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賣盲盒賣上市,有哪些「套路」我們可以模仿?

2020-12-27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穀倉創業觀察」(ID:gucangchanpinjia),作者 王瑋楠,編輯 慧慧。36氪經授權發布。

你一定聽說泡泡瑪特要上市了。

他們發了一份483頁的招股說明書,講述自己的品牌,財務情況和運營策略。

我看了幾天,發現整個文件密密麻麻寫了「盲盒」這兩個大字。

什麼是盲盒?

在招股說明書P169,泡泡瑪特這樣定義盲盒:「我們的粉絲並不知道自己將獲得哪個系列的具體設計。由此不可預測性,盲盒增加了樂趣並增加重複購買。」

短短兩句話,道出了泡泡瑪特扭虧為盈的秘密。

在2019年,泡泡瑪特創造了16.8億元的銷售額,其中有2.49億,竟然是把盲盒放在無人售貨機裡面直接賣。

簡單,有效,讓人羨慕。

在仔細研究盲盒之後,我把他們的打法稱為「湯圓戰術」。

-01-湯圓戰術,泡泡瑪特盲盒成功的「秘密武器」

「湯圓戰術」是一種控制品類預期,但創造產品驚喜的交付方式。

想像有人餵你吃一個湯圓,在吃之前,你很清楚這是湯圓,但只有吃到嘴裡後,你才知道這湯圓裡面是什麼餡。

延展來說,就要提到送禮的驚喜感。

別人給你送禮物,是自己先挑好,然後送給你,這裡會有兩種結果:你喜歡,或者你不喜歡。

美國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發明wishlist(願望清單)。如果一對新人結婚,他們會給朋友們共享一份wishlist,裡面列出想要的禮物,然後朋友們紛紛認領不同的物品,買好帶來。這樣就不會發生多個人買同一種禮物,或者買到新人不喜歡/已有禮物的情況。

國內的送禮文化還沒有這麼直接,但是用戶悟出另一種方法:自己給自己買禮物。

自買自送,如何創造驚喜感?就是用湯圓戰術。

一個人知道自己所喜歡的禮物品類,但是又想要那種收到禮物的驚喜感,就得找有湯圓戰術產品的品牌,從他們手裡買「湯圓」送給自己。

然後「吃到嘴裡」的那一瞬間,就是消費者體驗之路的峰值。

泡泡瑪特的盲盒,就是很典型的湯圓戰術:你知道盒子裡面是玩偶,但打開了才知道具體是哪一款。

-02-湯圓無處不在,或許你已經付過學費

湯圓戰術的應用案例非常多,筆者讀小學時就遇到過。

那時候,小浣熊乾脆麵在各大學校周邊小賣鋪崛起,每包面裡面都有水滸傳任務卡。108將,對應這108張卡,其中還有一些稀缺卡和金銀卡。

一包面5毛錢,由此都可以算出一個重度上癮小學生的LTV。就我自己而言,當時買的乾脆麵裡面有一半都不是為了吃麵。

羅輯思維曾推出過一款驚鴻書箱,告訴大家箱子裡是精品書籍,但是買了才知道是什麼書。標價499元,限量8000套,結果90分鐘內售罄。

花點時間把湯圓戰術用於賣花,只要用戶付個月費,每周都可以收到不一樣的鮮花。同理,只有在收花的那一刻才發現具體是什麼花材。

日本的商場也深諳此道,創造了福袋的概念。把不同的商品塞入福袋,密封好,按類型分開,由顧客抱著期待選購。

還有扭蛋機,投入一個硬幣就能買到一個蛋,拆開了才知道裡面裝的到底是什麼。

上個月,娃哈哈也試水湯圓戰術,和泡泡瑪特合作,推出了「盲水」,即打開才知道是什麼味道的飲料。首批上架的1000箱盲水被一掃而光。

要說玩湯圓戰術最厲害的,還是遊戲行業。

網路遊戲裡面的抽獎,爆裝備,都是典型的湯圓戰術。玩家知道自己有機會拿到一些好裝備,但是只有抽出來才算。

在遊戲公司內部,有專門的數值策劃崗位,負責搭建遊戲內的數據平衡,包括了裝備的爆率等。要想讓玩家一直玩遊戲,要解決至少兩個數據問題:

1.把爆率下限設定在多少,能讓玩家一直有意願來玩,來抽?

2.把爆率上限設定在多少,能讓這個遊戲平衡運轉,不會出現通貨膨脹、裝備貶值?

每款遊戲的數據都不一樣,就如同每家公司對產品的設置也不同。

根據玩家估算,泡泡瑪特盲盒抽到隱藏款的概率是1/144,即0.69%。

-03-揮出三板斧,快速上手湯圓戰術

從上面提到的案例中能發現,湯圓戰術的使用者很多,有些品牌玩的好,能遞交招股書,有些品牌玩的不好,市場上已沒有它們的蹤跡。

區別是什麼?

