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歲月神偷》:從人物語言、鏡頭語言及現實意義解讀電影魅力

2020-12-08 網友聊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活著,總要信!只要你相信天空中出現雙彩虹,那麼有一天就真的會出現。"這是港片《歲月神偷》中的經典臺詞。

《歲月神偷》是港片輝煌時代的著作,曾在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攬獲4項大獎,口碑與票房雙豐收,更是成為了一代人難以抹去的回憶。

20世紀60年代,羅記鞋匠一家人在香港用力街尾謀生,默默耕耘,安靜生活。但是平靜的人生總有迎來風雨,困難險阻撲面而來。面對困境,羅記一家依舊勤勞勇敢,羅媽媽道出"一步難、一步佳"時,不禁令人感動。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愛情的正確養成方式,情侶互相信任,親密無間,也可以見證小弟弟由頑劣愛鬧成長為年少有為的年輕人。每個情節片段都串聯著市井一家的生活,娓娓道來羅記鞋匠全家人的故事,抓住了人生中最感人至深的情感,通過人物語言、鏡頭語言還有現實意義感動無數觀眾,同時也讓觀眾思考自己的人生。

人物語言:對話有層次,臺詞細膩到位

懷舊電影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語言體系,需要細細斟酌人物語言,才能幫助演員自然流露真實的情感。而這部懷舊之所以能成為不滅經典,正是因為人物語言細膩到位。

《歲月神偷》展現了細緻的生活情節,細節豐富真實,說的每一臺詞都充滿了真情實感。

傍晚,羅爸爸站在家門嘆氣:"還有一刻鐘,兩隻猴兒才能回來。鞋子半邊難哪。"羅媽媽回答:"孩子他爸,雖然鞋子半邊難,但是鞋子半邊也佳啊。"在這一片段,場景簡單,只有一段簡短的對話,並沒有一個具體明細的敘述者。

但是我們仍然能從臺詞中體會到羅爸爸的無奈和羅媽媽的樂觀,幾句臺詞就能充分顯露羅記夫妻的心境,才折射了當時風雲變幻的香港時局。

與現在的社會不同,街道裡的每家每戶都互相認識,時常互相幫助,是一個大群體。在市井生活,鄰裡都十分熟悉,早上打個招呼,晚上道聲晚安,鄰裡之間的牽絆是必不可少的細節。鄰裡間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力地描繪了當年的生活。

其中,熱熱鬧鬧地圍在一起吃飯就是最經典的情節。大夥用放在樹墩上的圓板作飯桌,一家人炒了菜就端過來一起吃,一家蒸了水煮蛋喊鄰居小孩舀一點。你一句我一句,一棟樓的所有人都其樂融融,簡單而純粹。

《歲月神偷》臺詞豐富,對話有層次,不需要明豔的場景就能通過語言搭建藝術的框架,能用語言組接全片。

鏡頭語言:真實地還原60年代香港的市井生活

在大多數觀眾心中,香港是一個繁華的地方,燈紅酒綠,紙醉金迷,記憶中更多的是警匪鬥智鬥勇、驚險刺激的情節。不過,《歲月神偷》不同,它描繪的是香港永利街中小市民的生活。

故事主要是講羅記鞋匠一家四口的平凡經歷,父親起早摸黑為街坊鄰居做鞋,母親能說會道常去市場殺價,大兒子品學兼優刻苦勤奮,小兒子天性愛玩頑劣懶惰。一家人的生活風平浪靜,卻因大兒子得了血癌而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了籌錢給大兒子治病,一家人砸鍋賣鐵耗盡所有錢財,陷入這次無妄之災。然而,天道弄人,羅記的生意一天比一天慘澹,不僅是大兒子的醫治,全家人的生活都落入了困境。

《歲月神偷》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鏡頭語言的巧妙運用,用細節觸動了觀眾,成就經典。

1. 場景還原度高,港味十足

《歲月神偷》的取景地就在香港真實存在的永利街,保留了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風貌。當時的香港已經是人多地狹,人口迅速膨脹,外來人口持續不斷地湧入,屬於社會比較混亂的時代。

