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2020-12-16 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小鞋子》是馬吉德·馬吉迪1998年的一部作品,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雖是孩童演繹,卻是獻給成人的童話,以孩童的視角來喚醒人們對於自己童年時的記憶,讓觀眾認識到貧困生活並不能改變純真善良、快樂幸福的心理狀態。

一、敘事結構:因果式線性敘事結構下,雙層的敘事節奏

1、因果式線性敘事結構

《小鞋子》這部影片的敘述,是以時間為主要敘事關係,圍繞一個「小鞋子」主題事件的展開的故事關係。

故事因果關係就是整部影片的敘述動力,以線性時間戲劇化展開故事,沒有插敘和倒敘,敘事鏈單一。但是追求情節結構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完整結局,強調外部衝突和動作強度。

《小鞋子》故事結構就是以9歲的哥哥阿里不小心弄丟了7歲妹妹的唯一的外出鞋子為敘事起因,用兒童視角和心理展開故事的衝突和矛盾心理,兄妹倆如何解決穿鞋、如何找鞋,如何重現希望,最終得到新鞋子為圓滿結果。

因果式線性結構,是常見的電影結構模式類型之一,一是指該結構模式主要以事件的因果關聯為敘述動力來推動敘事進程 ;

二是對其敘事線索以單一的線性時間展開,很少設置判斷時間進程的插曲式敘述,更不作一條敘述線索以上的並置性(對比、交織、復調式等)處理。

導演馬基德·馬基迪用兒童之間的故事,表面上簡單的因果單線敘事結構,通過成年人和兒童的敘事角度差異,實際上形成了一種「互文性」的空間敘事關係,產生了很強的暗示意義。

當成人觀眾從現實回望童年世界,在無法回返的標誌性童年事件中重鑄個人記憶,兒童又在緊張的故事情節中,努力尋找通向現實的成長道路。

2、 內外雙層敘事節奏:

①外在節奏:多次奔跑穿插

影片整體節奏並沒有急迫,生老病死等強烈而明顯的緊張節奏,只是通過緩緩而來紀錄片類型的角度敘事。

外在的節奏最緊張的時刻都體現在兩個孩子的奔跑上體現。兩個孩子丟了一雙鞋,為了能夠滿足都有鞋穿需要兩人在路上瘋狂奔跑,爭分奪秒。在巷子口一句話不多說,拖鞋換鞋接力賽跑。

妹妹薩拉因為穿著哥哥的鞋過大,在奔跑途中將鞋掉進水溝,一隻鞋順水而漂流,薩拉沿著溝邊追趕奔跑。

影片後期哥哥阿里為了能夠賽跑得到第三名,揮汗如雨瘋狂奔跑,被人推倒也快速爬起迎頭追趕。

導演刻意重複大量的奔跑鏡頭作為敘事的動因,阿里奔跑形式延展敘事時間,利用時間框架中緊急程度,使得故事節奏快慢有序,增強戲劇張力。

同時,兩個孩子奔跑形式,把劇情推向緊張氛圍,讓觀眾也為之焦急,調動情緒。

②內在節奏:人物情緒起伏

兩個孩子的心理是整部影片的內在節奏。

阿里丟鞋對妹妹愧疚的留下眼淚,在學校被教導主任訓斥上課遲到,穿著破運動鞋的妹妹在學校的自卑......

影片最高潮的情節也是在於隨著孩子的情緒而變化,人物心理構造了影片敘事的內在節奏。

我國明代的理學家李贄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說」,在《焚書》中他說道: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藝術創作要有真心,要表現藝術家的真情實感,如兒童那樣純潔自然,不帶偏見。兒童影片只有保持純真的童心,才能接近美,認識美,創造出藝術美。

二、鏡頭語言:長鏡頭與「鞋」的多次特寫鏡頭相結合的運用

1、 長鏡頭的運用

導演的《小鞋子》中,大量運用了長鏡頭的拍攝手法。影片中的長鏡頭敘事將溫情脈脈的生活景象印契在觀者的心中,極易引起鑑賞主體與對象的心靈共振與情感共鳴。

長鏡頭理論的創始者巴贊認為「電影攝影的客觀性自然性賦予了它一種所有其他畫而創作都不具備的可信度質量」,「世界的形象被自動的不受人為創作幹預的拍攝下來」。

在影片的最開始,導演就用一組長鏡頭向觀眾展示修鞋者修補鞋子的真實場景,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同時也暗示了影片的主題。

