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森林》:為什麼要當記者

2020-12-19 澎湃新聞

去年開播的臺劇裡,有三部豆瓣評分9分以上的佳作,《

我們與惡的距離

》、《

俗女養成記

》以及《

想見你

》。不少觀眾才恍然驚覺,臺劇都如此牛了。事實上,從2016年臺灣「植劇場」誕生以來,一場臺劇的「文藝復興」就已開始。這主要體現在臺劇突破傳統鄉土劇和偶像劇的窠臼,不斷豐富類型劇創作,加強社會寫實色彩,讓故事更具現實性,也更具厚度和深度。就比如《我們與惡的距離》討論媒體職業倫理、廢死議題等,《俗女養成記》談論大齡未婚女性處境、臺灣鄉土的去向,《想見你》指涉了邊緣人群、青少年的身份認同,等等。

與《想見你》差不多同期開播、至今仍在熱播的《鏡子森林》,同樣是一部質感上乘的社會寫實劇。它是一部以記者為主角、以媒體行業為核心、討論傳統媒體生存狀態的職場劇。

《鏡子森林》海報

《鏡子森林》也開創了臺灣嶄新的制播模式。該劇分為三季,每季10集,主題不同,三季主題分別為「探索新聞來源」、「數位化點閱率時代」與「財團併購媒體」,並由不同導演執導。市面上的季播劇往往是一季播出後間隔幾個月再播出新的一季,《鏡子森林》季與季之間的時間距離就兩個禮拜。第一季2020年1月4日完結,第二季1月18日開播。

該劇由鄭文堂擔任總導演,有16年記者經驗的鄭心媚擔任編劇。故事從紙媒、網媒《火線新聞》的新聞工作說起,政治組主任高明(楊謹華 飾),為了追查真相,和社會記者侯方平(姚淳耀 飾)、菜鳥文字記者(瑭霏 飾)、菜鳥攝影記者(林柏宏 飾)組成了新聞調查組,面對官商勾結、威脅利誘、勾心鬥角,努力遵循初衷,以手中之筆堅守正義。

火線新聞的新聞調查組

記者高明,是《鏡子森林》中的大女主。

她是一個有正義感、有豐富經驗、熱愛新聞、對職業高度投入的資深記者。她始終認為新聞可以改變世界,記者就是堂吉訶德,在價值迷亂的時代堅守真與善的價值。她性格孤傲、筆鋒犀利,為了挖真相敢於衝鋒陷陣、敢於得罪官商等利益集團。

楊謹華飾演新聞調查組組長高明

但《鏡子森林》沒有神化她,反倒是從她的一次報導「事故」說起。

高明得到線索,正在追蹤一樁銀行貪汙案,涉案金額高達10億新臺幣,但涉案的卻是一個職位不高的銀行經理,顯然背後有隱情。高明要求銀行經理說出幕後主使,銀行經理一把鼻涕一把淚「我不能講,反正不是我拿的」,「我拜託你不要報導好不好,你這樣真的會把我害死」。

要不要報導?在報題會上,高明向總編輯報題,表示還需要多一點時間核實信息,一個星期保證能夠端出有料的報導。結果被總編駁斥,「你在冬眠啊,網絡時代還讓你慢慢調查,有這種好東西就要趕快發啊,放著等著發黴啊。」

新聞求快,信息核實被忽略

這篇只知其一的「銀行經理侵吞10億」的貪汙新聞,成為報紙頭版頭條。當天卻傳來消息,銀行經理在一家旅館自殺了。雖然正在舉行自己的訂婚儀式,高明還是中途趕往案發現場,內疚自責地在車內痛哭。她想起了銀行經理對她的怒喊,「你們當記者是為了什麼?就是要毀掉別人的生活嗎?」

經由這起報導「事故」,《鏡子森林》切入了臺灣媒體人的生存處境。

首先,是網絡時代即時新聞「求快」,給記者帶來的時效性上的壓迫。

眾所周知,臺灣傳媒高度發達,彈丸之地、2300萬人口,有100多家電視臺,300餘個電視頻道,24小時新聞頻道就有好幾個,除此,還有多家大報,數不勝數的新聞網站。要吸引民眾眼球,新聞只能快、更快、再快。深度報導因時效的「滯後」而被很多媒體放棄。

此時就像新晉影帝陳以文飾演的老記者強哥說的,「現在這些即時害死人。以前印報紙,至少還有5小時可以後悔,現在網絡隨便就發出去了。」夠快、但不夠準確的新聞,的確可能毀掉別人的生活。

老記者強哥反倒成了新媒體時代的落伍者

臺灣記者面臨的第二個大難題是:要深度報導還是要點擊量?

