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場機要譯電員,從密碼電報裡「認識」了英雄們

2020-12-25 河青新聞網

16歲當兵,17歲入朝參戰,老兵方祖岐說,抗美援朝「是我接受戰爭洗禮、形成革命人生觀的起點,也是我成為合格軍人的起點」。在抗美援朝戰場,方祖岐作為一名機要譯電員,在「戰況簡報」中見證了邱少雲、孫佔元、黃繼光等戰鬥英雄的英勇事跡,感受到上甘嶺戰役的壯烈和志願軍官兵的英勇。他還是志願軍裝甲兵部隊最早看到停戰命令的人,親眼目睹了志願軍將士得知停戰後第一時間的歡慶。這些戰火中的經歷,已經成為方祖岐人生中難以磨滅的記憶,讓如今已經86歲的他回想起來,清晰如昨——

我從電報裡「認識」了英雄們 

■戚林海 李弘非 倪超


2018年8月,耄耋之年的方祖岐來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憑弔長眠在此的抗美援朝烈士。戚林海攝

「我在密碼電報中多次翻譯到志願軍官兵爭當『尖刀班』『突擊排』的情景,指戰員們寫請戰書、決心書、血書,不同班排之間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他們是爭著去犧牲啊!」——方祖岐

1950年6月,朝鮮半島突燃戰火,並很快燒到鴨綠江邊。正在江蘇興化中學讀高中的方祖岐,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聲浪中,和許多青年學生一樣熱血沸騰,瞞著家裡毅然報名參軍。當前來招兵的同志問他「家裡同不同意」時,方祖岐沒有直接回答,只說道:「我兄弟姐妹都有,少了我一個沒關係。」1951年7月,方祖岐乘火車到達東北,被編入東北軍區司令部機要訓練大隊,接受為期10個月的政治教育和業務訓練,準備奔赴朝鮮戰場。1952年6月25日,方祖岐所在的坦克第三師通過遼寧安東(今丹東)鐵路橋上遊急造的公路便橋進入朝鮮。「山林在燃燒,城市和農村變成一片片瓦礫。整個行軍路上,幾乎看不到青壯年,婦女、兒童和老人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方祖岐心情沉重地回憶。接下來,在大同江邊闖過封鎖線的經歷,是他第一次面對真實的犧牲,第一次經受戰爭的洗禮。「大同江通道是敵人進行『絞殺戰』的封鎖重點。那天晚上夜行軍時,突然防空槍聲響起,大批『黑老鴉』(B-26轟炸機)成群結隊而來,輪番在我們頭頂呼嘯,俯衝、掃射、扔下炸彈。頓時,夜幕被火光撕裂,山林間一片煙霧火海。當時究竟傷亡了多少人,我們這些初上戰場的人是不清楚的,但後來聽說,前面車上的一個軍務參謀就在那時『不見了』。」方祖岐入朝時是一名機要譯電員,負責志願軍裝甲兵指揮所對志願軍司令部的密碼通信,即「對上臺」。在抗美援朝戰場,從中央軍委和志願軍總部的戰略戰役決策,到各部隊的作戰指揮、政治工作、後勤保障等工作,都要靠無線電密碼通信來傳達。機要人員雖不參加指揮決策,卻知道決策的結果;雖不直接衝鋒陷陣,卻了解作戰的過程。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每天通過密碼電報發出「戰況簡報」,讓高、中級指揮員及時了解戰場全局情況。1952年10月,在不到10天的時間裡,方祖岐翻譯的「戰況簡報」中接連出現許多日後被世人所熟知的戰鬥英雄的名字,以及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跡——10月12日,邱少雲烈火焚身一動不動直至犧牲;10月14日,孫佔元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10月20日,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為部隊前進打開通路;……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的戰報,通過方祖岐的翻譯出現在「戰況簡報」中。