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紅利期消退!數位化如何幫助企業度過危機?

2020-12-19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睿財經

導讀

一個CEO最重要的是把什麼做好?是尋找已經發生的未來,並變之為機會。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曾說,所有企業經營的商業要素,都有可能在數字經濟時代走向全領域、全流程的數位化經營。

近日,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舉辦的清華-阿里新商業學堂二期項目第一模塊「宏觀視野與數智化趨勢」落地杭州。

未來1年,疫情下的全球政經格局將如何演變?

疫情後的世界正面臨數位化轉型關鍵時刻,數位化如何顛覆商業底層邏輯?商業級轉型升級的新風口在哪裡?

分享人:

本文「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按姓氏拼音順序)

陳龍

羅漢堂秘書長 湖畔大學執行教育長

高紅冰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 阿里研究院院長

馬弘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長聘副教授 系副主任

楊之曙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全球經貿格局與中國金融市場

1、2020年,疫情下的全球政經格局將如何演變?

二戰以來,世界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全球貿易的合作環境裡面待了很久,但貿易的基礎是政治的穩定。

當今,正在攪動世界的五種力量是COVID-19、政治秩序重構、技術、全球化重構、和不均。

疫情對全球政經格局,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今年11月以來,全球日均確診人數上升速度仍在提升,根據疫苗研發和量產節奏來看,預計年底會有至少一款疫苗開始量產,樂觀情況下2021年將有5-7支研發成功的疫苗。

在全球化的帶動下,世界經濟的中心正在向亞洲聚集。根據IMF和世界銀行的預測,預計五年內,在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中亞洲國家增加2席(印度和印度尼西亞),而歐洲所佔的前十大經濟體的名額將減少2席。

全球化在過去的70年裡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增長,資本全球配置最適合的土地、資源、環境、勞動力等。1980年代之前的全球化,主要是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之間的互通有無。

1980年代之後,技術進步實現了複雜的跨境供應鏈中,對生產流程的精細分割和協調。資本以跨國公司的形式在全球進行套利,全球80%的貿易和跨國公司有關,中國出口的二分之一是外資企業完成的。有生產能力和動員能力的低收入國家進入國際市場,將大量優質廉價勞動力推入全球勞動力市場參與競爭。

2、目前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貨幣金融政策?

目前幾個值得關注的貨幣金融政策趨勢是:

(1)在全球應對疫情所採取的貨幣寬鬆、國內消費需求仍落後於GDP增速的時候,貨幣政策總體還將保持較寬鬆的流動性以支持經濟恢復。

(2)因為中國整體債務對GDP比率已經飆升,央行的貨幣政策將會更加慎重和有選擇性,尤其嚴控資金進入樓市和股市,加強資金對實體經濟的服務質效。

(3)貨幣政策加強結構性目標,央行提出要堅持結構調整的戰略方向,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同時「確保普惠小微貸款應延盡延」、「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切實提高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發放比例」。

(4)在雙循環的戰略思路下,中國一方面會加快推進資本市場發展建設,一方面會加快資本市場和金融行業對外開放。

3、未來幾年,企業家將面臨怎樣的生存環境?

我國的經濟已經面臨了幾十年高速增長,隨著GDP人均收入水平上升,增長率一定會下降。我國的GDP已經從10%的增長率,下降到了6%。

在過去近三十年中,A股上市企業的平均營收增長率為16.2%,同時名義GDP增速為15%。無論早期增長多快,人均GDP過一萬美元的國家,增長率無例外地低於5%。經濟增長放緩,企業增長肯定會更慢,這是目前企業面臨的挑戰。

在這個背景下,技術驅動的升級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的方向,技術升級的一個核心是數位化,我國二十餘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把數位化提速作為一個核心來提。消費驅動下的產業升級、數位化進程加速、城鎮化的持續,是我們面臨的情況。

