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流浪兩千年卻沒有被同化?跟巴比倫有關

2020-12-25 張濤歷觀

大約公元前10世紀左右,猶大支派的大衛統一以色列各部落。又經過幾十年徵戰,建立猶大王國。首都定於耶路撒冷。而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死後,因所羅門王在晚年揮霍無度,奢靡成風,激化了人民的不滿。從而使得盛極一時的國家走向分裂。

以色列王國和猶大王國

在北部十個支派組成以色列王國,南部的兩個支派組成猶大王國。根據聖經的記載,這個分裂是由於所羅門王年老時隨著他的嬪妃去敬拜、事奉諸多神明,並沒有照他的父親大衛王的榜樣專一祀奉耶和華,因此招惹耶和華的憤怒。耶和華差派先知示羅人亞希雅在耶路撒冷城外將他的一件新外衣撕成十二片,請耶羅波安拿走十片,意思是上帝在所羅門去世之後會將聯合王國撕裂成為兩個王國。

耶羅波安拜祭神像

在以色列王國的覆亡之後,猶太王國的誕生了被稱為「先知」的思想家。正是他們的出現,猶太人的民族意識和宗教思想進一步得到了強化,甚至在國家在政治上也進行了一些改革。新巴比倫王國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帶領下佔領了亞述南部的大部分領土。公元前605年,新巴比倫軍與埃及、亞述聯軍在幼發拉底河畔的迦基米施大戰。結果遭到慘敗,亞述帝國則隨著首都陷落宣告滅亡。

尼布甲尼撒二世

公元前587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進軍巴勒斯坦,包圍耶路撒冷,一年後耶路撒冷陷落,並將耶路撒冷全城洗劫一空,拆毀城牆、聖殿、王宮和民居,下令全城居民全部俘往巴比倫尼亞。史稱「巴比倫之囚」。耶路撒冷變成了一片廢墟。

巴比倫之囚

失去了自由並淪為奴隸的猶太人充滿了對巴比倫人的仇恨與對故鄉的思念。然而,這些被囚禁在遠方的猶太人卻在磨難中加強了宗教思想,並使這個民族擁有了更強大的精神凝聚力。當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後,在每天的要經受失去自由和遭到奴役的痛苦後,他們想起在國家還沒有消失時,就已經有被稱為「先知」的人在國家搖搖欲墜時和當時的形勢,說過這個國家正在滅亡的邊緣。

因為先知們的預言已經成真,以至於他們的話對他們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認為是自己過去信仰不堅定、不虔誠的種種「罪惡」導致的滅亡。

同時,在他們來到當時世界文明中心之一的巴比倫後,看到巴比倫的繁榮,他們雄偉的城市,富麗堂皇的宮殿,與各地進行的商貿往來顛覆了猶太人的世界觀。他們的上帝耶和華開始變成了整個世界,整個宇宙的神。他們認為這些都與神分不開關聯。就是在此時猶太人的得到了提升,到達了新的頂點。

空中花園

公元前538年,猶太人的解放者,來自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在徵服了巴比倫後,釋放了這些猶太人,並將巴比倫人搶來的物品歸還給猶太人,並且讓他們回到耶路撒冷。

有不少人因為已習慣了巴比倫的生活而留在了當地,而耶路撒冷只是他們精神上的故鄉。而這些人又使巴比倫成為了又一個猶太文化中心。而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還在波斯人的幫助下,修復了耶路撒冷城,並重建了被猶太聖殿。

公元前457年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的先知以斯拉同猶太社團的領袖們協商後,命令所有娶了外族女子為妻的人都必須休掉他們的妻子。同時,向人們宣讀巴比倫文士寫的《託拉》,要求人們學習和遵守教律。這使得猶太教的教義和律法體系逐漸形成與完善。

公元前445年,另一位猶太人尼希米在被尼希米波斯皇帝委派為猶太省的總督後,從波斯來到耶路撒冷,對其進行了一些社會改革,把被奪取的土地歸還給窮人,並減輕了人民的稅賦。組織人們重修了城牆,防止外族的入侵。這都為巴勒斯坦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尼希米

巴比倫的入侵讓猶太人國破家亡,但是在他們奴役下,猶太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加強了自身的信仰,使其在以後,不管發生什麼都能夠保證自己的文化,信仰不被外族侵蝕。