影片中,許多奔跑的場景,也都是用長鏡頭進行展現,猶如《阿甘正傳》中的阿甘,他們的這種奔跑並非是簡單意義上的奔跑,而是蘊含著希望與信仰的奔跑。

2、細膩的鏡頭特寫:

①鞋子的特寫鏡頭,深入莎拉的心理變化

莎拉第一次穿著阿里的破舊運動鞋去學校,在體育課上同學們排隊測立定跳遠時,導演用慢平移的特寫鏡頭展示每位女孩子的各式各樣的鞋子。

當鏡頭到莎拉破舊的鞋上,莎拉向後退了一步,躲在陰影中,精妙之處在於並沒有給莎拉面部表情,觀眾就已經感受到顯明的鞋子新舊對比下,7歲的莎拉自卑而尷尬的心理狀態。

當有同學滑倒,老師說做運動還是要穿運動鞋時,鏡頭給到莎拉面部特寫,露出了驚喜的笑容,隨後是腳上那雙破運動鞋的特寫,莎拉堅定的向前邁了一部重回陽光下。

②吹泡泡的特寫鏡頭,體現唯美童心的可貴

一雙破舊的運動鞋,加深了兄妹間更為密切的聯繫。阿里放學歸來,和莎拉一人負責一隻鞋,在院子中間刷起來。

兩個人邊刷鞋,邊製作了五彩的肥皂泡泡飄在空中,導演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用在兄妹倆面部和泡泡重疊畫面,展現童真之美。

在艱苦的環境,緊張的情緒,孩子們純潔而真摯的情義,是最本真的情感體現。

孩子們夢想單純而直接,牢固而執著,有些稚嫩但透著天真,展示著童心的可貴和良善的品德,在這裡,愛、夢想和追求融合在一起,難分彼此。

馬基迪執導的電影《小鞋子》放棄了鴻篇巨製的宏大敘事,也遠離了成人世界的慣常習好和審美偏執,站在人類理性的天平上,剝離出凡俗人生浮華的表面,聚焦於兒童的日常生活和心靈世界並衡量其可貴的天真和豐饒的美好。

三、三重主題遞進呈現:家庭教育、社會善意到人文主義關懷

①家庭教育賦予孩子積極樂觀、勇擔責任的生活態度。

阿里和妹妹的善良和堅持,在影片中多次透露了來自家庭教育的細節。家境雖然貧寒,爸爸對媽媽的寵愛有加,即便家境困苦,父母依舊讓阿里送給鄰居老年夫婦一晚熱湯。父親義務幫忙,即便糖在手邊,也不會輕易拿公共財產的一塊糖。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 :「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

一個健康的家庭,父母雙方應該彼此相愛,對周邊的人充滿熱情,盡力所能的力量去幫助他人,對待每一份看見和看不見的責任,都堅守原則去守護。

家庭是孩子的幸福入口,父母是守門人。父母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了兄妹倆的處事態度,而正是因為阿里和莎拉的可貴的人格魅力,才會讓影片充滿了人文教育價值。

②社會善意流動之下物質匱乏也無法阻擋人內心的豐盈成長

家庭出身不是每個人可以決定的,雖然生活貧困,但可以選擇對待生活的態度。

阿里和爸爸去富人區找工作,雖然有尷尬的處境,但最終得到了滿意的招待和工作機會,導演也用鏡頭描繪了一幅貧富共生的和諧環境中。

影片中通過各種敘事結構,讓觀眾充分感受到伊朗國土民情,社會風貌和精神風貌,也同時讓我們深刻理解到社會體制中中存在的社會階級、階層之間的差異和關係。

影片傳達的是一份溫暖而深沉的感情,領會到一顆愛他人、愛世界的心靈,將現實思考和審美體驗連成一片。

③人文主義關懷

兄妹兩人沒有喪失淳樸勞動人民的善良的品質與人性美,在發現了鞋子已穿在同校另一女孩腳上時,兩兄妹放棄了對本就屬於自己的這雙鞋子的追尋,只因為看見了她的生活一樣清苦。

在貧困區與大都市環境強烈的對比中,展現各種人際的冷漠與隔閡,但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中,導演都在試圖傳遞人性價值,一個社會人文環境善意循環。

