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物塑造、鏡頭語言、敘事結構解讀電影《鋼的琴》的獨特魅力

2020-12-16 小魚吃書

小成本高分電影《鋼的琴》是青年導演張猛的代表作,豆瓣評分8.4。影片講述了下崗工人劉桂林為了能夠繼續撫養女兒,決定滿足女兒擁有一架鋼琴的夢想,想方設法拉著以前的工友們動手造鋼琴的故事。2011年這部影片獲得第28屆邁阿密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主演王千源也憑藉這部影片獲得第23屆動靜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主人公陳桂林是個略有音樂天賦的人,下崗之後他自己組建了一個小樂隊謀生。妻子小菊另攀高枝跟了一個賣假藥的商人,要跟他離婚,還提出帶女兒小元走,女兒喜歡鋼琴,聲稱誰給她買鋼琴她就跟誰過。

為此,陳桂林先是四處借錢打算給女兒買一架鋼琴,遭到多次拒絕之後又帶人去學校偷鋼琴被抓,最後因在圖書館看到一份與鋼琴製造有關的俄國文獻,決定帶領以前的工友一起動手造一架「鋼的鋼琴」。

這部電影表面上是在講父愛,實則是在講以陳桂林為代表的上世紀90年代下崗工人們,因工業改革遭受的生活巨變和心理動蕩。這本身是一個讓人感到悲傷甚至的悽慘的故事,但影片整個的基調卻是悲而不傷、樂觀向上的。所以今天我將從「人物塑造、鏡頭語言、敘事結構」這三個方面,為大家解讀《剛的琴》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

人物塑造:通過三個階段展現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成長,使主人公更加豐滿充實鏡頭語言:通過大量水平鏡頭和超現實場景的表現形式,體現整部影片悲而不傷的基調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敘事結構:以給女兒製造一架鋼琴為主線,又以大煙囪的去留和與淑嫻的愛情為副線,展現故事影片中小人物在特定的時代變革中的心理動蕩。

01、在人物塑造方面,通過三個階段展現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成長,使主人公更加豐滿充實

①跟妻子爭奪女兒撫養權:生活窘迫也要想方設法完成女兒的鋼琴夢,為了挽留女兒開始自己動手造鋼琴。

影片開場,妻子小菊跟陳桂林在廠房外談離婚的時候提到要帶女兒小元走,說女兒跟著他不會幸福。當時的陳桂林不服輸,他說女兒跟著他很幸福。

無疑他是愛女兒的,即便生活窘迫也要給女兒創造條件學鋼琴。對鋼琴老師的低聲下氣、在學校偷練琴被發現的不斷懇求,還有夜晚叼著煙織毛衣的場景。這個時候對陳桂林來說,女兒就是生活的希望,所以他不會服輸、不會放棄。

在借錢和偷鋼琴都行不通的時候,他在圖書館看到一個製造鋼琴的圖紙,開始凝結昔日的工友們一起自己製造鋼琴。

②主動放棄女兒撫養權:與淑嫻的爭執,讓陳桂林意識到自己無法給女兒帶來更好的生活,於是主動放棄造鋼琴。

當陳桂林接到法庭的傳票,向淑嫻訴苦,說小菊為撫養權提出了訴訟。淑嫻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認為小元跟著她媽會幸福,就算陳桂林造出鋼琴也沒辦法留住小元。

陳桂林認為淑嫻是因為小元會成為他們共同生活的累贅,為此兩人不歡而散。在這裡導演恰恰是在借淑嫻的口,說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即便鋼琴造出來,女兒也不會留下。

在我看來,跟淑嫻的爭吵讓陳桂林已經意識這個事實卻不願承認。後來淑嫻與自己疏遠,開始和以前的工友王抗美親近,同時製造鋼琴的種種不順利,讓他發現自己一意孤行不但無法挽留女兒,還讓自己陷入被戀人牴觸,與朋友決裂的窘迫境地,於是放棄製造鋼琴。

③與過去告別:重新開始製造鋼琴,與工友們最後一次集體工作,與逝去的時代和生活告別,迎接新的生活。

作為工業時代標誌的大煙囪最終被定向爆破,陳桂林的內心遭到前所未有的衝擊,曾經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生活一去不返,跟所有工友一樣,對過去他們有著共同的溫情和留戀,這也是為什麼,身邊的人能夠被陳桂林說動,一起製造鋼琴的緣故。

