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 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缺!當年報考軍校,我在報名表上就寫下了這句話。"12 月 4 日,由現代快報 + · ZAKER 南京主辦的 " 桐祭 · 守護和平 " 之特別思政課活動,第二站走進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97 歲抗戰老兵馮宗堯擔任主講人,與 100 多名健雄書院師生一起,追憶崢嶸歲月,暢談家國情懷。令人感動的是,這堂課老先生堅持要站著講。一個多小時的精彩講述,獲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
△抗戰老兵馮宗堯為學生講課
【感動】97 歲老人堅持站立講課一小時
考慮到馮宗堯已經 97 歲高齡,現場講臺上準備了一張沙發椅。但是走上講臺的馮宗堯連連擺手," 不需要坐,我站著講。"
△抗戰老兵馮宗堯
馮宗堯首先向現場的同學們敬了一個軍禮," 我的抗戰經歷很長很長,我簡單和大家說說。" 站在講臺上,馮宗堯精神矍鑠,聲音洪亮,侃侃而談,和大學生們分享起了他的經歷。
" 我是江蘇宜興人,抗戰爆發後,我就隨家人西遷。這一路多次遭遇死神,幸運的是,每一次都是擦身而過。" 老先生回憶說,他 14 歲在湖北讀書時,曾遭遇侵華日軍飛機低空轟炸。" 飛機開走了,轉了個頭又回來,這時候有人往回走,有人往城外跑,滿街都是人,各種慌亂。" 當時,馮宗堯躲在一家豬肉鋪的桌案旁邊,逃過了一劫。
老先生回憶到自己經歷的生死驚險,直搖頭," 戰爭太殘酷了,但願這世上永無戰爭。"
【經歷】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缺
看到國土破碎、同胞罹難,馮宗堯做了一個決定。" 當時到處一團糟,滿大街都是屍體。我跟父親說我要去當兵,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缺,沒想到父親居然同意了。" 隨後,他報考黃埔軍校,棄筆從戎,決心參加戰鬥,抵抗外敵。
△抗戰老兵馮宗堯
1943 年,從軍校畢業的馮宗堯參加遠徵軍,到達緬北之後,被派往印度蘭姆伽,隨後被編入戰車第七營第二連,他僅僅學了兩周,就從一百五六十人中脫穎而出,被挑選成為 7 名坦克教官中的一員。
1944 年 6 月,中國遠徵軍緬北大反攻,馮宗堯訓練的坦克兵衝在了第一線。在面對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日軍 18 師團時,坦克兵們同仇敵愾,一舉衝進師團指揮所,繳獲日軍關防大印。
1944 年回國時,他開著全營的第一輛坦克。他說:" 回來以後在昆明休息了一兩天,就到廣西南寧。我在南寧邕江的對面運糧,我一個人管一部車運糧食,日本鬼子投降了幾天我才知道。"
【期望】當代大學生應該努力學習,為國爭光
" 我們那時候上學,老師教我們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今是和平年代,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就靠你們了。" 講完自己的抗戰經歷,馮宗堯又寄語大學生,要努力學習,為國爭光!他說,當代大學生最重要的是,準備一顆 " 紅心 ",努力學習提高自身能力,將來走到祖國哪裡,都能發光發熱。
△抗戰老兵馮宗堯
講課結束後,老先生意猶未盡,他問同學們:" 你們知道為什麼我 97 歲,還可以站著講這麼久嗎?" 很多同學對此都特別好奇。" 堅持鍛鍊,身體才這麼好。" 聽到這,同學們都為他豎起了大拇指。
△學生認真聆聽
" 希望你們到 97 歲時,也和我身體一樣好。" 現場,他還教學生們做健身動作、找身體穴位。看到這,現場又響起熱烈的掌聲,大家都為老先生的精神點讚。
【反響】00 後大學生:從他身上,看到了一代人的印記
" 馮老先生說得太好了,他對學生們提出的期盼和建議,正好契合了當下國家對大學生的期望。" 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宋美娜告訴記者,當聽到抗戰老兵馮宗堯對學生們諄諄教誨時,自己也熱淚盈眶,為他的家國情懷以及大格局深深感動。
△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兼副院長 宋美娜
宋美娜還特別提到,考慮到老兵 97 歲高齡,學校準備了沙發椅,但沒想到他堅持站立講了一個小時,最後還與同學們分享自己健康的小秘訣。" 馮老先生就像鄰家爺爺一樣親切,學生們也特別受感動、特別尊敬他。"
△學生誦讀《和平宣言》
" 現在國家也很重視體育教育,健康是一切的基礎,我覺得老先生給年輕人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也為這次活動增加了特別的教育意義。" 宋美娜說,為了提升學生們的思想境界,學院經常會邀請名家大師到學院開展 " 讀書與人生 " 高端人文講座,將一本本經典介紹給同學們,拓寬視野,這次抗戰老兵走進吳健雄學院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讓學生們更加了解歷史,懂得和平的來之不易。
△學生疊千紙鶴祈願和平
" 看到馮老先生堅持站立一小時講課,給我的觸動特別大。" 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大二學生萬一兆說,從他身上,看到了一代人崢嶸歲月的印記,充滿了儀式感。老先生有一句話讓他印象特別深刻," 不要當書呆子,既要有知識,還要有智慧。" 他說,作為 00 後大學生,身處和平年代,擁有這麼好的教育環境,更應當努力學習、打牢基礎,以老先生為榜樣,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記者 仲茜 舒越 徐夢雲 張然 / 文 劉暢 趙傑 /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