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物語言、鏡頭語言和現實意義解讀電影《神秘巨星》的魅力

2020-12-08 谷寶喜歡你

《神秘巨星》是阿德瓦·香登導演的印度電影,阿米爾·汗在電影中飾演一位著名的音樂人。阿德瓦·香登曾在採訪中說阿米爾·汗是他心目中最為崇拜的偶像,在這部電影裡,能夠和偶像一起工作,這使他非常高興,能得到偶像的支持,覺得感動。這不是他們的第一次合作,之前阿德瓦·香登在協助阿米爾·汗·製作《真相訪談》的電視節目時,因為一個女兒鼓勵母親追夢的故事,有感而創造《神秘巨星》這部電影。

《神秘巨星》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5歲的女孩尹西婭擁有唱歌天賦,她在父親的獨裁強權下,無法展現自己的天賦。最後在不斷的努力下,衝破枷鎖,最終站上夢想的舞臺。

《神秘巨星》是一部關於理想和成長的電影,下面為將從人物角色、鏡頭語言和現實意義三個方面為你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

人物角色:兩條敘事線一明一暗,互相穿插推進故事發展,塑造鮮明的人物性格

這部電影有兩條敘事線,一條以尹西婭追夢為主線,在眾人的幫助下,衝破父親的獨裁專行,成功站上夢想的舞臺的故事,讓觀眾在情節中產生共鳴。

另一條暗線,以同樣喜歡音樂的媽媽展開的,原本懦弱膽小的媽媽,不惜犧牲一切為女兒追夢,一明一暗交叉推進,電影最後揭示了媽媽才是真正的神秘巨星。下面我分別從明、暗兩條敘述線出發,為你分析兩位「神秘巨星」。

明線:獨立特行、勇敢追夢的尹西婭

電影裡的尹西婭衝動、主動追尋夢想、對生活絕不妥協低頭;而母親則是善良、屈服和唯唯諾諾的性格,兩人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

電影中的尹西婭對於不稱心的事情,會用發脾氣砸東西來發洩情緒。心煩時,對於有意討好自己的好朋友欽騰,毫不猶豫地當眾羞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也會主動找到欽騰認錯。

對於夢想,不屈不撓。15歲從未坐過飛機的尹西婭,按照好朋友欽騰的指導,鎮定自若地辦理登機手續,獨自坐飛機到孟買錄歌。對於屬於自己的窗邊位置即勇敢爭取。

尹西婭並不想向命運低頭,哭喊著求媽媽離婚:「媽媽,我們過的到底是什麼日子,我們連喘息的空間都沒有,現在他要帶我們去阿拉伯,問都不問我,就要把我嫁給一個他那樣的男人。然後我的人生就會跟你的一模一樣。」

生活上的尹西婭,遵循自我,不盲從;對待夢想,在打壓中堅持到底;對於自己的未來,也會絕不退縮堅強捍衛。

在電影中,電影尹西婭的形象塑造,是理想化的印度女性形象。通過這一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向人們展示電影的主題:不向困難低頭,為了夢想大膽去拼。

暗線:唯唯諾諾屈服在男權思想下的母親

尹西婭的父親是家裡的獨裁者,稍不順心就會對妻子拳打腳踢。煮飯忘記放鹽,打。忘記燒開水,直接把妻子的手打斷。在一次父親發現妻子為了給尹西婭買手提電腦,而變賣自己唯一的一條項鍊,再次實施家暴。

爸爸的工作準備調動到阿拉伯,全家都會搬過去。而尹西婭的父親準備準備把她嫁給素未謀面滿臉黑鬍子,自己上司的兒子。在印度的社會裡,女兒就像一件商品,婚前屬於父親的財產,作為一件交易品,婚後則屬於丈夫的財產,半點由不得自己。

電影中尹西婭的母親,則是現實社會中,絕大數女性的縮影。她對生活唯唯諾諾,對於丈夫是一味遵從,絕不反抗。對於丈夫的家暴行為選擇忍氣吞聲,

有次被丈夫暴打後,和女兒看歌唱比賽。尹西婭問:「如果是我比賽唱什麼歌?」

媽媽說:「隨便唱哪首,你都會贏的,你是我最喜歡的歌手。」

在善良純真的母親心中,女兒永遠是自己的驕傲,即使尹西婭從出生就不被父親和家人接納,但這位偉大的母親,依然盡己所能,默默為女兒撐起一片天空。

尹西婭在音樂人夏克提的幫助下,偷偷會見著名離婚律師,拿著律師給的離婚協議求著媽媽離婚時,她卻暴怒地哭喊:「我爸爸沒有問過我要不要結婚,我的女兒也不問我想不想離婚,沒人關心我到底是怎麼想的,這一切都是我的命,這些安排也是你的命,在我們的現實生活裡,我一直盡最大努力給你自由,但你別妄想能脫離現實。不可能。」

