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不是因為懶,是運氣不好?諾獎得主揭示真相,這3點讓你翻身

2020-12-24 不凡智庫

文:東方

富人為什麼有錢?大概是努力工作+運氣。窮人為什麼沒有錢?是不夠努力,還是運氣不好?有人說我已經足夠努力了,就是因為時運不濟。如果「窮富」是人們自己可以決定的事情,那麼世界上就沒有窮人了。導致人「富有」的條件不是你通過勤勞和努力就能擁有的。

世界上的許多富人並不是擁有非凡技能的人,而是能夠找到並整合資源的人。窮人之所以窮,是由於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人群、不同原因造成的,而不僅僅是因為不努力工作。周圍有一些人每天都吊兒郎當,不是到處打麻將,就是到處玩,但碰上了拆遷,家裡的舊房子換成了商品房,還有商鋪和拆遷款,於是他富了起來,但這是因為他足夠努力嗎?

也有人反駁說,永遠有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任正非70多歲仍堅持獨自出差,董明珠已經28年沒有放過假了。馬化騰和雷軍經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還敢說你自己努力嗎?因此,許多人又覺得是「懶惰」困住了我們,使我們仍然無法擺脫窮困階層。

然而,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研究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貧窮的根源並不是懶惰!去年有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由於他們對減少全球貧困做出了巨大貢獻,美國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法國經濟學家埃斯特·迪弗洛和美國經濟學家麥可·克雷默獲得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其中班納吉和迪弗洛都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兩人通過共同研究發現,窮人和富人在理性、欲望和弱點上的差異並沒有那麼大。所以懶惰不是使我們貧窮的根源。那麼這個「罪魁禍首」到底是什麼呢?兩人一致認為,貧困狀態是因為窮人獲得信息的機會有限,使窮人越來越窮,陷入惡性循環。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停止惡性循環,改善目前的狀況呢?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也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人窮不是因為懶惰,這三點也許會讓你翻身。

第一,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說過,雖然致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你抱有「一切皆有可能」的心態,一旦你受到外界因素的推動,比如一個有效的信息和一點及時的幫助,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積極效果。

事實上,馬雲也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說,大多數人在「看到」之後「相信」,而富人和領導人是先「相信」然後「看到」,你必須先相信,然後才能看到未來。正是有了這樣的思維,馬雲在經歷了四次創業失敗後,終於能夠成功。

雖然聽起來有些拗口,但意思很清楚:相信你能成功,你才真的有機會成功。成功之路不會一帆風順。如果你不夠不相信自己,你怎麼能在挫折中倖存下來呢?

第二,對人生進行規劃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還舉了兩個例子,都是很容易被普通人忽視的瑣碎問題,但對窮人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

其中之一是「因為沒有收入來源,所以沒有退休計劃」。

不要低估計劃的作用,它可能決定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很多人覺得計劃跟不上變化,所以他們從不為未來做計劃,但研究表明,人生規劃與你的未來息息相關。本研究是由哈佛大學牽頭,研究周期長達25年。研究結果表明,長期目標明確的研究對象中,有一部分已經成為富人、精英,處於了社會頂層。

有著短期目標明確的人已經成為醫生、律師和富裕的中產階級。目標模糊的人變得很普通,但他們還算穩定,成為社會的中下層。那些從來沒有目標的人變成了窮人和捉襟見肘的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從這個角度看,人生規劃決定了我們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當你計劃你的生活時,你也在勾勒你自己的未來。

第三,投資未來教育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還舉出另一個例子,稱窮人「因為自己不識字,無法理解複雜的醫療保險產品」。

我們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文化知識對生活的影響不止於此。可以說,小到與人交往,大到改變命運。馬雲不止一次強調教育的重要性,李嘉誠也表示,讀書也許不會給我們帶來更多財富,但會給我們更多的機會。而任正非更是極其看重教育對於給社會和國家的重要性。

著名的「烏鎮飯局」可以看出,大多數企業領導都是名校畢業,有高文憑加身。因此,你必須願意為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投資,投資教育意味著投資未來。

有網友說道:如果你在大城市,只要不偷懶,撿垃圾也可以幫孩子上大學,如果你在一個貧窮的山村,只要你不偷懶,收成就會很好,你自然有吃有喝。所以不要為貧窮找藉口,那是懶惰。有人還說:如果你能通過勤奮獲得成功,那麼成功就太廉價了。一昧地把貧窮歸因於懶惰,這種站在自我膨脹的制高點,俯視別人的人,從來沒有體驗過窮而無路。

