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巨星》是阿德瓦·香登導演的印度電影,阿米爾·汗在電影中飾演一位著名的音樂人。阿德瓦·香登曾在採訪中說阿米爾·汗是他心目中最為崇拜的偶像,在這部電影裡,能夠和偶像一起工作,這使他非常高興,能得到偶像的支持,覺得感動。這不是他們的第一次合作,之前阿德瓦·香登在協助阿米爾·汗·製作《真相訪談》的電視節目時,因為一個女兒鼓勵母親追夢的故事,有感而創造《神秘巨星》這部電影。
《神秘巨星》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5歲的女孩尹西婭擁有唱歌天賦,她在父親的獨裁強權下,無法展現自己的天賦。最後在不斷的努力下,衝破枷鎖,最終站上夢想的舞臺。
《神秘巨星》是一部關於理想和成長的電影,下面為將從人物角色、鏡頭語言和現實意義三個方面為你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
人物角色:兩條敘事線一明一暗,互相穿插推進故事發展,塑造鮮明的人物性格
這部電影有兩條敘事線,一條以尹西婭追夢為主線,在眾人的幫助下,衝破父親的獨裁專行,成功站上夢想的舞臺的故事,讓觀眾在情節中產生共鳴。
另一條暗線,以同樣喜歡音樂的媽媽展開的,原本懦弱膽小的媽媽,不惜犧牲一切為女兒追夢,一明一暗交叉推進,電影最後揭示了媽媽才是真正的神秘巨星。下面我分別從明、暗兩條敘述線出發,為你分析兩位「神秘巨星」。
明線:獨立特行、勇敢追夢的尹西婭
電影裡的尹西婭衝動、主動追尋夢想、對生活絕不妥協低頭;而母親則是善良、屈服和唯唯諾諾的性格,兩人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
電影中的尹西婭對於不稱心的事情,會用發脾氣砸東西來發洩情緒。心煩時,對於有意討好自己的好朋友欽騰,毫不猶豫地當眾羞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也會主動找到欽騰認錯。
對於夢想,不屈不撓。15歲從未坐過飛機的尹西婭,按照好朋友欽騰的指導,鎮定自若地辦理登機手續,獨自坐飛機到孟買錄歌。對於屬於自己的窗邊位置即勇敢爭取。
尹西婭並不想向命運低頭,哭喊著求媽媽離婚:「媽媽,我們過的到底是什麼日子,我們連喘息的空間都沒有,現在他要帶我們去阿拉伯,問都不問我,就要把我嫁給一個他那樣的男人。然後我的人生就會跟你的一模一樣。」
生活上的尹西婭,遵循自我,不盲從;對待夢想,在打壓中堅持到底;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會絕不退縮堅強捍衛。
在電影中,電影尹西婭的形象塑造,是理想化的印度女性形象。通過這一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向人們展示電影的主題:不向困難低頭,為了夢想大膽去拼。
暗線:唯唯諾諾屈服在男權思想下的母親
尹西婭的父親是家裡的獨裁者,稍不順心就會對妻子拳打腳踢。煮飯忘記放鹽,打。忘記燒開水,直接把妻子的手打斷。在一次父親發現妻子為了給尹西婭買手提電腦,而變賣自己唯一的一條項鍊,再次實施家暴。
爸爸的工作準備調動到阿拉伯,全家都會搬過去。而尹西婭的父親準備準備把她嫁給素未謀面滿臉黑鬍子,自己上司的兒子。在印度的社會裡,女兒就像一件商品,婚前屬於父親的財產,作為一件交易品,婚後則屬於丈夫的財產,半點由不得自己。
電影中尹西婭的母親,則是現實社會中,絕大數女性的縮影。她對生活唯唯諾諾,對於丈夫是一味遵從,絕不反抗。對於丈夫的家暴行為選擇忍氣吞聲,
有次被丈夫暴打後,和女兒看歌唱比賽。尹西婭問:「如果是我比賽唱什麼歌?」
媽媽說:「隨便唱哪首,你都會贏的,你是我最喜歡的歌手。」