「十四五」提到雙循環,前段時間外循環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要靠內循環帶動。未來幾年的挑戰,是如何通過拉動消費、城鎮化提升生產要素的配置,推動產業升級。外循環能做的是資本市場的開放,吸引外資。

城市的重要性並沒有在網際網路時代下降,反而是上升的,以大城市圈為基礎升級帶來的消費,是一個重要方向。

還有一個方向是銀髮經濟,再過幾年中國老齡人口會超過2個億,老齡化超過14%,關鍵是這批人有消費能力的,這批人會帶動醫療、健康、保健、養生、旅遊等很多行業的發展。

戰略與經營的數位化轉型

4、數位化是抗疫期間的免疫力,是後疫情時期的生產力

疫情以來,數位化從一把手推動的概念,到實際上企業生存的必選項。

疫情下,各類商業企業利用數位化保證開業,通過四個數位化維度重塑商業模型。

思維層面:打通消費者運營、全渠道管理、線上線下融合、大數據驅動。

平臺層面:雲平臺、數據平臺、業務中臺、AI平臺、交易平臺。

工具層面:釘釘、直播、營銷、支付。

組織層面:業務在線、組織在線、協同在線、生態在線。

木屋燒烤利用會員管理系統,為三公裡半徑提供外賣服務,外賣增長10倍,28天業績全面恢復為去年同期107%;紅蜻蜓利用釘釘打造智能組織,利用直播和新零售離店銷售,2個月左右8563名員工開展了3338場直播,僅直播銷售額就達到了5300萬元。

5、為什麼說數位化顛覆了商業的底層邏輯?

過去的生產邏輯是規模化生產,數位化最大的概念是將這個邏輯順序改變了。

原來是製造商把貨推給經銷商,經銷商推給消費者,所以製造商沒辦法知道消費者的需求,只能找諮詢公司做調查,才能決定要不要生產訂單,這中間的流程就會將庫存壓在經銷商,而且存在利益博弈。

數位化轉型的核心邏輯,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因為你要抓到C端大量的數據和標籤,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向數據+算法驅動的實時客戶運營。改變上遊,改變零售,改變批發與生產製造,改變產品的設計,改變整個價值鏈。

現在越來越多的品牌去天貓開店,繞過渠道,自己直接觸達消費者,籍此,品牌商可以獲得品類數據、消費數據、評價數據。

6、雙十一是最大的拉新市場活動,不是最大的促銷銷售活動

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重構價值鏈。從2B到2C,從賣貨轉向運營消費者。

雙十一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活動,不是銷售,銷售的導向是結果,但市場拉新賠錢也要趕。拉新後就可以獲得阿里的整套商業作業系統和資源。200-300元一個拉新,規模擴大後當然可以兌現收入。

居然之家在雙11當天,用紅包拉新了83萬新客,半年以後持續對這些人進行觸達推廣營銷,轉化成銷售額。

技術變革推動業務增長。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是價值鏈的重構,消費、營銷、渠道;零售、品牌、設計;生產、交易、支付、物流都不斷重組。

數位技術如何賦能消費驅動?

7、消費者的需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今天,商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消費者的崛起,從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

我們進入了非必須品消費主導的世界,以前是做一個產品、放出去、看怎麼樣,現在更看重所謂的傳播,從種草、互動、迭代,全部都在被改變。

以產品為中心是功能導向,價格訴求、性價比、產品功能、耐用性、零售服務。以消費者為中心,是功能+服務體驗導向。比如今天的盒馬。

1、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越來越差,8%認為品牌名稱很重要,92%認為商品品質最重要。

2、消費者對服務的期望越來越高,96%希望24小時內得到服務響應;85%希望得到的服務是個性化。

3、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難把握,快消行業平均上新周期是一周,快消行業平均新品上市成功率只有10%。

城鎮居民的實際儲蓄反而高於農村居民,城鎮化並不一定讓消費驅動的轉型增速;中老齡人口成為網絡消費最活躍的增量;小品類興起:由高剛需品類向非必須品升級。

我們進入了非必須品消費主導的世界,以前是做一個產品、放出去、看怎麼樣,現在更看重所謂的傳播,從種草、互動、迭代,全部都在被改變。

對於企業來說,如果不能挖掘下沉市場的潛力,就該挖中等收入群體的潛力。所謂的「中產階級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要後,喜歡一些有品位、有情調的東西。願意為質量更好的產品,包括文化產品買單。如果可以將中等收入群體的群體擴大的話,也不失為一種提高消費能力或擴大市場的方式。」

8、為什麼電商直播會成為今年的風口?

