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家用車拼的不是動力,是經濟性,從客戶群體定位屬性上來說,經濟性能永遠是第一吸引點。所以在產品運營策略上,小排量發動機霸佔著整個10萬級乘用車行業,1.6L以下排量引擎市佔率達到九成以上。
其中,1.3L、1.2L乃至1.0L引擎層出不窮,從技術角度上來說,排量越小的引擎排放優勢越大,同時油耗也能更好的控制,而控制最好的仍然為日系車,當然緊隨其中的德系車、美系車同樣在油耗方面有新的突破。
做到極致的屬於豐田,低配雙擎版本車型能將油耗控制在5L左右,對於行業整體而言,低油耗代表著更高的熱度以及歡迎度,在10萬級市場中,豐田無疑走在了前列。
當然,通用全新三缸機戰略出臺之後,油耗的表現可以做的同樣較低,1.3T渦輪增壓發動機綜合油耗可以穩定在6-7L,對於自動擋轎車來說優勢明顯,此外朗逸1.5L的油耗表現同樣不高,但想要達到5L綜合油耗,大傢伙兒還離豐田還有一段距離。
這種距離不僅僅是帳面上的油耗差距,可靠性、穩定性以及平順性上的差距同樣較大,我們用通用的三缸機來在耐久性以及可靠性上PK豐田的混動引擎是不公平的,技術表現完全不在一個高度。
但回頭再看,同樣的市場定價,為何只有豐田做到了最好,而其它競品做不到,同價位的自主品牌差距更大的原因在哪裡。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這種差距屬於技術戰之後的必然結果,一方面強混技術豐田一直都是業內領跑者,可靠性優勢自不用多說,而混動車型千萬級銷量之後,能夠讓豐田將成本控制的很好,這對於行業整體來說事實上極具參考價值。
另一方面,豐田在其本土以發展可靠經濟小車為重任,日本率先投放混動技術多年,所以豐田善於打油耗戰,需求與技術雙推動,保證了豐田能夠造出10萬級低油耗產品。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差距,在核心技術上我們仍然有一定掣肘點。
如何保證穩定的同時降低成本,是需要市場來驗證的,同時時間上不可能一蹴而就,技術上沒有彎道,所以在豐田的混動大山面前,大眾、通用只能通過其他辦法降低油耗,從目前來看有一定效果,但仍然未完全超越。
可以預期的是,如果豐田不斷調低混動產品售價,那麼油耗神話將會隨著成本的繼續降低而降低,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至少比油耗以及可靠性,豐田仍然是TO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