大陸媒體有10萬+迷信,臺灣媒體有過之而無不及,畢竟它們的競爭廝殺更為慘烈,沒有收視率和點擊量,就沒有廣告,記者就只能喝西北風去了。

高明的新聞調查組辛辛苦苦寫的無良建築商偷工減料的新聞,點擊量排名墊底;在總編命令下,調查組去拍了女明星的女女戀,點擊量破百萬,總編特地頒了獎狀「狂賀」。高明離職後,新來的組長為了衝點閱率用盡手法、不計代價,她還和總編搞了一個點閱量比賽,連續兩周排名墊底整組裁掉。

新聞調查組要不要向流量妥協?

調查組岌岌可危

記者面臨的第三個尷尬是:寫些抓人眼球、沒啥營養的明星緋聞,點擊量高,也不怕得罪人;但費盡心力寫的深度報導,往往可能牽涉到利益集團,點擊量不高也就算了,擋了別人的財路,往往也沒啥好果子吃。

就比如高明執意調查某建築集團的黑料。第二天開報題會,總編拿出幾份大報的頭版給高明看,人家頭版都有半版建築商的廣告,就《火線新聞》沒有。總編問高明,「這代表了什麼。」

高明說,「代表他們公報私仇。」

總編嚴厲地正色道,「代表你不要再給我搞東搞西,硬是要跟我們的衣食父母作對。」

要廣告還是要真相

可見,在一個各種利益盤根錯節、媒體艱難轉型時代,要成為一個好記者,並不容易。

但如果只是當一個記者,其實門檻並沒那麼高。劇中一再提及的一句臺灣坊間的調侃是,「少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而如果把記者當做一個「跳板」,這個職業接通官商,就像高明說的,「這一行錢跟權在我們眼前晃來晃去,誘惑很多」,有些記者也活得很「滋潤」。

記者行業也有不少誘惑

姚淳耀飾演的社會組資深記者侯方平,就很典型。因為父親的遭際,他內心雖還有新聞理想,可看著整個行業在墮落,他也在掙扎中墮落。他在自白時說,「當記者這個工作就是爽,到處聽八卦,回去寫一寫,領錢;遇到什麼局長啦市長啦,送你到電梯口;你要吃飯啊要喝酒啊,永遠都有人請,還有小禮物可以拿。如果你要過得更爽一點,很簡單啦,你去當一個白手套啊,門神啊,插乾股,日子就很好過啦。」

他如魚得水地遊走在官、商、黑、白之間。別人塞潤筆費,他就收,報導時把對方的負面信息隱去;黑道組織向老人家強買強賣虛假的「能量水」,他畏懼黑幫勢力不敢報導……他跟警察關係很好,他開個了小酒吧,警察護著,有獨家命案警察第一時間通知他;當然警察局若有什麼負面新聞,他也會幫忙壓下去,並偶爾配合警察釣魚執法,做一些正面報導。而有些記者「本事」大一些,跟議員、市長、檢察官都是好朋友,成為名記後轉而從政。

警察與媒體相互「罩著」

《鏡子森林》由此帶有強烈的社會寫實感。它以不同記者的抉擇與轉變,剖析了臺灣政商與媒體利益交換的共生結構,呈現了媒體的墮落與救贖;經由記者調查的一起起重大的負面社會新聞和政客醜聞,針砭了臺灣政商生態的骯髒與混亂。劇中某些新聞,就是臺灣真實發生新聞的復刻。

那麼,在這樣一個時代,記者到底何為?

林中有兩條路,一條曲折坎坷,背負壓力,但通往事實與真相;一條開闊平坦,通往名利與金錢,但常常要出賣良知,良心難安。你要走哪一條?

