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海高三、初三年級約15萬人返校開學;5月6日,高二、初二年級又約15萬人也返校開學;5月18日,高中、初中其他年級,以及小學四、五年級都將返校開學。
自3月2日開始的在線教育新學期,眼下正經歷著線上和線下的銜接過渡期。當滬上143.5萬中小學生中的絕大部分都迎來線下開學,線上教育是否戛然而止,能否創新升級,形成雙線並行的混合教育新態勢?
「過去,對於教學存在一個思維定式:我在課堂上沒講過,就總覺得沒上過課,造成老師自己心裡也有一種焦慮,」上海市電教館館長、特級教師張治說。而過去好幾周的線上教學後,教師們發現,「不在課堂上講,而在線上講課,好像效果並沒那麼差。」在他以及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的多路專家看來,線上線下融合是教學發展方向。
【讓「用戶」創造內容】
基於線下的學校教育,基本採用的還是17世紀誇美紐斯構想的「班級授課制」。目前全世界基本還是沿用著這樣一種教育組織形式和教學方式:統一的培養目標,統一的課程內容,統一的教學進度,統一的評價方式。但上海市教育學會秘書長蘇忱認為,班級授課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體成長和個性化發展。「另一種學習樣態下,學習的內容與種類更豐富,選擇性更大……」
這兩個多月來,雲集全城上千名基礎教育優秀教師在「空中課堂」為學生視頻授課,提供「託底課程」;而高校方面,漫長寒假之後的復學季,全上海有50多萬大學生開展在線學習,上線課程超過萬門。
以00後為主體的「網絡原住民」,通過網際網路「用戶創造內容」的方式,助推著在線教育在線升級。上海交通大學面向全校學生徵集並整理了9門公共課、28門專業課相關的「學霸筆記」,生物化學分子圖、線性代數方程式、Linux系統代碼符等課程筆記分門別類、生動易懂,此外還有一個線上「難題盒子」,囊括33門課程716道例題,幫助大一至研一學生自學「習題課」。
來自上海開放大學的上海開放遠程教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肖君認為,在線學習特別強調自我導向的主動學習。因此,應當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為主」,例如將自學內容提前發送給學習者準備;又如將遊戲的競爭、升級、獎勵機制融入學習過程中。
【讓數據變成「富礦」】
線上學習數據是可供開掘的「富礦」。張治告訴記者,向長遠展望,在線學習更是一種智慧學習。在混合式學習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觀察整個學習過程,獲得各種學生學習相關數據,並將其應用於輔助學生個性化發展。他認為,特別是在「網際網路+」背景下的教改方向,正在於此。而疫情帶來的線下授課種種限制,「強制」教學過程從資源環境、評價機制等方面先行探索,推著教育者進行創新實踐,為未來打通線上線下的閉環教學模式推開新門。
「前段日子我們專門為線上教學開發的人工智慧教學輔助系統,老師用得愛不釋手,」上海市行知中學校長楊衛紅說。例如,對學生線上答題,可以自動生成錯題庫,經大數據分析後,這些數據都成為教學科研的重要資料。
對於任教高二生物的教科室主任閆白洋老師而言,在系統的考試模式下,教師可以實現接近於人工智慧的個體化評價。客觀題即時獲得評分,綜合題通過拍照上傳……批改後,每道題的得分率,每個學生在知識點上的短板,以及他的「學習畫像」都可見雛形……
「基於知識圖譜的自適應學習,參與到傳統教學過程中,正是未來的方向,」閆老師說,他正加入教學研究課題,探索更為科學地獲取學生學科知識掌握情況,並以此為依據推送相關知識點。如此,讓在線教育成為功能性更強的教學輔助工具。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更加智能化的學習場景,更加精準、更加個性化的學習服務支持,如智能助教、智能學伴等成為可能,」肖君表示,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體驗性強的在線學習時代即將到來。
【讓虛擬更加現實】
事實上,即使最先復學的初三、高三,按照教學計劃,在返校後一個階段,市級視頻課程繼續播出,可以「一校一策」結合市級視頻課,安排中高考前最後一段時間的教學活動,而學生也可以選擇收看相關內容,進行複習鞏固。
在大學,按需申請返校復學成為普遍原則,線上教學也一直不斷線。「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和成熟,青年學生以及青年教師對網課越發適應。」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經曉峰表示,根據原有教學安排,本科學制之內的部分課程本就設計為在線形式。因此,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規律,當前階段能在線授課的,可以儘量在線授課,並確保對教學質量進行有效督導。
揚長避短也自我完善,讓虛擬的變得更加現實,比如網上實驗室。打開雷射器電源,設定冷卻光、回泵光、成像光的功率和頻譜,選擇「光路調節」時序,點擊「執行」按鈕,搭建六束雷射光路……作為上海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之一,華東師大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物理實驗教學中心裡,老師在線指導、發出系統指令,同學則在各自家中順利完成「超冷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製備和物性研究虛擬仿真實驗」。這一自主研發的2019年度上海市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通過網頁直接訪問,供學生24小時「雲實驗」,同時在線人數可達1000人。
1+1能夠>2。張治表示,線上、線下教學任務適合明確切分,哪些可以通過網絡操作來授課,哪些在實體課程展開研討,這種混合式教育與學習正是當下進行全面探索的。與此同時,站在校外教育培訓產業的角度講,這些探索將為其打破物理空間等硬體限制、拓展更多教學方式等帶來全新空間。
也有觀點認為,當前線上教學的深度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正無形中倒逼相關技術發展,無論是虛擬實境、增強現實技術,還是大數據分析、深度學習等機制,甚至電子終端的屏幕護眼功能等。巨大教育需求,刺激應用技術提速飛升,為相關產業找到新的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