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當兵,17歲入朝參戰,老兵方祖岐說,抗美援朝「是我接受戰爭洗禮、形成革命人生觀的起點,也是我成為合格軍人的起點」。在抗美援朝戰場,方祖岐作為一名機要譯電員,在「戰況簡報」中見證了邱少雲、孫佔元、黃繼光等戰鬥英雄的英勇事跡,感受到上甘嶺戰役的壯烈和志願軍官兵的英勇。他還是志願軍裝甲兵部隊最早看到停戰命令的人,親眼目睹了志願軍將士得知停戰後第一時間的歡慶。這些戰火中的經歷,已經成為方祖岐人生中難以磨滅的記憶,讓如今已經86歲的他回想起來,清晰如昨——
我從電報裡「認識」了英雄們
■戚林海 李弘非 倪超
2018年8月,耄耋之年的方祖岐來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憑弔長眠在此的抗美援朝烈士。戚林海攝
「我在密碼電報中多次翻譯到志願軍官兵爭當『尖刀班』『突擊排』的情景,指戰員們寫請戰書、決心書、血書,不同班排之間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他們是爭著去犧牲啊!」——方祖岐
1950年6月,朝鮮半島突燃戰火,並很快燒到鴨綠江邊。正在江蘇興化中學讀高中的方祖岐,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聲浪中,和許多青年學生一樣熱血沸騰,瞞著家裡毅然報名參軍。當前來招兵的同志問他「家裡同不同意」時,方祖岐沒有直接回答,只說道:「我兄弟姐妹都有,少了我一個沒關係。」1951年7月,方祖岐乘火車到達東北,被編入東北軍區司令部機要訓練大隊,接受為期10個月的政治教育和業務訓練,準備奔赴朝鮮戰場。1952年6月25日,方祖岐所在的坦克第三師通過遼寧安東(今丹東)鐵路橋上遊急造的公路便橋進入朝鮮。「山林在燃燒,城市和農村變成一片片瓦礫。整個行軍路上,幾乎看不到青壯年,婦女、兒童和老人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方祖岐心情沉重地回憶。接下來,在大同江邊闖過封鎖線的經歷,是他第一次面對真實的犧牲,第一次經受戰爭的洗禮。「大同江通道是敵人進行『絞殺戰』的封鎖重點。那天晚上夜行軍時,突然防空槍聲響起,大批『黑老鴉』(B-26轟炸機)成群結隊而來,輪番在我們頭頂呼嘯,俯衝、掃射、扔下炸彈。頓時,夜幕被火光撕裂,山林間一片煙霧火海。當時究竟傷亡了多少人,我們這些初上戰場的人是不清楚的,但後來聽說,前面車上的一個軍務參謀就在那時『不見了』。」方祖岐入朝時是一名機要譯電員,負責志願軍裝甲兵指揮所對志願軍司令部的密碼通信,即「對上臺」。在抗美援朝戰場,從中央軍委和志願軍總部的戰略戰役決策,到各部隊的作戰指揮、政治工作、後勤保障等工作,都要靠無線電密碼通信來傳達。機要人員雖不參加指揮決策,卻知道決策的結果;雖不直接衝鋒陷陣,卻了解作戰的過程。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每天通過密碼電報發出「戰況簡報」,讓高、中級指揮員及時了解戰場全局情況。1952年10月,在不到10天的時間裡,方祖岐翻譯的「戰況簡報」中接連出現許多日後被世人所熟知的戰鬥英雄的名字,以及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10月12日,邱少雲烈火焚身一動不動直至犧牲;10月14日,孫佔元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10月20日,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為部隊前進打開通路;……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的戰報,通過方祖岐的翻譯出現在「戰況簡報」中。「我在密碼電報中多次翻譯到志願軍官兵爭當『尖刀班』『突擊排』的情景,指戰員們寫請戰書、決心書、血書,不同班排之間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他們是爭著去犧牲啊!一次攻防戰下來,許多人犧牲了,活著的人挑起了更重的擔子,其中許多人後來又犧牲了。」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戰爭終於迎來停戰協定的籤訂。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籤發的停戰命令,通過密碼電報傳到各部隊指揮所。方祖岐翻譯了這份電報,成為裝甲兵部隊第一個看到停戰命令的人。「那天翻譯電報時,因為太激動,我的手一直在顫抖。為儘快把電報送到司令員和政委手裡,我急匆匆從譯電室山頭跑向辦報室山頭。晚上林子裡一片漆黑,腳下雜草叢生,我連摔了幾個跟頭才送到。」60多年後回憶當晚的場景,方祖岐依然興奮不已。「你們知道志願軍官兵停戰後的頭等大事是什麼嗎?是洗澡!入朝1年多,大家沒洗過一次澡。你能想像戰場上出現這樣的場景嗎?前一天還和我們打得不可開交的美國兵,一聽說停戰了,竟從對面山頭跑來手舞足蹈地邀請我們過去一起慶祝。」其間,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第三次入朝慰問,裝甲兵指揮所迎來了曾給志願軍捐獻過一架飛機的豫劇名家常香玉。演出就在距離譯電室碉堡僅數十米的小禮堂裡進行。「那天我是譯完電報才去的,演出已經開始,正好趕上聽她清唱《穆桂英掛帥》,印象非常深刻。」在方祖岐看來,祖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支持是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全國人民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