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都蘭考古驚現「五神殿」 千餘件文物出土印證古絲綢之路文化

2020-12-22 環球網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位於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熱水鄉的熱水墓群,於1982年發現,是公元6至8世紀的重要墓葬群,其中編號為「血渭一號墓」是規模較大的一座墓葬。2018年,熱水墓群發生被盜事件,涉案文物達到646件。同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始對被盜的「2018血渭一號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近三年的發掘,這座大墓已經出土了各類文物1000餘件。最近,考古人員又獲得了重要發現。

「五神殿」墓室結構 印證史料記載

考古工作者在「2018血渭一號墓」的發掘過程中,發現墓葬為木石結構多室墓,由地上和地下兩部分組成。地上為墓園建築,這在熱水墓群是首次發現。

地上墓園平面呈方形,由塋牆、祭祀建築,以及封土和迴廊組成。而地下墓室結構複雜,且規模較大。

青海省考古研究所館員 甄強:這個墓室主要都是磚木混合結構,然後都是石砌的基礎,石砌的四壁,然后里面然後都是用祁連圓柏搭建的木結構。就是說我們這個墓葬,大概可能處於中唐時期,然後它這個木結構跟中原地區就是那種鬥拱結構比較相似。

考古人員介紹,大墓由墓道、殉馬坑、照牆、甬道和墓室等組成,而墓室的結構和史料記載的「五神殿」結構相吻合。

青海都蘭熱水聯合考古隊 石晶:主墓室的發掘過程中,我們發現了有主墓室,南北兩個側室,正好符合古書記載的五神殿墓室。截至目前,在青藏高原,我們墓葬發掘過程中,它的體系最為清晰,結構最為完整,等級也是非常高,是一個高規格的墓葬。

出土文物證實絲綢之路青海道文化交流

雖然目前還不能最終確定「2018血渭一號墓」墓主人的身份和熱水墓群的性質,但是依據大量出土文物顯示出來的文化元素,考古專家已經證實,青海都蘭是絲綢之路青海道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節點。

考古人員對「2018血渭一號墓」部分出土文物進行了年代測定,同時結合出土文物的特徵,初步判斷這座大墓的年代是在8世紀中期左右,也就是唐代中期。工作人員在整理文物過程中發現,不少文物的圖紋樣式、工藝風格不僅有中原文化元素,還有明顯的西方文化特徵。

青海省考古研究所館員 甄強:這些出土遺物它既有唐吐蕃時期,當時青藏高原區域的主要風格,然後也可以看出它受到了當時就是唐中原地區以及中亞、波斯、粟特一些金銀器風格的影響。

而一些出土的絲織物,從紋樣到工藝,更是體現了中西文化結合的特徵。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韓建華:發現有葡萄紋,因為我們知道葡萄是外來的一種水果,而這種紋樣在織物裡面出現,那就更說明這個一個是外來文化因素對這個地方的影響,但是它織物裡結構和工藝是咱們中原的特色,所以就是說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因素,創造一種新的樣式。說到葡萄紋的樣式,我們在墓葬裡面還發現了葡萄籽,所以就說這地方當時的貿易往來是非常發達。

青海省都蘭縣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南隅,蒙古語意為「溫暖的地方」。歷史上有多個民族曾生活在這裡,都蘭熱水墓群,經過近40年的考古,已發現數百座古墓葬。考古專家介紹:從北朝至隋唐時期,青海道是絲綢之路上的一條重要幹線,都蘭熱水墓群的考古發現,對研究絲綢之路交通史、物質文化交流史等都具有重要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韓建華:這一系列元素說明這個都蘭是當時絲綢之路青海道上一個重要的節點,就是一個東西文化交流的中轉站。

