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古人試過

2020-12-17 湘湘帶你看社會

(中國古代醫學家)孫思邀曾說:「人之養老之道,雖有水陸百品珍錘,每食忌於雜,雜則五味相擾。」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就有了養生的觀念,從華佗的五禽戲開始,到後來養生的食療。尤其是古人的清心寡欲,更是對後世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眾所周知,我國除了擁有比較悠久的歷史之外,還擁有較為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正因為如此,很多看起來很尋常的食材在到了我國人民的手中後,才得以瞬間變成極具誘惑力的美食。既然如此,那自然我國也不可能會缺少喜歡吃美食的吃貨了。按理來說,吃貨對於食物是向來沒有抵抗力的。但是實際上,無論我國的吃貨再怎麼嘴饞,也似乎不太會對貓肉感興趣。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明明貓跟狗一樣都是動物,為何我國人民有吃狗肉的時候,卻並沒有太多吃貓肉的時候?想知道原因的話,趕緊來這裡了解一下吧!

一、貓肉味道並不好。

我國人民不吃貓肉,首先跟貓肉的味道不好有很多的關係。

據說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介紹過,說貓肉吃起來會有一股很酸澀的味道,並不符合我國人民追求的美食味道標準。既然如此,那自然吃貓肉的人就會變得比較少了。畢竟再怎麼說,我國地大物博,明明擁有其他諸多適宜食用的食物,為何偏偏要忍著滿心的厭惡之感非去吃貓肉呢?當然了,可能並非所有人都是通過《本草綱目》才知道這一常識的。但起碼不吃的人多了,大家也便能猜出其中的緣故了。

可見,我國人民不吃貓肉,是有根據存在的。而且貓這種動物頗擅長逃跑,且跑起來速度不亞於狗。就算我們想吃它們,也得能輕易逮得到才行啊!再說了,貓常在夜間活動,而人慣在夜間休息。這作息差別在這裡擺著呢!誰會費勁兒犧牲並不多的休息時間去抓吃起來味道不好且沒有什麼好的銷路的貓呢?需要注意一下的是,除了這些原因之外,我國人民不吃貓肉的原因還有其他一些。只不過味道不好這個原因,應該屬於最為關鍵的一個原因才對。

二、貓吃老鼠,人吃貓怕得疫症。

對貓比較了解的人都知道,正常情況下,貓最喜歡吃的應該就是老鼠了。拋開現在把貓當寵物的情況不談,在過去的時候,就算是家養的貓也是要靠抓老鼠吃來維持正常的生命體徵。而老鼠這種動物經常生活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之中,所以不管是身體表面還是身體內部,都容易沾染或者攜帶各種病菌和疫症。若是人們去吃貓肉,那豈不就相當於間接吃了鼠肉?一旦貓感染了病菌和疫症,那吃了貓肉的人還能好到哪裡去呢?

這個時候,可能會有人會說,只要烹飪的時候能夠用高溫將肉弄得熟透了,那就能達到很好的殺菌作用。雖然高溫確實能起到很好的殺菌作用,但是卻並不代表高溫能殺滅任何病菌。更別說殺滅鼠疫了,若是能輕鬆採用高溫的方式就將其消滅,那這個世界上還怎麼可能會有鼠疫存在?既然高溫殺滅不了某些病菌和鼠疫,那在貓吃了老鼠且人又吃了貓肉的情況下,人們自然就容易擔心自己會有感染上鼠疫的風險。

三、貓太可愛,更適合當寵物。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我國人民不吃貓肉還跟另外一個原因有關,那就是大家覺得貓太可愛了,不適合當食物,而更適合當寵物。正因為如此,現在的國人在養貓的時候,才會並非只是把貓當一種動物來養,反倒是把它們當成是自己的孩子或者親人來養。如若不信的話,大家大可以在網絡上找些現代國人養貓的視頻和資料來看。要知道光是每個月給貓買的零食,就夠很多人養兩個孩子了。更何況除了零食之外,他們還時常會給貓買玩具、營養膏、貓爬架和貓砂等物品。這樣一算下來,真不可能比養孩子花得少。