尹西婭的母親,不難看出她出生在一個男權至上的家庭裡,從小她沒有機會接受教育,不識字的她根本不可能在社會上獲得工作機會,一輩子只能屈曲在丈夫之下,苟延殘喘。她不敢想像,沒有丈夫的經濟支持,自己和孩子們根本無法生存。卑微的她只能勸女兒認命。

尹西婭的母親就是這樣溫吞軟弱的女性形象,但卻在全家前往阿拉伯的路上,因為丈夫強迫尹西婭丟掉心愛的吉他時爆發了,勇敢地和丈夫離婚,帶著女兒和兒子走向新的生活。

電影中把母女塑造成截然相反的性格,母親是印度男權社會下,卑躬屈膝沒有地位的女性形象。女兒尹西婭則是獨立自主,有勇氣有追求的理想女性形象。而女兒在印度男女地位極不平衡的高壓下,仍然保持這種獨立自主勇敢堅持的性格,是如此的難能可貴。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卑微弱小的母親,盡心呵護而來。電影的明線是尹西婭掙破層層磨難,最終圓夢的故事。而暗線確是膽小無能的媽媽,為女兒帶著鐐銬跳舞,所以尹西婭的母親,才是真正的「神秘巨星」。

鏡頭語言:電影利用視聽語言製造情緒,讓觀眾跟隨著影片的發展順序,藉助音樂情緒與畫面推動高潮

影片中採用大量的音樂背景,特寫鏡頭把演員的表情,帶動觀眾的情緒,從兩個片段解讀視聽語言的藝術

恐懼:電影中,尹西婭的父親知道母親為了被尹西婭買無關重要的手提電腦,居然把自己父親送的項鍊典當了,暴怒的父親準備對弱小的母親實施暴力。父親命令伊西婭帶著弟弟回到房間,鏡頭跟隨姐弟兩回到房間,近景拍攝姐弟臉上的面部表情,通過臉上的恐懼表情傳遞給觀眾。鏡頭在姐弟倆的臉上交錯移動,把姐姐的悲傷和害怕、弟弟的驚恐和無助完全展現在觀眾面前。伴隨著姐姐抽搐的身體,此刻陰森的恐怖的音樂響起,父親的咒罵聲和母親混雜著不斷求饒的哭喊聲,雖然觀眾沒有親眼目睹父親的暴力行為,通過電影的視聽言語,已經把眾的情緒推向絕望的邊境。

覺醒:在全家去往阿拉伯的路途上,丈夫因為超件的吉他,命令尹西婭把心愛的吉他丟進垃圾桶裡。此刻的母親終於覺醒,對丈夫說:「那不只是一把吉他,是尹西婭的夢想。沒有夢想的話,生活還有什麼意義。是睡是醒,沒有意義。是生是死,也沒意義。做夢是人的基本權利。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這種權利。」

面對暴怒的丈夫準備伸出的拳頭,她說:「等一下,這裡到處都有監控攝像頭,如果你敢在這裡打我的話,我們就從安保處調出錄像,再傳到優兔網上去,尹西婭在上面有帳號,你沒看過嗎?那個穿著罩袍的女孩。」

母親接著說:「她唱歌、彈吉他,有數百萬的粉絲。他們都會看到你,趁這種事還沒發生,你最好自己,滾到利雅得去。」

在這一段中,電影用了特寫鏡頭,在尹西婭、母親和父親的臉上來回推移。展現出尹西婭的無助、害怕、躲閃的神情,面對父親的強權她害怕,面對母親的反擊她不知所措。而母親從一開始的隱忍到後來的堅定,鏡頭捕捉到她表情的微妙變化並放大,讓觀眾明白她的決心。特寫鏡頭裡的父親,表情從憤怒到迷茫不知所措,從一開始的咄咄逼人到後來吞咽口水的動作,都展現了他氣焰被澆滅的變化。

隨後,尹西婭的母親轉身離開時,小提琴歡快激昂的樂聲響起。觀眾心中壓抑的情緒隨之得到釋放,為母親的覺醒反擊而喝彩。

現實意義:

看完電影後,想像每個人都為此貢獻了自己的感動和熱淚。雖然這部現實題材的電影披著理想化的外衣,可是電影裡卻深深地引起大家的共鳴。在文章的最後,我想談談電影對我的兩點啟發。

1、家中帶有毀滅性的父親,作為母親該如何保護孩子?