在善良純真的母親心中,女兒永遠是自己的驕傲,即使尹西婭從出生就不被父親和家人接納,但這位偉大的母親,依然盡己所能,默默為女兒撐起一片天空。
尹西婭在音樂人夏克提的幫助下,偷偷會見著名離婚律師,拿著律師給的離婚協議求著媽媽離婚時,她卻暴怒地哭喊:「我爸爸沒有問過我要不要結婚,我的女兒也不問我想不想離婚,沒人關心我到底是怎麼想的,這一切都是我的命,這些安排也是你的命,在我們的現實生活裡,我一直盡最大努力給你自由,但你別妄想能脫離現實。不可能。」
尹西婭的母親,不難看出她出生在一個男權至上的家庭裡,從小她沒有機會接受教育,不識字的她根本不可能在社會上獲得工作機會,一輩子只能屈曲在丈夫之下,苟延殘喘。她不敢想像,沒有丈夫的經濟支持,自己和孩子們根本無法生存。卑微的她只能勸女兒認命。
尹西婭的母親就是這樣溫吞軟弱的女性形象,但卻在全家前往阿拉伯的路上,因為丈夫強迫尹西婭丟掉心愛的吉他時爆發了,勇敢地和丈夫離婚,帶著女兒和兒子走向新的生活。
電影中把母女塑造成截然相反的性格,母親是印度男權社會下,卑躬屈膝沒有地位的女性形象。女兒尹西婭則是獨立自主,有勇氣有追求的理想女性形象。而女兒在印度男女地位極不平衡的高壓下,仍然保持這種獨立自主勇敢堅持的性格,是如此的難能可貴。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卑微弱小的母親,盡心呵護而來。電影的明線是尹西婭掙破層層磨難,最終圓夢的故事。而暗線確是膽小無能的媽媽,為女兒帶著鐐銬跳舞,所以尹西婭的母親,才是真正的「神秘巨星」。
鏡頭語言:電影利用視聽語言製造情緒,讓觀眾跟隨著影片的發展順序,藉助音樂情緒與畫面推動高潮
影片中採用大量的音樂背景,特寫鏡頭把演員的表情,帶動觀眾的情緒,從兩個片段解讀視聽語言的藝術
恐懼:電影中,尹西婭的父親知道母親為了被尹西婭買無關重要的手提電腦,居然把自己父親送的項鍊典當了,暴怒的父親準備對弱小的母親實施暴力。父親命令伊西婭帶著弟弟回到房間,鏡頭跟隨姐弟兩回到房間,近景拍攝姐弟臉上的面部表情,通過臉上的恐懼表情傳遞給觀眾。鏡頭在姐弟倆的臉上交錯移動,把姐姐的悲傷和害怕、弟弟的驚恐和無助完全展現在觀眾面前。伴隨著姐姐抽搐的身體,此刻陰森的恐怖的音樂響起,父親的咒罵聲和母親混雜著不斷求饒的哭喊聲,雖然觀眾沒有親眼目睹父親的暴力行為,通過電影的視聽言語,已經把眾的情緒推向絕望的邊境。
覺醒:在全家去往阿拉伯的路途上,丈夫因為超件的吉他,命令尹西婭把心愛的吉他丟進垃圾桶裡。此刻的母親終於覺醒,對丈夫說:「那不只是一把吉他,是尹西婭的夢想。沒有夢想的話,生活還有什麼意義。是睡是醒,沒有意義。是生是死,也沒意義。做夢是人的基本權利。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這種權利。」
面對暴怒的丈夫準備伸出的拳頭,她說:「等一下,這裡到處都有監控攝像頭,如果你敢在這裡打我的話,我們就從安保處調出錄像,再傳到優兔網上去,尹西婭在上面有帳號,你沒看過嗎?那個穿著罩袍的女孩。」
母親接著說:「她唱歌、彈吉他,有數百萬的粉絲。他們都會看到你,趁這種事還沒發生,你最好自己,滾到利雅得去。」
在這一段中,電影用了特寫鏡頭,在尹西婭、母親和父親的臉上來回推移。展現出尹西婭的無助、害怕、躲閃的神情,面對父親的強權她害怕,面對母親的反擊她不知所措。而母親從一開始的隱忍到後來的堅定,鏡頭捕捉到她表情的微妙變化並放大,讓觀眾明白她的決心。特寫鏡頭裡的父親,表情從憤怒到迷茫不知所措,從一開始的咄咄逼人到後來吞咽口水的動作,都展現了他氣焰被澆滅的變化。
隨後,尹西婭的母親轉身離開時,小提琴歡快激昂的樂聲響起。觀眾心中壓抑的情緒隨之得到釋放,為母親的覺醒反擊而喝彩。
現實意義:
看完電影後,想像每個人都為此貢獻了自己的感動和熱淚。雖然這部現實題材的電影披著理想化的外衣,可是電影裡卻深深地引起大家的共鳴。在文章的最後,我想談談電影對我的兩點啟發。
1、家中帶有毀滅性的父親,作為母親該如何保護孩子?