影片結尾導演用一池水、一群魚、一雙曾拼盡全力的小腳,小魚圍親吻著剛奔跑留著血的雙腳,水中畫面清澈純淨,跟體現了影片主題升華。

寫在最後

《小鞋子》這部影片,是一部優秀的兒童教育影片,更是一部傳遞人性溫暖的「成人童話」。

雖然群像是窘迫景況下生存的兒童,導演沒有表現出廉價的同情,而是體現出了尊重。始終用溫情的目光關注著人物命運的發展,平等的傾聽。

影片的主題意蘊也不局限在一隅之間而是仿如一面純白的鏡子,折射出不同的人性深意和暖意。生活的樂觀向上本片的主題傳遞,充滿了濃濃的溫情和暖暖的人文關懷。

深度解讀圖書與影視,賦能自我與家庭,我是榮榮,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主題呈現等方面探討《鐵達尼號》的魅力
    因此本文將從「敘事架構、視聽語言、主題呈現」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對深度進行解讀敘事結構:運用敘事策略,零碎的記憶會產生一種斷裂感,增加情感張力,視聽語言:細膩的畫面給人以美妙的視覺體驗,恰到好處的音樂渲染環境和氛圍,主題呈現:極端設定災難環境,生死考驗激發人性光輝,愛情永垂不朽1敘事結構:採用敘事策略交織主時空和次時空
  • 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接下來我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七號房間的禮物》是韓國著名「治癒系」導演李煥慶的作品。導演李煥慶,第一部電影愛情喜劇片《那小子真帥》,而後通過《方糖》和《冠軍》兩部溫情催淚片在韓國確立了其"治癒系"導演的地位。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三個層面解讀《一條狗的使命》
    下面,我將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三個層面深入解讀:·01、敘事結構:綴合式團塊敘事,強調使命揭示多內涵主題·02、鏡頭語言:低機位拍攝配以旁白,形成新奇的觀影感受·03、象徵意義:情感景物富含隱喻
  • 從敘事手法、鏡頭語言及主題寓意探析《羅拉快跑》
    提克威導演採用別具一格的敘事方式,遊戲娛樂式的媒介語言,呈現了具有深刻寓意性的故事內容,形式與內核中兼具創新性,成為獨特經典之作。因此,我將從敘事手法、鏡頭語言、主題寓意及現實意義解讀影片的深刻內蘊,在剖析影片表現手法的同時談談該片對我們現實的啟示。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通過《午後時光》的劇情內容及觀眾的評價,我發現很多人都被這部影片深深地打動,但單純地從短片內容著手,並不能將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今天我將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觀影方法」這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經驗,談談如何高質量的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通過《午後時光》的劇情內容及觀眾的評價,我發現很多人都被這部影片深深地打動,但單純地從短片內容著手,並不能將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今天我將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觀影方法」這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經驗,談談如何高質量的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 從人物塑造、鏡頭語言、敘事結構解讀電影《鋼的琴》的獨特魅力
    所以今天我將從「人物塑造、鏡頭語言、敘事結構」這三個方面,為大家解讀《剛的琴》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人物塑造:通過三個階段展現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成長,使主人公更加豐滿充實鏡頭語言:通過大量水平鏡頭和超現實場景的表現形式,體現整部影片悲而不傷的基調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 從歐·亨利手法、鏡頭語言和主題呈現解讀德國短片《禮物》的魅力
    德國短片《禮物》,又名《最棒的禮物》,豆瓣評分8.3,是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動畫學院畢業生Jacob Frey的畢業設計作品。該片僅4分12秒,卻在2015年3月27日上映後斬獲59 項大獎。作者Jacob Frey 也因此直接被迪士尼動畫工作室挖掘在門下。短片《禮物》講述一位腿部殘疾的男孩,因不願接受殘疾的現實,從而斷絕與外界聯繫,整天在家沉溺遊戲。
  • 從敘事手法、視聽語言、主題呈現角度解釋《少年的你》的教育意義
    接下來,我們從事手法、視聽語言、主題呈現,三個角度來分析《少年的你》背後蘊含的教育意義。敘事手法:用倒敘一步步還原事件,鋪墊與情節環環相扣《少年的你》可以拆分成三條主線:一、校園暴力 二、陳念和小北的關係發展 三、陳念的個人救贖。三個故事互相映襯,情節節奏明快,步步遞進。
