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杭州火車東站回應: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乘客問:我的人臉數據會被偷走嗎
杭州火車東站回應:人臉信息短暫識別,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火車東站的刷臉取紙機
公安部出具的檢測報告
人臉識別,目前已經在我們的生活裡被廣泛運用,大到智慧城市,小到手機登錄解鎖,都能見到人臉識別技術的身影。
然而,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生產物,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引發了現代人新的不安——用戶人臉、行蹤軌跡等個人敏感信息的洩露渠道,又多了一個。
前段時間,因為有業主對小區門禁採用人臉識別不滿,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成為熱門話題。隨後,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針對人臉識別在杭州不少場景中的應用,做了調查走訪,包括這些場景應用後臺對人臉數據的儲存和管理是否存在風險等展開了廣泛討論(本報12月3日、4日的2、3版曾連續報導)。
這兩天,又有網友來向小時新聞報料:「不止小區,現在,取個廁紙也要掃臉了!」
這位網友發來的照片,顯示是在杭州火車東站的廁所門口,是一臺「人臉識別供紙機」。錢報記者決定趕往現場一探究竟。
記者觀察
人臉識別供紙機 現場用的人不多
在杭州火車東站的好幾個公共廁所門口,記者都看到了網友所指的「人臉識別供紙機」。
這種機器,一般安裝在廁所門口牆面不大顯眼的位置。
記者觀察了一下,到這臺機器來取紙的人不算太多:記者在其中一臺機器前蹲守了約十五分鐘,只有兩人前來使用——要知道,這裡是火車東站,公共廁所使用頻率是極高的。
取廁紙的過程很簡單。使用者面朝機器屏幕,站立大約3秒的樣子,一張長度約60至100釐米、約8到10節衛生紙從機器下方緩緩吐出。根據設置,在數分鐘內,如果使用者重複刷臉,廁紙是不會吐出的。
這也就是這臺人臉識別供紙機的核心訴求點——能有效控制短時間內的反覆取紙,進而起到節約紙張的目的。
有一位小姐姐刷臉取紙後,面對記者的提問說:「我也有點疑問的,它把我的臉部信息掃進去會不會亂傳播?」
但不同的聲音也有。
這附近的保潔大姐刷臉取廁紙比較多。其中一位大姐就跟記者說:「這真的很方便的呀!我的面部信息存在哪裡?不知道哎,不管它了!」
「我的人臉數據存在哪裡?不會被偷走吧?」說話的是旅客劉先生。他看到這臺機器後,並沒有急於去嘗試,而是向記者發出了自己的疑問。
東站工作人員
此舉來自網友的建議 初衷是為了節約用紙
隨後,記者採訪了火車東站相關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人臉識別廁紙機,是在這兩年隨著車站內公廁的改造陸續安裝上的。
為什麼安裝這個?這其中有個過程——
最早,杭州火車東站是無償提供廁紙的。這個舉措實施了一段時間後,東站發現,廁紙的消耗速度實在太驚人,最誇張的一次是僅僅十來分鐘,一個蹲位內的一大卷新廁紙就「用完了」——很多時候,大家也知道,紙,除了被當場使用的,還有不少是被人順走了。而且,對這個在廁間裡的舉動,作為車站方面,也無法控制。
但是,車站不供紙,又會給旅客們帶來很多不方便。
那時,在微博上,乘客們向東站提出了兩個建議:一種是用投幣賣紙機。後來,東站考慮到他們的本質還是為大家服務,這個投幣取紙太商業了;另外一種建議,就是安裝刷臉廁紙機。
東站目前安裝的人臉識別廁紙機,都是天津首聯的產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對方公司說他們不收集人臉信息,這些採集來的消息也不聯網。機器的原理,只是一個「瞬間不重樣」,並且向東站出具了公安部的檢測報告。
生產廠家
刷臉取紙是一種「短暫識別」 有限時間內被自動刪除
隨即,記者又聯繫了天津首聯公司。
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機器對人臉信息的捕捉,僅僅是對幾個面部節點的識別。識別後,短暫存儲於內存。當使用者反覆刷臉時,機器會進行這幾個點位的比對。如發現重複,在9分鐘內(出廠設置),機器不會重複吐紙。
但10分鐘內,機器會自己刪除之前儲存的肖像數據信息。而且,公司也做出過承諾,後期不會考慮存儲用戶個人肖像數據。
該公司工作人員說,他們是在2018年進入杭州的,首先是在靈隱一帶的公廁安裝。目前,除了景區公廁、火車站,還有一些商場也有安裝這種刷臉取紙機。
對於東站提到的公安部檢測,記者也找到了。
該廁紙機取得的公安部安全與警用電子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出具的檢測報告,該報告第三頁第一條載明:樣機具有人臉採集功能,可在設定時間內自動刪除存儲路徑的人臉信息文件。檢驗結果是:符合要求。
不過,儘管如此,在生物信息的採集和使用上,法律明確規定了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刷臉取廁紙,你怎麼看?歡迎掃碼,來小時新聞參與討論。 (見習記者 周琪 記者 肖菁)