本來淘寶、天貓,已經可以做到直接打通消費者和產品,為什麼還需要有直播這個事情?

首先,直播解決了一部分信任問題,在天貓淘寶平臺上,增加商家自播後下單率提高了66%。

第二,當非必須的消費品增加時,為什麼消費者要花錢買一個原本可能並不需要的東西?

你要自然的說服消費者,喚起他的購物衝動。還要進行情感說服,可能是信任的網紅推薦,消費者愛屋及烏,這是情感聯結。這種情況也只會在非必須品上出現,如果每天只有一碗飯,不吃就餓著,哪裡還會需要直播。

第三,直播對信息不對稱的小賣家,邊際效果更好,因為別人不知道它,別人需要了解它。

消費者決策方式和信任機制正在被直播、內容和社交影響。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連接方式發生改變:流量即電商,流量碎片化。數位化同樣影響消費者決策,線上發現,線下體驗,社區討論,決定下單,最後分享購貨的心得體會。這些變化都促使品牌方直面消費者運營。

9、數位技術賦能消費驅動的未來,是實現從設計、生產、產品、營銷品牌的整體重構

數字經濟時代,技術是數字經濟主要驅動因素。

2019年,數字產業化(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等)增加值為7.1萬億元,而產業數位化增加值為28.8萬億元,其中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37.8%、19.5%和8.2%。

從上市公司市值佔比發展來看,消費、醫療、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業和高科技行業市值佔比大幅提升,直接融資的發展使得科技創新型企業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用於增加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主推企業結構升級。

新商業的作業系統有11個要素:品牌、商品、銷售、營銷、渠道、製造、服務、金融、物流、供應鏈、組織、信息技術、IT。數位技術賦能消費驅動的未來,是實現全鏈條的整體重構。

在疫情推動全球經濟數位化提速與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分級的消費升級與數位化轉型相互驅動,將是全球紅利期消退後,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機遇所在。

結語

張勇在2019年湖畔大學上提到,一號位肯定會做很多不完美的決策,一號位需要的特質是決斷和擔當,因為要面對高度的不確定性。數字經濟時代最稀缺的資源是最具創見的思想,鼓勵和激發人的創造性,是數智化組織的核心。