相關焦點

  • 「九層妖塔」青海都蘭熱水墓地再出土金銀器等千餘件文物
    青海都蘭熱水聯合考古隊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 應妮)被網民稱為「九層妖塔」的網紅墓地——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在被盜兩年後,聯合考古隊在此處再次發掘出精美金銀器及玉石器、玻璃器及紡織品等各類文物1000餘件。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的金器。
  • 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千餘件文物
    其實,「九層妖塔」的創作原型是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熱水鄉境內,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熱水墓群的「熱水一號大墓」。 30日,國家文物局通報了「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同樣位於青海都蘭熱水墓群的「2018血渭一號墓」的最新進展。考古學者們在發掘中有哪些新發現?這些發現又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
  • 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木石五神殿,壁畫彩棺全
    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於今日在國家文物局匯報發掘成果,考古發現,該墓為熱水墓群發現的結構最完整、體系最清晰、墓室最複雜的高等級墓葬,墓葬為木石構建的五室結構。首次發現地上墓園建築,與《舊唐書·吐蕃傳》中的「於墓上起大室,立土堆,插雜木為祠祭之所。」的文字記載相和。
  • 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原型
    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參與的青海都蘭熱水2018血渭一號墓發掘工作取得新進展。彩繪人形木牌、鑲綠松石的黃金飾品、金胡瓶、馬具金飾件、圖案豐富的絲織物……2018血渭一號墓出土了大量精美遺物,部分遺物工藝與裝飾圖案帶有濃鬱的西亞薩珊波斯和中亞粟特等民族風格。2018血渭一號墓為木石結構多室墓,由地上墓園和地下墓室兩部分組成,墓室結構和文獻記載的「五神殿」相合。
  • 泉州城考古成果印證史上國際大都會地位
    ,形成絢麗多彩的多元文化,通過此次研討會,有助於進一步印證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一環,不僅是貿易交流的重要節點,還是一座多樣文明交流融合發展的城市。隨著時間推移,考古出土的陶瓷器、銘文、瓦當等越來越多,證明泉州在當時是溝通聯繫南北的節點,期待未來泉州城考古湧現出更多學術成果。 泉州曾為全國外銷陶瓷交集匯聚中心 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慄建安 泉州古城地下出土物類型眾多,以陶瓷器、建築構件為主。
  • 江口沉銀遺址三期考古出土文物10000餘件 「蜀世子寶」國內唯一
    4月29日上午,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傳來重磅消息,此次發掘出土文物10000餘件,重要文物2000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金印,方形印臺、龜形印鈕,印面鑄有「蜀世子寶」四字。
  • 鬼吹燈「九層妖塔」原型古墓考古有新發現,出土大批金銀器
    一千多年前,這裡曾是吐谷渾王國的繁華都城。這片戈壁下,埋藏著不少不為人知的歷史。《九層妖塔》的原型就是青海都蘭古墓中最為壯觀的一座墓葬——血渭一號大墓,也稱熱水一號大墓。據稱就是小說中「九層妖塔」的原型。1982年,青海省海西州發現了一座古墓。隨後,考古學家又在其附近發現數百座古墓。
  • 青海「九層妖樓」古墓地區旅遊攻略
    血渭一號大墓因為該墓從正面看像一個「金」字,所以有著「東方金字塔」的美稱,而且這裡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墓葬形式獨特,是我國考古發掘中所罕見,同時這裡出土了珍貴的絲織品、金銀器等文物,還發現了牛、羊馬、鹿等大量動物骨骼。
  • 青海玉樹三江源地區史前文化與吐蕃文化考古的新篇章(二)
    唐蕃古道不僅是唐朝與吐蕃之間重要的貿易往來要道;同時,亦使吐蕃與尼波羅道相連接,是吐蕃以及漢地與南亞次大陸的重要文化通道。  近年來,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考古系、四川大學考古系藏學研究所、成都文物考古所以及玉樹文物管理部門共同對玉樹境內的吐蕃古墓葬、摩崖石刻等文化遺存進行了系統、科學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文物大省陝西5年來考古發掘古遺址古墓葬1.6萬處出土文物4萬餘件組
    「十三五」期間,陝西省投入54億元實施文物保護維修工程335項,完成革命舊址保護修繕和環境治理254處,修復可移動文物2.4萬餘件(組)。完成第一次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開展長徵、抗戰和石窟寺、秦嶺地區、黃河沿線等文物專項調查,基本摸清文物家底。
  • 古代遺址的發現和一件特殊文物的出土,改變了歷史認知
    2011年以來,海昏侯墓持續發掘,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已達萬餘件,更重要的是,海昏侯墓入列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不可否認的是,海昏侯墓出土的許多文物改變了歷史認知。這是毫無疑問的。很多時候,考古發現可以改變歷史認知。在古代,絲綢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在西域各國,絲綢都是貴族的象徵。
  • 青海「九層妖樓」古墓被盜,盜賊曾喊價1.8億出售文物,警方收網15人...
    1996年,古墓被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血渭一號墓」造型奇特,從上到下每隔1米左右都用柏木橫穿墓葬,相傳共設9層,於是有了「九層妖樓」「東方金字塔」之稱,是全國十大古墓之一,其構築形式和風格,在我國考古發現中絕無僅有。墓葬中出土的絲織品和各類文物異常珍貴,具有極高研究價值,被列為中國1996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 北庭故城考古四十周年:從歷史的碎片重讀「北庭與絲綢之路」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考古中心研究員王建新以《試論絲綢之路天山廊道路網遺產的構成》為題,從文化遺產的角度,論述了絲綢之路天山廊道路網遺產的緣由、發展、歷史沿革及構成,對絲路沿線文化遺產提出科學、合理的申遺和申遺後的可持續發展及管理方式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 深刻理解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價值
    自2013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四期」實施以來,陝西省考古工作者持續開展考古工作,完整揭露了皇城臺門址及部分牆體,出土了陶、骨、石、玉、銅及紡織品、漆皮等各類遺物數以萬計。2018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在皇城臺大型臺基上新發現七十餘件精美石雕作品,為探討中華文明起源和古代先民精神世界提供了寶貴實物資料。圖為石峁遺址皇城臺發掘區。
  • 東方金字塔之稱的青海都蘭九層妖塔,因太詭異還有7層無人敢挖?
    在青海都蘭,吐谷渾王國只存在了幾百年,幾乎沒有留下記載。直到都蘭墓群的發現,才進入人們的視野。近年來,隨著盜墓小說《超級IP》的影視劇化,這種懸疑詭異的影視作品逐漸登上銀幕,讓大家耳目一新,而由小說《鬼吹燈》改編的九層魔塔則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部。
  • 鬼吹燈九層妖塔原型古墓重大發現:出土大量精美金銀器
    2018年,熱水墓群被盜,涉案文物達646件。同年,考古隊開始對被盜的「血渭一號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近3年的發掘,這座大墓已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近日,考古人員又有了重要發現,特別出土了大量精美金銀器,這也顯示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貴。
  • 寧夏出土三件名叫「方奇」的文物,可它們是幹什麼的,始終不知道
    在西北地區,考古專家們發掘古墓時,總是能出土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而且都是考古隊員從未見過的,因此讓考古專家們感到十分困惑。比如,寧夏鹽池縣曾發現三件金質文物,只知道它叫方奇,但作用直到現在都還是未解之謎。究竟是什麼樣的神秘文物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名副其實的文物大市!濟南國有館藏文物達20餘萬件
    濟南國有館藏文物達20餘萬件 2020-12-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