這是《鏡子森林》這部劇劇名由來。高明曾說,「我寫的每一篇報導就好像,走在森林中的探索者一樣,而這片森林中,有許多面的鏡子,我探索報導的主題,也同時探索自己。」

在鏡子森林裡探尋,真真假假的映射,求索真相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哪怕耿直的高明,也會有失誤。而當記者身陷理想與現實、威逼與利誘等交雜在一起的複雜狀況時,他們所撰寫的報導也是一面鏡子,可以照見他們的內心,探索真相也是在探索自我。

但探索真相併沒那麼容易。高明也曾在年輕時經不起誘惑、涉內線交易炒股;老記者老趙始終以真相說話,卻遭到報復。《鏡子森林》並沒有喊口號式地給出一個想當然的答案。混亂的世界裡,只要求記者獨善其身、單打獨鬥,恐怕也並不現實。但劇中幾個主人公始終相信的是:新聞是有用的,新聞是可以改變世界的。

就像一次地震發生後,不少網友發帖表示,臺灣中部一個山區部落的失蹤人口增多,大部分都不在官方失蹤名單上。感到事有蹊蹺,《火線新聞》的記者突破重重障礙、深入山區,看到災區慘狀。災民向記者求助,「我拜託你趕緊把它寫一寫,報導我們真的需要資源,我們需要幫助。」《火線新聞》第一時間將山區被忽略的災情報導出去,官方求援很快到來。

就連平日裡吊兒郎當的侯方平也獲得了一絲絲成就感:「至少你還可以做一點事,就是把消息傳出去,讓那些受苦的人獲救,你就會覺得,卑微的我還是有點用的。」

是的,這世界需要新聞,哪怕有些記者「墮落」了,這個世界仍需要記者。銀行經理離奇自殺,妻子一次又一次地到警察局門口伸冤,終於等到了遲到真相:丈夫是他殺。她曾痛恨於侯方平對丈夫死亡潦草的跟蹤報導,但她仍對侯方平說,「只是我們這種小人物,講話是沒有人會聽的,所以你們真的很重要。」

至少對於小人物來說,記者真的很重要

如果「第四權」的說法太抬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說法太隆重,但媒體人可以謹記的是,你們是多麼寶貴的發聲渠道——尤其是對於被遺忘、被忽略、被傷害的沉默底層來說,你們或許是讓他們的聲音被聽見的唯一可能。

因為沒有太大的卡司、沒有言情,以及過於專業的內容,《鏡子森林》在大陸的關注度有限。但它是一部質感過硬、值得一看的佳作。隨著臺劇的「文藝復興」,臺灣的多種類型劇蓬勃發展,職場劇也成為一個亮眼的存在。2015年的《麻醉風暴》從醫療行業切入醫療制度思考,2015年的《出境事務所》從殯葬服務業思考生死議題,2019年的《生死接線員》則罕見地以器官協調護理師作為主角,2019年的《最佳利益》是臺灣首部律政職場劇……這些職場劇都有不錯的口碑。它們與《鏡子森林》一樣,以寫實手法訴說職業甘苦,並以職業為窗口,打開對於諸多社會問題的思考。

一部能引起觀眾共鳴的職場劇,不僅是因為它展現的職業自豪感令人振奮,它展現的職業光鮮亮麗令人羨慕,還有它展現的職業困境不單單是這個職業的困境,也是人的困境,社會的困境。我們總是畏懼於呈現一個職業或者一個社會的陰影,其實不必,請自信點,就像當我們看到影子,我們就知道,有光。