也許曾經人因懶惰而貧窮,但現在的你屬於未來式,也許今天就是你的轉折點。但不管怎樣,2019年諾貝爾獎得主揭示了關於貧困的真相,你可能不是因為不努力而貧窮,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停止努力工作。畢竟,努力也許不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難成功。朝著以上三個方向努力,你遲早會變成有錢人。對此,大家如何看待?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打工人,你為什麼貧窮?諾獎得主用15年的研究告訴你4個真相!
    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在演講中,透露了一個扎心的真相:全球最富有的26個人,擁有1.4萬億美元的財富,這相當於全球38億貧困人口的總和;很多人的命運,在出生的剎那就已經決定了!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爾·杜弗洛的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中,為我們揭曉了答案:1、貧窮是因為你出身太差,沒有一個好爹媽為了寫作這本《貧窮的本質》,作者曾深入非洲、印度、南美等多個地區展開了15年的社會學調研,他們驚奇地發現:父母貧窮是導致孩子一生貧困的關鍵要素
  • 直擊諾獎|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其實,各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著作中都有非常好的科普性作品,理論有趣,深入淺出,可以簡單高效地了解經濟學中的前沿知識。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價格的發現》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兩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為什麼窮人逃不出「貧窮陷阱」?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 德國權威駁斥法國諾獎得主:新冠病毒不是人工製造
    這完全是無稽之談",他說,"對這個話題已經有了定論,即便是一位退休的諾獎得主在一次脫口秀裡這樣說,也不能改變這一事實。"德羅斯滕指出,新冠病毒與愛滋病毒的基因片段有相似之處,並不是偶然的新發現,而是科學界已知的現象,與實驗室人工合成毫無關係。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02 始於尋找質子衰變 最近,在我組織的一個演講和對話中,諾獎得主溫伯格說:「繼續安靜模式的實驗物理也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尋找質子衰變那樣的稀有事例,因為我認為質子衰變甚至有可能在我的有生之年發現,我希望,人們在深層地下耐心等待一大箱液體中發現稀有事例的實驗能夠繼續。
  •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2020-10-22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原標題: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 上海大媽問諾獎得主如何炒股致富 通過淘寶直播視頻連線
    【上海大媽問諾獎得主如何炒股致富】據媒體報導, 8 月 19 日,一位上海大媽在視頻連線的淘寶直播中詢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最近有什麼股票可以推薦?席勒認為,個人投資者不應在股市上投入太多,「千萬不要把炒股視作快速致富的手段。」
  • 最年輕的諾獎得主之一加繆:一本《異鄉人》,一個不羈的靈魂
    最年輕的諾獎得主之一加繆:一本《異鄉人》,一個不羈的靈魂 2019-10-14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特寫|在上海的這十張桌布上,諾獎得主們為人類未來打下草稿
    10月31日下午,數十名諾獎得主,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分組討論環節,以「科學與人類的現在與未來」為主題,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中國各地的青年科學家們,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分組討論環節將在場的科學家們一共分為十組,每組由1-2位頂尖科學家和8-10位青年科學家組成。
  • 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新書《衣櫃》上架
    央廣網上海9月7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易肖奇)近日,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小說集《衣櫃》。這是自今年7月引發熱潮的《怪誕故事集》之後,浙江文藝出版社策劃出版的又一部備受期待的託卡爾丘克作品,也是該社託卡爾丘克作品系列(共九部)中的第二部。本書從波蘭語原文直接翻譯,完全根據原著編排,直觀展現了託卡爾丘克作品的原貌。
  • 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在上海書展:是,我就是小索忍尼辛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女作家S.A.阿列克謝耶維奇現身今年的上海書展,並且帶來了其獲獎後在中國出版的首部作品《二手時間》。今天,阿列克謝耶維奇在思南文學之家參加了上海國際文學周活動,與文學評論家陳曉明展開對話。從《二手時間》、非虛構寫作、諾獎,談到未來的寫作計劃。
  • 【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今日...
    【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今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新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表示,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咋舌的家族
    雷剛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鳳凰網科技 聯合出品什麼叫「牛X的人,很早就全家牛X了」、「家學淵源」、「家族基因」……新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oger Penrose(羅傑·彭羅斯)就是最好的說明。
  • 聊聊教出七個諾獎得主的史上最強老師索末菲
    老師有多強,當然是要看他教出的學生有多強,網上流傳的說法是,他教出了七個諾獎得主。這七人分別是:14年諾獎得主勞厄,32年諾獎得主海森堡,36年諾獎得主德拜、泡利,44年諾獎得主拉比,54年諾獎得主鮑林,67年諾獎得主貝特。
  •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丨諾獎得主那些鮮為人知的軼事
    2 穿著破舊的大皮鞋讀完學業:威廉·亨利·布拉格(勞倫斯·布拉格之父、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亨利·布拉格小時候因為學習刻苦,成績優良,被保送到威廉皇家學院,同學大都是富家子弟,衣著講究,而布拉格家中很窮,連買一本書都非常困難,更不用說買新衣服了。
  • 諾獎得主都沒做出的C肝疫苗 難在哪兒?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3位「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科學家,讓長期低調的C肝病毒狠狠刷了一次屏。很多人這才意識到:已被發現30多年的C型肝炎,竟然至今沒有疫苗上市。「事實上,3位諾獎得主之一的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多年來一直在為研發C肝疫苗而奮鬥,但革命尚未成功。」
  • 饒毅:中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獎,卻都不是院士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也欣賞著一類人,就是在自己的領域上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人,因為他也和這些人一樣,為自己的領域而奉獻,他們從來都是一類人。饒毅曾經就說過,我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他們分別是屠呦呦和張亭棟。
  • 遲到20年的諾獎: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思想評介
    我拿了諾獎?」「是的,保羅,恭喜你!你拿了!」敲門老人肯定地回答。聽到老人的確認,這位鄰居頓時欣喜若狂。片刻之後,他突然想起來問了一句老人:「只有我嗎?沒有您?」聽罷此言,敲門老人嘿嘿一笑,因為他確實也剛剛被授予了諾獎,和他的這位鄰居一道。
  • 諾獎得主赫克曼:今天的經濟學界很不正常
    新的期刊創建後,宣揚了這一理論,不管你如何看待這個理論。 我想很多人都承認,這些期刊非常僵化,因為他們不能容忍持不同政見的記者觀點,那些與主流觀點不同的觀念。重點是,部落主義是存在的,而且不僅僅是在宏觀經濟學中,實際上在很多領域都有。這就是可怕的地方。 我發過幾篇論文,當時每個人都對我的問題給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