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市,柯橋待駕橋花園小區。
這一天,風和日麗,但一陣詭異的陰風卻悄悄經過……
寶媽用推車帶著14個月大的奇奇像往常一樣在樓下溜達。
就在這時!一塊雞蛋大小的紅色磚塊從天而降,正好砸中奇奇的頭部,瞬間頭部的鮮血就噴了出來,奇奇當場昏迷不醒。
當天,奇奇就被送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救治,經過4天的搶救,醫生無奈地對奇奇父母說道:
「抱歉,奇奇已經腦死亡,我們盡力了。」
腦死亡是什麼概念?
就是大腦發生不可逆轉的傷害,中樞神經系統和腦幹功能癱瘓,最終腦死亡就會變成真正意義上的死亡。
對此,奇奇的母親抱頭痛哭、父親也是兩次撕毀放棄治療申請書,一個幸福的家庭就被一塊磚頭,砸得支離破碎。
高空拋物慘案多,它的威力有多大?
這是一起典型的高空拋物致死案例。
其實,生活中,孩子被高空拋物砸死的例子太多,只不過家長一直沒有放在心上。
去年的血色平安夜,重慶一位墜樓者跳樓時,正好砸死2個高三女生,一位17歲、一位15歲,都在花樣年華丟失了鮮活的生命。
貴州貴陽市,一名10歲男童在家裡閒著沒事幹,把走廊裡的滅火器拿到家裡玩,玩膩了後就直接順著窗戶扔了出去,直接砸死一名中年婦女。
深圳5歲男孩,被高空墜落的玻璃砸中,醫院搶救三天後無效宣布死亡。
南京10歲小女孩,放學路上被不明物體砸傷……
高空拋物的例子屢見不鮮。
高空拋物的威力有多大?
話說回來,高空拋物的威力究竟有多大?為什麼有些人說一個打火機從高空墜落都能砸暈人?
我們先看一下微博上央視新聞的實驗案例,一個80g左右的番茄,從3米高的高度扔下,0.5釐米厚的玻璃會發生什麼情況?
通過這個動圖,我們可以看到0.5釐米厚的玻璃瞬間破碎,而這僅僅是3米的高度啊,也就是二層樓都不到,這是多麼令人恐懼?
可能,番茄從高空墜落的概率比較小,不具備說服力,那麼我們就來個說服力大的例子。
相信許多奶爸、寶媽都喜歡在家裡養花,而花盆一般都擺放在陽臺窗旁,若是熊孩子在窗邊玩,稍有不慎就會把花盆扔下去。
南京市消防支隊特勤一中隊就做過這起實驗,把一個塑料花盆從12米扔下去,地面鋼板會發生什麼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地面鋼板被砸出凹痕。
人的頭部非常脆弱,硬度遠沒有鋼板厚啊,這要是路過一個人,後果不堪設想。
為什麼高空拋物的威力這樣大?
其實,我們上初中物理課的時候,就學習過這個知識:重力加速度。
譬如:花盆落地時的動能=質量*重力加速度*高度
重力加速度9.8米/秒的二次方,質量越大、高度越高,它產生的動能就越大。
換言之,高空拋物都有高度與重力加速度的Buff加成,所以就算是一顆雞蛋,從高空拋落,受到高度與重力加速度的加成衝擊後,都可能會砸死人。
我們看一下《人民日報》繪製的高空拋物威力表:
我們看到,就算是一塊20g的麻將從20樓飛下,都能致人手指骨折,何況其它物品?
14個月男嬰腦死亡,高中拋物誰之罪
浙江14個月大的奇奇被「天降磚塊」砸腦死亡後,警方立刻介入調查,經過查明後得知:肇事者就是奇奇家的鄰居,一個未成年男孩!
又是熊孩子!
事發當天,這個男孩在屋頂玩耍,該幢共24層,當時身邊只有位老太太,老太太曬東西時,小孩在一旁玩,先後往樓下拋下兩塊小磚頭,結果湊巧砸中奇奇。
不過,小孩總歸是小孩子,他們犯錯的背後大都來源於父母的不作為。
譬如這位兇手,犯下如此過錯後,他的父母竟然把孩子藏起來,一直迴避這起事件,連句道歉都沒有跟奇奇父母說,他們也是小孩子嗎?
小孩子不了解高空拋物的嚴重性,我們可以理解。但是成年人也不了解嗎?
由此可見,這起高空拋物慘案的鍋,單純地讓孩子來背並不正確,家長就沒有以身作則,對孩子灌輸相關的安全教育。
那麼,面對高空拋物,家長和孩子都要怎麼做才能杜絕類似慘案再次發生呢?
1.小區全體居民的自覺
高空拋物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所有居民都要在家中做好防範措施:
①陽臺窗戶旁不要擺放易墜落物品,例如花盆;
②定期檢查空調支架、窗戶是否牢固;
③改掉隨手往外面扔果皮、垃圾袋、菸頭等東西的習慣,共同維護小區的秩序;
④最好在窗戶外面安裝上細網。
2.小區物業的強力把控
①做好高空拋物的防範宣傳;
②啟用防高空拋物攝像頭。
3.家長帶孩子注意事項
①家長帶孩子出門玩耍時,避免在高樓附近處行走;
②遠離施工地、廣告牌等存在危險隱患地帶,被廣告牌砸死的人也並不少;
③路過高層時,儘量走有防護措施的區域,路過懸掛物較多的舊樓房時,儘量快速通過。
4.家長對孩子進行高空拋物教育
①通過網上高空拋物的實驗,讓孩子意識到高空拋物的危險性;
②教育孩子不要從高處往下拋東西,也不要獨自在高層附近玩耍。
高空拋物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在一些城市的「陋習排行榜」中,它跟「亂扔垃圾」齊名。
這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同時還會造成很大的社會危害。
各位寶媽,你們有對自己的孩子進行高空拋物的教育嗎?你們覺得文章中高空拋物的罪魁禍首是鄰居家的小孩,還是小孩的父母呢?談談你們的見解吧!
我是兜媽,一位母嬰作者,也是小小兜的母親,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為您提供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如果您有感興趣或想了解的話題,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們,也歡迎來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期待參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