從用戶心理的角度來看,至少有三個點:內群體、設計感、稀缺。

1.內群體:你看到的只是用戶想讓你看到的

內群體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意思是人本能的會把和自己相似的人定義為同一夥的,然後作為群體去和其他群體比較。自己歸屬的群體就叫內群體,自己不歸屬的群體叫外群體。

有趣的是,一個人可以給自己定義無數個內群體。

一個50人的公司,可以挖出60個內群體,因為幾乎所有特點都可以用於區分,包括年齡、星座、性別、喜歡的電影、家庭條件、穿哪個牌子的鞋、是否愛減肥,酒精過敏,叫什麼外賣,有沒有孩子等。

而大多數人,會被自己認定的內群體所影響。所以,湯圓戰術想要打動用戶,得先找到對應的內群體。

大多數品牌,就差在用戶調研這一步,被一些基礎的用戶信息所誤導,無法真正得到用戶洞察。

用戶洞察應該做到什麼地步呢,可以參考一家公司Experian。在多年前,他們的Mosaic美國系統把美國消費者分成了71種生活方式細分市場和19種富裕水平。

舉其中一個為例:

「Bohemian Groove是其中一個細分市場,這對應著一群單身人士,年齡在45-56歲,生活在加州薩克拉門託和賓州哈裡斯堡等小城市。他們樂於助人,維持龐大的朋友圈,活躍於社區。他們喜歡音樂和創意藝術,喜歡去MG或者RR餐廳,觀看CSI電視劇的時間是平均美國人的2倍,還喜歡看Brovo,LifeTime,Oxygen和TNT等電視頻道。」

當然,穀倉的《超級產品經理必修課》,對如何洞察用戶需求和用戶調研方法也有著非常詳細的講解和梳理。

2.顏控時代,重金壓注設計感

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喜歡高顏值。那個時候,高顏值代表著硬實力,有安全保障,有生育能力。

到了我們如今所處的時代,

高顏值看著賞心悅目,

高顏值意味著好心情,

高顏值就是民心所向。

所以,作為一個消費品品牌,你要不要追求高顏值?