「我在密碼電報中多次翻譯到志願軍官兵爭當『尖刀班』『突擊排』的情景,指戰員們寫請戰書、決心書、血書,不同班排之間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他們是爭著去犧牲啊!一次攻防戰下來,許多人犧牲了,活著的人挑起了更重的擔子,其中許多人後來又犧牲了。」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戰爭終於迎來停戰協定的籤訂。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籤發的停戰命令,通過密碼電報傳到各部隊指揮所。方祖岐翻譯了這份電報,成為裝甲兵部隊第一個看到停戰命令的人。「那天翻譯電報時,因為太激動,我的手一直在顫抖。為儘快把電報送到司令員和政委手裡,我急匆匆從譯電室山頭跑向辦報室山頭。晚上林子裡一片漆黑,腳下雜草叢生,我連摔了幾個跟頭才送到。」60多年後回憶當晚的場景,方祖岐依然興奮不已。「你們知道志願軍官兵停戰後的頭等大事是什麼嗎?是洗澡!入朝1年多,大家沒洗過一次澡。你能想像戰場上出現這樣的場景嗎?前一天還和我們打得不可開交的美國兵,一聽說停戰了,竟從對面山頭跑來手舞足蹈地邀請我們過去一起慶祝。」其間,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第三次入朝慰問,裝甲兵指揮所迎來了曾給志願軍捐獻過一架飛機的豫劇名家常香玉。演出就在距離譯電室碉堡僅數十米的小禮堂裡進行。「那天我是譯完電報才去的,演出已經開始,正好趕上聽她清唱《穆桂英掛帥》,印象非常深刻。」在方祖岐看來,祖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支持是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全國人民踴躍支前,大批鐵路員工、汽車司機和醫務人員志願到朝鮮擔負戰地勤務和運輸工作,僅東北地區就有60多萬名農民參加擔架隊、運輸隊和民工隊。全國各地的學校還自發掀起「給最可愛的人寫一封信」的熱潮。與方祖岐相濡以沫60多年的妻子,就是當年給最可愛的人寫信的中學生,最終嫁給了「最可愛的人」。朝鮮人民積極擁軍支前,也付出了極大的犧牲。令方祖岐難忘的是,在翻譯的電報中出現了「國際主義戰士樸在根」。他在上甘嶺戰役期間,和另一位農民抬著志願軍傷員向後方轉移,途中躲過敵炮火封鎖,又遭敵機轟炸。他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志願軍傷員,傷員得救了,他卻被彈片擊中,因流血過多而犧牲。2019年3月,方祖岐來到江蘇省泰興市根思鄉,拜謁楊根思烈士陵園,在「三個不相信」英雄宣言前沉思良久。採訪中,方祖岐專門談道:「習主席在慶祝建軍90周年大會上提到『三個不相信』,足以說明它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三個不相信』是抗美援朝精神的集中體現,代表了人民軍隊的鋼鐵意志。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過程中,我們仍需要用『三個不相信』的精神去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退休後,方祖岐將書畫義展全部所得在南京市慈善總會設立了「方祖岐將軍慈善基金」,用於捐助失能老人、殘疾兒童、貧困學子和精準扶貧對象。「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做點善事微不足道。我只是在發『信號彈』,告訴人們,我們這些老黨員、老兵,什麼時候也不會忘記老百姓。」