底層的人們生活在唐樓,空間小而逼仄,樓棟都是"握手樓"。影片中的羅家房間就是這樣擁擠而狹窄,父親在底層賣鞋做生意,閣樓給兩位孩子學習玩耍,一家人生活、洗澡都擠在一起。這種的場景十分真實地還原了當年香港小人物的生存空間,完美地再現了六十年代的生活。

2. 社會習性特殊,情節可靠

60年代的香港小市民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有生活工作的壓力,還有資本環境的壓力。

社會上的特殊職業,如警察、醫生,都有著與現代不同的習性和特色。

最好的例子就是"月餅會",它是當年特有的社會現象。"月餅會"專為富者服務,窮人買不起月餅,只能使用供的方式。羅家辛辛苦苦地供了很多月餅,但是一部分拿去送給當地的警察,一部分送給親朋鄰居,到最後自己剩下的連半份都沒有。

大兒子得了血癌,一家人不僅要拿錢治病,還要拿錢打關係。需要用錢來"買"護士的用心照顧,需要給錢警察,幫忙保住自己的店面。羅記一家生存得很卑微,正是從這樣旮旯角落中的情節,我們可以窺見香港小人物的生存環境。

現實意義:《歲月神偷》教會我們教育中的大道理

看過《歲月神偷》的觀眾都會熱淚盈眶,過了這麼多年,當時看影片的感動還不能遺忘。《歲月神偷》披著理想化的外衣,述說著創作者的夢想,雖看似如夢如幻,但我們仍能從中發掘現實的教育意義。

《歲月神偷》圍繞羅記一家對抗困難展開,羅爸爸和羅媽媽面對風雨飄搖的生活,仍不忘教育孩子,關愛孩子。他們教育孩子直面生活的苦難,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給予孩子空間和自由。

1. 父母以身作則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羅太太樂觀積極,常說:"做人,總要信"。儘管大兒子生病,但是一家人都沒有沉浸在悲傷之中,連最頑劣不堪的小兒子也在心中堅守信念,開始改變自己。

當時的生活很苦,面對著動蕩的時局,小人物如螻蟻一般弱小,但是因為羅媽媽羅爸爸有信念敢堅持,兩個孩子也才能堅信"一步難一步佳",懷揣著希望。

沒有羅媽媽的鼓勵和羅爸爸的堅持,一家人不可能會齊心協力地撐起整個家,小兒子也不能從懵懂中醒來。所以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能夠以身作則比千遍萬遍的說教更加管用。

2. 給孩子溫暖的關懷是最基本的愛

儘管羅爸爸羅媽媽為生活所困,但是他們從來不把怨氣發在孩子身上。困境當前,他們對孩子的愛從未減少。

大兒子生病,夫妻倆無微不至地照顧,總是積極地鼓勵兒子,把落淚心酸都留在孩子們看不見的角落。小兒子頑劣,但是夫妻倆仍舊掛念孩子,就算兒子闖出大禍,也總會用愛溫暖他的內心。正是因為有溫暖的關懷和照顧,孩子們才能茁壯成長,直面生活,最終經歷風雨見彩虹。

3. 給孩子自由和空間

大兒子進入青春期,開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初戀。窮人小子和富家大小姐很難在當時的社會開花結果,但是兩人依舊愛過恨過。

羅爸爸和羅媽媽面對兒子的戀情,並沒有過多的插手,給了兒子很多的空間去處理,這也給了兒子機會去初嘗人生的酸甜苦辣。

愛孩子不是包辦一切,更不是插手孩子的人生。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讓他掌舵自己的人生。

生活就是一步難,一步佳,從來沒有容易二字。而平凡無奇的生活底下,是一代又一代人編寫的壯烈史詩。

"在變幻的生命裡,歲月原是最大的小偷。"相比起不斷變遷的時代,每個人都是小人物,卑微地生活。歲月能偷走親人,偷走時間,但追究偷不走我們心中的回憶。生活雖然艱難,但仍然值得我們的熱愛。