峰瑞資本黃海提過一個概念叫「成圖率」,也就是在品牌不幹預的情況下,用戶有自發拍圖分享的意願。成圖率意味著裂變,口碑傳播,零成本推廣。

峰瑞自己的投資的三頓半咖啡,和同行永璞咖啡,就是兩個高成圖率的例子。

三頓半和永璞做的都是凍幹咖啡粉,價格要比普通速溶咖啡粉高出很多。

如圖所示,三頓半把自己的咖啡粉做成立體迷你咖啡杯的造型,永璞則採用了飛碟造型。圖片裡速溶咖啡的包裝則是一個普通條狀袋子。

這是三維造型打二維造型的降維打擊,在消費者喝之前就先搶到印象分。

泡泡瑪特的人偶IP,也是重金請藝術家來設計製作。雖然不能保證每款都和Molly一樣暢銷,但是在造型設計上有很多講究,也是提高成圖率的一個思路。

如果有資金,投在成圖率上吧。

3.你有我有,棄若敝屣;我有你無,愛不釋手

一個東西,如果人人都有,那就不值錢。食用鹽,家家戶戶都有,很便宜,只有在謠言狀態下才會覺得鹽值錢。

一個東西,如果只有很少人有,就很值錢。一個瘋狂的藝術家給一隻豬紋身,然後香奈兒買下了這隻豬,做成了兩個包包。

很慘的故事,但是你猜這一個包賣多少?50萬元。

稀缺能大幅度提高價格。但同時,稀缺也限制了整體的銷售額。如果藝術家再給100隻豬紋身然後嘗試賣掉,香奈兒可能會把他拉黑。

湯圓戰術也需要考慮到稀缺,不能太少,否則沒規模;也不能太多,否則太廉價。

所以,剛開始嘗試湯圓戰術的品牌,大多以單次活動為主,例如前文提到的驚鴻書箱和娃哈哈盲水。

再深入下去,拼的就是產品線的生命力。

泡泡瑪特的拳頭產品是Molly系列,佔了2019自主開發潮玩收益的32.9%,另外還有一款主力Pucky佔了22.8%。

在Molly和Pucky被消耗完之前,泡泡瑪特需要儘快找到下一個Molly。

-04-湯圓雖好,但切忌一葉障目

湯圓戰術不是什麼新戰術,但是在消費品競爭激烈的時候,多一個花樣就多一點優勢。這屬於低投入,高潛力的戰術選擇。

當然,泡泡瑪特獲得如今商業上的成功,有很多種因素同時發生作用。

同時,泡泡瑪特過往也有很多爭議,包括智慧財產權和質量問題等。

在本篇文章中,我們主要聚焦於湯圓戰術,但湯圓戰術也不是萬能的。

希望本文能給大家一個新的思考角度,能應用在自己的業務中。

相關焦點

  • 你盲我不盲?泡泡瑪特熱炒款盲盒被拆著賣,處理結果來了
    泡泡瑪特熱炒款盲盒被拆著賣,處理結果來了 2020-12-25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夫妻賣盲盒、年入16億,揭秘泡泡瑪特的暴利生意
    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曾在一次活動上問王寧:如果從商業模式的維度出發,你如何定義泡泡瑪特?王寧稱,有些人可能覺得我們是做零售的,因為我們開了很多很多店;有些人覺得我們是賣玩具的,因為我們賣手辦;也有一些人覺得我們是做IP的,因為我們籤了很多IP;還有一些人說我們做展會的,但這些都是泡泡瑪特的一個切面。
  • 名創優品創TOPTOY品牌賣盲盒 這是搶泡泡瑪特飯碗?
    可以參考一下CNMO前不久發布的一篇,關於該品牌的文章《名創優品上市後在巴黎開店!要做下一個無印良品?》。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名創優品在巴黎開設首家門店的事情,也分析了該品牌的歷史和發展前景。 現在,名創優品要創辦TOPTOY品牌,實力也是非常強大的,一方面可以依靠名創優品已有的名氣,讓這個新品牌被更多人認識。
  • 夫妻賣盲盒、年入16億,揭秘泡泡瑪特的暴利生意!
    但在 2014 年左右,泡泡瑪特發現由他們代理的日本超人氣潮玩娃娃 Sonny Angel 非常受歡迎,一度佔到營收的 30%。以極其敏銳的眼光,以及對背後的消費者心理及消費頻次的深度分析,泡泡瑪特大幅縮減 SKU,將重心轉到潮流玩具的領域,開始籤約優質的藝術家,以及推出原創設計的「Art Toy」。
  • 賣網紅盲盒賺錢的「泡泡瑪特」 打不打
    買盲盒買得停不下手來的小夥伴們,這家公司被你們「買」上市了!  昨日,賣盲盒的「泡泡瑪特」開始火熱招股,這家大熱門公司怎麼樣?  這支新股咱們打不打?  和撿錢君一起來看看:  新股名稱:「泡泡瑪特」  招股時間:12月1日―12月4日  上市時間:12月11日  股價區間:31.5 -38.5港元
  • 年入16億的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會是長久熱門的生意嗎?
    「60歲的玩具迷,買盲盒花了70萬」、「夫妻二人4個月花20萬買盲盒」……曾經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讓盲盒成為當紅炸子雞。而在不少潮玩玩家沉溺於開盲盒無法自拔後,也催生了新的暴富神話。盲盒熱潮的主要催生者——泡泡瑪特正式提交招股書,擬登陸紐交所。
  • 盲什麼盒?什麼盲盒?盲盒什麼?
    目前,泡泡瑪特在全國四十多個城市有近百家門店,超過300臺自動販賣機。除了線下銷售,泡泡瑪特還拓展了線上的盲盒抽取方式。例如在淘寶官方旗艦店,用戶可以在線抽盲盒。在「泡泡抽盒機」微信小程序上,泡泡瑪特玩家通過購買盲盒積攢的積分可以兌換為「顯示卡」,在抽盲盒之前就可以通過「顯示卡」率先打開一個盲盒,這樣可以提高抽中想要的款式的機率。
  • 賣個塑料小人市值破1000億,泡泡瑪特的設計能有多誘人?!
    來源:三個設計師整理編輯(ID: the3design)說起潮流玩具盲盒玩法大家第一想法應該就是POP MART泡泡瑪特如果你沒有聽說過泡泡瑪特你應該也見過這個小女孩POP MART泡泡瑪特是集潮流商品銷售、藝術家經紀、衍生品開發、互動娛樂和潮流展會覆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綜合運營平臺說簡單點其實就是賣塑料小人的就這麼個賣塑料小人的在12月11日市值突破了千億泡泡瑪特IPO:千億印鈔機後浪的錢到底有多好賺那麼他的設計怎麼樣呢這個賣塑料小人的品牌可不簡單
