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塞留的行為不受宗教,階級的影響和控制,都是為了法國的利益

2020-12-22 七返評

在一片陌生的海面遊蕩許久之後,人們看見了熟悉的燈光與海岬。隨著波旁家族的上臺,一條將法國導向現代社會的線索出現了。

一位新教國王在一片聲浪中到來,這些聲浪一部分來自胡格諾派教徒的狂喜,一部分來自天主教派的群情激動。前者期盼著糾正錯誤,為那些曾經的傷害復仇;後者則認定除非亨利四世放棄他的異端邪說,改宗到真正的信仰,否則他們就拒絕服從於他的統治。

新國王看到,等待他的並不是一項輕鬆愉快的工作,在歷經四年的努力調解之後,他制定了自己的策略。他既不尋求用新教來統治法國,也不做胡格諾派教徒進行報復的工具。

他發現這個王國最需要的、至善的政策,不是將信仰與禮拜的形式強加給誰,而是賦予雙方均等的機會與特權。

面對胡格諾派的驚慌失措,他宣布自己準備聽取有利於羅馬天主教信仰的一場辯論,並且只用了五個小時的思考時間,他就被說服相信其真實性。他宣布自己準備公開宣誓放棄過去的信仰。對於這個決定,一邊是尖刻的指責,一邊是欣喜的歡迎。但這不是英雄主義的舉動,包括新教徒在內的很多人,都承認這是體現最高政治智慧的行為。

和平得以重建。隨後,國王很快頒布了《南特敕令》,向他的老朋友們胡格諾派教徒證明,他們沒有被遺忘。對新教徒的歧視取消了,他們在整個王國內的任何地方,都與天主教徒享有同等的特權,爭取宗教自由的第一次勝利就這樣順利地實現了。

一個史無前例的繁榮時代就此到來,這個王國從來沒有如此明智地、仁慈地被治理過。真誠、質樸與同情取代了虛偽、矯飾與殘忍。令人振奮的行政機構到處開展工作,甚至擴展到了早已被這個國家遺忘的農民階級那裡。

1593年,國王宣布從新教信仰改宗為天主教信仰的儀式在聖丹尼教堂舉行。這座教堂也見證了亨利四世與瑪麗·德·美第奇的婚禮。亨利四世儘管很偉大,也沒能超越人類的普遍弱點,他迷戀於瑪麗的美貌,這促使他自願投入這場義大利式的婚姻,而這場婚姻,是他偉大統治的唯一錯誤。

《南特敕令》

這個時候,還不能指望所有大臣都能達到亨利四世的認識水平。不過,蘇利公爵可以幫助國王明智、有效地完成計劃:使法國從毀滅性的三十年宗教戰爭的混亂中走出來,走向和平與繁榮,並為經濟的持久增長建立基石。

被弗朗索瓦的繼承者們損害的王室權威,必須首先得到修復,最終,包括三級會議在內的所有政治元素,都要穩固地確定下來。而代表第三等級的那個團體,自從法國完美地落入以"卓越表現"詮釋什麼是人民之友的國王手中之後,就再也沒有被召集過!

在所有的措施中,《南特敕令》顯得尤為突出,它也是亨利四世在法國編年史中立下的豐碑。當時,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佔據主導地位,因此,亨利四世的對外政策旨在抑制哈布斯堡家族的發展。

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是亨利四世闡述了由五個大國組成歐洲仲裁法庭的思想,並讓法庭維護一種權力的"均勢"。"均勢"一詞在今天已經運用得很普遍了,不過那時還是第一次聽到。當時,主要是禁止西班牙王位與帝國皇位被同一家族成員佔據,讓西班牙王位與帝國皇位相分割。

這是亨利四世引以為豪的理論,他與蘇利公爵反覆討論過這一設想,也與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進行了談判。遺憾的是,亨利四世沒能親眼見到這一設想成為現實。

不過時間證明這是一個英明的想法,即便到了現代,政治家們也沒能設計出更明智的計劃,而這位開明的國王在近三個世紀以前就已經在頭腦中構想出來了。

弗朗索瓦·拉瓦萊克的匕首使法國失去了多少東西,我們只能猜測了。當亨利四世遭到致命的襲擊(1610年),奄奄一息中被抬進羅浮宮時,王國境內各處的天主教徒與新教徒都發出了悲慟的哭聲。

在二十一年的統治期間,這位睿智的統治者、刺殺行動的受害者,在使這個國家變得偉大與幸福方面,比其他任何人做得都多。亨利四世去世後,法國再次被殘酷的命運擺布,它落入亨利四世的遺孀——瑪麗·德·美第奇之手。在十歲的路易成年之前,瑪麗·德·美第奇被指定為攝政者。