在《原生家庭》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

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這個體系並非你的父母所發明,而是從先輩那裡繼承的一整套逐漸累積而成的感受、規則、交流、觀念。

尹西婭的父親,在印度這個社會觀念畸形的大熔爐裡,從小耳濡目染的是身邊女性地位低下,男人可以無故毆打女人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在日後對待妻兒,繼續沿用舊觀念,不需要思考,直接揮拳。

在電影中,尹西婭的母親雖然在家裡毫無地位,隨時遭受父親的暴打。可是在子女面前,她從來沒有出現過負面情緒,絕不在孩子面前討伐父親的暴行,反而總是樂觀面對,給孩子們一種「你看,媽媽很好不用擔心」。

即使女兒在家庭裡得不到重視,母親依然把足夠的愛傾注在尹西婭的身上。無時無刻給她足夠的關注和支持,給她無限的信心,再艱難也把她保護得依然擁有自我、獨立和堅強。如果尹西婭不是擁有這樣用心的一位母親,她的命運又將會如何?

母親之所以勇敢離開,是因為她意識到在這種有毒的環境下,孩子的未來將是下一個父親。這是一種意識上的覺醒,可怕的是在根深蒂固的思想下,完全沒有意識的有毒家庭給孩子帶來的毀滅後果。

2、面對各種阻礙,母親該如何為女兒堅持追夢?

在電影中,尹西婭想要一臺筆記本電腦,她的母親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把自己身上唯一值錢的項鍊變賣,買電腦給尹西婭追夢。

尹西婭的父親是絕對不會讓她在大眾面前唱歌,雖然母親讓尹西婭應該面對現實,可是她依然為女兒想出穿著罩衫唱歌上傳網絡的辦法。她說:「我不是讓你改變你的目標,而是讓你換一條路線到達那裡。這點曲折你就忍忍吧。」

沒有夢想的人,是醒是睡都沒有意義。鼓勵別人追尋夢想,不應該只是說說而已,而是從心底盡己所能去支持。

而最後,一直在認命的無能婦女,卻為了女兒的夢想,與給全家提供金錢庇護的丈夫離婚。很難想像,一個不認識字,完全沒有經濟能力的女兒,做出帶著兒女離開金錢庇護的決定有多艱難。

雖然這在現實中確實很難,但卻透露出導演對於印度社會「平權」的期盼。平權之路既險且長,可是導演敢於直面這慘澹的現實,把這呈現於我們面前。我們只有站起來,大家都站起來,這樣,世界上遭遇不平的「她們」,才能有擺脫黑暗的希望。

寫在最後:

這部電影呈現的是一個家庭裡女性地位低下的現象,可是展現的卻是整個印度社會女性的現狀。尹西婭追夢的事例雖沒有複製性,但她卻向所有女性展現出掙脫枷鎖爭取自由的可能。父權社會並不可怕,因為這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必經之路。

可怕的是沒有覺醒的意識,觀念裡甘於接受這不平等對待。所以,才有人敢於站起來,為受苦的大眾發聲。只有意識開始覺醒,才會有更多的人站出來,為自己的未來、為以後的千千萬萬女性們開拓屬於自己的天空。