最後陳桂林決定放棄女兒的撫養權,但大煙囪爆破之後,他們有決定繼續去做未完成的鋼琴,這個時候大家已經不再是為了挽留陳桂林的女兒而工作,而是為了自己。

他們通過這樣一個規模不大的集體性工作,向逝去的時代致敬。這不是一種無奈的妥協,而是一種勇敢地告別,他們通過勞動找到快樂,找回尊嚴,然後坦然地向自己久放不下的心結告別。

在我看來,從滿懷希望的找朋友借錢買鋼琴,到被逼無奈去學校偷鋼琴、大張旗鼓組織朋友們一起造鋼琴,最後又要主動放棄造琴,繼而為集體認同感而造琴。從個人對現實的不甘、群體對社會現狀的無奈到主動與過去揮手告別,勇敢面對未來的人生態度。

02、鏡頭語言的呈現:通過大量水平鏡頭和超現實場景的表現形式,體現整部影片悲而不傷的基調和人物拒絕悲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讓人能夠站在局外看著影片中人物種種不甘、抗爭以及所做的那些啼笑皆非的努力。似乎我們看的並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出舞臺劇,作為觀眾一開始就知道影片的結局,但最後還是能被電影所傳達的那種悲而不傷、積極昂揚的人生態度所感染。

懷舊風格的冷色調,加上大量的工業元素,凸顯東北工業時代的衰敗景象

導演使用懷舊風格的冷色調貫穿電影始終,以灰黃色統一畫面;在個別場景中增加鮮明的色彩,比如淑嫻的紅色大衣和最後的紅裙熱舞,這種色彩應用,讓整部影片中的色彩形成強烈的反差,同時又將影片中慘澹的現實環境和明快向上、悲而不傷的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另外,影片中的大部分場景都發生在了破舊的工廠,還有每個場景中突出的工業元素,比如各種各樣的機器、鋼鐵、管道、螺絲、破敗的廠房、冒著濃煙的大煙囪、恣意生長的荒草,給人一種破敗頹靡的氣息。

大量的水平移動長鏡頭,營造出機械而荒誕的氛圍,增添影片的舞臺效果,讓觀眾看清結局的同時感受人物在種種遭遇中不斷掙扎和徘徊。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一種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就是似乎導演並不希望把觀眾帶入到影片情節當中,所以看的時候明知道故事的結局,但還是因為主人公那種無畏且理想化的舉動所感染。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導演在鏡頭的使用上刻意反常規,用了大量的水平移動長鏡頭,人物在畫面中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移動。以低角度的攝影機移動方式來呈現畫面中人物生活的細節,一方面將主人公的努力和執著表現的淋漓盡致,另一方面也將影片中那些同樣下崗的配角人物,重新帶回到那個時代,他們的激情昂揚的情緒和冰冷殘破的機械場景形成鮮明的對比。

多個超現實主義場景的穿插,將現實與荒誕結合在一起,讓整個故事既悲傷又歡樂,既現實又荒誕。

影片中多次出現超現實主義場景,比如陳桂林帶著朋友們去學校偷鋼琴,被保安發現之後實際上他們是被帶到派出所的,但電影畫面卻是陳桂林叼著煙獨自一人在下著鵝毛大雪的夜色中彈琴。還有汪工在改造煙囪的動員大會上慷慨陳詞之後陳桂林和淑嫻在聚光燈下的獨奏和沉思以及影片最後造鋼琴時那個紅裙熱舞的火熱畫面。

這種舞臺化的表現方式其實就是想讓觀眾以局外人的視角看清這個故事的內核:小人物的掙扎與反抗,無法阻止時代的變革。

在我看來,這些看似荒誕的場景,實際上導演有意將現實與荒誕交織結合,體現整部影片哀而不傷的基調。在整個影片中,導演並沒有刻意將影片中哀傷的情緒放大,而是用一些黑色幽默和荒誕的表現手法淡化這種悲情,這也是整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哀而不傷、苦中作樂。

03、常見的線性敘事結構:以為留住女兒自己動手製造鋼琴為主線,又以陳桂林的愛情和代表大煙囪的去留為副線,展示底層人物在特定時代的生存面貌和心理動蕩。

整部影片的故事環境其實很簡單,就是上世紀90年代面臨工業改革之後得到廠房,讓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在工廠廠房中展開。在這種環境下,更加彰顯出那個時代被迫下崗的工人們那種無力感。但導演想表達的並不是單純的悲情,而是通過這種悲情展現出那個時代的人們獨有的悲而不傷、積極昂揚的人生態度。