我是網友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從人物語言、鏡頭語言和現實意義解讀電影《神秘巨星》的魅力
    《神秘巨星》是一部關於理想和成長的電影,下面為將從人物角色、鏡頭語言和現實意義三個方面為你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人物角色:兩條敘事線一明一暗,互相穿插推進故事發展,塑造鮮明的人物性格這部電影有兩條敘事線,一條以尹西婭追夢為主線,在眾人的幫助下,衝破父親的獨裁專行,成功站上夢想的舞臺的故事,讓觀眾在情節中產生共鳴。
  • 從鏡頭語言、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女性電影《鋼琴課》的魅力
    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想很難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的呈現、事物的象徵意義、主題的呈現方式」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鏡頭語言的呈現:影片畫面整體陰鬱且細膩,襯託出了艾達內心的抑鬱與苦悶事物的象徵意義:鋼琴、鏡子、裙子上的破洞等事物都極具深刻的象徵含義,值得深思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通過《午後時光》的劇情內容及觀眾的評價,我發現很多人都被這部影片深深地打動,但單純地從短片內容著手,並不能將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今天我將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觀影方法」這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經驗,談談如何高質量的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 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現實意義解讀動畫短片《午後時光》的魅力
    通過《午後時光》的劇情內容及觀眾的評價,我發現很多人都被這部影片深深地打動,但單純地從短片內容著手,並不能將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解讀出來。所以,今天我將會從「敘事結構、鏡頭語言、觀影方法」這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動畫短片的魅力與價值。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自身的觀影經驗,談談如何高質量的欣賞一部動畫短片。
  • 從表現形式、鏡頭語言、現實意義3個層面解讀《綠皮書》的魅力
    除了講述了一場深刻的身份議題之外,《綠皮書》的魅力之處,在於它用公路片的形式承載了一場兩個人的衝突與救贖,更是通過富有深意的鏡頭語言加深了衝突和矛盾,極具現實意義。今天我從表現形式、鏡頭語言、現實意義三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
  • 從鏡頭語言,故事線索,藝術特色解讀現實電影《婚姻故事》的魅力
    基於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今天本文將從影片的「鏡頭語言,家庭人物,主題呈現等多角度挖掘本影片的獨特魅力。鏡頭語言:蒙太奇的巧妙運用,簡單且不繁冗地交代劇情情節,凸顯故事張力;故事線索:以工作與搬遷的問題為導火線,為爭奪孩子撫養權走向公堂,最終將婚姻關係中的矛盾和危機融進故事;藝術特色:獨具特色的場景設計,加上多重情節的設定,擴增內容的同時給予觀眾更多的思考空間。接下來我們看看,《婚姻故事》是如何巧妙地使用蒙太奇鏡頭語言,展現多種元素擴充電影信息量,使劇情呈現出獨有魅力的?
  • 從情感變化、人物形象、鏡頭語言解讀反思戰爭經典《紫日》的魅力
    今天本文從情感變化、人物形象、鏡頭語言三個方面解剖本片的魅力所在:情感變化:三個不同國度的小人物,從由種種矛盾、語言障礙、立場的不同而不合,到共同攜手、度過難關的親密人物形象:楊玉福的憨厚與愛恨分明、娜娃的浪漫與堅強、秋葉子的單純與善良,都被刻畫的淋漓精緻鏡頭語言:恰到好處的景別的運用,在自然環境中表現出主人公不斷變化的心境以及給予觀眾視覺上的震撼01.從主人公情感變化剖析
  • 從人物塑造、鏡頭語言、敘事結構解讀電影《鋼的琴》的獨特魅力
    所以今天我將從「人物塑造、鏡頭語言、敘事結構」這三個方面,為大家解讀《剛的琴》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人物塑造:通過三個階段展現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成長,使主人公更加豐滿充實鏡頭語言:通過大量水平鏡頭和超現實場景的表現形式,體現整部影片悲而不傷的基調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 從敘事手法、構圖方式、色彩運用等方面解讀《歲月神偷》的魅力
    ——《歲月神偷》《歲月神偷》是由羅啟銳導演,任達華、吳君如、李治廷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2010年上映。豆瓣上44萬網友給出了8.7的高分,同時,該影片榮獲第60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水晶熊最佳影片獎、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等諸多殊榮。
