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公元前10世紀左右,猶大支派的大衛統一以色列各部落。又經過幾十年徵戰,建立猶大王國。首都定於耶路撒冷。而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死後,因所羅門王在晚年揮霍無度,奢靡成風,激化了人民的不滿。從而使得盛極一時的國家走向分裂。
在北部十個支派組成以色列王國,南部的兩個支派組成猶大王國。根據聖經的記載,這個分裂是由於所羅門王年老時隨著他的嬪妃去敬拜、事奉諸多神明,並沒有照他的父親大衛王的榜樣專一祀奉耶和華,因此招惹耶和華的憤怒。耶和華差派先知示羅人亞希雅在耶路撒冷城外將他的一件新外衣撕成十二片,請耶羅波安拿走十片,意思是上帝在所羅門去世之後會將聯合王國撕裂成為兩個王國。
在以色列王國的覆亡之後,猶太王國的誕生了被稱為「先知」的思想家。正是他們的出現,猶太人的民族意識和宗教思想進一步得到了強化,甚至在國家在政治上也進行了一些改革。新巴比倫王國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帶領下佔領了亞述南部的大部分領土。公元前605年,新巴比倫軍與埃及、亞述聯軍在幼發拉底河畔的迦基米施大戰。結果遭到慘敗,亞述帝國則隨著首都陷落宣告滅亡。
公元前587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進軍巴勒斯坦,包圍耶路撒冷,一年後耶路撒冷陷落,並將耶路撒冷全城洗劫一空,拆毀城牆、聖殿、王宮和民居,下令全城居民全部俘往巴比倫尼亞。史稱「巴比倫之囚」。耶路撒冷變成了一片廢墟。
失去了自由並淪為奴隸的猶太人充滿了對巴比倫人的仇恨與對故鄉的思念。然而,這些被囚禁在遠方的猶太人卻在磨難中加強了宗教思想,並使這個民族擁有了更強大的精神凝聚力。當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後,在每天的要經受失去自由和遭到奴役的痛苦後,他們想起在國家還沒有消失時,就已經有被稱為「先知」的人在國家搖搖欲墜時和當時的形勢,說過這個國家正在滅亡的邊緣。
因為先知們的預言已經成真,以至於他們的話對他們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認為是自己過去信仰不堅定、不虔誠的種種「罪惡」導致的滅亡。
同時,在他們來到當時世界文明中心之一的巴比倫後,看到巴比倫的繁榮,他們雄偉的城市,富麗堂皇的宮殿,與各地進行的商貿往來顛覆了猶太人的世界觀。他們的上帝耶和華開始變成了整個世界,整個宇宙的神。他們認為這些都與神分不開關聯。就是在此時猶太人的得到了提升,到達了新的頂點。
公元前538年,猶太人的解放者,來自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在徵服了巴比倫後,釋放了這些猶太人,並將巴比倫人搶來的物品歸還給猶太人,並且讓他們回到耶路撒冷。
有不少人因為已習慣了巴比倫的生活而留在了當地,而耶路撒冷只是他們精神上的故鄉。而這些人又使巴比倫成為了又一個猶太文化中心。而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還在波斯人的幫助下,修復了耶路撒冷城,並重建了被猶太聖殿。
公元前457年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的先知以斯拉同猶太社團的領袖們協商後,命令所有娶了外族女子為妻的人都必須休掉他們的妻子。同時,向人們宣讀巴比倫文士寫的《託拉》,要求人們學習和遵守教律。這使得猶太教的教義和律法體系逐漸形成與完善。
公元前445年,另一位猶太人尼希米在被尼希米波斯皇帝委派為猶太省的總督後,從波斯來到耶路撒冷,對其進行了一些社會改革,把被奪取的土地歸還給窮人,並減輕了人民的稅賦。組織人們重修了城牆,防止外族的入侵。這都為巴勒斯坦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巴比倫的入侵讓猶太人國破家亡,但是在他們奴役下,猶太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加強了自身的信仰,使其在以後,不管發生什麼都能夠保證自己的文化,信仰不被外族侵蝕。
【參考文獻:《元史》《高麗史》】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