主人公為了讓女兒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在面對生活的困窘和現實的壓迫之下,不斷的掙扎又慢慢的妥協,接下來我主要從「主線」和「副線」兩部分來剖析:

以陳桂林為核心,圍繞「鋼琴」展開故事情節,凸顯故事核心內容,展現底層人物的生存面貌。

電影一開始,是陳桂林和妻子在破敗的廠房錢討論離婚後女兒應該跟誰會比較幸福的場景。陳桂林為了向妻子證明自己有能力帶給女兒幸福的生活,先是借錢買鋼琴、畫鋼琴,然後又偷鋼琴,最後是造鋼琴。

剛開始陳桂林是打算跟昔日的工友們借錢去買鋼琴的,可是同為下崗工人,大家的生活都不好過,甚至比他過的還慘澹。

工友大劉成了屠夫,每天殺豬賣肉,所有收入都沒妻子保管,每天買包煙的錢都緊張;陳桂林又跑去跟二姐夫借錢,可下崗之後作為木工的二姐夫臉皮薄,不肯做小工,整天在家待著,全靠二姐的理髮店苦苦維持;陳桂林又找到了工友胖頭,誰知胖頭跟人家打牌出老千被一群女人追著爬上了大煙囪,最後錢沒借成,為了替胖頭解圍,自己還墊了二十塊錢。

在我看來,在這部分的場景中,導演這樣安排一方面是為了體現主人公面臨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是要以小見大,用主人公的視角來展示整個時代潮流下被迫下崗的底層小人物的生存面貌。

以陳桂林的愛情和代表工業時代標誌的大煙囪的去留為副線,體現人物面對現實生活和時代變革時的心理動蕩

第一條是陳桂林的愛情線,下崗後妻子去了外地,跟了一個賣假藥的商人。而陳桂林也跟小樂隊的主唱淑嫻保持各取所需的親密關係。在陳桂林四處借錢的時候,只有淑嫻拿出自己的積蓄,願意支持他,在陳桂林打算造琴的時候,也是淑嫻第一個站出來表示願意幫他的人。

但淑嫻對造琴這件事是持悲觀態度的,當陳桂林接到法律的傳票向她訴苦的時候,兩人發生爭執、心生嫌隙。淑嫻後來跟陳桂林的好友王抗美越走越近。

我認為,陳桂林在這個時候內心是複雜且苦悶的,費盡心思為女兒造鋼琴卻抵不過現實的壓力,小菊到法院告他、女兒也傾向於跟著自己的媽媽、戀人開始跟他疏遠,跟著好友背叛他。這種對現實的無力感讓他無處發洩,所以最後他打了王抗美。

第二條副線是工廠兩根大煙囪的去留,作為東北老工業時代的標誌,大煙囪是那個時代很多人回家的標誌,就如同汪工說的,它已經成為老朋友,工人們想要盡力挽留。因此,工人們聯名上書、汪工也是設計了各種方案,影片中黑板上汪工採納了陳桂林的意見,把煙囪設計成長頸鹿、火箭、蹦極等等,這些想法荒誕且稚氣,加上汪工嚴肅的演說,給人一種滑稽的感覺。

但是,底下的所有工人,沒有任何人會覺得這個場面好笑,他們認真、鄭重,甚至眼含熱淚。可是最後,大煙囪依然沒有被保留住。在大煙囪被定向爆破的那天,昔日的工人們都站在山坡上與它告別。

所有工人實際上都十分清楚,這兩根大煙囪是保不住的,時代要發展,代表過去時代的大煙囪就必將炸掉,這是一個既定的事實。可是他們還是想要試著去做點什麼,去嘗試著挽留,就像陳桂林明知女兒跟著媽媽生活會更好,卻還是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挽留一樣。

陳桂林對女兒的執著和挽留,工人們對大煙囪的執著和挽留,都代表著被那個時代人們對過去的緬懷和追憶。

總結:

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部表達父愛,展現小人物生存狀態的電影,其中也蘊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我們僅僅從故事內容或者悲喜劇設定來解讀,實在過於局限,因此,本文就從三個角度由淺入深地展示了該片的獨特魅力。