結語:

既然現代的國人都將貓當寵物、孩子和親人來養來,又怎麼可能會想去吃它們呢?當然了,我國人民不吃貓肉,並不代表其他國家的人也不吃貓肉。要知道在很多食物緊缺的國家,民眾都是能抓到什麼就吃什麼的。縱使貓肉確實酸澀難吃,或者以老鼠為食,在沒有其他食物可吃的情況下,這些人該吃還是會吃貓肉的。

由此可見,一個國家若是強大了,民眾在食物方面也才能有更多選擇。或者也可以說,對食材需求的變化,多少也能反映出一個國家民眾的生活狀況。這就好比在美國一般,狗是人類最好的夥伴,對於狗來說就好他們家庭的一份子。不同的環境下,對於各種動物作為食材,這個並沒有一定的判定,只能說國家生活水平越好,對於食材的選擇就會更加注重。對此,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來源:閒來讀史

編輯:遊

【來源:海峽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的肉?原來李時珍早已告訴我們答案,古人試過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國的飲食文化,天底下只要是能吃的,沒有毒的食材,到了中國人的手中就會變成各種各樣的美味佳餚。中國的烹飪方法有煎炒烹炸,蒸煮等,很多美味的菜餚不止一種烹飪方法,在中國要做出一道美味佳餚可能會花費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中國有八大菜系,每個菜系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從外國來的朋友對於中國美食都會流連忘返。但是在中國的飯桌上不會出現一種動物,那就是貓那為什麼中國人不吃貓肉呢?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原因,古人試過
    商業只不過是將一些產品倒賣,它沒有產生實質性的產品,不像農業,如果發展好了將會產生大量的糧食供皇宮貴族以及平民百姓們過上能夠保證溫飽以上的生活水平。我國的美食發展歷史要比很多國家都久遠,而且我們對食物的研究以及各種肉類,穀物類,植物類都能各盡其用。類似昆蟲,雞爪,雞頭鴨頭等這些東西都是西方廚師不會參考運用,而我國的廚師們則將這些東西的美味發揮到了極致。不論是飛禽走獸還是奇珍異草,都有適合它和適合各類人的烹飪手段。對美食很有研究的中國人,把很多食材運用到極致,但是卻唯獨不用貓肉。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早給了答案,古人試過
    貓在世界各國地位都很高,在埃及、印度、日本被刻畫成了神明的形象,大家捧著還來不及,根本就不會想去吃他們。 中國作為一個吃貨大國,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有的,沒有什麼是不吃的,但好像還真沒聽用貓做菜,難道也是出於迷信色彩才不吃貓嗎?
  •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其實李時珍早已道出真相,古人試過!
    所以有許多的食材到了我們國內之後,搖身一變就會成為一個能夠被端上餐桌的美食,相信大家也都有感受,平時我們食用到的肉類包括一些雞鴨魚,偶爾還會摻雜一些海鮮,除此之外有的地方也會吃狗肉,相信這一點也是令很多的人們不能接受的一個事情,對此也有人提出來為什麼中國人不吃貓肉?
  • 中國人什麼肉都敢吃,卻偏偏不吃貓肉,李時珍:貓肉食之不佳!
    這就讓人不免有些疑惑,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貓肉呢?思來想去應該不是出於對貓的尊重,而是有著其他的原因,愛吃的古人們也曾對此作出過一番解釋。貓肉性酸,不好吃。這是李時珍給的出的理由,那事實是這樣嗎?其實在我很小的時候也問過長輩的問題,長輩們也是這樣回答我的,說人們之所以不吃貓肉主要是煮熟的貓肉發酸,發柴口感上不好。再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古人對於健康上面的考慮,普通人家養貓主要還是為了捕鼠驅蛇。