>>>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危機中,我們應該了解哪些企業數位化升級策略?
    大數據能幫助大家捕捉到這種模式和行為軌跡、特徵。 第二,需研究危機期間出現的行為特徵在未來的持續性。這次危機中,會出現一些特別的行為特徵,比如電視的收視率有很大幅度提升,手遊有一個爆發,DAU很高,還有線上教育流行,旅遊下跌等等。
  • ...受危機影響的人們將需要新的政策來幫助他們度過經濟衰退期...
    美聯儲埃文斯:目前的情況並沒有現代的先例,衰退的速度、嚴重程度和範圍都是獨一無二的;受危機影響的人們將需要新的政策來幫助他們度過經濟衰退期;病毒消退後,並非所有企業都能生存下來,許多工人將不得不重新就業;不同種族群體對危機影響的感受並不平等,(經濟)僅僅在2月份恢復到水平是不夠的。
  • 數位化改變玩具 全球最大玩具公司如何受益於新冠危機
    在最近一次與IMD主席曼佐尼(Jean-Franois Manzoni)的對話中,樂高集團董事會成員,品牌集團執行主席科納德斯妥夫(Jrgen Vig Knudstorp)坦言,這次他們能安然度過新冠危機,也是受益於在市場好的時候未雨綢繆的資金,這讓樂高可以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保持冷靜的頭腦,贏得喘息空間。
  • 國民黨將如何幫助韓國瑜度過「罷韓」危機?
    日前,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與高雄市長韓國瑜以密會的形式,針對多項議題進行意見交換,尤其是對於「罷韓」事件,江承諾要集國民黨全黨之力幫助韓國瑜度過「罷韓」危機。韓國瑜2020年宣戰失敗後,國民黨內部對其敗選有不同的意見。
  • 施耐德董杏麗:企業文化是幫助企業順利實現數位化轉型的關鍵
    在「圓桌會議——商業重構加速」中,施耐德電氣能源自動化全球研發副總裁董杏麗就「企業的數位化轉型」這一話題進行了分享。董杏麗認為,數位化轉型不是技術,只是一個手段,企業文化是幫助企業能夠順利實現數位化轉型的關鍵。數位化意味著變化,變化就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
  • 京瓷如何應對蕭條,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讓企業度過危機的秘訣
    京瓷公司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每次遇到危機,都會安然度過,而且危機過後,企業都會發展壯大不少。 京瓷創業後不久,曾經利用新型陶瓷的特性,生產出用於紡織機械的零件。 和不鏽鋼零件相比,陶瓷零件硬度高、耐磨性好。 因此京瓷接了很多紡織機械公司的訂單。
  • 小鵝通聯合創始人樊曉星:小鵝通如何幫助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WISE...
    在企業服務分會場,我們以「十年企服:崛起與加速」為主題,聚合行業專家、專注企服賽道的知名投資人、行業代表企業,從行業市場環境分析到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從宏觀行業發展洞察到微觀企業服務管理升級,共同探討企服數位化發展趨勢,在十年企服的崛起與加速中,遠見企服賽道的新機遇。
  • 數字時代,誰會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引領者|數位化轉型|數位化|...
    數字經濟正在席捲全球,正在成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全球經濟向數位化轉型和遷移已經是必然趨勢。2020年全球範圍爆發的疫情讓我們突然進入到了一個新常態的世界。在新常態之下,一場復甦競賽已經展開。誰最先進入到復甦階段,誰就佔據全球範圍內的主動權。就目前情況來看,毋庸置疑中國是最早成為復甦的市場。
  • 元培直播:如何提升危機領導力,助力企業復工
    3月15日15:00,戰「疫」當下,元培商學院的企業董事長、總裁及高層新老學員利用周末舉行了一場線上培訓直播課,由艾學蛟博士主講的《如何提升危機領導力,助力企業復工》。面對危機,沒有人能夠完全心如止水,但良好危機領導力的體現,也恰在於能夠控制情緒,在危機面前,處變不驚的定力是領導者快速應對危機事件的重要保證。
  • 全球製造業「斷鏈」壓力如何緩解?GMIS峰會:卡奧斯數位化方案加固...
    化危為機,以數位化助力復工增產GMIS峰會是一個凝聚全球製造業頂尖智慧與顛覆性創意、分享最佳實踐、塑造製造業未來的國際前沿對話平臺。此次峰會中國區首 播則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辦,結合中國企業在應對產業鏈、供應鏈「斷鏈」危機中的中國經驗為各國業界提供借鑑。
  • 企業該如何應對數位化轉型項目的挑戰?
    在捷普(Jabil)贊助的一項調查中,我們詢問了300名在全球各種規模的製造公司工作的技術和業務利益相關者,提出了一系列關鍵問題: 企業正面臨哪些數位化轉型挑戰? 9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仍在進行數位化轉型,還有更多工作要做。這些製造企業之間的數位化水平差異很大。
  • 微盟亮相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 闡述全鏈路閉環模型助力企業數位化...