相關焦點

  • 尋訪抗美援朝老兵 | 方祖岐:​電報中認識黃繼光邱少雲
    方祖岐:電報中認識黃繼光邱少雲  16歲參軍,17歲赴朝參戰,原南京軍區政委方祖岐上將的軍旅生涯,從震驚世界的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作為機要譯電員,他在一道道電波中「聆聽」戰爭進程,從一份份電報中「認識」了一位位偉大的志願軍英模。
  • 我在志願軍38軍當譯電員
    南報融媒體記者 嚴星宇攝   「我16歲參軍入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機要學校進行專業學習,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在志願軍三十八軍司令部機要處當譯電員。」回憶起那段血與火的光榮歲月,抗美援朝老戰士、南京中共黨史學會抗美援朝研究分會副會長鄭光晨覺得非常自豪。
  • 他在電波中「認識」黃繼光邱少雲——專訪抗美援朝老戰士、原南京...
    16歲參軍,17歲赴朝參戰,原南京軍區政委方祖岐上將的軍旅生涯,從震驚世界的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作為機要譯電員,他在一道道電波中「聆聽」戰爭進程,從一份份電報中「認識」了一位位偉大的志願軍英模。倉促出徵,轟炸中認識戰爭殘酷1950年6月,朝鮮半島戰火突燃,10月燒到了鴨綠江邊。
  • 抗美援朝老戰士方祖岐上將:在電波中「認識」黃繼光邱少雲
    16歲參軍,17歲赴朝參戰,原南京軍區政委方祖岐上將的軍旅生涯,從震驚世界的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作為機要譯電員,他在一道道電波中「聆聽」戰爭進程,從一份份電報中「認識」了一位位偉大的志願軍英模。 倉促出徵,轟炸中認識戰爭殘酷 1950年6月,朝鮮半島戰火突燃,10月燒到了鴨綠江邊。
  • 不可忘的英雄們,抗美援朝戰場譯電員,密碼電報裡「認識」他們
    那時候的方祖岐還是一個坐在高中課堂上的學生,伴著朗朗讀書聲,他放下手裡的課本,在的口號裡,來到了招兵辦,負責等級的人問他,你還這麼小,你家裡人同意嗎?不到二十的年輕人絲毫沒有猶豫,他看了一眼遠處的天空,說「家裡不差我一個,但國家需要每一個這樣的我。」那時候的孩子懷著滿腔的熱血,不知前路是哪裡,但他知道,未來要走的路一定踩在他的腳下。
  • 【記憶】「狂轟濫炸下,我在陣地當譯電員」
    【記憶】「狂轟濫炸下,我在陣地當譯電員」 2020-11-08 10:5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抗美援朝老兵|馬鞍山施勳臣:盲發特級電報榮立三等功
    據馬鞍山文明網10月21日消息 年輕時的他,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熱血男兒,用鮮血和生命捍衛著正義;如今的他,是白髮蒼蒼的耄耋老人,用臉上的皺紋記錄著那個年代的艱辛。10月13日上午,記者見到了今年已經89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施勳臣。老人的目光依然炯炯有神,思維依然清晰,口齒依然伶俐。
  • 微視頻|鄭光晨:冒著美軍飛機轟炸,在陣地上做譯電員
    微視頻|鄭光晨:冒著美軍飛機轟炸,在陣地上做譯電員 2020-10-17 1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他拿到國軍全部機要密碼,立下不世奇功,建國後的職務卻只是科員
    上級極為重視,但認為只有呼號表而沒有電臺的機要密碼,不能掌握敵情,因而要求潛伏的同志們再接再厲,獲取敵軍電臺的機要密碼。  電臺密碼是軍事絕密文,國民黨軍控制得很嚴。這種文件,只有艦長或電訊官才見到;密碼一年換兩次,每次更換密碼,都要艦長或機要秘書到司令部機要室領取。
  • 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第五集:西線揚威
    對於中國軍隊出現在朝鮮戰場,「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表現得十分不屑。他命令部隊在東西兩線,發起鉗形攻勢,消滅在朝鮮境內的所有志願軍和人民軍。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反擊打響了!志願軍的突然反擊讓麥克阿瑟措手不及,他慌忙下令部隊撤離戰場,免遭滅頂之災。眼看西線美軍主力正在向著三所裡和龍源裡,這兩處南撤的主要關口迅速逃竄,此時距三所裡最近的第38軍第113師仍然遠在70多公裡之外。即便如此,第38軍軍長梁興初依然向第113師下達了急速穿插三所裡的死命令。
  •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筆墨勁旅」
