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們有了正式工種稱謂——「直播銷售員」。近日,人社部等三部門發布9個新職業信息,包括「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城市管理網格員」「網際網路營銷師」「在線學習服務師」「老年人能力評估師」等,以及5個新工種,如「直播銷售員」「網際網路信息審核員」等。此外,還有3個工種升為職業,分別是「防疫員」「消毒員」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員」。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頒布以來,這是其第三次更新發布新職業。2015年,話務員、BP機尋呼員等職業被移除,而快遞員等新興職業被請進目錄。2019年,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電子競技運營師、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13個新職業應運而生。新職業是時代發展的一面鏡子,結合其最近三次變化,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反映出時代性。「芳林新葉催陳葉」,曾經吃香的崗位逐漸沒落,新的服務業崗位不斷增加,顯示了社會分工不斷細化,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從私人旅行線路定製師到遊戲架構師,泥板畫創作員到小微信貸員,我們不難感知到時代一往無前,人們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嚮往;疫情之下,「防疫員」等工種也被上升為職業,何嘗不是時代變化的註腳?
二是強調技術性。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得以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技術性職業冒出水面。在新興行業,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信息安全測試員等一系列跟新經濟、新業態相關的行業正在湧現;在傳統行業,無人機駕駛員等讓農民融入「網際網路+」,物聯網安裝調試員正讓「中國質造」成為現實……技術變遷的推動力量從中可見一斑。
三是越來越個性化。一系列新職業中,不少採用非全時制、靈活就業的方式,更注重熱愛、有趣、自由。電子競技曾經被認為「不務正業」,但現在電子競技運營師和電子競技員位列新職業目錄;隨著直播帶貨越來越火,也有很多人選擇自主創業,成為一名直播銷售員;教育部最新通知說,網際網路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以及自由撰稿人等都是「自由職業」。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新職業的快速發展,更具有了穩增長、穩就業的意義。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解決好城鄉居民就業問題,是保障社會公平的關鍵舉措。疫情之下,一些崗位的從業人員發揮了積極作用,也讓我們看到了社會治理的一些短板和不足。通過把一些新職業納入目錄,可以有力證明他們的價值,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面向求職者,這幾次的新增職業也應該形成啟示:雖然形勢不斷變化,但對應聘者來說,接受專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仍是最主要的一條啟示。這提醒我們,面對新興職業,必須要保持終身學習習慣,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擁抱變化中證明自身的價值。(扶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