  • 被遺忘的本美——淺析《讓子彈飛》的鏡頭語言的魅力所在
    該片一經上映,就引發無數人為之解讀。片中的隱喻、暗線、符號等,都不斷被人進行一波又一波的更新與重複式解讀。但,電影的本體卻是視聽語言。當人們的目光都鎖定於百家爭鳴的主題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回歸電影表現的本體?畢竟,一部好的電影僅僅擁有深邃的主題是不夠的。因此,本文將試著對《讓子彈飛》的鏡頭語言作前樓剖析,去採擷那一泓被遺忘的本美。
  • 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
    韓國電影《七號房間的禮物》為什麼曾排名第一?接下來我從鏡頭語言、敘事結構、主題思考解讀《七號房間的禮物》的魅力。七號房間的禮物》是韓國著名「治癒系」導演李煥慶的作品。導演李煥慶,第一部電影愛情喜劇片《那小子真帥》,而後通過《方糖》和《冠軍》兩部溫情催淚片在韓國確立了其"治癒系"導演的地位。
  • 從鏡頭語言、角色刻畫、結局設計解讀新版《小婦人》的藝術魅力
    一部翻拍電影的成功,如果僅僅從主題上解讀它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挖掘出它更深層次的價值,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解讀。@清一的書房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2019版的《小婦人》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6項提名,最終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
  • 從鏡頭語言、性格特點、拍攝手法解讀二戰電影《美麗人生》的魅力
    因此,本文將從鏡頭語言、性格特點、拍攝手法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影片,在第四部分,將分析圭多的性格特點給我們帶來的現實意義和思考。 在我看來,這部影片大量使用了遊戲情節及童話的設定,以一種獨特的拍攝手法為我們呈現了一部二戰電影,他沒有恐怖的二戰慘境,而是通過一幕幕藝術化的拍攝手法一點點讓人物走進觀眾的內心,引起強烈的共鳴。
  • 從歐·亨利手法、鏡頭語言和主題呈現解讀德國短片《禮物》的魅力
    很多人在分析這部短片時,都會從主角男孩的內心變化去闡述,今天,我將從歐·亨利手法、鏡頭語言和主題呈現,深度解讀短片《禮物》的魅力。結尾處,我們驚愕這是一位殘疾的男孩02、鏡頭語言:通過大全景等鏡頭語言,刻畫出男孩的心理變化①什麼是鏡頭語言鏡頭語言是指拍攝者通過鏡頭,像語言一樣表達思想。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及現實意義
    作為一部史詩級動畫電影,網上關於《天空之城》的賞析和讚美無數,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影片的美學風格和藝術內涵這些方面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這篇文章將結合影片《天空之城》,從三個角度深度剖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及現實意義。
  • 從鏡像語言、象徵意義、環境呈現解讀黑喜劇《楚門的世界》的魅力
    楚門逃離了被控制的舞臺,打開了通向未知的現實之門。與其說片尾留給觀眾的是一個光明的尾巴,不如說它仍然留給觀眾一些疑慮,真正的現實又是什麼?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想很難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
  • 從視聽語言、角色塑造、主題呈現解讀坎城電影《霸王別姬》的魅力
    對於這部經典之作,網上的解讀很多,但大多數局限於故事情節來分析,未免顯得單薄。我認為,要想深入領略此影片的魅力之處,必須從多個層次來分析解讀。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認為無法深刻體會到此片的獨到魅力之處。
  • 從《悟空》看豎屏視頻的鏡頭語言
    但豎屏視頻在發展上仍面臨著諸多瓶頸,比如播放器兼容問題、豎向視聽語言和敘事問題等。因此,歸納與總結現有豎屏視頻的鏡頭語言,對豎屏視頻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傳統影像語言的挪用與改造 電影的視聽語言自從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公開放映電影時開始。
  • 從視聽語言、敘事架構、主題思想解讀《菊次郎的夏天》的經典意義
    1 豐富的鏡頭語言帶給觀眾真實又唯美的視覺體驗,優美的配樂烘託出電影深層藝術魅力視聽之間具有聯覺效應,亦稱為藝術通感。在電影中,視覺觀感和聽覺享受是電影的兩大主體要素,也是影片主旨故事以及精神傳達的最直接表現形式。
  • 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主題呈現等方面探討《鐵達尼號》的魅力
    對於這部經典的老電影,網上解讀很多,但更多的是局限於愛情的審美層面,這太單薄了。為了真正地看懂導演的情感和哲學,我們需要對多維度進行挖掘和解讀。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導演,電影《鐵達尼號》於在美國上映。影片一上映就轟動全球,創造了愛情電影的巔峰,來寶座長達票房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