電影的結尾,在小元動聽的鋼琴聲中結尾,就像陳桂林所說的「越簡單越好」,我們的生活也該如此,就算有再多慘澹的經歷,我們依然要樂觀的去面對,勇敢的往前看,過去的時代告別,迎接新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通過《午後時光》的劇情內容及觀眾的評價,我發現很多人都被這部影片深深地打動,但單純地從短片內容著手,並不能將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今天我將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觀影方法」這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經驗,談談如何高質量的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通過《午後時光》的劇情內容及觀眾的評價,我發現很多人都被這部影片深深地打動,但單純地從短片內容著手,並不能將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今天我將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觀影方法」這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經驗,談談如何高質量的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 《鋼的琴》:從拍攝技巧、人物形象及敘事結構解讀工具機裡的文藝夢
    作為一部小成本作品,這部電影在情節、敘事、語言、鏡頭、構圖、音樂和風格上都表現的十分出色,在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中以小見大的展現了一個時代的輝煌和沒落。這部電影被稱為「工廠之子的輓歌」,成為不少觀眾心中的年度最佳影片,從這個角度講,《鋼的琴》無疑是成功的,以下就從拍攝技巧、人物形象和敘事結構三方面簡析此影片的獨到之處。
  • 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韓國電影《七號房間的禮物》為什麼曾排名第一?接下來我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七號房間的禮物》是韓國著名「治癒系」導演李煥慶的作品。導演李煥慶,第一部電影愛情喜劇片《那小子真帥》,而後通過《方糖》和《冠軍》兩部溫情催淚片在韓國確立了其"治癒系"導演的地位。
  • 從鏡頭語言、角色刻畫、結局設計解讀新版《小婦人》的藝術魅力
    這篇文章,我將從「鏡頭語言、角色刻畫、結局設計」三個層面來深入解讀新版《小婦人》的魅力所在。一、鏡頭語言:非線性敘事結構的疊層處理,讓故事有穿刺感,冷暖色調的鏡頭反差烘託主角心境新版《小婦人》是兩條故事線齊頭並進,主要分為「十幾歲的少女時代」和「二十幾歲的小婦人時期」兩個時間點。影片充分利用了蒙太奇的拍攝手法,營造了平行時空的錯覺。
  •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主題呈現等方面探討《鐵達尼號》的魅力
    對於這部經典的老電影,網上解讀很多,但更多的是局限於愛情的審美層面,這太單薄了。為了真正地看懂導演的情感和哲學,我們需要對多維度進行挖掘和解讀。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導演,電影《鐵達尼號》於在美國上映。影片一上映就轟動全球,創造了愛情電影的巔峰,來寶座長達票房第一。
  • 從人物語言、鏡頭語言和現實意義解讀電影《神秘巨星》的魅力
    《神秘巨星》是一部關於理想和成長的電影,下面為將從人物角色、鏡頭語言和現實意義三個方面為你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人物角色:兩條敘事線一明一暗,互相穿插推進故事發展,塑造鮮明的人物性格這部電影有兩條敘事線,一條以尹西婭追夢為主線,在眾人的幫助下,衝破父親的獨裁專行,成功站上夢想的舞臺的故事,讓觀眾在情節中產生共鳴。
  • 從情感變化、人物形象、鏡頭語言解讀反思戰爭經典《紫日》的魅力
    今天本文從情感變化、人物形象、鏡頭語言三個方面解剖本片的魅力所在:情感變化:三個不同國度的小人物,從由種種矛盾、語言障礙、立場的不同而不合,到共同攜手、度過難關的親密人物形象:楊玉福的憨厚與愛恨分明、娜娃的浪漫與堅強、秋葉子的單純與善良,都被刻畫的淋漓精緻鏡頭語言:恰到好處的景別的運用,在自然環境中表現出主人公不斷變化的心境以及給予觀眾視覺上的震撼01.從主人公情感變化剖析
  •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反思三層面來解讀《來電狂響》
    前言《來電狂響》雖然是一部翻拍電影,電影的類型定位於輕喜劇,但是卻能夠在敘事結構上採用綴合式團塊敘事,使用大量的近景和特寫鏡頭,在劇情中融入了當今社會流行的熱點話題,使得角色能夠在極小的空間裡就能產生巨大的人物張力,把一系列角色之間的戲劇衝突能夠通過一個小小的手機展現出來,讓觀眾在輕鬆幽默的劇情中感受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發出自己與影片的共鳴和思考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三個層面解讀《一條狗的使命》
    文/公子漁美國電影《一條狗的使命》由同名小說改編,是美國導演來塞·霍爾斯道姆的一部以狗為主角的力作,上映以來好評如潮。電影以狗狗貝利的獨特視角,講述它帶著記憶五世輪迴,執著尋找生命意義的故事。片的表現手法輕鬆幽默,充滿人性的溫暖。