【參考文獻:《元史》《高麗史》】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猶太人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幾千年前就開始流浪?值得深思!
    沒有一個迫害過猶太人的民族後來能繁榮起來。——腓特烈大帝猶太民族有著非常長的歷史,這個民族有記載的歲月竟然達到了4000多年。不過這個民族與中華民族不同的是,中華民族一直在中華大地上生存著,而猶太民族確實在不斷的遷移和漂泊之中。
  • 形散而神不散則可不亡:猶太人做到了|百家故事
    (巴比倫之囚)民族文化增強了猶太人的民族凝聚力猶太教是猶太人的民族宗教,在維護猶太人的民族特性和民族凝聚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猶太人在流浪的生涯中始終牢記著自己的故土在西亞,依靠著舉世聞名的團結和頑強性,猶太人在流浪千年後依然沒有被同化湮滅。猶太教作為一支屬於猶太人自己的宗教在維繫猶太人形散而神不散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散布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始終能夠彼此認同並牢牢地團結在一起,傳承、維繫著民族意識和感情。
  • 歷史上的猶太人,四散飄零兩千年之久,為何沒有被其它民族同化?
    從千年之前伊始,由於連年的戰亂,猶太人逐漸失去了自己固有的家園,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到處流浪的生活,走到哪兒算哪兒,但一直以來都沒有融入到任何一個民族。雖然沒有融入任何民族,但猶太人並不是一個血緣民族,只是一個文化民族。如果說跟基督教是世仇,那這又說明什麼呢?
  • 巴比倫人與猶太人的創世神話
    巴 比倫人的創世神話與猶太人的創世神話有著眾多 直接聯繫, 甚至於恩格斯在 《反杜林論》中論斷:"聖經中全部有關創世和洪水的故事, 以上都被證實是猶太人和巴比倫人、迦勒底人與亞述人所共擁有的,一段古代異教宗的教傳說。" 但兩個民族在關於宇宙初始、萬物創造、人類產生以及創世神等的一些方面還是有著較大的區別,所以對兩者創世神話進行深入的比較與研究,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加深對其民族文化內涵的認知和理解。
  • 5780年前的猶太人從哪來?這3個猶太人的重大變故給你答案
    有關猶太人的問題是家庭教育問題,一直被大多數人所關注。因為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猶太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是精英就是富豪。諾貝爾獲獎概率就真切地說明了這個事實。據統計,猶太人獲得了全球22%的諾貝爾獎,這個概率遠遠超出其他國家,甚至是全球平均獲獎概率的108倍。
  • 巴比倫之囚——猶太人數千年苦難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巴比倫可不是《愛在西元前》裡頒布漢謨拉比法典的古巴比倫,從某種程度上說,新巴比倫王們的野心要大得多。其中最有野心的國王要數公元前604年登基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他剛一登基就迫使敘利亞歸順新巴比倫。之後他還率軍徵服了巴勒斯坦,對抗腓尼基城市。
  • 猶太人:因為他們賺不到錢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摧毀了耶路撒冷城,聖殿遭洗劫焚毀,猶太王被挖去眼睛,系上鎖鏈,舉族解送巴比倫,在那裡度囚徒生活達半個世紀,這就是著名的「巴比倫之囚」。幸運的是,新巴比倫王國國運不長,公元前539年被波斯消滅。波斯人出於進攻埃及需拉攏人心的戰略考慮,把猶太人送回巴勒斯坦,允許他們在耶路撒冷再建聖殿、恢復家園。
  • 跨越千年的「愛戀」!猶太人與伊朗為何一直相愛相殺不停歇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聖經》就是猶太人創造的,猶太人在數千年的人類歷史上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古往今來造就出了一大批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和巨商,但是猶太人的發展歷史又是一部充滿血和淚的流浪史、苦難史,在《聖經》中曾經記載,波斯(今伊朗)這個地方是猶太人開始流浪世界的第一個起點。
  • 世界發展史:對猶太人來說,「巴比倫之囚」的歷史意義是雙重的
    百家原創作者:楊凡看歷史各位好,今天繼續給各位講歷史,今天小編給各位要講的是古代猶太人國家的流變,相信那些學過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猶太人吧,猶太人在歷史上可謂是出名了,也有很多的歷史說到猶太人。亞伯拉罕生子以撒,以撒生兩子,即以掃和雅各。據《聖經》記載,雅各因與天神角力獲勝,被後者賜名「以色列」(意為「與神摔跤者」)。雅各率領下的希伯來人也因此被稱作「以色列人」,雅各生12子,其後代繁衍成以色列人的12個支派希克索斯人統治期間,迦南地區發生嚴重饑荒,希伯來人逃往埃及。拉美西斯二世統治埃及期間,他肆意屠殺希伯來人,激起後者的強烈不滿。
