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關於圍棋和少年成長的網劇《棋魂》,讓你「真香」了嗎?
由胡先煦、張超、郝富申等主演的網劇《棋魂》,以8.4分的高分收官。這部網劇改編自堀田由美原作,小畑健作畫的日本集英社同名漫畫作品《棋魂》。在還原日漫原著的基礎上,進行本土化改編,打造了一個既燃情又雋永的故事。
1997年,小學生時光在爺爺家閣樓發現了一個古老的棋盤,無意間喚醒了在其中沉睡千年的靈魂——褚嬴。故事設定褚嬴為梁武帝時的圍棋第一人,愛棋成痴,卻遭小人誣陷作弊,投水自盡。他的靈魂在人間徘徊,只因尚未追求到圍棋的最高境界「神之一手」。時光和褚嬴約定,幫他完成夙願。在此過程中,時光也愛上圍棋,熱血向前,努力成為職業棋手。
在播出期間,這部由日漫改編的網劇竟火到了日本。
不少日本網友要求該劇出「日語版」。還有日本網友評論,剛開始知道《棋魂》被拍成真人版劇的時候,感覺難以置信,帶著疑惑在網上看了,結果感覺「太有趣了吧」「意外的感覺很好」。有網友說:「小時候最喜歡的動畫《棋魂》現在拍成了真人版,我非常開心。內容也很貼近動畫,演員也很帥。」
為了讓改編「本土化」,《棋魂》創作團隊做了大量調研和史料收集工作,在中國文化背景下,高度還原了原著故事結構和人物設定。主創特別聘請了世界圍棋混雙冠軍作為顧問,從劇本寫作階段開始全程參與指導。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劇本大綱就得到了原著作者的認可。堀田由美在信中寫:「對真人劇的改編,開始我也有點不安,但是讀了劇本大綱之後覺得很有趣!不安消失了,變成了非常期待的心情」。
在這部高分網劇收官之際,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話《棋魂》總製片人、小糖人CEO朱振華。
中青報·中青網:在影視劇裡,圍棋這個題材相對冷門,但為何《棋魂》反而引起大家共鳴?
朱振華:觀眾會通過每一盤棋局「外化」的輸贏、每一次挑戰的成功,去感受人物的成長。觀眾對人物的成長、對棋手背後的執著是能夠共情的。無論做任何一個職業,一個人如果能夠執著於此、沉浸於此,這個人物就會發光。
中青報·中青網:將一部陪伴很多人童年的日本動漫改編成網劇,《棋魂》做對了哪些事?
朱振華:把一個知名的日本漫畫翻拍成中國的故事,首先要做到合理的本土化。
改編《棋魂》,首先我們第一件事是把它放在中國的圍棋世界裡,放在中國圍棋的發展過程和歷史邏輯中,讓這個故事有根、有土壤,然後再長出來小光、小亮這些人物。故事是從中國圍棋的環境裡長出來的,這一點很重要。
第二,我覺得《棋魂》的改編是偏線索與邏輯的,寫法和改法比較偏重於寫實。這個故事聽起來很很飄忽,但是你在看的時候,覺得我身邊的人發生的事。比如劇中有一個場景,一個下棋很有天分的孩子,輸掉一盤棋以後說:「我可能不能下棋了,因為我要回去高考。」這件事我相信所有經過中國高考的人,他在剎那間就會秒懂。
中青報·中青網:現在《棋魂》的市場反響很好,甚至「反向輸出」到海外,日本網友也很感興趣。劇方是否有關於「出海」的考慮?
朱振華:我們並沒有想那麼遠。從改編到播出,我們還是聚焦作品本身。首先漫改本身很難,特別是一個經典漫畫的改編,壓力可想而知,怕毀了原著。我們沒去想片子會有什麼結果,始終處於壓力很大的「過程」之中,沒去想特別遠的事,更沒想到要輸出海外。目前沒有出海計劃。
中青報·中青網:把一部經典漫畫改編成「不毀原著」又讓國內觀眾喜歡的真人劇,你認為有哪些關鍵要素?
朱振華:從漫畫到影視作品,實際上是一種跨次元的創作。漫畫有它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有它自己講故事的方法和邏輯。所以換到影視作品裡,原本漫畫的很多方式是無法用的。跨次元的改編創作一定要遵從另外創作的邏輯。
改編第一核心是要得其精髓,深切了解原著的核,理解它且尊重它,把這個核心變成影視作品的出發點,貫穿始終,然後再創作,同時要不斷「校正」,防止走偏。
中青報·中青網:你認為《棋魂》的核心是什麼?
朱振華:執著與執念。執著和執念,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其實千差萬別。(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