相關焦點

  • 這部《鏡子森林》我先贊為敬!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部來自臺灣省的《鏡子森林》。不得不承認,還是很香的!講的是媒體生態,這其間的利害相關者除了官員、記者、記者家屬、檢察官等等。故事算得上緊湊,雖然中間也略有拖沓,但主角的演技都很出彩。楊謹華飾演的記者高明,嫉惡如仇有理想;她的未婚夫王檢察官,儒雅寵妻但卻有一些秘密;手底下的年輕記者也個性鮮明。《鏡子森林》由此帶有強烈的社會寫實感。它以不同記者的抉擇與轉變,剖析了臺灣政商與媒體利益交換的共生結構,呈現了媒體的墮落與救贖;經由記者調查的一起起重大的負面社會新聞和政客醜聞,針砭了臺灣政商生態的骯髒與混亂。
  • 金鐘/恭喜《鏡子森林》姚淳耀奪下視帝!許光漢擁抱比贊超有風度
    記者潘慧中/綜合報導 一年一度的電視盛會金鐘頒獎典禮來了!第55屆金鐘獎26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行,不同以往的是,將由三組藝人分別擔任主持人,成為典禮的另一亮點。目前頒發到戲劇節目男主角獎,最終花落《鏡子森林》的姚淳耀。一旁同是入圍者的許光漢不但大方送上擁抱,還很有風度地比贊。
  • 照片裡的自己為什麼要比鏡子裡的自己丑
    大部分人照鏡子的時候都會覺得「今天怎麼又美了呢」但是當你滿心歡喜的打開手機前置的那一刻心態突然就崩了為什麼自己這麼醜了??那麼照片裡的自己為什麼要比鏡子裡的自己丑呢?有誤差研究表明「凍臉效應」也會導致誤差的意思是視覺上動態的人像比靜態的更好看因為人處在一個動態的狀態鏡子裡的自己可以任意擺動
  • 森林如何「治癒」人類?記者探訪國內首個森林療養基地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通過在森林中漫步、冥想,達到解壓放鬆、促進健康的目的,這被稱為森林療養。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國內首個符合本土認證標準的森林療養基地落地北京,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今天(12月14日)被授牌。森林療養基地長什麼樣?森林如何發揮保健作用?記者今天前往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進行探訪。
  • 為什麼現實中的自己比鏡子中醜30%?|心理學揭示不上鏡的真相
    很多人在照鏡子的時候可能都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感覺鏡子中的自己,會比照相的時候好看一些,然後就會有人覺得自己變醜了很多,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很多人提出真人永遠比鏡子中的自己丑百分之30的樣子,然後就會有很多人奇怪,難道我們的大腦都自帶濾鏡不成?
  • 鏡子可以通靈,不明渠道的古老鏡子不能要!
    比如說鏡子可以通靈,在中國,最早的鏡子在青銅器時代就誕生,當時的人認為鏡子能抓住人的靈魂和生命,所以在古代鏡子也可做護身符之用,以驅邪避惡。 德賽默把鏡子帶回家之後,他的妻子也折服於這面鏡子的精美做工,十分歡喜,不過二人並沒有過多的機會欣賞這面鏡子,第二天,德賽默就被發現死在了自家中,死因是腦溢血 隨後傷心欲絕的妻子不願睹物思人,就將鏡子寄賣,從此鏡子便輾轉反側,先後流傳到了30多個人的手中,巧合的是,鏡子的主人,無一不在幾天之內死亡,而且死因全部都是腦溢血。
  •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那麼好看,拍照卻那麼醜?
    可是,我們平時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明明比這照片要好看一萬倍。這究竟是為什麼?我們的真實顏值又到底是怎樣?別急,看下去你就知道了。結果是——即使是同一張臉,視頻當中的得分也比截圖中要高。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見到明星真人,就會覺得眼前一亮,比照片裡好看太多。所以,下次當你看到相親對象的照片,先別急著拒絕,見個面,說不定有驚喜。
  • 為什麼要選元氣森林蘇打水?讓你忘記發胖的煩惱
    為什麼要選元氣森林蘇打水? 2020-07-31 15:51:28 來源 : 財訊網 現代人是越來越重視健康,會常用中藥泡水喝,幫助改善身體狀況,讓身體能夠保持在健康的狀態,吃要注意葷素搭配
  • 鏡子的「進化史」,鏡子從古至今的「奇特」變化!