    在數位化常態階段,很多零售企業在轉型時都將SaaS作為關鍵路徑。在12月11日舉行的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廈門峰會千帆SaaS專場上,微盟集團零售中心運營專家錢華從服務商視角,為與會者帶來全鏈路閉環模型的全景視角和典型方案。
  • 鍾南山連線全球專家:疫情之下,我們度過危機的關鍵是什麼?
    截止到昨天,新冠疫情依舊在全球蔓延,目前累計確診的人數已經慢慢攀升到了251萬以上。(圖片來源:丁香醫生)在這場愈演愈烈的全球疫情中,中國一直在貢獻自己的力量去支援世界。更好的協作方式出現,是人類度過危機的關鍵要素。就拿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時候來說,當時全球有十億人感染,死亡超過4000萬,是歷史上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傳染病。
  • 銷售易胡夫: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挑戰與機遇
    同時,他以國內領先的某智能設備企業作為具體案例,講述了如何通過銷售易CRM幫助企業搭建以客戶為中心的整體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構建完整的客戶數位化平臺,打造「市場線索—客戶—商機—訂單交付—服務交付」業務全流程,實現企業營銷服務一體化,並通過銷售易的PaaS平臺與後端國內、海外業務等系統以及客戶APP、設備的集成,實現企業內部、企業與客戶、人與設備的連接。
  • 傳統企業如何在數位化新時代跨越微笑曲線?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慶瑞、全球組織文化與領導力大師埃德加·沙因、全球知識管理大師野中鬱次郎、北大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等在現場分享最新的管理思維和研究前沿趨勢,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貝發集團董事長邱智銘、藍箭航天董事長兼執行長張昌武、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何煒等企業代表,也暢談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各渠道觀看直播人數逾100萬。
  • 伊頓亞太地區人力資源副總裁Cally Wu:企業應如何度過疫情危機
    上海2020年7月28日 /美通社/ --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現已進入一個新的關鍵階段,伊頓亞太地區人力資源副總裁Cally Wu表示,迫於疫情管控及防治需要,許多組織不得不關閉辦事處並實施遠程辦公,而企業也必須學會適應這一外部突發環境變化以確保業務連續性。
  • 社會企業如何在危機中變得更加強大
    計劃戛然而止,Harambee開始思考如何在突如其來的危機面前繼續前進。 無論是新冠疫情、經濟危機、政變,還是其他危機,社會企業通常會發現,在自己開展工作的社區裡,破壞是常態而非例外。為了了解如何充分利用這種艱難的環境,我們採訪了一些社會企業的領導者,這是我們「擴展路徑」(Scaling Pathways)項目系列工作的一部分。我們想知道這些企業是如何通過短期調整或更持久的戰略轉變來度過危機的。在我們的訪談中,有五個觀點引人注目。
  • 企業在戰略規劃時如何做好危機和風險管理(以華為為例)
    儘管我們都不喜歡風險和危機,但是風險和危機總是會不斷發生的,我們無法避免,我們只能積極面對,提前做好規劃和風險應對,將風險和危機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甚至「轉為危機」,使得危機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個催化劑。企業發展過程中通常會有哪些危機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危機和風險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華為是怎麼做的吧!
  • 騰訊來鑫:如何用數位化解決企業經營中的難題?
    尤其是今年疫情的到來,倒逼大部分傳統企業不得不進行數位化升級。與此同時,今年年初,國家正式提出了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並發布了關於新基建、數位化的相關政策和通知,從國家戰略層面為數位化奠定了方針。基於此,為了更好地關注產業變革,雷鋒網鯨犀頻道與騰訊「千帆計劃」共同打造了「如何利用SaaS賦能企業轉型升級」線下沙龍。
  • 騰訊企點數智化客戶運營解決方案,全面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
    12月11日,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廈門峰會智慧服務與營銷分論壇現場,騰訊企點對外展示服務營銷一體化全方位解決方案。騰訊雲副總裁、騰訊企點總經理張曄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如何與客戶建立互動與雙贏的關係,實現精細化的客戶管理,是企業真正實現持續增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