亨利四世

這個女人的攝政,就是一個充斥著陰謀詭計與尋歡作樂的故事。如果說瑪麗沒有她那偉大的親屬凱薩琳的能力,那麼我們應該承認,她也沒有比凱薩琳更黑暗的惡習。她只是迷人而又粗俗,自願成為那些比她聰明的狡猾民眾的工具。

埃莉奧諾拉·加利蓋與她的丈夫孔奇尼的影響力很大,他們和瑪麗一樣都是義大利人,在那個迷信的年代,這種巧合被歸為魔法的力量。

瑪麗成了記下這些寄生蟲的願望的一個小小書記員,孔奇尼成了侯爵,接著又做了大臣,他提名的人都得到高升,他抨擊的人都遭到黜落,當這個投機家成為法國元帥,伯爵與公爵都必須向他鞠躬行禮時,公眾的憤怒達到了頂點。

由此引發的風潮如此激烈,以致瑪麗宣布她自願放棄攝政權,在隨後召集的三級會議上,她引介了自己的兒子、十三歲的路易十三,宣布他已有能力執政。

三級會議再次被召集,要等到1789年路易十六時期,那時,它變成了國民大會。

不過,當人們發現這對遭人厭惡的夫妻的權勢時,仍舊躲在年幼的少年國王背後,就像曾經躲在瑪麗的身後一樣時,風暴就再次從王國的各個角落聚集起來。此時的法國陷入與孔奇尼的鬥爭之中,這個人正大膽無畏地把王室的王子們與公爵們送進巴士底獄。

但是,一種反向的影響力已經圍繞著路易編織起來了。在別人點撥之下,他認識到讓兩個粗俗的義大利人篡奪自己的權力,對他而言是一種侮辱。這樣,他仰慕的朋友阿爾貝·德·呂伊納,拿到了路易籤署的文件,下令立即消滅孔奇尼和他的妻子。

隨後,孔奇尼被路易的手下帶到羅浮宮的庭院,被監禁、審訊,埃莉奧諾拉被處死(以女巫的罪名),這時路易徹底消除了他母親對他的影響。只是,他又立刻陷入了阿爾貝·德·呂伊納的權勢影響之下。這個人也是一個懷揣陰謀的寄生蟲,他打算扮演與孔奇尼夫婦一樣的角色。

在以女巫罪受審時,埃莉奧諾拉回答道:"我所做的唯一魔法,就是將強大的智慧凌駕於淺薄的頭腦之上。"阿爾貝·德·呂伊納的腦袋沒有像埃莉奧諾拉那樣,被插在矛尖上遊街,不過,他使用同樣的魔法進行了實驗。

路易十六

自亨利四世死後,這一卑劣的時期一直持續了十二年。不過,1622年,紅衣主教黎塞留在國王眾多的顧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真正的能人被發現了,國王、貴族、所有等級與信仰的民眾,都意識到在這塊土地上出現了一位遠見卓識、深不可測的智者。

這個人的政策基礎埋得很深,他遠離大眾的視線,只存在於自己的深謀遠慮之中。他像冰山一樣冷酷地碾碎通往目標道路上的所有障礙,沒有愛恨的糾葛,像命運一樣不偏不倚。天主教徒、新教徒、貴族、議員,在他將國王推向法國至高無上地位(自查理大帝以來再沒有過)的意志面前,一個接一個地被擊敗。

這位偉大的大臣,他的意志就像長柄大鐮刀一樣,割除所有的雜草。貴族的權力,是封建制度的最後一點殘餘,也是君主政體的永恆威脅,現在一個又一個的大貴族,遭到了羞辱,被削奪了特權。

第一個被動搖並投降的是胡格諾派,他們眼見自己的政治自由,一點一點地被撕碎。但就在天主教徒幸災樂禍之時,黎塞留又讓國王的妹妹亨利埃塔·瑪麗亞跨越英吉利海峽,成為新教英格蘭的王后——查理一世的妻子。

隨後,更為大膽的行為出現了,這位教會的高級教士、紅衣主教,與古斯塔夫·阿道夫結成了聯盟,這個人可是在戰爭中對抗國王與教皇的新教領袖!