相關焦點

  • 重溫《歲月神偷》:從人物語言、鏡頭語言及現實意義解讀電影魅力
    每個情節片段都串聯著市井一家的生活,娓娓道來羅記鞋匠全家人的故事,抓住了人生中最感人至深的情感,通過人物語言、鏡頭語言還有現實意義感動無數觀眾,同時也讓觀眾思考自己的人生。人物語言:對話有層次,臺詞細膩到位懷舊電影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語言體系,需要細細斟酌人物語言,才能幫助演員自然流露真實的情感。而這部懷舊之所以能成為不滅經典,正是因為人物語言細膩到位。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性電影《鋼琴課》的魅力
    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想很難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主題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鏡頭語言的呈現:影片畫面整體陰鬱且細膩,襯託出了艾達內心的抑鬱與苦悶事物的象徵意義:鋼琴、鏡子、裙子上的破洞等事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值得深思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通過《午後時光》的劇情內容及觀眾的評價,我發現很多人都被這部影片深深地打動,但單純地從短片內容著手,並不能將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今天我將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觀影方法」這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經驗,談談如何高質量的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通過《午後時光》的劇情內容及觀眾的評價,我發現很多人都被這部影片深深地打動,但單純地從短片內容著手,並不能將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今天我將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觀影方法」這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經驗,談談如何高質量的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 從表現形式、鏡頭語言、現實意義3個層面解讀《綠皮書》的魅力
    除了講述了一場深刻的身份議題之外,《綠皮書》的魅力之處,在於它用公路片的形式承載了一場兩個人的衝突與救贖,更是通過富有深意的鏡頭語言加深了衝突和矛盾,極具現實意義。今天我從表現形式、鏡頭語言、現實意義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
  • 從鏡頭語言,故事線索,藝術特色解讀現實電影《婚姻故事》的魅力
    基於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今天本文將從影片的「鏡頭語言,家庭人物,主題呈現等多角度挖掘本影片的獨特魅力。鏡頭語言:蒙太奇的巧妙運用,簡單且不繁冗地交代劇情情節,凸顯故事張力;故事線索:以工作與搬遷的問題為導火線,為爭奪孩子撫養權走向公堂,最終將婚姻關係中的矛盾和危機融進故事;藝術特色:獨具特色的場景設計,加上多重情節的設定,擴增內容的同時給予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接下來我們看看,《婚姻故事》是如何巧妙地使用蒙太奇鏡頭語言,展現多種元素擴充電影信息量,使劇情呈現出獨有魅力的?
  • 從情感變化、人物形象、鏡頭語言解讀反思戰爭經典《紫日》的魅力
    今天本文從情感變化、人物形象、鏡頭語言三個方面解剖本片的魅力所在:情感變化:三個不同國度的小人物,從由種種矛盾、語言障礙、立場的不同而不合,到共同攜手、度過難關的親密人物形象:楊玉福的憨厚與愛恨分明、娜娃的浪漫與堅強、秋葉子的單純與善良,都被刻畫的淋漓精緻鏡頭語言:恰到好處的景別的運用,在自然環境中表現出主人公不斷變化的心境以及給予觀眾視覺上的震撼01.從主人公情感變化剖析
  • 從人物塑造、鏡頭語言、敘事結構解讀電影《鋼的琴》的獨特魅力
    所以今天我將從「人物塑造、鏡頭語言、敘事結構」這三個方面,為大家解讀《剛的琴》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人物塑造:通過三個階段展現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成長,使主人公更加豐滿充實鏡頭語言:通過大量水平鏡頭和超現實場景的表現形式,體現整部影片悲而不傷的基調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 被遺忘的本美——淺析《讓子彈飛》的鏡頭語言的魅力所在
    「導演員是用鏡頭寫作的作家」第三代導演謝晉曾說《讓子彈飛》是姜文導演的第四部電影作品,由姜文、周潤發、葛優、劉嘉玲和陳坤等主演。於2010年上映,並於2012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最高票房亞洲電影大獎。該片一經上映,就引發無數人為之解讀。片中的隱喻、暗線、符號等,都不斷被人進行一波又一波的更新與重複式解讀。但,電影的本體卻是視聽語言。當人們的目光都鎖定於百家爭鳴的主題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回歸電影表現的本體?畢竟,一部好的電影僅僅擁有深邃的主題是不夠的。因此,本文將試著對《讓子彈飛》的鏡頭語言作前樓剖析,去採擷那一泓被遺忘的本美。
  • 從歐·亨利手法、鏡頭語言和主題呈現解讀德國短片《禮物》的魅力
    很多人在分析這部短片時,都會從主角男孩的內心變化去闡述,今天,我將從歐·亨利手法、鏡頭語言和主題呈現,深度解讀短片《禮物》的魅力。結尾處,我們驚愕這是一位殘疾的男孩02、鏡頭語言:通過大全景等鏡頭語言,刻畫出男孩的心理變化①什麼是鏡頭語言鏡頭語言是指拍攝者通過鏡頭,像語言一樣表達思想。
