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就在7月4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另外在11月24號,中國「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也同樣發射成功。
嫦娥五號是國際社會在最近50年內,首個再次登月採集月壤返回的探測器。同時,這也讓中國成為了全球第3個登月採集月壤並返回的國家,是中國航天歷史上又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
如今就在「嫦娥五號」即將返回地球,圓滿完成任務時,今年年中發射升空,現已遠航5個月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也傳來了好消息。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消息,截止到12月14號晚上9點,天問一號已飛行超過3.6億公裡,它現在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而距離火星也只剩下最後的1200萬公裡。另外「天問一號」到目前還未出現任何機械故障,它的整體飛行狀況和運行狀況依舊十分良好。
預計明年2月中旬剎車進入環火軌道,而一旦「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完成相關探測任務,將加深我國對於火星的了解。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航天探索技術邁入新的歷史階段,正大踏步地進入更遙遠的太空時代。
「天問一號」是我國第二個進行火星探測任務的探測器,其總重量達到五噸,由目前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發射升空。此次,「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3個火星探測任務,即環繞、著陸和巡視科研,這在人類航空史上還是首次,畢竟走完這一階段,美國為此耗費數十年,分批次發射才完成任務。
目前已知的是,「天問一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在著陸火星以後,對火星的整體地貌和相關資源進行勘探,為此天問一號攜帶有太陽能火星車。同時它所搭載的環火星軌道飛行器將運行接近兩年時間,這將給我國帶回巨量的火星科研資料,有助於我國對於火星的整體了解。
隨著人類科技實力以及航天探索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大強國都已經制定了自己的航天發展戰略。即使如韓國、德國這些航天實力較差的國家,都對太空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人類社會的未來在於宇宙,廣袤無垠的宇宙星空之下,有著無窮的資源,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可以說在未來,誰能擁有先進的太空技術,誰就擁有了進入強國之列的鑰匙。
如今隨著我國航天技術實力的提升,已經漸漸追趕上了全球先進水平,相信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中,我國必將佔據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