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語·為政》中孔子曾經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不講誠信,就不知道他到底還能有什麼用的意思。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也非常重視誠信。
雖然我們有時候會因為種種原因說出善意的謊言,但是大多數謊言都是出於自私的目的,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會傷害自己,會導致不好的後果。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這樣,僅僅用了9個字,就欺騙了15億人上當,還讓14萬中國人有家不能回。
這個謊言是一戰的時候提出來的,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許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眼中的危機—資源分配不均勻。當時全世界的土地基本都在西方殖民國家的手中,新興國家與老牌國家的資源分配差異大,經濟發展不平衡,每個國家國內也是貧富差距明顯。
當時很多國家都認為需要一場戰爭來重新分配資源,這也是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必須要經歷的過渡時期。但是誰都不願意做這隻出頭鳥,直到奧匈帝國的皇儲被塞爾維亞青年刺殺的時候,各懷鬼胎的歐洲國家立馬站成了兩派(同盟國與協約國),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戰初期打得比較焦灼,各國都想派更多的兵力上戰場,可是誰會年紀輕輕就跑去送死呢?為了刺激出國民的參戰熱情,同盟國與協約國同時喊出了一個口號,他們都稱這是一場「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宣稱打完這一場仗之後世界就不會再有戰爭,會一直處於和平狀態。
青年人大多都是熱血的,又有這麼響亮的作戰目的,自然是趨之若鶩。就這樣,英法德等國家很多的熱血青年都參與進了一戰,很多其他的國家也想「結束一切」,紛紛加入了這個漩渦。
戰爭一旦徹底打響,戰爭的雙方都會越打越紅眼,仇恨也會越來越大,直到將其中一方打碎才肯罷休。因為兵工廠工人以及戰壕的處理工人嚴重不足,這些歐洲國家將主意打到了我國。英法美等國家派使者來到北洋軍閥段祺瑞等人處,同樣用「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的謊言來忽悠北洋軍閥,同時以歸還中國山東青島等地和減免辛丑條約部分賠款為條件。
最終段祺瑞以海外徵工為幌子在廣州福建等地召集了14萬中國民工分批次去了歐洲戰場。可是民工們到了那裡才知道自己的地位非常低,僅僅只是來打雜的人,還不如戰俘。一戰結束後,這些民工也被英法等國家禁錮不讓回國,而是強迫他們打掃戰場以及恢復戰爭中損壞的建築。
一戰結束之後我國就要求歐洲國家將民工釋放歸國卻被拒絕,此後甚至不承認有這麼回事。直到一戰勝利70周年的時候法國才建立了紀念碑,上面寫道「公元1916-1918年,14萬華工曾在法國參與聯軍抗戰工作,有近萬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生命。」(中文與法文兩個版本),終於為民工們正名。「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正是這九個字的世界最大謊言,欺騙了15億人,也成了14萬中國民工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