  • 猶太人在巴比倫和波斯帝國統治下的猶太人是怎樣生活的?
    所以,兩約之間四百年的沉默期既然在聖經中沒有明顯的記載,那我們就很有必要藉助於史學家的研究來了解那段歷史,以期幫助我們更深入性的認識神在歷史中的作為,同時更幫助我們理解新約聖經的內容。不過,在學習兩約間這四百年的歷史時,為了要與前面的歷史連貫起來,我們需要對在此之前的兩百年歷史做個簡單的回顧。
  • 為什麼猶太人的以色列國被滅亡兩千多年後還能重回故土
    > 古以色列王國和猶大王國兩個猶太人王國先後在公園前6世紀被亞述人和巴比倫人滅亡,之後的猶太民族在世界各地流浪,2000多年來,但猶太人有這很強的民族認同感,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沒有被同化,有著堅定信仰。
  • 猶太人跟伊朗為什麼是宿敵?
    2000多年前,伊朗先人——波斯的居魯士大帝,解救了身陷巴比倫敵國,整個民族淪為奴隸的猶太人,從而使整個民族得以保存和延續。難道說2000年之後的伊朗人,還沒有他們祖先那麼寬容嗎?其實並不然,在伊朗的猶太人,2000多年來並沒有遭受到什麼殘酷性的迫害和敵視,但限制和歧視到也還是存在的,畢竟歧視限制猶太人,在二戰以前的西方世界不太太普遍在上個世紀初伊朗愷加王朝立憲運動中,伊朗的猶太人政治地位得到極大地提高,他們已經被允許代表進入議會,參與到國家政治活動中。
  • 作為猶太人的分支,與巴比倫人的血緣相近,被稱為以色列人
    猶太人除了少數殘餘的平民以外,曾於公元前587年被迦勒底人尼布甲尼撒二世從他們的本國放逐到了巴比倫尼亞。後來他們在居魯士的保護下,回到了故城耶路撒冷,並在那裡重建了神廟。我們在前面曾經指出,居魯土就是於公元前539年推翻巴比倫最後一個迦勒底統治者那波尼德的波斯徵服者。猶太人被囚禁於巴比倫尼亞約50年,許多史學權威認為在此他們在種族和思想上同巴比倫人有相當大的混雜。
  • 深度:看猶太人如何走出「劣根性」,讓猶太教成為猶太人的象徵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民族,像猶太民族那樣,雖沒有產生引人矚目的帝國和文明,卻有巨大的影響力。猶太教和基督教其實本屬於同源。被猶太人視作「聖城」的耶路撒冷,同時也是基督教教徒眼中的「聖地」。
  • 巴比倫的救贖與想像
    他曾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執導過150多部歌劇,跟2000多位歌劇演員打過交道。按理說,他只需從過往經驗中抽出一些,即可輕鬆掌控一部全新製作的歌劇。但對於《納布科》,他準備了整整一年。「毫無疑問,《納布科》是一出歷史劇。泰米斯託克萊·索萊拉的劇本靈感來源於《聖經》。從巴比倫王,到耶路撒冷聖殿的摧毀,再到希伯來人被流放到巴比倫王國,這些都是歷史元素。」
  • 未解之謎:新巴比倫王國真的修建過通天塔嗎
    有人認為通天塔的原型,就是巴比倫城內馬都克神廟大寺塔。這座塔建於新巴比倫國王那波帕拉沙爾及其子尼布甲尼撒在位時。尼布甲尼撒曾下令:一定要將塔頂提升,以與天公比高。大寺塔共有7層,塔頂上修有供奉馬都克神的小廟。考古證明,修建大寺塔所用的材料是磚和瀝青,與《聖經》中對通天塔的記述相符。這座高達90米的大塔,在古代確實能給人以通天的感覺。
  • 猶太人是何時進入中國的
    可憐的猶太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四處流浪,世界各地都留下了他們的影子。在我們中國,也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猶太人是何時進入中國的 第一種觀點認為猶太人是周朝進入中國的。
  • 悔改,自譴的神學基礎,「巴比倫之囚」的後遺症
    耶路撒冷被毀,上帝對大衛子孫的應許破滅了,耶和華的殿,神聖的居所也被剷平了,說到「巴比倫之囚」,這是最著名的一次,也是猶太人最後一次被擄到巴比倫。這段歷史最終成為猶太人最傷痛的記憶,對整體猶太人造成了心理傷疤。《耶利米哀歌》就通篇運用反問「何竟」至此,來哀悼「巴比倫之囚」。那麼,猶太人是否認為是自己的神太無能了呢?並不是的。
  • 與猶太人齊名的流浪民族吉普賽人,都曾遭遇哪些歧視和迫害?
    許多人可能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猶太人。的確如此,二戰期間,超過五百萬猶太人被納粹德國瘋狂屠殺。 但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與猶太人齊名的另一大流浪民族吉普賽人,其實也是希特勒極端歧視和屠殺的對象,當時,超過50萬吉普賽人被關注了納粹的集中營,並最終被殺害。然而,如此遭遇,吉普賽人卻並沒有獲得等同於猶太人的同情,其影響力更是與猶太人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