    當時,在志願軍部隊有很多新聞工作者,他們發揚人民軍隊戰時新聞宣傳的傳統,在抗美援朝戰場採寫了大量戰地報導,推出了數量可觀的報刊。這支隊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對志願軍指戰員發揮了巨大的激勵和鼓舞作用,也為後人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留下了非常珍貴的史料。 韓戰爆發後,新華社、人民日報社先後派出記者奔赴前線採訪。第一位進入朝鮮的中國記者是《人民日報》總編室主任李莊。
  • 連環畫中的保定:曹振峰筆繪抗美援朝戰場英雄史詩
    大國草民·連環畫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曹振峰:連環寫畫抗美援朝戰場英雄史詩1950年10月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後不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軍的戰士們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圖文並茂的連環畫非常符合他們的閱讀習慣,他們在圖案中讀懂意思,還能對照淺顯的文字深刻領會,一個班一本連環畫,大家邊看邊討論,在戰鬥中學習,在思想和技術素質上潛移默化,這種效果比簡單的說教和講課要順暢得多!在這方面,曹振峰得心應手!
  • 毛澤東留下的舊皮箱裡,隱藏著抗美援朝的秘密
    直到1951年1月2日,毛澤東收到一封從朝鮮傳回來的電報,閱完特別憤怒,因為電報原文是用俄語寫的,結果翻譯的很爛,語句邏輯都不通順。  他指著電報大罵:  「這個毛岸英是怎麼回事,工作做成這個樣子。」  毛澤東的心情可以理解,他以為毛岸英在朝鮮玩忽職守,怒了。
  • 北京衛視推出紀錄片《英雄》 致敬抗美援朝英雄
    該預告片通過電影級製作,聚焦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了祖國英勇獻身和無私奉獻的中華兒女,謳歌了時代英雄骨血裡的民族精神,並在70年之後,用回溯的方式展現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深刻在時代血脈裡代代傳承。老兵淚目追憶崢嶸歲月抗美援朝英雄群像重現預告片從抗美援朝戰爭親歷者在和平年代追憶崢嶸歲月中展開——滿頭白髮的抗戰老兵們聚在一起唱戰歌、小心翼翼撫摸戰友發黃的老照片、淚目懷念昔日戰友......鏡頭一轉即是迎接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將觀眾思緒牽引到多年前硝煙瀰漫的朝鮮戰場:志願軍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 工兵英雄張振智:真正的金剛川英雄,抗美援朝戰場兩立一等功!
    提出這些題目的不是數學老師,而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獲得兩次一等功,二級模範稱號的工兵英雄張振智,也就是電影《金剛川》中修建巖裡大橋的工兵連連長原型。二、修橋1951年2月,張振智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戰場,歷任班長、排長、連長,影片中的金剛川大橋的故事,正是時任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的張振智完成的壯舉。1953年5月,志願軍發起金城戰役,但是此時位於金剛川巖裡大橋被炸毀,志願軍部分彈藥物資供給受到影響。
  • 毛澤東在香山住了181天,202封電報手稿今起集體亮相
    1000平方米的展廳裡,202封珍貴電報手稿、62件(套)珍貴文物史料和50餘張歷史照片,按照「高瞻遠矚 革命到底的政治遠見」「運籌帷幄 決勝千裡的軍事韜略」「革故鼎新 獨立自主的世界眼光」「立黨為公 從嚴治黨的領袖品格」「執政為民 人民至上的公僕情懷」「殷殷關切 情深意長的偉人風範」6個部分、17個專題,濃縮展現了毛澤東在香山居住的181天,生動再現了一代革命領袖風範。
  • 今天,讓我們向英雄連隊致敬!向所有抗美援朝的英雄致敬!
    今天,讓我們向英雄連隊致敬!向所有抗美援朝的英雄致敬!戰場上,戰友們一個個倒下,彈藥即將用盡,已經負傷的楊根思仍未放棄,他引爆了僅剩的一個炸藥包。
  • 抗美援朝老兵黃英財:「我在朝鮮當偵察兵」
    他心儀的大片,只有一個主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三八線》剛看完,好看,精彩!電視裡的場面、故事感人,又讓我想起在朝鮮當偵察兵的日子。」黃英財老人退休在家,喜歡看抗美援朝的電視劇。睹劇思人,歲月悠悠。那是刻骨銘心的記憶,那是機智勇敢的磨礪,那是生死相依的情義。
  • 致敬英雄!電影頻道19日起播出抗美援朝系列影片
    王成話音剛落,波瀾壯闊的戰歌《無名戰地》便響起:烈火金剛,屹立人間,英雄的讚歌,傳遍三千裡河山!《英雄兒女》海報1952年,為創作一批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文藝作品,中國文聯組織了一批文藝人士赴朝鮮戰場,親身體驗前線志願軍戰士的戰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