    根據物理光學原理,我們知道對於凹面鏡,物體在鏡子焦距之外,物體的圖像被反轉;如果物體在焦距範圍內,將獲得大於真實物體的正圖像。《古今注》的作者是金代崔寶。可見,當時人們已經了解了凹面鏡的原理。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子》一書中,就已經有了對鏡的光學解讀。那麼,古人為什麼要製作人的凸面鏡呢?這可能有兩個原因。
  •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你呢?
    但是大家應該都會發現鏡子裡的樣子總會比照片裡的樣子好看一些,而照片裡的樣子總是感覺有些不像自己,說難聽點,就是有些醜了。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照片裡的醜樣才是真實的自己,鏡子裡的都是美化和虛假的。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也未必。今天就來聊聊,為什麼鏡子裡的你和照片裡的你長得不一樣?那麼到底哪個才是你最真實的樣子呢?
  • 你比鏡子中的自己至少醜30%,那鏡子裡的人是誰
    筆者-小文無論你是不是愛美人士,都一定會有照鏡子的習慣,鏡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儀容,以一副更好的姿態去面對外界。但有些人可能已經察覺到了,自己在照鏡子時明明樣子看上去還不錯,但為什麼自拍的照片卻特別難看呢?難道是我們大腦自帶美顏功能,美化了自己嗎?科學家經過分析後發現,一個人在照鏡子時,自己的真實樣貌至少比鏡子裡的人要醜百分之三十以上,這種奇特的現象和心理學離不開關係。
  • 《公主連接》鏡子是誰 鏡子角色介紹
    導 讀 公主連接鏡子是遊戲角色暱稱,玩家們將知道鏡子是哪位英雄喔,那麼公主連接鏡子是誰、公主連結鏡子是哪個角色呢
  • 成都東客站公廁鏡子正對小便器 網友喊話:設計師,出來聊聊
    ,透過鏡子可一覽男士的如廁過程。11月13日上午10點過,記者來到成都東客站後,拿著照片一路問詢,很快就找到了它:這是一個位於車站負一層美食城區域內的一個公共男廁。走進美食城,先通過一條狹長通道,十幾米後,男廁出現在左手邊。
  • 張玉庭|趣話鏡子
    那是一面凹下去的哈哈鏡,無論誰照,都會發現鏡子裡頭的自已特別特別的小,於是,多多一看到了鏡子裡的那個小不點兒,也就立刻嚇得倒吸了一口涼氣。更糟糕的是,這以後他天天做惡夢,總夢見老鼠氣勢洶洶地撲來,總要嚇得一身冷汗。
  • |《鏡子》
    家明,澤清,張釗就是這部紀錄片《鏡子》的主人公,他們有許多共同點,比如輟學,暴力傾向,沉迷網絡,比如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問題少年。《鏡子》裡有一句話: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父親問他要幹什麼?他說,他要做背包客,浪跡天涯。在採訪中,記者問道:「為什麼要輟學?」家明回答是,受不了父母的控制。第二個問題少年,是澤清。
  • 「十三五」品質東莞建設成就巡禮記者走基層③∣森林公園來了,麻將...
    新開公園周末迎萬人打卡廣東九洞森林公園是東莞森林公園建設的最新成果之一。12月1日15時30分,記者來到了位於樟木頭鎮的九洞森林公園,沿步道進入景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笠逸亭。在狀如鬥笠的亭中,微風撫過水麵,蕩起陣陣水紋,不禁令人感懷「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 示範區的這片鏡子森林,美炸了
    示範區的這片鏡子森林,美炸了 2020-06-07 17:25 來源:浙江在線-住在杭州網 / 記者: / 編輯:李世嘉 導語
  • 元氣森林要加入咖啡市場?相關負責人回應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周子荑)近日,有消息顯示,瑞幸咖啡原人力資源總監冉浩加入元氣森林擔任人力高管,元氣森林或要進軍咖啡市場。對此,元氣森林相關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公司目前暫未規划過咖啡品類。
  • 迷失森林網吧要怎麼存檔 迷失森林網吧存檔位置圖文詳解
    導 讀 迷失森林網吧要怎麼存檔?網吧存檔之後會出現在哪裡?接下來小編就為小夥伴們準備了迷失森林網吧存檔位置圖文詳解,一起來看看吧!
  • 森林裡的奧秘 萬事萬物皆有命
    初夏森林裡的清晨,有著星期日的安靜。陽光穿透層層樹梢,照到地面陰暗處一片蕨葉。鳥聲從看不見的林蔭深處傳來,婉轉而明亮。不久蟬聲響起,唧—唧—唧—,一聲蟬鳴匯成整座山林的交響。「蟬聲似幽靜,但可穿巖石。」松尾芭蕉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