  • 幾乎什麼都吃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本草綱目》早已給出答案!
    ▲十三香小龍蝦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不吃貓肉呢?其實,早在古代,就已經早已有人試過吃貓肉了,而這件事,甚至記錄到了李時珍的著作《本草綱目》中。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不吃貓這一事的原因吧。 一、不忍心 中國古代時農業大國,在秋收之後,人們都會把多餘的賣掉,留下自己的口糧,將其存放起來。存放起來的糧食自然會招來老鼠,而這時,就到了貓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 古人為什麼不吃貓肉?李時珍:有一種情況千萬別吃
    貓肉在南方某地區也有人吃,據說味道不甚好,但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滋補功效。吃貓肉的人畢竟少,在古代更少。貓的藥用價值古人認為,貓是狸的一種。《說文解字》裡說,「貓,狸屬。從豸苗聲」。至於為什麼是苗字旁,因為貓最初是被用來消滅田鼠、保護莊稼的。
  • 中國人什麼肉都敢吃,為什麼不敢吃貓肉?看完你還敢吃嗎?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因為長得太可愛了,所以我們不捨得吃它們,但是對於古代人來說,他們可不管動物可不可愛,只要能填飽肚子,可是什麼都敢吃! 首先說一下,中國人是吃貓肉的。比如有道菜叫龍虎鬥,說的就是貓肉和蛇肉煮成的。但是,除了龍虎鬥這道菜之外,多數中國人在上千年裡是不吃貓肉的。
  • 「貓有九命」,為什麼貓肉少有人吃,李時珍記錄了答案
    記得有一次,家裡的一隻貓死了,我問長輩貓肉能不能吃?長輩只是簡單地回了一句:不能吃,把它埋了。這個疑問其實一直藏在心裡,感覺貓的身上有一層神秘的面紗。我們經常看到貓從很高的地方掉下來,而身體不會有絲毫損傷;而狗從同樣高度掉下來的話,非死即傷。經過查一些資料, 終於找到了答案。
  • 為什麼很少有人會吃貓肉?吃貓肉真會招報應嗎?看完總算明白了!
    很多網友開玩笑的說我們中國人什麼都吃,比如老鼠幹、蛇膽幹或者是一些比較有毒性的比如蜘蛛、蜈蚣、蠍子等等。但在這麼多食材裡面,貓肉卻是最不受人青睞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經常會聽到貓咪有九條命這種說法,一些迷信的人認為如果得罪了貓咪,那它一定會來報復自己,還會給家人帶來不好的運氣,所以很少有人敢去吃貓肉。
  • 百無禁忌的中國人為啥不吃貓肉?原來《本草綱目》寫了:不好吃!
    中國人不吃貓肉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李時珍的一段話。中醫典籍揭開謎底貓作為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已經被人類馴服了3500年了。早年《爾雅翼》中記載到:「貓,乃小獸者。初,中國無之。」從這簡短的幾句話中我們不難知道貓屬於外來物種,貓的外形在看來像是小型猛獸。中國當時並沒有貓這一物種,相傳貓是唐三藏去西方取經帶回來的新奇動物,此後貓便在中國大量繁殖生長。
  • 越南人每年吃400隻貓?中國人卻很少吃,因為李時珍這樣說
    ,所沒有體驗過的舌尖上的體驗這些味道,或酸或甜或麻或辣,而只有中國人能夠這些世界上的絕美味道,綜合起來形成獨特的中國飲食風味。貓背後的靈異文化不吃貓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可能與中國人的信仰與講究有關,那就是貓是一種不祥的動物,在中國古代吃肉,有很多的等級,有些朝代是禁止吃一些肉的,比如宋朝的人從不吃牛肉,因為宋朝規定,殺牛犯法,就類同於這些規定,慢慢的規定變成了講究人們也就很少食用貓肉,因為在中國有些人認為貓是不祥之物。
  • 越南每年吃掉400萬隻貓,中國人為何從不吃?你看李時珍寫了啥