黎塞留的行為不受宗教、階級的影響與控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法國的利益。黎塞留的非凡才智,讓一個平庸無奇的國王的統治,變得耀眼與煊赫。在滿足自己巨大野心的同時,黎塞留還夯實了法國君主政體的基石,即便是那些王室的王子們也無法撼動它。

相關焦點

  • 黎塞留被稱為「法國版諸葛亮」,他們二人有何相似之處?
    諸葛亮在出山後為劉備規劃了他的大業,在南徵時扮演軍師角色,促進孫劉聯合,輔佐劉備打下蜀漢政權,並坐上了丞相之位,將自己一生都奉獻給了蜀國。 而黎塞留也是受國王路易十三賞識,幫法國解決了內憂外患局面,並且在胡格諾戰爭中親自戎裝克敵,加強了法國的中央統治,最終坐到法國首相位置。
  • 作為開啟現實主義之門的政治家,黎塞留,是後世歐洲政治家的導師
    黎塞留比俾斯麥可悲,因為黎塞留的死活都維繫在國王的喜怒哀樂上;每一次黎塞留推開那扇門都像是自己生命中最後一次,黎塞留每一次推門腦子裡都會浮現自己下一刻被十幾個男人捅死的畫面。因為當時法國國王在法國權力可能就低於上帝,在某些方面國王的話比上帝還重要。法國國王原本只是小小巴黎島的領主,後面逐步逐步的加強皇權都是靠硬實力殺出來的。
  • 自由法國的標誌,如何玩好《戰艦世界》黎塞留號戰列艦
    1930年代,德國、義大利大力擴充海軍,對法國的海上利益構成嚴重威脅。而法國海軍,只有4艘排水量2萬噸的舊戰列艦,新建的兩艘與德國的對抗也頗為勉強。法國海軍開始設計和籌建新型戰列艦——黎塞留級戰列艦,以保持在和東大西洋的優勢,這也是法國海軍史上最大、最後一級戰列艦。
  • 先後與二戰的同盟國和軸心國交戰,法國最強戰列艦黎塞留號傳奇
    而一戰中本來屬於協約國陣營中的義大利,在一戰後並沒有得到他們期望中利益,因而開始與法國和英國不睦,特別是1922年墨索裡尼在義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後,義大利與英法愈行愈遠。1936年義大利與納粹德國建立了柏林——羅馬軸心,兩國正式結盟。
  • 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紅衣主教黎塞留的傀儡,和高調的「太陽王」
    整個17世紀的法國先後由兩個叫路易的國王統治,分別叫做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 路易十三其實只是個傀儡,真正掌握法國權力的人,是當時教會的最高領導——紅衣主教黎塞留。這個穿著紅色長袍的人,才是法國幕後的最高統治者。
  • 紅衣主教黎塞留擔任法國首相以後,對內致力於加強王權
    本來聯合公司的特許狀要到1635年才到期,但這時候,法國殖民政策的導向變了。紅衣主教黎塞留擔任法國首相以後,對內致力於加強王權,對外擴大法國的影響。新法蘭西在一代人的時間裡,遠遠沒有發展成為法國政治家們所期望的那種強大殖民地。
  • 碧藍航線黎塞留泳裝立繪 黎塞留水著換裝圖鑑
    18183首頁 碧藍航線 碧藍航線黎塞留泳裝立繪 黎塞留水著換裝圖鑑 碧藍航線黎塞留泳裝立繪 黎塞留水著換裝圖鑑 來源
  • 紅衣主教黎塞留參上
    此時的法國對黎塞留的要求,本來就是擁有超高的航速,而不再對續航能力有要求。這是因為法國已經不再需要去外地來擴張侵略維護殖民地,而更需要長期續航能力的船的國家更應該是德國。說起主炮的設置,可是有一大堆心思,我一直認為黎塞留的主炮前置是設計非常的好看,很優雅。
  • 「戰艦系列」黎塞留級戰列艦——生於國難,命途多舛
    黎塞留號一戰後,由於種種原因,法國綜合國力大不如前,海軍規模也是一再縮水,甚至無法接近合約限制的水平。在三十年代初,破敗不堪的法國海軍幾乎全部都是老舊艦艇,而身邊的兩位近鄰——日不落和德意志正展開如火如荼的軍備競賽,這讓曾經強大的法國海軍倍受威脅。於是,他們在將兩艘敦刻爾克級加入現役的同時,又著手研發新型戰列艦。
  • 《碧藍航線》黎塞留圖鑑 穹頂下的聖詠曲SSR戰列黎塞留屬性技能一覽