  • 豆瓣9.2《小鞋子》: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主題呈現3個角度解讀
    一、敘事結構:因果式線性敘事結構下,雙層的敘事節奏1、因果式線性敘事結構《小鞋子》這部影片的敘述,是以時間為主要敘事關係,圍繞一個「小鞋子」主題事件的展開的故事關係。因果式線性結構,是常見的電影結構模式類型之一,一是指該結構模式主要以事件的因果關聯為敘述動力來推動敘事進程 ;二是對其敘事線索以單一的線性時間展開,很少設置判斷時間進程的插曲式敘述,更不作一條敘述線索以上的並置性(對比、交織、復調式等)處理。
  • 被遺忘的本美——淺析《讓子彈飛》的鏡頭語言的魅力所在
    該片一經上映,就引發無數人為之解讀。片中的隱喻、暗線、符號等,都不斷被人進行一波又一波的更新與重複式解讀。但,電影的本體卻是視聽語言。當人們的目光都鎖定於百家爭鳴的主題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回歸電影表現的本體?畢竟,一部好的電影僅僅擁有深邃的主題是不夠的。因此,本文將試著對《讓子彈飛》的鏡頭語言作前樓剖析,去採擷那一泓被遺忘的本美。
  • 以《風之谷》為例,解讀宮崎駿導演動畫電影的價值與魅力
    電影畫面製作精良、人物形象豐滿、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態度和環保意識等,也使得宮崎駿導演本人受到諸多關注和極高的評價。單純地從電影內容入手,無法將這部動畫電影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我將從「角色塑造和敘事手法」兩個方面,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價值與魅力。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談談如何看懂一部動畫電影的情感表達方式及現實思考。
  •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下面我將從影片的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三個方面帶大家再一次感受《機器人總動員》的魅力。一、敘事手法:愛情故事線和人類努力返回地球的故事線敘事手法是指電影的敘事手法,依據文學敘事學或符號學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結構的理論。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性電影《鋼琴課》的魅力
    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想很難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主題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鏡頭語言的呈現:影片畫面整體陰鬱且細膩,襯託出了艾達內心的抑鬱與苦悶事物的象徵意義:鋼琴、鏡子、裙子上的破洞等事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值得深思
  • 從敘事結構、敘事策略和敘事方式三個方面來解讀《活著》的魅力
    小說的成功不僅在於它的深邃主題,也在於作者的深厚筆力,今天我來解讀分析這部小說的獨特魅力,從三個方面展開敘述:小說的雙層敘事結構;小說中運用了重複和中斷的敘事策略;無處不在的溫情敘事方式。01、小說運用了雙層敘事結構小說運用了雙層敘事結構,小說的第一敘述層是下鄉採風的「我」聽「福貴」講述故事,」我「是一個傾聽者,第二敘述層是「福貴」的講述,他是故事的親歷者與講述者。小說用雙層敘事結構很好地搭建了一個故事。
  • 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拍攝手法3個角度再看《辛德勒的名單》
    文/大毛《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很多人都以普通的戰爭片來看,這未免顯得太過於表面。這可是一部斬獲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7大獎項和第51屆金球獎3項大獎的優秀著作。如果你想更全面的了解這部奧斯卡影片的獨特魅力,必須要從多維度去分析鑑賞其在電影製作上的藝術魅力。
  • 從敘事手法、鏡頭語言及主題寓意探析《羅拉快跑》
    提克威導演採用別具一格的敘事方式,遊戲娛樂式的媒介語言,呈現了具有深刻寓意性的故事內容,形式與內核中兼具創新性,成為獨特經典之作。因此,我將從敘事手法、鏡頭語言、主題寓意及現實意義解讀影片的深刻內蘊,在剖析影片表現手法的同時談談該片對我們現實的啟示。
  • 《小丑》多角度解讀這部現象及影片的魅力與獨特之處
    關於這部低成本佳作的解讀有不少,但是從多角度來解讀該電影魅力及深刻內涵的幾乎沒有。今天我就帶著大家多角度來看看。觀影后我看了很多影評,發現大多人是從「故事內容」和「影片深度」兩個方面進行解讀,然而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獨特之處並不凸顯在此處。
  • 從視聽語言、角色塑造、主題呈現解讀坎城電影《霸王別姬》的魅力
    對於這部經典之作,網上的解讀很多,但大多數局限於故事情節來分析,未免顯得單薄。我認為,要想深入領略此影片的魅力之處,必須從多個層次來分析解讀。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認為無法深刻體會到此片的獨到魅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