在《原生家庭》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
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這個體系並非你的父母所發明,而是從先輩那裡繼承的一整套逐漸累積而成的感受、規則、交流、觀念。
尹西婭的父親,在印度這個社會觀念畸形的大熔爐裡,從小耳濡目染的是身邊女性地位低下,男人可以無故毆打女人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在日後對待妻兒,繼續沿用舊觀念,不需要思考,直接揮拳。
在電影中,尹西婭的母親雖然在家裡毫無地位,隨時遭受父親的暴打。可是在子女面前,她從來沒有出現過負面情緒,絕不在孩子面前討伐父親的暴行,反而總是樂觀面對,給孩子們一種「你看,媽媽很好不用擔心」。
即使女兒在家庭裡得不到重視,母親依然把足夠的愛傾注在尹西婭的身上。無時無刻給她足夠的關注和支持,給她無限的信心,再艱難也把她保護得依然擁有自我、獨立和堅強。如果尹西婭不是擁有這樣用心的一位母親,她的命運又將會如何?
母親之所以勇敢離開,是因為她意識到在這種有毒的環境下,孩子的未來將是下一個父親。這是一種意識上的覺醒,可怕的是在根深蒂固的思想下,完全沒有意識的有毒家庭給孩子帶來的毀滅後果。
2、面對各種阻礙,母親該如何為女兒堅持追夢?
在電影中,尹西婭想要一臺筆記本電腦,她的母親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把自己身上唯一值錢的項鍊變賣,買電腦給尹西婭追夢。
尹西婭的父親是絕對不會讓她在大眾面前唱歌,雖然母親讓尹西婭應該面對現實,可是她依然為女兒想出穿著罩衫唱歌上傳網絡的辦法。她說:「我不是讓你改變你的目標,而是讓你換一條路線到達那裡。這點曲折你就忍忍吧。」
沒有夢想的人,是醒是睡都沒有意義。鼓勵別人追尋夢想,不應該只是說說而已,而是從心底盡己所能去支持。
而最後,一直在認命的無能婦女,卻為了女兒的夢想,與給全家提供金錢庇護的丈夫離婚。很難想像,一個不認識字,完全沒有經濟能力的女兒,做出帶著兒女離開金錢庇護的決定有多艱難。
雖然這在現實中確實很難,但卻透露出導演對於印度社會「平權」的期盼。平權之路既險且長,可是導演敢於直面這慘澹的現實,把這呈現於我們面前。我們只有站起來,大家都站起來,這樣,世界上遭遇不平的「她們」,才能有擺脫黑暗的希望。
寫在最後:
這部電影呈現的是一個家庭裡女性地位低下的現象,可是展現的卻是整個印度社會女性的現狀。尹西婭追夢的事例雖沒有複製性,但她卻向所有女性展現出掙脫枷鎖爭取自由的可能。父權社會並不可怕,因為這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必經之路。
可怕的是沒有覺醒的意識,觀念裡甘於接受這不平等對待。所以,才有人敢於站起來,為受苦的大眾發聲。只有意識開始覺醒,才會有更多的人站出來,為自己的未來、為以後的千千萬萬女性們開拓屬於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