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王洪智 實習生 逄雪菲
7月11日下午,青島西海岸新區崑崙山莊小區一個粉色的陶瓷玩具從天而降,砸中了於女士的車,導致車輛天窗玻璃被砸碎,據於女士反映這不是小區第一次有高空拋物、墜物。
於女士家住西海岸新區的崑崙山莊小區,事發當天下午5時左右,她正在家中準備晚飯。據於女士回憶,當時只聽見樓下傳來玻璃被什麼東西砸碎的聲音,「我還好奇是誰家的車被砸了,後來朋友發消息告訴我是我們家的車出事兒了。」得知消息的於女士趕緊下了樓,一位帶孩子的阿姨目睹了這一切。「這個阿姨正好在樓下帶孩子散步,說一開始掉下來的是一個膠帶,第二次是一個粉紅色的陶瓷玩具,只知道是我從我們這棟樓上落下來的,但具體哪一戶並不清楚。」
發現愛車被砸後,於女士當即撥打了報警電話,社區民警來到了現場,進行了取證工作。「民警告訴我後續工作要等周一上班之後才能進行。」於女士說,民警告訴她,如果最後找不出掉落物品是具體哪一戶人家,就只能通過法律途徑起訴,一旦起訴就需要起訴整棟樓。
於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在樓下也有不少圍觀的居民。「當時有的人在旁邊說,這已經不是小區第一次發生這種事情了,前幾天就有人被砸傷了腿,還時不時有垃圾從天而降。」小區居民也找過物業反映相關情況,但都沒有什麼有效的措施能夠避免,「這次只是砸到了車,如果以後砸到了人後果難以想像。」於女士擔憂地說。
目前,此事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傷人事件時有發生,多地媒體也作了報導。半島記者梳理發現,島城也曾發生多起類似傷人毀物事件,例如2019年11月20日晚,即墨溫泉街道一公寓一男子心裡不順深夜借酒發洩,從八樓上拋下多個酒瓶,因危害安全被拘。掉下來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酒瓶、垃圾袋、花盆等物品,甚至還有電視機、啞鈴,被砸中者輕則骨折,重則危及生命。對此,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明確高空拋物屬違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
■延伸:
高空拋物、墜物的民事責任
民法典明確高空拋物屬違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1、增加追償權,打破全樓「連坐」規定
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2、物業公司的責任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3、明確公安機關的調查責任
發生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高空拋物、墜物的刑事責任
1、高空拋物所涉犯罪
故意從高空拋棄物品,尚未造成嚴重後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
為傷害、殺害特定人員故意從高空拋棄物品的,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2、高空墜物所涉犯罪
過失導致物品從高空墜落,致人死亡、重傷,符合規定的,依照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定罪處罰。
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從高空墜落物品,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依照規定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定罪處罰。
為了依法從重懲治高空拋物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從重處罰,一般不適用緩刑:1.多次實施的;2.經勸阻仍繼續實施的;3.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行政處罰後又實施的;4.在人員密集場所實施的;5.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如何預防?
1、小區物業或高層建築管理方
①定期巡檢排查高層樓房的隱患,放置警示標識,發現問題及時修復,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隱患。
②在小區安裝監控,利用技術手段防止舉證困難。但攝像頭的拍攝不得侵犯居民隱私,只能針對建築物外圍。
2、小區業主
①強化責任意識、安全意識,清醒認識隨意拋物可能造成不可預測的嚴重危害,觸犯刑事或民事法律。
②定期排查自家設施的安全隱患,如牆皮、窗戶、空調支架等是否牢固,如有鬆動應及時加固。
③留意自家陽臺、窗臺上的花盆等容易被風吹掉的物品,避免因大風、暴雨等天氣原因造成高空墜物。
④提高警惕,注意高樓牆面裝飾物、窗戶玻璃碎片等墜落物,雷雨天氣儘量減少戶外活動。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