  • 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韓國電影《七號房間的禮物》為什麼曾排名第一?接下來我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七號房間的禮物》是韓國著名「治癒系」導演李煥慶的作品。導演李煥慶,第一部電影愛情喜劇片《那小子真帥》,而後通過《方糖》和《冠軍》兩部溫情催淚片在韓國確立了其"治癒系"導演的地位。
  • 從鏡頭語言、角色刻畫、結局設計解讀新版《小婦人》的藝術魅力
    這篇文章,我將從「鏡頭語言、角色刻畫、結局設計」三個層面來深入解讀新版《小婦人》的魅力所在。一、鏡頭語言:非線性敘事結構的疊層處理,讓故事有穿刺感,冷暖色調的鏡頭反差烘託主角心境新版《小婦人》是兩條故事線齊頭並進,主要分為「十幾歲的少女時代」和「二十幾歲的小婦人時期」兩個時間點。影片充分利用了蒙太奇的拍攝手法,營造了平行時空的錯覺。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及現實意義
    作為一部史詩級動畫電影,網上關於《天空之城》的賞析和讚美無數,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影片的美學風格和藝術內涵這些方面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這篇文章將結合影片《天空之城》,從三個角度深度剖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及現實意義。
  • 從鏡頭語言、性格特點、拍攝手法解讀二戰電影《美麗人生》的魅力
    《美麗人生》上映至今23年,每當權威媒體對電影進行排名,它均高居榜單前十,而"影響人一生的電影"和"人生必看榜單"中,《美麗人生》更是未曾缺席、屢屢佔據榜單前列,而這足以說明這部影片在影迷心中的地位。電影由義大利國寶級導演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講述了一個關於親情和愛情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感人肺腑。
  • 從鏡像語言、象徵意義、環境呈現解讀黑喜劇《楚門的世界》的魅力
    楚門逃離了被控制的舞臺,打開了通向未知的現實之門。與其說片尾留給觀眾的是一個光明的尾巴,不如說它仍然留給觀眾一些疑慮,真正的現實又是什麼?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想很難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詮釋了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和現實意義
    作為史詩級動畫電影,在線《天空之城》和讚美層出不窮,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審美風格和藝術內涵的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的魅力。本文將從深度三個角度分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和現實意義。《天空之城》是由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經典動畫片,由日本動畫師宮崎駿擔任導演和編劇。
  • 從視聽語言、角色塑造、主題呈現解讀坎城電影《霸王別姬》的魅力
    對於這部經典之作,網上的解讀很多,但大多數局限於故事情節來分析,未免顯得單薄。我認為,要想深入領略此影片的魅力之處,必須從多個層次來分析解讀。影片主要講述兩名京劇藝人段小樓和程蝶衣跨越半個世紀悲歡離合的故事。其中,中國歷史的巨變、傳統文化的變遷、世間百態的寫照、人性的黑暗和思考這些元素都在上世紀紛繁複雜的京都城裡逐一上演。其宏大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框架完美融合,奠定了影片史詩級的地位。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認為無法深刻體會到此片的獨到魅力之處。
  • 從《悟空》看豎屏視頻的鏡頭語言
    再次,豎屏放大了人臉在景框中的比例,增強了認知的親密度和豐富性。最後,豎屏激活了手機的聯結功能,擴大了視頻的社交性③。但豎屏視頻在發展上仍面臨著諸多瓶頸,比如播放器兼容問題、豎向視聽語言和敘事問題等。因此,歸納與總結現有豎屏視頻的鏡頭語言,對豎屏視頻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傳統影像語言的挪用與改造 電影的視聽語言自從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公開放映電影時開始。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三個層面解讀《一條狗的使命》
    文/公子漁美國電影《一條狗的使命》由同名小說改編,是美國導演來塞·霍爾斯道姆的一部以狗為主角的力作,上映以來好評如潮。電影以狗狗貝利的獨特視角,講述它帶著記憶五世輪迴,執著尋找生命意義的故事。片的表現手法輕鬆幽默,充滿人性的溫暖。
  •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現實反思三層面來解讀《來電狂響》
    前言《來電狂響》雖然是一部翻拍電影,電影的類型定位於輕喜劇,但是卻能夠在敘事結構上採用綴合式團塊敘事,使用大量的近景和特寫鏡頭,在劇情中融入了當今社會流行的熱點話題,使得角色能夠在極小的空間裡就能產生巨大的人物張力,把一系列角色之間的戲劇衝突能夠通過一個小小的手機展現出來,讓觀眾在輕鬆幽默的劇情中感受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發出自己與影片的共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