    碧藍航線黎塞留建造時間是多久?碧藍航線在5月21日更新後開啟了三周年第一彈活動穹頂下的聖詠曲,並實裝了小夥伴們期待已久的自由鳶尾戰列艦黎塞留。那麼黎塞留的建造時間是多久呢?她又擁有什麼技能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戰艦少女r黎塞留改怎麼樣 黎塞留改技能介紹
    戰艦少女r最近開放了黎塞留的改造,改造後的黎塞留有哪些增強,又增加了什麼技能?下面一起來看看吧。黎塞留改首先自然是歐皇首證黎塞留的改造了,下面是黎塞留改造的技能屬性圖及簡單評測。
  • 可愛,迷人,又美麗,法國戰列艦黎塞留正確食用指南
    有多少艦長是因為黎塞留,才去肝法戰科技樹的,我想應該很多吧。看到黎姐這美麗的曲線,相信大艦主義的艦長都會情不自禁的愛上她吧。那麼,當艦長肝出來黎塞留之後,如何使用(大霧,你們懂就好)她呢?小編給艦長們一點微薄的建議。目標選擇優先度:驅逐>戰列>巡洋(你問航母?
  • 碧藍航線:黎塞留池子太毒引起熱議!今天你抽卡傾家蕩產了嗎?
    大家好,這裡是慕晚,又和大家見面遼!從昨天晚上開服,到現在已經過去很久啦,不知道大家吸慕晚歐氣有沒有取得成效?十連畢業的小目標都達到了嗎?包括慕晚本人的大艦隊裡看到的建造記錄也是非常的心酸,有很多的玩家,連續建出了一大堆金皮,卻和黎塞留毫無關係。在貼吧裡啊,也是可以看到有非常非常多,比較慘的老哥,可能續費了很多很多的資源和魔方都沒有建造出來想要的黎塞留。慕晚也是覺得,周年慶這池子怎麼可能這麼多啊?
  • 法國堅定捍衛農業利益
    我們應該也必須為法蘭西農業感到驕傲,人們多年來呼籲法國農業實行深層次變革。為了環境、為了品質、為了食品安全,法國農業需要作出調整。」但是,隨著農業深層次改革不斷推進,近年來法國農業部門與民眾及政府間存在的隔閡也逐漸顯現。
  • 資本主義勢力的偉大勝利——法國大革命,到底因何爆發?
    要想一個工業順利地運作下去,必須要用充足的勞動力和物料,在兩者的對比上,物料的問題很好解決,可是勞動力卻是個難題。當時法國的特權階級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根本不願意放人。他們將大部分的勞動力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還通過各種「誘騙」的方式招募大量的平民來為自己幹活。
  • 碧藍航線SSR黎塞留新年皮膚公開 喜獲第二款l2d擼貓皮膚
    碧藍航線有關SSR黎塞留的相關皮膚在近日正式透露和公開,這次的皮膚依舊擁有l2d系統,黎塞留這待遇是真的好,和大鳳一樣擁有了第二款l2d皮膚,下面帶來具體的情報和詳細說明。這次實裝的新皮膚隸屬於SSR黎塞留,介紹語為:新年好,指揮官。
  • 民族和宗教的對立,成了法國揮之不去的夢魘,記59年前巴黎血案
    但是他們和本土法國人,不但在宗教與文化上迥異,民族與歷史情結也完全差異。這令他們身在法國卻熱切關注母國政治,因此當埃爾及利亞局勢動蕩,必然嚴重波及法國本土。FLN和MNA在法國都有分支,他們為爭奪在移民中的勢力,在法國各大都市展開了著名的「咖啡館戰爭」,即經常在咖啡館等公共場所放置炸彈,刺殺對方組織成員,這不可避免的會殃及無辜民眾。
  • 碧藍航線SSR香檳強度測評 雙彈幕配速射炮 綁定黎塞留比肩厭戰改
    碧藍航線這次三期科研船中畫風最獨特和特色的,莫過於是來自自由鳶尾的香檳了,那麼對於這位艦娘的具體遊戲中展現的強度如何,簡單來說明一下,這次的香檳有點意思,是速射炮配合雙彈幕的配置,如果綁定黎塞留的話有能力和厭戰改叫板。
  • 淺析法國南特敕令立廢始末
    1589年,瓦盧瓦王朝因絕嗣而終結,波旁家族的納瓦爾國王亨利成為法國新任君主,史稱亨利四世,開始了波旁王朝的統治。亨利原本是一位新教徒,顯然不受眾多法國天主教徒的歡迎,甚至連巴黎都不承認他的王權,面對久攻不下的巴黎,亨利留下一句千古名言——"為了巴黎做彌撒是值得的",因此他改宗天主教,由此成為全國公認的國王,結束了漫長的"胡格諾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