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的本質是價值交換,我們為企業提供產出價值,企業為我們提供相應的報酬作為回報。
我們職場人為企業提供的價值:包括辦事硬技能輸出的價值,也包括情感心理自我等軟性能力所提供的價值。
而這兩方面,朱一暄都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後者的表現上,有十分明顯的欠缺。
讓我們來跟著節目的時間順序,來看看她的各種表現:
首先來看面試表現。
第一是坐姿:如圖中所示,她是整個靠在凳子上的,在與人溝通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坐姿也是有要求的,比如我們身體微微往前傾,表示對對方的興趣與尊敬,尤其是這種面試的正式場合,很多HR和企業面試官都會從這些方面觀察你的職場形象,況且這些細節也會從側面印證一個人的內在修養。然後有一個腳腳尖是抬起對著面試官的,「我要用鞋尖扎你!」有些人是會有「尖銳恐懼症」的,這樣不免會冒犯到他人。
第二是職業形象:朱一暄的髮型太過隨意了,用披頭散髮來形容,並不覺得過分。律師這個職業需要給人非常專業和職業的形象,可以說她完全沒有從律師這個身份來思考自己的形象。好在第三期當中,形象終於有所改觀。
第三是過多的肢體語言:試想,你在為人辯護時,別人是要聽你的邏輯表達,還是要被你這些小動作分神?更何況,法律本身是有權威的,是嚴肅的,手舞足蹈算怎麼一回事?而且後面還在前輩律師指點時,喝水。注意這並不是以茶會友的場合。一個資深前輩在指出你的問題所在,要不要全神貫注的聽取呢?
然後,我們來看她在實習中的表現,我們從具體的事項進行解讀,主要涉及「情感心理等軟性能力所提供的價值」方面:
1、「我現在大三,開學就是大四」、「投了兩次簡歷,第一次石沉大海,第二次還是石沉大海」,這其實也是她的一個特點,但並不是一個優點,前面這句只說「開學就是大四」,就能非常明確的傳遞想要告知的信息,後面這句「兩次都石沉大海」就行了,一個都字就能體現你想表達的遺憾之情。
--顯得囉嗦,表達不幹練,廢話過多,同時也浪費更多時間。
2、開玩笑不注意尺度,以自我為中心,情商有待提高。
首先:調侃瞿澤林說話有翻譯腔時,一開始陳述這事實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甚至還是在拉近陌生人的關係,但是隨後的模仿就顯得有些感情色彩了,容易讓人誤會你對這翻譯腔是有消極看法的。
--所以高情商的瞿澤林也會笑著說句「我只希望接下來的一個月順利」。
範承承也會覺得這樣會給人帶來困惑。
還有對同事的稱呼:
喊瞿澤林「瞿總」,喊丁輝「哥」。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但是我個人還是感覺職場還是應該遵從職場的稱呼習慣。
在會議室,她說冷,李晉曄王驍他們在討論把衣服給她穿,沒想到朱一暄說:「你要是真想幫我,你就幫我把那個抱枕拿過吧。」
分組後,劉煜成對李晉曄說「你失去我了」,李晉曄急忙解釋,但是朱一暄這個時候又橫插一腳,這種玩笑,簡直就有挑撥離間的嫌疑。無中生有的去在人們心中打下一個隱形種子。在職場中這些暗黑手法,可不像這節目當中,劉煜成是可以知道真相的。
還有情報打探事件,我記得對話中她說了一句,「老子介意好吧!」 老子這個詞字幕是沒有顯示出來的。但是很清楚的聽到了這個詞。
用手指著瞿澤林,讓他離開。甚至連陰謀論都提出來了。
不過我好像聽到劉煜成有反駁陰謀論,「才沒有呢。」
再來看看她辯論賽輸了後的表現:
「我都沒有想到你們贏了!」「最佳辯手我已經拿過很多個了!」「男的都喜歡搞這一套!」
3、個人修養和行為習慣。
這是小夥伴們聚餐時,看看她的筷子,她是在挑菜,夾起來又放下,還好她只是在自己身前的位置挑選,比我侄女們好多了,我三個侄女中有兩個是只要是喜歡的菜,「都是她愛吃的,全部要,筷子也是在菜盤裡海底撈。」
再來看丟口罩的行為。其實在沒有旁人、在你私有環境下,你丟口罩一點問題沒有,是你的自由,但是在有丁輝在一旁,口罩就這麼一丟,就顯得有些不文明了。行為粗魯不說,還對他人造成影響。口罩是什麼?是一個表面會吸附很多細菌的存在,而裡面是你呼吸帶出來的廢物,你這麼一丟,振動的能量會不會把細菌解放出來了?