  • 泡泡瑪特的生意,在「盲盒」之外
    泡泡瑪特最近特別火爆。主要是因其港股上市,攀上了資本的高枝兒,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想想,一個潮流玩具的特定圈層,雖然是第一名但其市場份額僅佔8.5%,以「盲盒」的噱頭抬高身價……如此看來,這泡泡瑪特憑什麼值這麼多錢?
  • 泡泡瑪特的盲盒遊戲,不過是老瓶裝新酒
    有故事,又有新概念,泡泡瑪特,成為2020年最具市場關注度的IPO事件兒。閒閒財經觀察,整體而言,年輕人關注泡泡瑪特的比較多,而投資者中大多數顯得「半懂不懂」了,年輕人玩的東西,很多投資者仿佛就像「盲盒」這種營銷概念一樣,對該股進行了「盲操作」。
  • 靠賣娃娃一年掘金17億,泡泡瑪特赴港IPO,盲盒熱潮能持續多久?
    在盲盒品牌之中,泡泡瑪特無疑是國內最火熱的盲盒品牌,其最暢銷的盲盒Molly原價59元,但在二手平臺上已經賣到了2000多元,溢價高達數十倍。如今,這家網紅潮流玩具公司在6月1日兒童節這一天向港交所正式遞交了招股書,開啟了赴港IPO之旅。
  • 同樣是炒盲盒:泡泡瑪特市值千億 為何奧飛娛樂卻跌停?
    原標題:同樣是炒盲盒:泡泡瑪特市值千億 為何奧飛娛樂卻跌停?   本周五(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按照每股77港元的價格計算,公司上市首日市值已經突破1000億元。
  • 天鼎證券:談「盲盒之王」泡泡瑪特狂奔上市!
    12月11日,國內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此次發行價38.5港元,開盤77.1港元,按此計算泡泡瑪特市值1065.2億港元。截至收盤時,泡泡瑪特報收於69港元/股,漲幅79.22%,市值953億港元。
  • 退市再上市,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這次能吹多大?
    2020年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家因「調整經營決策,減輕資金壓力」於2019年4月在新三板終止掛牌的企業,再次迎來上市的新機會。那麼支撐泡泡瑪特再次上市的底氣什麼?這種底氣可否支持著泡泡瑪特一路走遠?一、從連虧3年到年賺4億,盲盒真的可以「暴富」?
  • 賣盲盒賣到IPO: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聆訊 上半年淨利潤1.41億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賣「盲盒」賣到IPO,泡泡瑪特已通過港交所聆訊,今年上半年淨利潤1.41億元11月22日晚間,自稱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的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泡泡瑪特
  • 賣盲盒的泡泡瑪特被捧上市了:IP之路能走多遠?
    國內盲盒型潮玩代表品牌泡泡瑪特,只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就實現了Molly系列盲盒銷售額近3億,估值達到百億人民幣,成為"2019三季度胡潤大中華區15家新上榜獨角獸企業"之一。2019年的雙十一,泡泡瑪特還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當天其天貓旗艦店的交易額達8212萬元,一舉超過樂高、LineFriends等知名玩具品牌,登頂雙十一玩具類目。
  • 泡泡瑪特上市!市值超千億,靠賣盲盒3年淨利暴漲300倍,它憑什麼
    正是抓住的潮玩盲盒市場紅利,泡泡瑪特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潮流玩具品牌,營收增速甚至超過了200%。而按照天貓白皮書,盲盒市場規模30億,那麼泡泡瑪特佔到了半壁江山,這也是其上市的底氣所在。從一家玩具集合店,到兩年內收入翻10倍的上市企業,很多人認為,泡泡瑪特成功逆襲主要是來自於盲盒玩法,實際上盲盒背後是IP系列孵化和產品鏈體系做支撐。泡泡瑪特是如何打造IP的?1.逆向思維,形成差異化盲盒設計最開始,泡泡瑪特做盲盒時,有很多設計方向。不過,創始人王寧採用了一種逆向思維做產品的創意。
  • 線下盲盒市場火熱,從盲盒機,再到泡泡瑪特,如何開啟線上盲盒?
    由於盲盒熱的到來,各大商家企業紛紛入局,作為盲盒市場的老大哥——泡泡瑪特,也是各大品牌爭相模仿的對象。什麼是盲盒對於很多人來說,都只知道盲盒市場火熱,卻不知道盲盒到底是什麼東西。其實,盲盒就是類似一種抽獎玩法,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玩家在外觀相同的盒子中,抽取盲盒,主要玩法在於盲。同時泡泡瑪特的盲盒,還存在隱藏盲盒,更具有收藏價值,不過抽中的概率也比較低。
  • 「盲盒之王」狂奔上市,泡泡瑪特的泡泡會不會破?
    「盲盒之王」「Z世代的消費潮流風口」「衝動消費下的韭菜收割機」……這家被貼滿標籤的公司眼下因為被資本追逐而炙手可熱,是什麼讓它快速增長,「盲盒經濟」又是否可持續?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起初借鑑的是日本無印良品旗下的雜貨商店Loft的商業模式,即潮流玩具和百貨零售商店。
  • 泡泡瑪特港交所上市,幾十盲盒開出皮套?這些智商稅你玩過嗎?
    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超過1000億港元,提起泡泡瑪特很多人都會一臉懵,但是公司旗下的盲盒你一定看見過,一些公眾場合都會有這種盲盒機器,這也讓很多人不解,盲盒經濟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