  • 豆瓣9. 2《小鞋子》:丟失的鞋子的背後,是一場溫情的奔跑
    電影使用鏡頭語言以及溫情的敘事風格則為影片添加了藝術魅力,再現了新式電影寫實風格的淳樸之美。我將從這部影片所使用的鏡頭語言和敘事風格兩個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的製作魅力,進一步敘述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的現實意義以及給我帶來的思考。
  • 豆瓣評分9.2《小鞋子》:以愛之名奔跑
    《小鞋子》的英文片名為《天堂的孩子》,譯名聽起來美好,而電影卻如同一首帶有諷刺性的詩篇,將天堂與貧窮聯繫起來。本文將從敘事、人物、鏡頭和藝術風格四方面解析這部最為經典、最為真摯的兒童電影。角度電影《小鞋子》從兒童視角展開敘事,影片以長達1分40秒的長鏡頭拉開序幕,畫面中出現一雙滿是褶皺、十分破爛的粉色小鞋子。被骯髒蒼老的雙手修補著,而後鏡頭切至修鞋老人和阿里的全景。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性電影《鋼琴課》的魅力
    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主題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鏡頭語言的呈現:影片畫面整體陰鬱且細膩,襯託出了艾達內心的抑鬱與苦悶事物的象徵意義:鋼琴、鏡子、裙子上的破洞等事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值得深思
  • 豆瓣9.2高分《小鞋子》:宅家時一部家長和孩子必看的優秀影片
    1997年的伊朗兒童影片《小鞋子》是伊朗首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電影,也是中國觀眾最早接觸的伊朗兒童電影之一。這部電影豆瓣9.2高分,20W+的熱評,在89分鐘的劇情裡,導演馬吉德·馬吉迪講述了一對兄妹和一雙鞋子的故事,一併唯美的捕捉到了伊朗社會與文化的縮影,以及人性關係中的善良與美好。
  •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反思三層面來解讀《來電狂響》
    前言《來電狂響》雖然是一部翻拍電影,電影的類型定位於輕喜劇,但是卻能夠在敘事結構上採用綴合式團塊敘事,使用大量的近景和特寫鏡頭,在劇情中融入了當今社會流行的熱點話題,使得角色能夠在極小的空間裡就能產生巨大的人物張力,把一系列角色之間的戲劇衝突能夠通過一個小小的手機展現出來,讓觀眾在輕鬆幽默的劇情中感受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發出自己與影片的共鳴和思考
  • 從視聽語言、敘事架構、主題思想解讀《菊次郎的夏天》的經典意義
    《菊次郎的夏天》全片以絕佳的視聽語言呈現出故事的奇妙情境;採用雙線交叉式敘事架構,構造出兒童視角和成人視角不同的故事脈絡,在雙線交互中給人以穿透內心的情感共鳴;通過荒誕幽默的公路故事傳遞出最溫情的主題思想:與過去和解,才能找到自我、療愈人生,縱然滿身傷痕,也要以愛面世,溫暖世間,做一個溫暖純良之人。
  •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下面我將從影片的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三個方面帶大家再一次感受《機器人總動員》的魅力。一、敘事手法:愛情故事線和人類努力返回地球的故事線敘事手法是指電影的敘事手法,依據文學敘事學或符號學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結構的理論。
  • 《美麗人生》:從敘事手法、視聽語言、主題呈現解析電影魅力所在
    1997年,電影《美麗人生》在義大利上映了,一舉囊獲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共70個獎項。《美麗人生》豆瓣評分9.5,很多人說:"如果一生中只能看一部電影,那一定要看《美麗人生》,因為在裡面你可以看到真善美,也可以看到假惡醜。"
  • 從敘事結構、敘事策略和敘事方式三個方面來解讀《活著》的魅力
    《活著》這部小說在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小說的成功不僅在於它的深邃主題,也在於作者的深厚筆力,今天我來解讀分析這部小說的獨特魅力,從三個方面展開敘述:小說的雙層敘事結構;小說中運用了重複和中斷的敘事策略;無處不在的溫情敘事方式。
  • 再刷豆瓣9.3《盜夢空間》:從敘事角度淺析這部科幻片的魅力所在
    於2010年7月16日在美國本土首映的《盜夢空間》絕對是其中之一,影片目前在豆瓣積累了131萬+的評價,評分高達9.3分,且有70.5%的觀眾給了五星好評。
  • 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拍攝手法3個角度再看《辛德勒的名單》
    時至今日,這部影片依舊經典,豆瓣評分高達9.5,我看了兩次這部電影,第一次驚嘆於電影中戰爭的無情以及辛德勒的勇敢無畏,現在再看,發現片中更多精彩的細節,更加驚豔於其製作手法的高超。今天,我將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拍攝手法三個角度去發掘這部電影著作給我們帶來的藝術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