵之戰慘敗、孫權奪回荊州正式稱帝、諸葛亮攝政率師北伐等等,這一切的源頭都是關羽麥城戰敗歸神,所以就有不少老玩家想嘗試在經典SLG三國志11中嘗試讓關羽多活幾年,看看蜀國能否有逆轉的可能
  • 張飛之子張苞,戰力屬於什麼水平?為何張苞死時諸葛亮吐血倒地
    為何張苞死時諸葛亮會突然吐血倒地呢?演義中的張苞,雖然作戰英勇,但他卻不如自己的老爹,是人們公認的萬人敵。在同輩人中,張苞的武力值可以說是處於中上水平的。甚至在蜀漢後期,張苞還曾與關羽之子關興,一起幫助諸葛亮穩定蜀國,擊敗魏國名將曹真,郭淮。在《三國演義》第八十二回中描述道:孫桓對張苞破口大罵:你父張飛已作無頭之鬼,今日你又前來送死,這是何等不智。
  • 劉備在兵敗夷陵之後,為何不回成都,反而駐守白帝城呢?
    劉備率軍伐吳,最終兵敗猇亭,史稱「夷陵之戰」。而劉備在戰敗之後一路倉惶潰逃,在白帝城駐紮了近一年的時間。那麼,為什麼劉備不直接返回成都,而是在白帝城駐紮呢?吳蜀攻伐之後,吳國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劉備夷陵戰敗是在公元222年,起兵伐吳是在公元221年,但我們需要把時間再往前推一推,蜀漢丟掉了荊州是在公元219年。公元219年,除了關羽失去荊州之外,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劉備等人打贏了「漢中之戰」。
  • 數碼寶貝:如果皇家騎士是魏國,七大魔王是吳國,那麼誰是蜀國呢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數碼世界的"三國爭霸",有不合理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正哈。魏國(皇家騎士)皇家騎士是數碼世界實力最強的團隊,他們中的每位成員都是究極體巔峰或超究極體戰力,因此皇家騎士也承擔著維護數碼世界秩序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