    」以此就可以了解到古人對「吃」是多麼重視,不光是要吃得飽,還講究怎麼吃,就連夾菜的筷子,都有其含義,是我國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 而在眾多中華美食中,「貓肉」卻幾乎沒有出現過,筆者曾聽說過有人會將貓肉洗淨了吃,但沒聽說有人吃貓肉,要麼是說貓死後要掛在樹上,民間也有俗語「貓死掛樹頭,狗死棄水流」。
  • 豬鴨魚肉人們吃得心安理得,為什麼吃貓肉就有很大的負罪感?
    但是我們中國人一般不吃貓肉,其實貓肉和狗肉差不多。但是為什麼人們能看見狗肉館子,卻從來沒見過「貓肉館子」?貓肉味道不好,偏酸身邊經常有人說貓肉偏酸,口感很差,這一點可以從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得到驗證,《本草綱目》有提到過「然狸肉入食,貓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意思就是貓肉偏酸,口感很不好,沒有人會喜歡這樣的口味,不適合作為肉類食用。
  • 「黃鼠狼」為何不能吃,真的是因為迷信?李時珍早已經給出答案
    ——邱志強《黃鼠狼戲筆正名》 對於黃鼠狼,我們都有一定的了解,從中華民族口口相傳的諺語,我們可以得知黃鼠狼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例如「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這一句,足以清楚的感受到黃鼠狼的奸詐。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倘若遇到黃鼠狼,絕大多數都會對其進行捕殺,並且會將黃鼠狼的皮子剝掉。
  • 欣賞歷史文化名醫人物雕塑;讓我們一起認識「藥聖」李時珍
    在古代醫學是非常不先進的,我們沒有充足的設備也沒有充足的資源,沒有經驗只是摸石頭過河。那麼,在這樣的狀態下醫生是怎樣救人的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1、雨湖傳說:李時珍出生那天,他的父親李言聞正在雨湖上打魚。平常運氣還不錯,這一次卻連下幾網都一無所獲,李言聞很喪氣。
  • 貓那麼可愛還有靈魂,那些虐貓吃貓肉的人良心難道不會痛麼?
    我們這些愛護小動物的人,除了在網上對那些人 口誅筆伐外,毫無辦法。3.吃貓肉當然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世上還是有很多愛貓人士的。即使不愛,請別傷害。至少,我們身邊還沒發現虐貓的人,不是嗎?不,也不一定。除此之外,我們悄然發現身邊竟有人在吃貓肉。還有貓肉火鍋。生意紅火得不得了。
  • 為何古人寧可凍死,也不願挖地洞抵禦寒冷?答案來了!
    但是,問題也就來了,為何古人在寒冷冬天即便凍死,也不挖地洞生存起來呢?是因為懶嗎?可別說「懶」這個字了!「懶」好像是當今人們的專屬吧(狗頭保命),古人是非常勤快的,為何?沒有過多娛樂方式,每天下下田,幹活也成了樂趣嘛!之所以不挖地洞生存,是另有它因。古代人取暖一般是靠木炭。
  • 疫情期間貓肉生意飆升,因傳聞貓肉能治病?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更多有趣有料的國際事件,等您閱覽!綜合外媒5月5日報導,本周在越南首都河內的一條人行街道上發現有人將大量的貓骨頭堆積在陽光下晾曬。這些小爪子、頭骨和身體其他部分被人堆放成一圈,公然擺放在路邊。
  • 動物不能亂吃!四百多年前的湖北太醫,早就警告過我們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人吃過的東西最多,一個是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個就是出生在湖北的明朝太醫李時珍。《明史·列傳一百八十七》中詳細地記載了李時珍整理出《本草綱目》的全過程,這本巨著創造了一種獨特而完備的分類法,將當時的植物、動物、礦物等諸多品類進行了詳細分類,現在看來仍然非常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