4、職場能力板塊和個人觀點方面。
這是第一次任務時的反饋,按理一個參加過二三十場辯論的同學,表達應該條理清楚。
第二次考核,辯論時,這些觀點簡直直接翻車了。
「沒有人滴酒不沾。」「備孕的女生和她沒有任何區別。」「喝酒不會影響人的健康。「
其實這些觀點,也可以看出來,她表達過於絕對化,也顯示出她的認知水平不夠。
然後被律師們指出錯誤後,委屈的哭了,這職場抗壓能力也有待提高,「拜託,是你自己有錯」。不過用手邊扇邊哭是因為熱嗎?
當然,朱一暄也有不少優點,放鬆、自然、大方,也會主動幫助人,比如幫瞿澤林列印文件,而且我也相信她意識到這些問題後,會去改變,況且,她還是只是個在校學生。
同時,也不能排除是節目組故意剪輯成這樣,不過,這樣會造成一種當代的本科生是這樣的水平的假象,我拒絕接受這種既定形象,對廣大本科生不公。
我們也來分析一下她的MBTI性格類型:
能量交換維度:很明顯,她是一個外向型E的孩子。更加專注於外部世界的人和事,邊想邊說邊做,是行動的巨人(還沒大四就投了兩次君合,是一個行動力強的孩子,參加過二三十次辯論,這也是愛參與、能行動的表現),熱愛參與,愛動。「較之精深更喜歡廣博」。這一點上,她與詹秋怡是不同的,詹秋怡是I內向型的人。我有一篇文章寫的是詹秋怡,歡迎大家閱讀。
過於外向E的人,I內向思考就會少,會比較膚淺,看事情看問題浮於表面。 這是朱一暄同學後面需要去提升的方面。
至於認知、信息獲取這一維度,我認為她是一個N直覺型的人。直覺型的人重視想像而非觀察,就像她說的「沒有人滴酒不沾」「備孕的女生和她一樣」,這些都不是觀察得來的觀點,而是自己想像而來的。與重視細節、注重觀察的實感S型完全不同。
對於決策方式這一維度。思考T型與情感F型,她似乎都不匹配。當然,這也是信息量不夠的原因。我們也不能單憑一兩三個因素就下結論,事實上,我們一般的MBTI性格測試是有接近五十道題目去參考的。
如果說她是T思考型,她展示的觀點邏輯不夠,也沒有能很好的分析問題,如果說是F情感型,她又並沒有做到「不傷人感情,把握分寸、圓通」等等。
而對於生活方式這一維度,節目中信息量展現較少,也不做推斷。但是判斷J型的偏向於任務決定,有組織、有計劃,早安排;而認知P型,則更願意感知生活,即興性。
從上面EN型來說:
有ENTJ、ENTP、ENFJ、ENFP四種類型,這四種事實上有對應的適合的職能類型,建議朱一暄同學可以進行參考。
當然,性格類型只是職業規劃中一個小力素(因素),我們一個完整的職業規劃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有的時候甚至高達幾十種職業驅動力素。
對自己性格類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我進行測試。
此外,於我個人而言,我特別願意將我國的「中庸」這個詞用到性格探討上來。我個人會覺得我們的初始性格,都應該慢慢的往「中庸」「混沌」靠攏。不再受到性格類型特點的束縛,上升到另一個層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知道這個性格的發展來源,同時跳脫性格類型的弊端束縛。
還有一篇有關於詹秋怡的性格分析的文章,請移步:職業規劃師眼中《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最強黑馬是她! (baidu.com)
本文由 職場謀士小吳哥 原創,圖片素材若有侵犯,請聯繫刪除。關於本文,您有何觀點?歡迎留言探討。
職業規劃、職場指導、學業規劃、溝通問題解決也可以聯繫本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